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寒雨入體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這首童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傳到董卓的耳朵中。
對於這首童謠的具體含義,他並不是太清楚。隻是聽聞這首童謠與自己有關。
在禪讓最關鍵的時刻,出現了關於自己的童謠,讓董卓覺得有些興奮。
他下意識覺得童謠的出現跟自己馬上要登上天子之位有關係。
皇帝之權乃是天授,上天既然想讓你在世間統領百姓,必然通過其他方式告訴你。
當年高祖之父劉太公,就曾看到一條龍盤在自己妻子的身上,此後生下了高祖。
事後劉太公說起此事時,神采飛揚,絲毫不顧及頭上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原。
光武帝出生時同樣是紅光滿屋,在他成年之後,大漢更是傳言,劉秀要做天子。
最後的結果同樣得到了驗證。
兩人都是天命所歸之人,從一出生,也就已經被上天指定。
從如今的情況看,自己夢中入龍就是上天的暗示。
這首童謠也類似於劉秀要做天子一般的讖語。至於自己出生時有沒有類似紅光滿天的異象,他還是專門去問了自己母親。
母親年紀九十有餘,對於當年董卓出生時事情,記憶早已經模糊。隻依稀記得董卓當年哭聲挺響亮,有沒有紅光之類,早已經沒有了任何記憶。
董卓聽到這樣的話,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在他看來,哭聲響亮也是異象,以後史官修史時,一定要把這一段曆史大書特書,如此才能顯示出自己的不凡。
董卓剛回到內堂,就聽見李儒前來拜見。
從上一次李儒對他苦勸之時,董卓對於他的印象都差了幾分。
不過董卓並沒有怪罪他的意思,畢竟兩人相知多年,董卓對於他的脾氣秉性還是十分了解的。
李儒此人智謀深遠,心機深沉,對於任何事情,都十分謹慎。
謹慎是好事,可過於謹慎,就有些適得其反了。
董卓沉吟片刻,吩咐甲士讓李儒進來。
李儒走進堂內,行禮後,沒有任何寒暄,就直奔主題。
“相國,凡有大事,必有先兆,如今長安城盛傳一句歌謠,相國想必知道了吧,此歌謠儒仔細思考之後,發現正好對應天子產禪讓這件大事。”
董卓肥胖的臉上露出笑意,臉上褶皺縱橫交錯,像極了長安城外矗立的秦嶺。
“文優,咱家上次就給你說過,我曾一龍入夢,如今又有童謠傳世,這足以說明咱家乃是天命所歸了吧,文優是不是也該放心了。”
這番話說完,李儒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這明明是用來規勸董卓的童謠,怎麽到他的耳中竟然成了他前進路上的讚歌。
“相國,儒冒昧問一句,這首歌謠,您覺得是何意思?”
董卓一直都在軍旅之中,雖然也讀書識字,但要說他有多高的學問,肯定是無稽之談。
充其量是粗通文墨,此處的粗,覺得不是謙辭,而是他確實就是粗略知道。
董卓哈哈大笑。
“這首童謠說的正是,劉氏滅,董氏興之意。”
對於董卓此番理解,李儒有些無奈。
他緩緩搖頭。
董卓問道:“文優,莫非咱家解釋的不對?”
李儒說道:“相國這首童謠,不但不是大吉之兆,而是大凶之象。”
“大凶之象,這怎麽可能?”
“千裏草乃是董字,十日卜乃是卓字,這兩句對應的正好就是相國的姓名。”李儒慢慢而談,眼中卻在看著董卓的臉上,隻見此時董卓眼神中已經隱隱現出幾分怒氣,李儒知道,接下來的話,說出來,董卓很有可能會動了真怒,事到如今,他也沒有任何辦法,心中一橫,“何青青,不得生,兩句乃是相國權勢過大,不久就會滅亡。”
董卓眼神中的怒氣越來越重,肥胖的臉上青筋暴露,顯得有些猙獰。
“文優,若在胡言,亂咱家軍心,必然軍法從事。”
“相國,劉隅躲在暗處,擺弄風雨,此時出現的天子禪讓,極有可能是劉隅的陰謀,相國不可不防啊!”
