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現身說法,讓李元知道了如何練習指力,接下來又開始講解意念。
“說到意念,這對已經入道的你應該是非常容易理解和做到的。
當意念高度集中在指端、針尖時,指感最敏銳,指力最強,手指運動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最好,病人也最易得氣。
因此,練針需的練習意念。這一點為師不如你,用了半年時間才找到感覺。
《黃帝內經》極為重視用針時醫者的意念,稱其為“治神“,並將其作為針刺治病的要則,針灸醫生的首務。
主張‘用針之要,無忘其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用意念鎖定枕頭裏的黃豆、綠豆等物品,用毫針點刺,並不斷地改變方位。
通過毫針的反饋,識別刺入深度和位置,並能夠識別出是什麽物品。
練針時思想集中,凝神於指端、針尖,細心體察針下感覺,同時提高手腦協調、控製毫針的能力和一絲不苟、堅持不懈的精神。
隻有平時在練意念方麵多下功夫,臨床用針時,才可精神安詳,將自身的精、氣、神灌注於針下,並能辨氣之變,以意行氣,令補瀉無誤”。
張老重點講解意念在行針時的感覺和方法,具體如何提高意念的能力,他也懶得講,這些本就是李元擅長的。
張老偷偷看看廚房,沒有聽到動靜,打開黃桃罐頭,喝了幾口糖水,又挑出一塊果肉,放入嘴中,擰上蓋子,放到炕桌下。
仔細聽聽動靜,才敢慢慢咀嚼。
這番熟練的動作,逗得李元心中發笑,但是表麵上又不敢表現,忍受著實在難受。
咽下最後一口,師傅用手帕摸摸嘴,幾下最後一項的講解。
“《黃帝內經》雲:“刺之要,氣至而有效“,說明針刺治病,其根本在於調氣,而調氣的手段主要是手法,可見手法的重要性。
針刺手法主要分為基本手法、輔助手法、單式補瀉手法、複式補瀉手法、進針出針法幾大類”。
然後師傅邊講解,邊演示,什麽提插法、搗刺法、撚轉法、雀啄法等等。
“在上述基本手法練習達到熟練程度後,可以進一步練習進、出針手法、輔助手法和補瀉手法。
並逐漸由模擬物練習過渡到自身試針,可選取腿部或肘臂部穴位,實際體會針感”。
李元想想就頭痛,學習針灸還要自虐。
“其實,針灸練習還有一項,那就是運氣。
古代使用的內息,近代能夠產生內息的醫生難見,很多功法已經修煉不出內息。
所以就有了氣功,采用打坐或樁功,產生丹田氣。
師傅也練習過,沒有任何效果,但是好處還是有的,可以更好地鍛煉意念。
運氣,是指醫生在針刺時自身氣機的調理,即運丹田之氣,貫注指端,使氣達所欲之處,從而大大增強得氣作用,提高療效。
這些將來對你都不是問題,而且在《靈樞九針》裏有更為詳盡的描述。
常言道“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要練好針,關鍵在堅持不懈,“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刻苦加用心是學習和運用毫針的成功之道。
我們應汲取前人之長,並注意在自己的實踐中體會、摸索、創造,從而掌握紮實的針灸基本功”。
講解完成,師傅用滿含期待的眼神看著李元。
“放心吧,師傅,我一定好好學習。不過,我怕疼,能不能在您的身上練習啊”。
“滾,有多遠給老子滾多遠!”張老話狠,但是表情是笑著的。
“好嘞!”,李元麻溜的拿著張老的茶杯來到了廚房。
“不要怕他,他敢欺負你,師母給你做主”,師母聽到裏間的調侃,從屋外探頭進來,笑著保證道。
“嗯!有您我就不怕”,李元趕忙送上馬屁。
今天隻有兩個病人,都是老客戶,除了把脈複查治療效果,倒是沒有其他可鍛煉的。
可見一個鄉村醫生想要提升醫術有多難,能專精一門殊為不易。
回去的時候,本想提出《神農本草經》已經熟記,並理解,再把《黃帝內經》借回去。可是想想後果,還是放棄了,一周後再說吧,也不急於一時。
上一世從小時間安排的滿滿的,每天都有學習或工作計劃,現在想想,那時更像個機器人。
這一世,既然能夠慢下來,就不要急了,體會一把小老百姓的樂趣。
