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進長安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董卓雖然覺得李儒有些危言聳聽,沒有接受他的建議。可有一點,董卓聽進了心裏。
劉隅並沒有被李儒殺死,相反他此時正在長安。
董卓並不擔心劉隅的實力,這裏是長安城,自己有雄兵幾十萬,憑著劉隅帶出的少許人手,根本不會對他產生危險。
可董卓還是有些擔心,擔心劉隅會突然出現什麽動作。
在虎牢關前,董卓就跟劉隅交過手,當時他就得知,劉隅太狡詐了,他雖然實力不強,卻詭計多端。
董卓帶大軍離開後,害怕塢堡被劉隅騷擾。
塢堡內不僅藏著金銀、玉器、珠寶、美人等,更重要的是,裏麵藏的糧食足可以養兵三十年。
若真是疏忽大意,讓劉隅把這些糧食破壞點,自己的苦日子,可就到來了。
為了防範劉隅,董卓留下李傕、郭汜等將帶領三千飛雄軍守塢堡,自己帶著大軍向長安趕去。
飛熊軍是董卓親衛部隊,是從幾十萬西涼鐵騎中,選出的精銳,別看人數隻有三千,可他們都是萬中選一的勇士,他們個個以一當十,戰力驚人。
董卓對這三千人的戰力很信任,即便是萬騎,飛熊軍也不會落下風。
他臨行前特意叮囑李傕,讓他小心應對,萬不可大意。
李傕在上次被騙出虎牢關後,就對劉隅有種莫名的恐懼。這一次不用董卓交待,他也不會再出塢堡。
人不能在一個地方同時跌倒兩次。同樣李傕也自信不會被劉隅欺騙兩次。
見李傕答應的很幹脆,董卓再無後顧之憂。
他一聲令下,長長隊伍向長安進發。
剛走了四十裏,車折輪,馬斷轡,董卓看到這種情況,仔細分析,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這種現象依舊就是上天對自己的啟示。
上天的意思董承漢祀,破舊迎新。
“大吉,大吉啊。”
董卓站在馬車旁緩緩行禮,行禮甚恭敬,沒有任何懈怠。
跟著身邊的甲士都一起行禮。
“恭賀相國。”
董卓哈哈大笑,笑聲中滿是得意。
“等咱家登上帝位後,爾等都重重有賞。”
“多謝相國。”
無數西涼甲士,齊聲呐喊。聲音洪亮,直衝雲霄。
董卓看著精神的西涼甲士,個個英武不凡,心中暗喜。有這樣的甲士在身邊,誰又能邁進長安一步。
由於自己所坐的馬車損壞,董卓無奈,隻好下車,進了二輛馬車。
董卓今天他換上一身朝服,看起來很是威嚴。
經過一段時間的路程,馬車終於來到了長安城。
車隊沿著剛下過雨的青石板街道,緩緩向前。馬蹄踏踏,在街道上慢慢響起。
這種聲音,落在董卓的耳中,他突然覺得這是世上最美好的旋律。
之前聽到所有的音樂,和此刻相比,都顯得淺薄和沒有深意。
沿途出現的小插曲,並沒有阻擋董卓的腳步,相反,讓他更加的信心十足。
李儒看著漸漸遠去的西涼甲士。臉上沒有一絲表情。
從昨日自己把童謠說給董卓之後,李儒就知道,自己設置的車折輪、馬斷轡的小伎倆。根本不可能阻擋著董卓的步伐。
事實也如李儒所料的一般,董卓此時內心滿是狂熱,必然不會因這些小插曲,而停下腳步。
“文和,相國此去,可還有生還的希望嗎?”
