將幾個半球殼從學子們手中取回,旁邊的人開始進行一些學子們看不懂的操作,先將幾個半球殼灌滿水合在一起,然後又用一套他們看不明白的裝置將水從球內給抽出……
難道這樣做之後,幾個半球殼就合在一起分不開了?如果是,為什麽會成這樣?
學子們帶著懷疑和不解,旁邊的人似乎知道他們在好奇疑惑,將合在一起的兩顆球遞給他們,讓他們重新試試能否將球給分開。
然而這一次,和先前能輕輕鬆鬆將球分開不同,他們用了很大的力氣,也沒能將這兩顆球重新分成四個半球殼。
可這是為什麽,那些人操作這兩顆球時,他們一直就在旁看著,好像也沒進行什麽非常特別的操作,灌水、合球、抽水,然後他們就將球弄不開了?
這激發了學子們濃厚的興趣,他們今天就不信邪了,還分不開這兩顆球。
這時,李念的聲音傳來:“要是覺得你們人不夠,力氣不足,可以找其他人一起將球給拔開,上麵的扣子就是為固定繩索所用。”
旁邊的人也適時給學子們遞過來繩索,學子們將繩索係在球殼外的扣子上,招呼其他人一起來拔球。
學子們摩拳擦掌,在每顆球的兩邊都安排了十多人,相當於二十多人一同拔一顆球,這波肯定能將這兩球分開!
看著學子們再次拔兩顆球,隨同的那些師者眼中流露出感歎,他們也見過李念讓人做這個實驗,有些人還親自參與過。
在之前,他們也和這些學子一樣,沒想過這兩顆由半球殼合在一起的球會那般難以分開,需要的力氣簡直離譜。
世間之事果真如李念公子所言,奇也、神也、怪也,許多事非他們所想,也非諸子所想,誰能想到這球會如此牢固,竟是因他們身邊那無形的空氣之力。
學子們開始拔球,用出了他們生平最大的力氣,可惜兩顆球還是紋絲不動,任他們連喝奶的勁都使出來,依舊巋然不動,一點分開的跡象也沒有。
學子們驚了,他們這麽多人還不能將這兩顆球分開?
那肯定是力氣還不足以將這兩球分開,那就繼續加人,遂又加了幾十人進來,還是不能分開,又加人,可還是沒能分開……
直到人數已經加到了百號人,依舊沒能將球給分開。
一些學子已經開始懷疑是不是那些人剛才給球做了手腳,否則何至於他們這麽多人都無法將球分開?
看著學子們不服氣,還想繼續加人拔球,李念道:“停下吧,將繩索給馬套上!”
李念發話,他們也隻能老實照辦,看著其中一顆球上的繩索給套在馬上,才明白這些馬是用來做這事的。
剛開始,球兩邊各套了三匹馬,一共六匹馬開始拔球,但沒想到六匹馬也沒能拔動。
再加馬匹,一直加到兩邊各六匹馬,共計十二匹馬,才終於把這顆球給拔開,隻聽“砰!”的一聲巨響,銅球被分開。
看著立在場地上的十二匹馬,以及掉在地上的兩個半球殼,諸多學子都一臉驚訝、疑惑和好奇,十二匹馬才拔動,難怪他們不行。
但為什麽這小小的銅球需要這麽大力氣才能分開?
明明隻是兩個半球殼合在一起的,又不是完整鍛造的一顆整銅球,理應很輕鬆就能分開。
難道就因為那些人在將球合在一起時的那些操作?但那其中又蘊含了什麽道理?這事果然好玩,又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李念手裏拿著另一顆沒被拔開的銅球:“有人可能在想,是不是在將球殼合在一起時做了手腳,才使得球殼難分?”
“但實際上,並沒有做手腳,若是不信,可以親自過來看一看這顆沒有被分開的銅球,看它和被分開的那顆有何區別?”
李念說著,便將球上的氣嘴擰開,那在眾學子手中難以分開的球頓時重分為兩個半球殼。
一眾學子將四個半球殼放在一起觀察,發現跟他們之前看時沒多大區別,並沒有加特殊的機關和裝置。
既然沒有做特別的手腳,那肯定是加水合球,再抽水有古怪,水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有學子向李念請教道:“請問公子,以我觀之,此球並無特別,為何如此難分?”
