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又對蒙恬道:“某些後世之事,卿回去可向卿弟詢問。”
這下總算能知道弟弟向他保密的那些隱秘了,弟弟那應該知道他們兄弟倆是咋死的,蒙恬道:“謝陛下隆恩!”
對嬴政選擇讓蒙恬知曉他來自後世,李念並不意外,始皇在事前曾問過他的意見。
首次加入這個小團體的蒙恬,感覺非常新奇,已經在心裏想李念等下會講什麽後世之事,他現在才加入,肯定錯過了許多信息,不會聽不懂吧?
這時,李念也問道:“陛下今日想聽何事?”
嬴政道:“與朕說說那漢朝之事!”
漢朝?
聽到嬴政和李念的問答,蒙恬在心裏重複了一遍這兩個字,從未聽說過的一個朝代,那這朝代應該是在大秦之後,興許正是取代了大秦的朝代。
這朝代難道是項氏重瞳子創建?其為何取名為“漢”,莫非是想同其出身的÷區別開?
李念道:“後世主要認同的‘漢’為西漢和東漢,有人想將蜀漢也算在其中,認為蜀漢是大漢的延續。”
“從些方麵講,這個想法不算錯,畢竟都是沛公後人所建,但通常不會這麽認為,大家更認同蜀漢屬於三國,而非漢朝。”
“至於漢朝會分西漢和東漢,主要是因在西漢曾被人篡位,國祚延續斷過十幾年,且光武在重繼漢室後,定都於洛陽,不是西漢之都長安,洛陽位於東,長安位於西。”
“其實,後世人提起漢朝時大多時候指的是‘西漢’,因為西漢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由漢人統治的最興盛的王朝,讓後世人們為之感到自豪和榮耀。”
聽到這話,嬴政心裏有些不爽,但他又不好反駁什麽,二世而亡,好像確實沒臉說啥,但現在他的大秦一定會勝過這漢朝,豈能被劉季那廝建立的王朝給比下去?
“在大漢強盛時,漢使抵四方,若有不敬不臣,大漢必將討之,所以有一句話叫‘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在後世被做了些許修改,叫‘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好霸道的一句話,但聽起來確實很爽,可以想象大漢的百姓在知道自己的國這麽強勢時,會有多自豪榮耀。
“那時的大漢,北跨陰山,南至日南,西通大宛,東連樂浪,皆為漢家之土,周邊諸國無不臣服,仰漢家天威!”
“西漢也被稱為明君最多的朝代,有人認為西漢連續七代帝王皆為明君。”
聽到李念這麽說,嬴政心裏頗為驚訝,知道漢很牛,比他的大秦厲害,但沒想到這麽生猛。
大秦即使算上為秦國時期的諸位先王,也沒有做到連續七代都是明君,要是不算上秦國時期的祖宗們,再對比一下……
根本沒有可比性,人大漢連出七個明君,而他的大秦二世而亡,兩代君王就給整沒了。
蒙恬和蒙毅也聽得心中震驚,這在大秦之後的漢委實厲害啊,好像比奮發圖強時的大秦諸位先王還要更勝一籌。
“第一位明君便是陛下也知道的漢高祖沛公,無有沛公,便無有大漢,正是其建立大漢,才有了後續。”
“第二位明君是漢惠帝劉盈,其為沛公和呂後之子,在十六歲時繼位,性格寬仁,能禮賢下士,重用賢臣,知曉大漢初立,天下飽經戰亂後,需要休養生息。”
“依照劉盈原本的行為和做事風格,本可能有更大的作為,然而因其母呂後之故,性情大變,常飲酒淫樂,不理政事,將朝政委托給其母呂後。”
劉盈遇上呂後這種究極虎媽,被逼得隻能擺爛,他想保護弟弟保護不了,想立哪位女子為後也決定不了(被呂後逼娶自己的外甥女為妻),想做什麽事都不成,那這皇帝做的還有什麽意思?
