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合格的捧哏,趙高又問道:“可其等回去後要是頗受重用,這又該如何?”


    李念道:“這個問題和送到鹹陽來的人中那些地位較高的人會怎麽對我大秦屬於一類。”


    “這些人雖在匈奴或者百越的地位比李某方才所言那些人更高,通過待之如大秦子民,使之心向大秦不太容易,但其等一樣會有向往先進、仰慕強大的想法。”


    李念又提出了問題:“其等看到我大秦各大先進之處,再回想自家在這些方麵遠遠落後於大秦,其等會生出何種心思?”


    趙高這次沒搶到首答的機會,給馮劫搶到了:“其等會對大秦生出畏懼擔憂,畏懼大秦之強,擔憂大秦會攻伐他們。但同時,他們也會思考有何辦法可解決大秦對他們的威脅。”


    “他們最有可能會想到的一個辦法便是,向大秦學習,仿照大秦的措施去改變自家!”


    隨馮劫的話,其他人也都明白了,更想到了其中的問題,大秦可不是那麽好學、那麽好模仿的,那是要付出代價的。


    見眾人目光又落回自己身上,李念道:“誠如馮主令所言,見識到大秦的強盛後,他們會進行很多思考:大秦為何強,他們為何弱?”


    “甚至有人會思考得出是他們人種不行,大秦子民要比他們更加優秀的結論!”


    殿內某些大臣聞言一笑,如趙高,以為這是李念說的一句玩笑話,怎麽可能會有人覺得自己出身的民族不行呢?


    但始皇帝、蒙恬和蒙毅沒笑,認為李念沒有在開玩笑,這可能是後世曆史上真正發生過的事,而且發生的對象還是自秦傳下去的那個後世之國。


    後世竟然發生過這種事,這也太恥辱了,大秦管不了兩千年的歲月,但在他們還在的時間裏,定不會讓這種事發生,大秦子民就是天下最優秀的民族。


    李念看了眼趙高,繼續道:“接著,他們會思考解決之道,而大秦這個成功的現例就擺在這,他們不太可能視而不見,反而會如馮主令所言那般向大秦學習,吸取大秦的經驗,然後去改造他們的國家。”


    “這對他們的國家看似是件好事,向大秦學習,借鑒大秦優秀之處,讓他們的國家變得和大秦一樣,從而也能像大秦一樣強大。”


    “但是,他們想做就能做成嗎?現今執掌匈奴、百越大權的單於、頭領們會允許他們這麽做嗎?”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不太會,這些人想進行的改革必會遭受重重阻力,甚至是打壓。


    實際上,放眼整個世界,從外接受“先進”思想,再對內完成改革的國家沒有幾個,更多是被毀了。


    尤其是非洲、中東、拉美這些地區,無論是參考毛熊,還是參考鷹醬,沒幾個有好下場。


    當然,大多沒好結果的原因主要還是有熊、鷹、牛、雞這類家夥在其中攪局。


    眾人現在也知道了,李念有時的提問並不是要他們回答,隻是讓他們感覺在參與,遂未有人回答。


    “頭曼單於、西甌王大概不會允許他們這麽做,而這些人又想要做,兩者間便有了矛盾,若不能及時解決,有可能會變成內亂。”


    至於為何會有矛盾,無須李念講明,熟悉權謀的眾人也知道:這些人想做事,就需要權力,也就是要從單於、頭領等人手中分權,單於等人會允許?


    而且,這些人要做的事還可能損害單於、頭領們的利益,既要分他們手裏的權,又要損他們的利,更難允許!


    然而,單於、頭領們越不允許,又越會讓這些人感到憤怒憋屈:你們是看不到南邊(北邊)的大秦有多強了嗎?


    再不設法變強,遲早要被大秦吞並!與你們這群蟲豸呆在一起,能做成什麽事?唯有滅了這群蟲豸,匈奴(百越)才有希望!