李念笑道:“其實球會難分開,並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我等周圍無處不在的空氣,其對球施加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像兩隻手臂將球殼牢牢地壓在一起。”
一學子問道:“既有此等巨力,為何我等沒能感到?”
李念道:“這種力量可被稱為‘大氣壓力’,其無形,因而肉眼不可見,但我等真正不能感到它的原因,是由於我等體內的壓力和外界的大氣壓力相平衡,對我等相當於沒有。”
“但實際上,它近乎無處不在,如我等呼氣吸氣,再如天地間會有風存在,都和大氣壓力有關,就連我等燒火,將水煮沸也和其有關。”
又一學子仿佛明白了什麽,道:“方才我等能將球殼輕易分開,其實也是因球殼內的壓力和外界大氣壓力平衡,相當於沒有。”
“但在給球殼灌滿水,再抽出水後,這種平衡被破壞,球殼內的壓力減弱,甚至沒有,外界大氣壓力的作用自然便顯現於球上。”
李念看了眼說話的這名學子,道:“正是如此,灌水是為了除去球殼內的空氣,但水在其中,依舊會產生同外界相平衡的壓力,所以之後也要將水給抽出,使裏麵既不存在空氣,也不存在水。如此方能使得大氣壓力之威顯現出來!”
眾學子聽得連連點頭,原來是這般回事,好生神奇,若非今日親眼所見,甚至親身體驗,他們哪會知天地間竟還存在這般有趣之事?
李念繼續道:“眾位中有人可能在想學了這些、知曉了這些,有什麽用?好像看不到實際用途,但實則有用之處甚多。“
“如可以更好地觀測天氣,沿海之地有大風,所過處洪水泛濫,樹倒房摧,若能提前知曉,告知於民,豈不能減少損失?再如去往某些危險區域,若發現危險同大氣壓力有關,也好知如何應對。再如若日後想要飛天,也要知曉大氣壓力,同空氣打許多交道。”
難道這樣做之後,幾個半球殼就合在一起分不開了?如果是,為什麽會成這樣?
學子們帶著懷疑和不解,旁邊的人似乎知道他們在好奇疑惑,將合在一起的兩顆球遞給他們,讓他們重新試試能否將球給分開。
然而這一次,和先前能輕輕鬆鬆將球分開不同,他們用了很大的力氣,也沒能將這兩顆球重新分成四個半球殼。
可這是為什麽,那些人操作這兩顆球時,他們一直就在旁看著,好像也沒進行什麽非常特別的操作,灌水、合球、抽水,然後他們就將球弄不開了?
這激發了學子們濃厚的興趣,他們今天就不信邪了,還分不開這兩顆球。
這時,李念的聲音傳來:“要是覺得你們人不夠,力氣不足,可以找其他人一起將球給拔開,上麵的扣子就是為固定繩索所用。”
旁邊的人也適時給學子們遞過來繩索,學子們將繩索係在球殼外的扣子上,招呼其他人一起來拔球。
學子們摩拳擦掌,在每顆球的兩邊都安排了十多人,相當於二十多人一同拔一顆球,這波肯定能將這兩球分開!
看著學子們再次拔兩顆球,隨同的那些師者眼中流露出感歎,他們也見過李念讓人做這個實驗,有些人還親自參與過。
在之前,他們也和這些學子一樣,沒想過這兩顆由半球殼合在一起的球會那般難以分開,需要的力氣簡直離譜。
世間之事果真如李念公子所言,奇也、神也、怪也,許多事非他們所想,也非諸子所想,誰能想到這球會如此牢固,竟是因他們身邊那無形的空氣之力。
學子們開始拔球,用出了他們生平最大的力氣,可惜兩顆球還是紋絲不動,任他們連喝奶的勁都使出來,依舊巋然不動,一點分開的跡象也沒有。
學子們驚了,他們這麽多人還不能將這兩顆球分開?