賈詡站在路旁,臉上露出一絲淡淡嘲諷。
他緩緩搖頭道:“難啊!李公你想想,若天子禪讓一事,真是劉隅的謀劃,此去相國必然會凶多吉少。”
昨日的淋雨之後,也讓李儒清醒了幾分,他知道這一切將不可避免。
當董卓讓李儒隨行時,李儒稱病謝絕了邀請。
李儒這些舉動,也讓董卓很詫異,在董卓的印象中,在他每一個曆史時刻,都有李儒跟在自己身邊。
如今李儒突然因病不去長安時,董卓在心中隱隱有些不適應。
他想到了李儒對自己勸諫。自己沒有答應,讓李儒黯然離去。
他認為是自己不納諫,讓李儒在心中產生了隔閡,李儒才以生病的理由進行推脫。
等醫官回來稟報,董卓才知道,李儒因為淋了太久的雨,的確是病了。
董卓沒有再說什麽,隻是派人讓李儒好好休息。
李儒幹瘦的身子站在路旁,一陣強風似乎就能把他吹走。
強風似乎沒有對李儒有任何影響,他精神健爍,臉上沒有絲毫病態。
眼神也恢複了往日的深邃和陰冷,在旁人看來。那個熟悉的李儒又回來了。
隻有賈詡知道,藏在李儒眼底的那股落寞,如同烙印,一直沒有消散。
“如果相國遇害,他帶過去這些西涼甲士,又有多少人能活下來?”
“相國遇害,甲士群龍無首,必然會一哄而散,他們在長安人生地不熟,不會待在此處。天下雖大,也沒有他們容身之處,他們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西涼。”
賈詡的觀點一直都很明確,在長安去西涼的必經之路上,收攏殘兵,然後退到西涼,靜觀天下。
若天下有變,鐵騎依然有重出西涼的一天,若天下穩定,那也沒有辦法,隻能枯守西涼,慢慢老去。
李儒對於這個觀點,並不是完全認同,他認為收攏殘兵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攻擊長安。
長安城權力更替時,必然會引發一陣混亂,這混亂的時間越長,自己的機會也就越大。
對於李儒的觀點,賈詡也想了許久,當時攻取長安勝算不大。董卓被殺,西涼甲士必然會成為驚弓之鳥,短時間內難有戰力,若不能發揮出他們的戰力,想要攻取長安,無疑就是癡人說夢了。
李儒並不擔心士卒沒有戰鬥力,他在心中早已經想到了激發他們戰鬥力的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殺戮,無盡殺戮,當死亡的陰影籠罩在頭頂時,要麽求饒,要麽抗爭。
當他們得知求饒無效時,剩下的就隻有一條路,抗爭。
李儒了解他們的戰力,隻要能激發出他們的潛力,他們就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軍隊。
劉隅並沒有被李儒殺死,相反他此時正在長安。
董卓並不擔心劉隅的實力,這裏是長安城,自己有雄兵幾十萬,憑著劉隅帶出的少許人手,根本不會對他產生危險。
可董卓還是有些擔心,擔心劉隅會突然出現什麽動作。
在虎牢關前,董卓就跟劉隅交過手,當時他就得知,劉隅太狡詐了,他雖然實力不強,卻詭計多端。
董卓帶大軍離開後,害怕塢堡被劉隅騷擾。
塢堡內不僅藏著金銀、玉器、珠寶、美人等,更重要的是,裏麵藏的糧食足可以養兵三十年。
若真是疏忽大意,讓劉隅把這些糧食破壞點,自己的苦日子,可就到來了。
為了防範劉隅,董卓留下李傕、郭汜等將帶領三千飛雄軍守塢堡,自己帶著大軍向長安趕去。
飛熊軍是董卓親衛部隊,是從幾十萬西涼鐵騎中,選出的精銳,別看人數隻有三千,可他們都是萬中選一的勇士,他們個個以一當十,戰力驚人。
董卓對這三千人的戰力很信任,即便是萬騎,飛熊軍也不會落下風。
他臨行前特意叮囑李傕,讓他小心應對,萬不可大意。
李傕在上次被騙出虎牢關後,就對劉隅有種莫名的恐懼。這一次不用董卓交待,他也不會再出塢堡。
人不能在一個地方同時跌倒兩次。同樣李傕也自信不會被劉隅欺騙兩次。
見李傕答應的很幹脆,董卓再無後顧之憂。
他一聲令下,長長隊伍向長安進發。
剛走了四十裏,車折輪,馬斷轡,董卓看到這種情況,仔細分析,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這種現象依舊就是上天對自己的啟示。