李儒猶自不死心,繼續說出自己的理由。
“文優,剛才咱家已經給你說過,若在敢胡言,就軍法從事,莫非你真以為咱家不敢殺你嗎?”
“相國……”
李儒一句相國出口,很多話如鯁在喉,再也說不出來,他聲音淒涼,聲音中隱隱帶著無盡的無奈和落寞。
他本來還抱有一絲幻想,直到此時,所有的幻想全部幻滅,他心中的希望,瞬間變成了泡影。
他知道,一切都已經回不去,當年在一起盟誓時,說過那些豪言壯語終將會隨著時間,慢慢飄散,直到在空中沒有任何蹤跡。
李儒站直身子,鄭重的向董卓行了一禮,緩緩轉身離去。
他向前走去,走的很慢,雙腿之間似乎被灌了鉛,每一步都沉重無比。
李儒眼神空洞,眼神中所有的精氣神,在剛才轉身離去的瞬間,就已經徹底失去。
他也將會是最後一次,踏足這裏,從這裏離開不僅僅是他的身體,還有他心中的夢想。
從跟著董卓開始,他就一直在為了心中的夢想而奮鬥。
從入主雒陽開始,李儒一度以為自己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實現,誰知出現,那不但不是夢想的起點,反而成為噩夢的開始。
他一度以為,自己夢想很快就要實現時,才知道所有的一切是鏡花水月,水中泡影。
微風吹過他的臉頰,有點涼。雨隨風落,一場大雨毫無征兆的傾盤而下。
李儒呆呆站在雨中,任憑雨水打濕他的全身,依舊沒有任何動作。
兩眼朦朧,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
四周的一切,都變的模糊不清。
寒雨入體,李儒身子不自覺開始顫抖。
恍惚間,他似乎又回到那些遙遠的西涼。
他和董卓坐在一處,酒酣耳熱之間,意氣風發的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兩人立誌相扶,並肩而行。
李儒清楚的記得,那日的風如同今日這般,也有些涼。
最後也有雨絲落下,他卻沒有感到絲毫寒意。
這首童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傳到董卓的耳朵中。
對於這首童謠的具體含義,他並不是太清楚。隻是聽聞這首童謠與自己有關。
在禪讓最關鍵的時刻,出現了關於自己的童謠,讓董卓覺得有些興奮。
他下意識覺得童謠的出現跟自己馬上要登上天子之位有關係。
皇帝之權乃是天授,上天既然想讓你在世間統領百姓,必然通過其他方式告訴你。
當年高祖之父劉太公,就曾看到一條龍盤在自己妻子的身上,此後生下了高祖。
事後劉太公說起此事時,神采飛揚,絲毫不顧及頭上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原。
光武帝出生時同樣是紅光滿屋,在他成年之後,大漢更是傳言,劉秀要做天子。
最後的結果同樣得到了驗證。
兩人都是天命所歸之人,從一出生,也就已經被上天指定。
從如今的情況看,自己夢中入龍就是上天的暗示。
這首童謠也類似於劉秀要做天子一般的讖語。至於自己出生時有沒有類似紅光滿天的異象,他還是專門去問了自己母親。
母親年紀九十有餘,對於當年董卓出生時事情,記憶早已經模糊。隻依稀記得董卓當年哭聲挺響亮,有沒有紅光之類,早已經沒有了任何記憶。
董卓聽到這樣的話,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在他看來,哭聲響亮也是異象,以後史官修史時,一定要把這一段曆史大書特書,如此才能顯示出自己的不凡。
董卓剛回到內堂,就聽見李儒前來拜見。
從上一次李儒對他苦勸之時,董卓對於他的印象都差了幾分。
不過董卓並沒有怪罪他的意思,畢竟兩人相知多年,董卓對於他的脾氣秉性還是十分了解的。
李儒此人智謀深遠,心機深沉,對於任何事情,都十分謹慎。
謹慎是好事,可過於謹慎,就有些適得其反了。
董卓沉吟片刻,吩咐甲士讓李儒進來。
李儒走進堂內,行禮後,沒有任何寒暄,就直奔主題。
“相國,凡有大事,必有先兆,如今長安城盛傳一句歌謠,相國想必知道了吧,此歌謠儒仔細思考之後,發現正好對應天子產禪讓這件大事。”
董卓肥胖的臉上露出笑意,臉上褶皺縱橫交錯,像極了長安城外矗立的秦嶺。
“文優,咱家上次就給你說過,我曾一龍入夢,如今又有童謠傳世,這足以說明咱家乃是天命所歸了吧,文優是不是也該放心了。”
這番話說完,李儒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這明明是用來規勸董卓的童謠,怎麽到他的耳中竟然成了他前進路上的讚歌。
“相國,儒冒昧問一句,這首歌謠,您覺得是何意思?”