不如讓母親來主持朝政,自己擺爛放縱好了,劉盈可說是被呂後給毀了。
聽到李念話後,蒙恬在腦中瘋狂頭腦風暴,那大漢天子姓劉,也可能是劉氏,但這也推翻了他之前的猜想——漢朝是項氏重瞳子所立。
因為項氏一族是項氏姬姓,若大漢是項氏重瞳子建立,那大漢的皇帝要麽稱項某某或姬某某,怎麽都不會是劉某某。
如今得知大漢皇帝叫劉某某,且那漢高祖又叫沛公,蒙恬腦中迅速想到了一人,即是在這幾個月中在大秦朝堂有不錯名聲的劉季。
劉季的姓氏中正好有“劉”,其又來自沛縣,正符合以上的每一條,至於那呂後,蒙恬也想到了一人,正是被陛下親自賜婚,嫁給公子高為正妻的那個呂雉。
難怪陛下會將劉季給請到鹹陽觀看他的稱帝大典,原來是想在大漢的開國皇帝麵前顯擺啊,難怪陛下要將呂雉賜婚給公子高……
不對啊,為什麽要將呂雉賜婚給公子高,陛下給應該留給自己,或者給扶蘇公子,這可是漢高祖之妻,大概率也是大漢開國之後。
除非這個呂雉有其他的問題,想想很有這可能,李念公子話中說的是漢惠帝劉盈因其母呂後之故性情大變,才飲酒淫樂,不理政事。
蒙恬也見過呂雉,生得頗為美貌,看上去端莊賢淑,不像是個能逼得兒子性情大變的狠人,但人的性情是會變的,也許是之後發生了什麽導致呂雉變了。
蒙恬又發現了一點,劉季年齡好像比呂雉大很多吧,這兩人居然能湊合到一起,成為了夫妻?
經過這番思索,有些原本看來很迷惑的事又能得到解釋了,陛下會莫名其妙請那麽多人來鹹陽觀禮,其實請的都是大漢開國文武。
想到此處,蒙恬也生出和李念一樣的想法,他們這陛下虛榮心有點重啊,但換作是他們,肯定也會這樣做。
但這從側麵也說明了另一件事,大漢在代秦時,並未對大秦做出多過分之事,否則陛下就不該邀劉季到鹹陽,而是讓人將劉季的頭顱帶到鹹陽,就像項氏一族那些人一般。
蒙恬覺得應當便是如此,據他所見所聞,那劉季的確是個灑脫豁達、頗有度量之人,其代大秦後,確實有可能放過大秦宗室。
這下總算能知道弟弟向他保密的那些隱秘了,弟弟那應該知道他們兄弟倆是咋死的,蒙恬道:“謝陛下隆恩!”
對嬴政選擇讓蒙恬知曉他來自後世,李念並不意外,始皇在事前曾問過他的意見。
首次加入這個小團體的蒙恬,感覺非常新奇,已經在心裏想李念等下會講什麽後世之事,他現在才加入,肯定錯過了許多信息,不會聽不懂吧?
這時,李念也問道:“陛下今日想聽何事?”
嬴政道:“與朕說說那漢朝之事!”
漢朝?
聽到嬴政和李念的問答,蒙恬在心裏重複了一遍這兩個字,從未聽說過的一個朝代,那這朝代應該是在大秦之後,興許正是取代了大秦的朝代。
這朝代難道是項氏重瞳子創建?其為何取名為“漢”,莫非是想同其出身的÷區別開?
李念道:“後世主要認同的‘漢’為西漢和東漢,有人想將蜀漢也算在其中,認為蜀漢是大漢的延續。”
“從些方麵講,這個想法不算錯,畢竟都是沛公後人所建,但通常不會這麽認為,大家更認同蜀漢屬於三國,而非漢朝。”
“至於漢朝會分西漢和東漢,主要是因在西漢曾被人篡位,國祚延續斷過十幾年,且光武在重繼漢室後,定都於洛陽,不是西漢之都長安,洛陽位於東,長安位於西。”
“其實,後世人提起漢朝時大多時候指的是‘西漢’,因為西漢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由漢人統治的最興盛的王朝,讓後世人們為之感到自豪和榮耀。”
聽到這話,嬴政心裏有些不爽,但他又不好反駁什麽,二世而亡,好像確實沒臉說啥,但現在他的大秦一定會勝過這漢朝,豈能被劉季那廝建立的王朝給比下去?