    李念繼續道:“即使他們能保持克製,不爆發衝突,產生內亂,大秦也可以在適合的時機‘幫’他們一把,畢竟他們都是大秦的學生。”


    “這些人在大秦留學,看到了大秦的強大,大概率會傾向大秦,到時大秦隻要在其中擇選合適的人進行扶持……”


    一些人用怪異的眼神看著李念,這“幫”和“扶持”不太正經吧?


    但這個方法還真有一定可行性,讓他們自己人咬自己人,從內產生分裂,要是操作的好,不僅可以控製他們,甚至還能吞並了他們。


    尉繚道:“尚書之法頗妙,然繚有一問,倘若這些人不接受大秦的‘幫助’、‘扶持’,隻想回去後將自家建設強盛,又當如何?”


    “尚書先前提到‘先進’一詞,繚以為不錯,然其等在大秦所學較其自家更為先進,若將大秦先進技藝傳回,會否對大秦造成威脅?”


    尉繚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即這些人在大秦學習,要是真讓他們給學到了東西,造成大秦的技術外流,可能成為大秦之患。


    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發生,最典型的就是某腳盆,派遣唐使學習了大唐先進的工藝和文化,最終在多年後,成為華夏之患。


    李念道:“確有這種可能,但李某以為無須太過擔憂:一者,其等在鹹陽學習會有嚴格限製,非所有學科皆能學。”


    尉繚又道:“我知尚書之意,然像百越之人,其等前來,必是想學習治瘧醫術,大秦確實可阻止他們習得,可時日一長,百越人學不到想要之物,必定不滿,如何解決?”


    李念道:“對其等進行嚴格考核,可適當開放部分學科。”


    見尉繚又要說話,李念先一步道:“李某知眾位在想開放一部分學科,可能會導致技術外泄這個問題,所以才需要嚴格篩選,最重要的一條選擇標準是:對大秦抱有惡意者不得入選,無論其天資何等優異!”


    “當然,人心莫測且善變,其一時沒表現出對大秦的惡意可能是偽裝,說不定其在歸國後,會立刻變臉。所以要對其等進行最細致的甄別,也不能將大秦最先進的技術放開給他們。”


    “像治瘧之法,在前期可以拖時間耗著百越人,實在拖不住時,便開放一些對於大秦已落後的技術給百越人,穩住他們,也可以將治瘧之法拆分,傳授給其一些有用,但又非核心的技術。”


    說到這裏,李念話鋒一轉:“做到這些,其實依舊不能完全避免技術外泄,從讓匈奴、百越派人來鹹陽學習時,就代表有些技術會被匈奴人、百越人學去。”


    “除非禁絕匈奴、百越人過來學習,否則不可能沒有任何一項技術不外傳。”


    眾人稍微想了想,便明白確實如此,但經過李念所言,已經知道了這樣做的好處,他們不想放棄這個辦法。


    相比缺點,好處大得多:可在諸國中培養出一群親秦者,能極大提高大秦在諸國的影響力,方便大秦插手幹預諸國事務。


    見眾人沉思,李念又笑道:“方才的話還未說完,諸位擔憂技術外泄,無非是害怕他們會在他們國內發展和大秦一樣的工藝,變得強盛。但實際上不需要太擔心,這也是我要說的‘二者’、‘三者’。”


    “二者,大秦的環境和他們所在的國不同,技術的發展是成體係的,尤其今後那些更先進的技術,遠非一人所能完成,其等就算學成歸國,就靠其一人或幾個人,能做成的事不多。”


    “在大秦,陛下英明,願意支持技術發展,所以臣才製作出了紙、醫者才找到了治瘧之法,匈奴單於、百越頭領能如此支持否?”