上天的意思董承漢祀,破舊迎新。
“大吉,大吉啊。”
董卓站在馬車旁緩緩行禮,行禮甚恭敬,沒有任何懈怠。
跟著身邊的甲士都一起行禮。
“恭賀相國。”
董卓哈哈大笑,笑聲中滿是得意。
“等咱家登上帝位後,爾等都重重有賞。”
“多謝相國。”
無數西涼甲士,齊聲呐喊。聲音洪亮,直衝雲霄。
董卓看著精神的西涼甲士,個個英武不凡,心中暗喜。有這樣的甲士在身邊,誰又能邁進長安一步。
由於自己所坐的馬車損壞,董卓無奈,隻好下車,進了二輛馬車。
董卓今天他換上一身朝服,看起來很是威嚴。
經過一段時間的路程,馬車終於來到了長安城。
車隊沿著剛下過雨的青石板街道,緩緩向前。馬蹄踏踏,在街道上慢慢響起。
這種聲音,落在董卓的耳中,他突然覺得這是世上最美好的旋律。
之前聽到所有的音樂,和此刻相比,都顯得淺薄和沒有深意。
沿途出現的小插曲,並沒有阻擋董卓的腳步,相反,讓他更加的信心十足。
李儒看著漸漸遠去的西涼甲士。臉上沒有一絲表情。
從昨日自己把童謠說給董卓之後,李儒就知道,自己設置的車折輪、馬斷轡的小伎倆。根本不可能阻擋著董卓的步伐。
事實也如李儒所料的一般,董卓此時內心滿是狂熱,必然不會因這些小插曲,而停下腳步。
“文和,相國此去,可還有生還的希望嗎?”
賈詡站在路旁,臉上露出一絲淡淡嘲諷。
他緩緩搖頭道:“難啊!李公你想想,若天子禪讓一事,真是劉隅的謀劃,此去相國必然會凶多吉少。”
昨日的淋雨之後,也讓李儒清醒了幾分,他知道這一切將不可避免。
當董卓讓李儒隨行時,李儒稱病謝絕了邀請。
李儒這些舉動,也讓董卓很詫異,在董卓的印象中,在他每一個曆史時刻,都有李儒跟在自己身邊。
如今李儒突然因病不去長安時,董卓在心中隱隱有些不適應。
他想到了李儒對自己勸諫。自己沒有答應,讓李儒黯然離去。
他認為是自己不納諫,讓李儒在心中產生了隔閡,李儒才以生病的理由進行推脫。
等醫官回來稟報,董卓才知道,李儒因為淋了太久的雨,的確是病了。
董卓沒有再說什麽,隻是派人讓李儒好好休息。
李儒幹瘦的身子站在路旁,一陣強風似乎就能把他吹走。
強風似乎沒有對李儒有任何影響,他精神健爍,臉上沒有絲毫病態。
眼神也恢複了往日的深邃和陰冷,在旁人看來。那個熟悉的李儒又回來了。
隻有賈詡知道,藏在李儒眼底的那股落寞,如同烙印,一直沒有消散。
“如果相國遇害,他帶過去這些西涼甲士,又有多少人能活下來?”
“相國遇害,甲士群龍無首,必然會一哄而散,他們在長安人生地不熟,不會待在此處。天下雖大,也沒有他們容身之處,他們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西涼。”
賈詡的觀點一直都很明確,在長安去西涼的必經之路上,收攏殘兵,然後退到西涼,靜觀天下。
若天下有變,鐵騎依然有重出西涼的一天,若天下穩定,那也沒有辦法,隻能枯守西涼,慢慢老去。
李儒對於這個觀點,並不是完全認同,他認為收攏殘兵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攻擊長安。
長安城權力更替時,必然會引發一陣混亂,這混亂的時間越長,自己的機會也就越大。
對於李儒的觀點,賈詡也想了許久,當時攻取長安勝算不大。董卓被殺,西涼甲士必然會成為驚弓之鳥,短時間內難有戰力,若不能發揮出他們的戰力,想要攻取長安,無疑就是癡人說夢了。
李儒並不擔心士卒沒有戰鬥力,他在心中早已經想到了激發他們戰鬥力的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殺戮,無盡殺戮,當死亡的陰影籠罩在頭頂時,要麽求饒,要麽抗爭。
當他們得知求饒無效時,剩下的就隻有一條路,抗爭。
李儒了解他們的戰力,隻要能激發出他們的潛力,他們就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