“在大漢強盛時,漢使抵四方,若有不敬不臣,大漢必將討之,所以有一句話叫‘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在後世被做了些許修改,叫‘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好霸道的一句話,但聽起來確實很爽,可以想象大漢的百姓在知道自己的國這麽強勢時,會有多自豪榮耀。
“那時的大漢,北跨陰山,南至日南,西通大宛,東連樂浪,皆為漢家之土,周邊諸國無不臣服,仰漢家天威!”
“西漢也被稱為明君最多的朝代,有人認為西漢連續七代帝王皆為明君。”
聽到李念這麽說,嬴政心裏頗為驚訝,知道漢很牛,比他的大秦厲害,但沒想到這麽生猛。
大秦即使算上為秦國時期的諸位先王,也沒有做到連續七代都是明君,要是不算上秦國時期的祖宗們,再對比一下……
根本沒有可比性,人大漢連出七個明君,而他的大秦二世而亡,兩代君王就給整沒了。
蒙恬和蒙毅也聽得心中震驚,這在大秦之後的漢委實厲害啊,好像比奮發圖強時的大秦諸位先王還要更勝一籌。
“第一位明君便是陛下也知道的漢高祖沛公,無有沛公,便無有大漢,正是其建立大漢,才有了後續。”
“第二位明君是漢惠帝劉盈,其為沛公和呂後之子,在十六歲時繼位,性格寬仁,能禮賢下士,重用賢臣,知曉大漢初立,天下飽經戰亂後,需要休養生息。”
“依照劉盈原本的行為和做事風格,本可能有更大的作為,然而因其母呂後之故,性情大變,常飲酒淫樂,不理政事,將朝政委托給其母呂後。”
劉盈遇上呂後這種究極虎媽,被逼得隻能擺爛,他想保護弟弟保護不了,想立哪位女子為後也決定不了(被呂後逼娶自己的外甥女為妻),想做什麽事都不成,那這皇帝做的還有什麽意思?
不如讓母親來主持朝政,自己擺爛放縱好了,劉盈可說是被呂後給毀了。
聽到李念話後,蒙恬在腦中瘋狂頭腦風暴,那大漢天子姓劉,也可能是劉氏,但這也推翻了他之前的猜想——漢朝是項氏重瞳子所立。
因為項氏一族是項氏姬姓,若大漢是項氏重瞳子建立,那大漢的皇帝要麽稱項某某或姬某某,怎麽都不會是劉某某。
如今得知大漢皇帝叫劉某某,且那漢高祖又叫沛公,蒙恬腦中迅速想到了一人,即是在這幾個月中在大秦朝堂有不錯名聲的劉季。
劉季的姓氏中正好有“劉”,其又來自沛縣,正符合以上的每一條,至於那呂後,蒙恬也想到了一人,正是被陛下親自賜婚,嫁給公子高為正妻的那個呂雉。
難怪陛下會將劉季給請到鹹陽觀看他的稱帝大典,原來是想在大漢的開國皇帝麵前顯擺啊,難怪陛下要將呂雉賜婚給公子高……
不對啊,為什麽要將呂雉賜婚給公子高,陛下給應該留給自己,或者給扶蘇公子,這可是漢高祖之妻,大概率也是大漢開國之後。
除非這個呂雉有其他的問題,想想很有這可能,李念公子話中說的是漢惠帝劉盈因其母呂後之故性情大變,才飲酒淫樂,不理政事。
蒙恬也見過呂雉,生得頗為美貌,看上去端莊賢淑,不像是個能逼得兒子性情大變的狠人,但人的性情是會變的,也許是之後發生了什麽導致呂雉變了。
蒙恬又發現了一點,劉季年齡好像比呂雉大很多吧,這兩人居然能湊合到一起,成為了夫妻?
經過這番思索,有些原本看來很迷惑的事又能得到解釋了,陛下會莫名其妙請那麽多人來鹹陽觀禮,其實請的都是大漢開國文武。
想到此處,蒙恬也生出和李念一樣的想法,他們這陛下虛榮心有點重啊,但換作是他們,肯定也會這樣做。
但這從側麵也說明了另一件事,大漢在代秦時,並未對大秦做出多過分之事,否則陛下就不該邀劉季到鹹陽,而是讓人將劉季的頭顱帶到鹹陽,就像項氏一族那些人一般。
蒙恬覺得應當便是如此,據他所見所聞,那劉季的確是個灑脫豁達、頗有度量之人,其代大秦後,確實有可能放過大秦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