董卓一直都在軍旅之中,雖然也讀書識字,但要說他有多高的學問,肯定是無稽之談。
充其量是粗通文墨,此處的粗,覺得不是謙辭,而是他確實就是粗略知道。
董卓哈哈大笑。
“這首童謠說的正是,劉氏滅,董氏興之意。”
對於董卓此番理解,李儒有些無奈。
他緩緩搖頭。
董卓問道:“文優,莫非咱家解釋的不對?”
李儒說道:“相國這首童謠,不但不是大吉之兆,而是大凶之象。”
“大凶之象,這怎麽可能?”
“千裏草乃是董字,十日卜乃是卓字,這兩句對應的正好就是相國的姓名。”李儒慢慢而談,眼中卻在看著董卓的臉上,隻見此時董卓眼神中已經隱隱現出幾分怒氣,李儒知道,接下來的話,說出來,董卓很有可能會動了真怒,事到如今,他也沒有任何辦法,心中一橫,“何青青,不得生,兩句乃是相國權勢過大,不久就會滅亡。”
董卓眼神中的怒氣越來越重,肥胖的臉上青筋暴露,顯得有些猙獰。
“文優,若在胡言,亂咱家軍心,必然軍法從事。”
“相國,劉隅躲在暗處,擺弄風雨,此時出現的天子禪讓,極有可能是劉隅的陰謀,相國不可不防啊!”
李儒猶自不死心,繼續說出自己的理由。
“文優,剛才咱家已經給你說過,若在敢胡言,就軍法從事,莫非你真以為咱家不敢殺你嗎?”
“相國……”
李儒一句相國出口,很多話如鯁在喉,再也說不出來,他聲音淒涼,聲音中隱隱帶著無盡的無奈和落寞。
他本來還抱有一絲幻想,直到此時,所有的幻想全部幻滅,他心中的希望,瞬間變成了泡影。
他知道,一切都已經回不去,當年在一起盟誓時,說過那些豪言壯語終將會隨著時間,慢慢飄散,直到在空中沒有任何蹤跡。
李儒站直身子,鄭重的向董卓行了一禮,緩緩轉身離去。
他向前走去,走的很慢,雙腿之間似乎被灌了鉛,每一步都沉重無比。
李儒眼神空洞,眼神中所有的精氣神,在剛才轉身離去的瞬間,就已經徹底失去。
他也將會是最後一次,踏足這裏,從這裏離開不僅僅是他的身體,還有他心中的夢想。
從跟著董卓開始,他就一直在為了心中的夢想而奮鬥。
從入主雒陽開始,李儒一度以為自己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實現,誰知出現,那不但不是夢想的起點,反而成為噩夢的開始。
他一度以為,自己夢想很快就要實現時,才知道所有的一切是鏡花水月,水中泡影。
微風吹過他的臉頰,有點涼。雨隨風落,一場大雨毫無征兆的傾盤而下。
李儒呆呆站在雨中,任憑雨水打濕他的全身,依舊沒有任何動作。
兩眼朦朧,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
四周的一切,都變的模糊不清。
寒雨入體,李儒身子不自覺開始顫抖。
恍惚間,他似乎又回到那些遙遠的西涼。
他和董卓坐在一處,酒酣耳熱之間,意氣風發的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兩人立誌相扶,並肩而行。
李儒清楚的記得,那日的風如同今日這般,也有些涼。
最後也有雨絲落下,他卻沒有感到絲毫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