    這個問題的答案依舊顯而易見:不打壓就不錯了,即使支持,也不會多盡力。


    “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需要很多人才,人才多,才更能發現問題,找到解決之法,人少雖未必找不到,但通常花費的時間更長。”


    李念說的這其實是指研究學習環境,大秦的研究學習環境肯定比匈奴、百越好很多,雙方間產生新技術的速度當然不會在同一層次。


    學有所成的匈奴人或百越人回去後,麵對的是啥基礎都沒有的環境,要是能趕上大秦,那肯定是大秦自己出了問題。


    李念道:“這些人想要發揮他們的才能,一展他們所學,天下間除了大秦,再無他國,所以他們在學成後,說不定會更願意留在大秦,為大秦所用。”


    無錯版本在69書吧讀!6=9+書_吧首發本。


    “就像昔日之商君、張儀,今日之李副令、尉繚侍郎……不正是因大秦更適合諸位一展所學。”


    聽到李念用他們舉例,尉繚和李斯還真不好反駁,因為李念說的是事實。


    “三者,大秦相比於他們的國邦,大秦疆域、人口,尤其是人口,是他們多倍,也即意味著大秦能出現的人才多於他們,發展速度高於他們。且大秦現在本就領先強盛於他們!”


    “就好比在水中航行,各國都朝著一個方向前進,但大秦的船更大、速度更快,還領先他們,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被他國追上……”


    那是大秦自己沒用,大秦自己出了問題,沒有將這巨大的優勢轉化為勝勢,隻能說一聲“該!”


    始皇聽到這話,想起了李念與他講說儒家思想不可治國時的一些話,指望別國弱小是不行的,想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終究還得自身夠硬,否則自身不行,遲早會朽滅。


    尉繚向李念行了一禮:“謝尚書解惑!”


    到此時,眾人也明白了李念想要大秦控製諸國的方式:一、通過錢幣;二、通過培養親秦人才。


    但聽李念一番講說下來,真別說,這兩個方法好像還真有可行性,有一定的機會長期控製住諸國為大秦謀利。


    隻是當中亦有漏洞,或者說還有細節未曾完善,馮去疾便出聲問道:“尚書講那錢幣之法時,曾與李副令一問一答,言錢幣非財富,馮某至今仍有不解。”


    “大秦錢幣為銅所成,而銅可用來打造兵器,製作器具,即使不能直接用來衣食住行,也是有一定作用,為何就不是財富?”


    聽完馮去疾的問題,李念笑道:“銅確實可作為一種財貨儲存,但錢幣不是財富。”


    “馮副令是將二者混為了一談,認為銅就是錢幣,錢幣就是銅,所以銅有用,可作為有用之物囤積儲存,等同於錢幣也就是財富。”


    聽到“認為銅就是錢幣,錢幣就是銅”,馮去疾已經明白過來,但他還是向李念行禮:“請尚書解惑!”


    李念道:“這其實是將銅作為一種金屬的物質屬性同錢幣的作用混到了一起。銅並非錢幣本身,而是錢幣的載體或者說表現形式。”


    這話聽上去好像很繞,但殿內眾人稍加一想,很快便能明白,何況李念還在給他們解釋。


    “據聞在古老的時期,人們以漂亮的貝殼、特殊的石頭作為錢幣,到了現在,將金銀銅等金屬鑄成錢幣,從貝殼、石頭到金銀銅的變化,實則是錢幣的載體發生了變化。”


    “但我們通常將錢幣的載體默認為是錢幣,混到了一起,可實際上二者是有差別的,作用上也有很大不同。”


    “像銅能被用來打造兵器、製成器具,是銅本身作為一種金屬具有的作用和價值。”


    “這些作用使得銅是一種優秀的錢幣載體,但這些卻不是錢幣本身的作用。”


    “銅作為金屬具有的作用,使它可作為一種財貨被囤積,但錢幣依舊不是財富。”


    “簡言之,銅可以被當作財貨,但錢幣不能,且銅能被當作財貨是因為它是金屬,具有實際價值,跟它是錢幣的載體沒有關係。”


    “銅就算不再被鑄造成錢幣,它一樣有價值,這並不是其作為貨幣載體才有的,而是它作為自然界一種金屬所擁有的。”


    某鬥牛國就犯了這個錯誤,認為白銀是錢幣本身,然後錢幣又等同於財富,所以他們在美洲找到的白銀就是一筆巨大無比的財富,以後整個國家都可以過上不耕種、不生產,隻需要到處買買買的好日子。


    然而現實給了他們狠狠的一記耳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秦設計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買土撥鼠的鬆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買土撥鼠的鬆鼠並收藏帝秦設計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