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拉攏呂布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布抬眼望去,隻見書房內,低眉垂首的侍從,此時抬起頭來,陽光透過窗口照在他英俊瀟灑的臉上,更增了幾分飄逸。
他淡淡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齒。他語氣謙和,聲音低沉,無形中有一種高貴之感。
“呂將軍,多日不見,將軍風采依舊。”
劉隅這一句寒暄,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好友再聚時的寒暄。
呂布知道不是這樣,如果今天之前見到他,他一定會出手,把他斬殺在此處。
可如今已經變了,他的身份已經轉變,他不再是董卓麾下人人敬畏的溫侯,而是差點死在董卓手中的呂奉先。
董卓已經調動甲士,馬上就要來誅殺自己,此時,已經到了他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他和劉隅那點戰場上的恩怨,自然也就拋之腦後了。
他知道劉隅和天子親厚,又加上他足智多謀,手下悍將不少,若和他合作,他才有更大的機會,躲過這次危機。
他站起身來,急忙行禮。
“不知皇叔在此,布失禮了。”
劉隅笑道:“是讓我有意隱瞞,將軍不必在意。”
劉隅剛坐定,呂布就著急問勸解皇帝的事。
“皇叔,不知準備何時進宮,去勸說陛下。”
“如今董卓既然已經調動西涼甲士,恐怕不久就會來擒拿將軍,此時進宮,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來不及了?呂布有些茫然,敢情他和王允商量了半天。竟然都是無用功,如果時間上來不及,那再精妙的謀劃也是枉然。
呂布有些焦躁,目前的形勢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董卓已經集合了甲士,如果自己沒有任何動作,迎接自己隻有一種結果,那就是死亡,徹底的死亡。
“如今之計,為之奈何?”
呂布問出了這句話,
“當務之急,需要去勸說董卓,讓他暫時停止調兵,為天子禪讓計劃,騰出時間。”
“相國剛愎自用,誰又能說動他?”
“董卓自然是說不動,可我們隻需要說動一人,讓他去勸說相國即可。”
“李儒?”呂布很快給出了自己答案,
如今在西涼軍中,論關係親厚,深的董卓信任,沒有人能和李儒相提並論。
就算是自己最受寵之時,也無法和李儒一爭長短。
他通過調動董卓來調動大軍,從西涼偏遠地區,一步登天來了東漢帝都。
董卓對他的話,言聽計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儒也是這支西涼鐵騎的主公。
“不錯,正是此人。”
“皇叔有把握能說動李儒?”呂布語氣中帶著明顯的疑問。
兩人在虎牢關結下愁怨後,李儒就無時無刻,想把劉隅斬於馬下。
無數的消息匯集到長安城。每當提起劉隅時,李儒眼神中就隱藏不住的殺氣。
麵對呂布的疑問,劉隅隻能無奈苦笑。這世上如果有一人說不動李儒,這個人一定就是自己。
自己如果去找李儒,一個照麵,就會被李儒斬殺,他不會留下自己,一刻也不會留。
在無數次爭鬥中,李儒見識到了劉隅的可怕,在世上有如此強勁的對手,讓李儒覺得有些膽寒。
“世伯,此事就勞您走一趟了。”
王允一口答應道:“事不宜遲,老夫這就去拜會李儒。”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王允急匆匆回來了。
他飲了一杯茶後,說道:“溫侯,老夫已經說動李儒,他答應會去勸說董卓,讓他暫時罷兵。”
呂布沒想到,王允這麽快就回到此處,在他的印象中,王允和李儒並沒有多少交情,兩人的來往,更多的是公務上的交流。雖表麵謙和,卻各藏心思。
見呂布麵露猶疑,劉隅有些擔心,在他計劃中,王允不應該這麽快就回到此處。