那肯定是力氣還不足以將這兩球分開,那就繼續加人,遂又加了幾十人進來,還是不能分開,又加人,可還是沒能分開……
直到人數已經加到了百號人,依舊沒能將球給分開。
一些學子已經開始懷疑是不是那些人剛才給球做了手腳,否則何至於他們這麽多人都無法將球分開?
看著學子們不服氣,還想繼續加人拔球,李念道:“停下吧,將繩索給馬套上!”
李念發話,他們也隻能老實照辦,看著其中一顆球上的繩索給套在馬上,才明白這些馬是用來做這事的。
剛開始,球兩邊各套了三匹馬,一共六匹馬開始拔球,但沒想到六匹馬也沒能拔動。
再加馬匹,一直加到兩邊各六匹馬,共計十二匹馬,才終於把這顆球給拔開,隻聽“砰!”的一聲巨響,銅球被分開。
看著立在場地上的十二匹馬,以及掉在地上的兩個半球殼,諸多學子都一臉驚訝、疑惑和好奇,十二匹馬才拔動,難怪他們不行。
但為什麽這小小的銅球需要這麽大力氣才能分開?
明明隻是兩個半球殼合在一起的,又不是完整鍛造的一顆整銅球,理應很輕鬆就能分開。
難道就因為那些人在將球合在一起時的那些操作?但那其中又蘊含了什麽道理?這事果然好玩,又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李念手裏拿著另一顆沒被拔開的銅球:“有人可能在想,是不是在將球殼合在一起時做了手腳,才使得球殼難分?”
“但實際上,並沒有做手腳,若是不信,可以親自過來看一看這顆沒有被分開的銅球,看它和被分開的那顆有何區別?”
李念說著,便將球上的氣嘴擰開,那在眾學子手中難以分開的球頓時重分為兩個半球殼。
一眾學子將四個半球殼放在一起觀察,發現跟他們之前看時沒多大區別,並沒有加特殊的機關和裝置。
既然沒有做特別的手腳,那肯定是加水合球,再抽水有古怪,水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有學子向李念請教道:“請問公子,以我觀之,此球並無特別,為何如此難分?”
李念笑道:“其實球會難分開,並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我等周圍無處不在的空氣,其對球施加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像兩隻手臂將球殼牢牢地壓在一起。”
一學子問道:“既有此等巨力,為何我等沒能感到?”
李念道:“這種力量可被稱為‘大氣壓力’,其無形,因而肉眼不可見,但我等真正不能感到它的原因,是由於我等體內的壓力和外界的大氣壓力相平衡,對我等相當於沒有。”
“但實際上,它近乎無處不在,如我等呼氣吸氣,再如天地間會有風存在,都和大氣壓力有關,就連我等燒火,將水煮沸也和其有關。”
又一學子仿佛明白了什麽,道:“方才我等能將球殼輕易分開,其實也是因球殼內的壓力和外界大氣壓力平衡,相當於沒有。”
“但在給球殼灌滿水,再抽出水後,這種平衡被破壞,球殼內的壓力減弱,甚至沒有,外界大氣壓力的作用自然便顯現於球上。”
李念看了眼說話的這名學子,道:“正是如此,灌水是為了除去球殼內的空氣,但水在其中,依舊會產生同外界相平衡的壓力,所以之後也要將水給抽出,使裏麵既不存在空氣,也不存在水。如此方能使得大氣壓力之威顯現出來!”
眾學子聽得連連點頭,原來是這般回事,好生神奇,若非今日親眼所見,甚至親身體驗,他們哪會知天地間竟還存在這般有趣之事?
李念繼續道:“眾位中有人可能在想學了這些、知曉了這些,有什麽用?好像看不到實際用途,但實則有用之處甚多。“
“如可以更好地觀測天氣,沿海之地有大風,所過處洪水泛濫,樹倒房摧,若能提前知曉,告知於民,豈不能減少損失?再如去往某些危險區域,若發現危險同大氣壓力有關,也好知如何應對。再如若日後想要飛天,也要知曉大氣壓力,同空氣打許多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