他最少在外麵待夠一個時辰,街上的甲士調動的消息,本來就是故意散布給呂布的。目的是讓呂布相信董卓馬上就要對他動手,從而把他拉攏過來。
以劉隅對李儒的了解,他一定會勸說董卓繼續重用呂布,即便董卓不答應,李儒也會勸說董卓不要和呂布兵戎相見。
李儒太明白呂布的強大,西涼鐵騎可以戰勝他,但也對西涼鐵騎造成不小的傷害,
真到了那個時候,董卓實力會大受損失,他就算想要安穩占據長安城,恐怕也會有些困難。
劉隅有些想不通,唯一能解釋的,就是這段時間內,王允被壓抑的有些崩潰。
長時間處於高壓情況下的情緒,等有一天知道這一天即將結束時,才會變得如此反常。
見呂布還在沉思,劉隅岔開話題道:“呂將軍,若此次除賊建功,將軍就是大漢第一功臣,四百年大漢因將軍而延續,到時將軍之名必然流芳千古。”
多日不練,劉隅的馬屁功夫依舊了得。僅僅幾句話,就讓呂布很受用。
“皇叔言重了。”呂布謙虛道。
“呂將軍不必過謙,若除賊建功,將軍足當此譽。”
呂布嗬嗬大笑,心中陰霾一掃而空,心中豪情驟然升起。
經過劉隅轉移視線,呂布剛才那些疑慮,自然暫時忘卻。
三人又詳細說起行動的細節,確認再無遺漏後,兩人才告辭離去。
……
……
在李儒的勸說下,董卓暫時放下對呂布的殺意。
他讓李儒盡快去查明這件事的真相。
李儒點頭答應,從董卓的言語中,李儒感受到了他深深的戒備。
即便自己把所有的一切,都完美無缺展現在董卓麵前。那些親密無間的信任,也不可能再回來。
在劉隅的陰謀詭計下,李儒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
這件事會如同一個刺一般,牢牢紮在所有人的心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根刺隻能越紮越深,傷口也會越來越大,直到難以縫合。
信任就像一麵銅鏡,當它出現裂紋時,就算如何彌補,那道裂紋依舊還在。
李儒不知道那一天什麽時間會到來。也許很長,也許很短。
一種久違的無力感,遍布李儒的身體,這種感覺很陌生,在他的生命中,他一直都是以精力旺盛著稱,不論何時何地,他都精神抖擻麵對所發生的一切。
他淡淡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齒。他語氣謙和,聲音低沉,無形中有一種高貴之感。
“呂將軍,多日不見,將軍風采依舊。”
劉隅這一句寒暄,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好友再聚時的寒暄。
呂布知道不是這樣,如果今天之前見到他,他一定會出手,把他斬殺在此處。
可如今已經變了,他的身份已經轉變,他不再是董卓麾下人人敬畏的溫侯,而是差點死在董卓手中的呂奉先。
董卓已經調動甲士,馬上就要來誅殺自己,此時,已經到了他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他和劉隅那點戰場上的恩怨,自然也就拋之腦後了。
他知道劉隅和天子親厚,又加上他足智多謀,手下悍將不少,若和他合作,他才有更大的機會,躲過這次危機。
他站起身來,急忙行禮。
“不知皇叔在此,布失禮了。”
劉隅笑道:“是讓我有意隱瞞,將軍不必在意。”
劉隅剛坐定,呂布就著急問勸解皇帝的事。
“皇叔,不知準備何時進宮,去勸說陛下。”
“如今董卓既然已經調動西涼甲士,恐怕不久就會來擒拿將軍,此時進宮,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來不及了?呂布有些茫然,敢情他和王允商量了半天。竟然都是無用功,如果時間上來不及,那再精妙的謀劃也是枉然。
呂布有些焦躁,目前的形勢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董卓已經集合了甲士,如果自己沒有任何動作,迎接自己隻有一種結果,那就是死亡,徹底的死亡。
“如今之計,為之奈何?”
呂布問出了這句話,
“當務之急,需要去勸說董卓,讓他暫時停止調兵,為天子禪讓計劃,騰出時間。”
“相國剛愎自用,誰又能說動他?”
“董卓自然是說不動,可我們隻需要說動一人,讓他去勸說相國即可。”
“李儒?”呂布很快給出了自己答案,
如今在西涼軍中,論關係親厚,深的董卓信任,沒有人能和李儒相提並論。
就算是自己最受寵之時,也無法和李儒一爭長短。
他通過調動董卓來調動大軍,從西涼偏遠地區,一步登天來了東漢帝都。
董卓對他的話,言聽計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儒也是這支西涼鐵騎的主公。
“不錯,正是此人。”
“皇叔有把握能說動李儒?”呂布語氣中帶著明顯的疑問。
兩人在虎牢關結下愁怨後,李儒就無時無刻,想把劉隅斬於馬下。
無數的消息匯集到長安城。每當提起劉隅時,李儒眼神中就隱藏不住的殺氣。
麵對呂布的疑問,劉隅隻能無奈苦笑。這世上如果有一人說不動李儒,這個人一定就是自己。
自己如果去找李儒,一個照麵,就會被李儒斬殺,他不會留下自己,一刻也不會留。
在無數次爭鬥中,李儒見識到了劉隅的可怕,在世上有如此強勁的對手,讓李儒覺得有些膽寒。
“世伯,此事就勞您走一趟了。”
王允一口答應道:“事不宜遲,老夫這就去拜會李儒。”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王允急匆匆回來了。
他飲了一杯茶後,說道:“溫侯,老夫已經說動李儒,他答應會去勸說董卓,讓他暫時罷兵。”
呂布沒想到,王允這麽快就回到此處,在他的印象中,王允和李儒並沒有多少交情,兩人的來往,更多的是公務上的交流。雖表麵謙和,卻各藏心思。
見呂布麵露猶疑,劉隅有些擔心,在他計劃中,王允不應該這麽快就回到此處。
他最少在外麵待夠一個時辰,街上的甲士調動的消息,本來就是故意散布給呂布的。目的是讓呂布相信董卓馬上就要對他動手,從而把他拉攏過來。
以劉隅對李儒的了解,他一定會勸說董卓繼續重用呂布,即便董卓不答應,李儒也會勸說董卓不要和呂布兵戎相見。
李儒太明白呂布的強大,西涼鐵騎可以戰勝他,但也對西涼鐵騎造成不小的傷害,
真到了那個時候,董卓實力會大受損失,他就算想要安穩占據長安城,恐怕也會有些困難。
劉隅有些想不通,唯一能解釋的,就是這段時間內,王允被壓抑的有些崩潰。
長時間處於高壓情況下的情緒,等有一天知道這一天即將結束時,才會變得如此反常。
見呂布還在沉思,劉隅岔開話題道:“呂將軍,若此次除賊建功,將軍就是大漢第一功臣,四百年大漢因將軍而延續,到時將軍之名必然流芳千古。”
多日不練,劉隅的馬屁功夫依舊了得。僅僅幾句話,就讓呂布很受用。
“皇叔言重了。”呂布謙虛道。
“呂將軍不必過謙,若除賊建功,將軍足當此譽。”
呂布嗬嗬大笑,心中陰霾一掃而空,心中豪情驟然升起。
經過劉隅轉移視線,呂布剛才那些疑慮,自然暫時忘卻。
三人又詳細說起行動的細節,確認再無遺漏後,兩人才告辭離去。
……
……
在李儒的勸說下,董卓暫時放下對呂布的殺意。
他讓李儒盡快去查明這件事的真相。
李儒點頭答應,從董卓的言語中,李儒感受到了他深深的戒備。
即便自己把所有的一切,都完美無缺展現在董卓麵前。那些親密無間的信任,也不可能再回來。
在劉隅的陰謀詭計下,李儒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
這件事會如同一個刺一般,牢牢紮在所有人的心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根刺隻能越紮越深,傷口也會越來越大,直到難以縫合。
信任就像一麵銅鏡,當它出現裂紋時,就算如何彌補,那道裂紋依舊還在。
李儒不知道那一天什麽時間會到來。也許很長,也許很短。
一種久違的無力感,遍布李儒的身體,這種感覺很陌生,在他的生命中,他一直都是以精力旺盛著稱,不論何時何地,他都精神抖擻麵對所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