走的時候,師傅送了他一套銀針,並把他過去練習針灸的專用枕頭送給了他。
回家以後,按照已經,一個個開始實驗。
本來以為以他強大的身體控製力,指力和意念不用修煉,手法練幾次就能達到師傅的地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打臉。
整個練習過程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具體細節不談了。
現在他好比勇冠三軍的張飛,但是卻要用毫針繡花,勁力把握難度更像是大象在刀尖上舞蹈。
幾次打擊後,李元不得不靜下心,按照步驟,慢慢練習,在練習中不斷尋找感覺。
第二天的修煉,給了李元一個驚喜,也許是穴位太少,也有可能是身體持續得到強化,丹田反哺能量不斷蘊養穴位。
今天修煉中,衝脈、帶脈20個大穴居然一舉打開,能量漩渦不斷在穴位中旋轉。
奇經八脈打通了一半,剩下4條,李元預感不會太久,最多半個月全身大穴都會打開。
至於12正經,正常情況下,出生時既已呈現含苞待放狀態,並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到時稍稍補存能量,即可完全開放。
回家時,李元一直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李元隻是和秦巧兒互相問候了一句,就聽的他家院門被哐當推開。
“守信家小子,以後離秦巧兒遠點,別到時候怪怨我不給大妮兒麵子”。
“媽,您說什麽呢!小元路過,我們隻是打個招呼”,秦巧兒趕忙解釋。
“你個小浪蹄子,別以為我不知道你什麽心思,隻要我活著,你就別想改嫁”。
說完又惡狠狠地看向李元。
李元雲淡風輕道:“大娘,您想多了”,不等她反應,李元轉身就走。
“你!”,三多的老娘忍忍,沒有發作。
她也知道,真的和大妮兒對上,她不見得能討了好去。
“說到意念,這對已經入道的你應該是非常容易理解和做到的。
當意念高度集中在指端、針尖時,指感最敏銳,指力最強,手指運動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最好,病人也最易得氣。
因此,練針需的練習意念。這一點為師不如你,用了半年時間才找到感覺。
《黃帝內經》極為重視用針時醫者的意念,稱其為“治神“,並將其作為針刺治病的要則,針灸醫生的首務。
主張‘用針之要,無忘其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用意念鎖定枕頭裏的黃豆、綠豆等物品,用毫針點刺,並不斷地改變方位。
通過毫針的反饋,識別刺入深度和位置,並能夠識別出是什麽物品。
練針時思想集中,凝神於指端、針尖,細心體察針下感覺,同時提高手腦協調、控製毫針的能力和一絲不苟、堅持不懈的精神。
隻有平時在練意念方麵多下功夫,臨床用針時,才可精神安詳,將自身的精、氣、神灌注於針下,並能辨氣之變,以意行氣,令補瀉無誤”。
張老重點講解意念在行針時的感覺和方法,具體如何提高意念的能力,他也懶得講,這些本就是李元擅長的。
張老偷偷看看廚房,沒有聽到動靜,打開黃桃罐頭,喝了幾口糖水,又挑出一塊果肉,放入嘴中,擰上蓋子,放到炕桌下。
仔細聽聽動靜,才敢慢慢咀嚼。
這番熟練的動作,逗得李元心中發笑,但是表麵上又不敢表現,忍受著實在難受。
咽下最後一口,師傅用手帕摸摸嘴,幾下最後一項的講解。
“《黃帝內經》雲:“刺之要,氣至而有效“,說明針刺治病,其根本在於調氣,而調氣的手段主要是手法,可見手法的重要性。
針刺手法主要分為基本手法、輔助手法、單式補瀉手法、複式補瀉手法、進針出針法幾大類”。
然後師傅邊講解,邊演示,什麽提插法、搗刺法、撚轉法、雀啄法等等。
“在上述基本手法練習達到熟練程度後,可以進一步練習進、出針手法、輔助手法和補瀉手法。
並逐漸由模擬物練習過渡到自身試針,可選取腿部或肘臂部穴位,實際體會針感”。
李元想想就頭痛,學習針灸還要自虐。
“其實,針灸練習還有一項,那就是運氣。
古代使用的內息,近代能夠產生內息的醫生難見,很多功法已經修煉不出內息。
所以就有了氣功,采用打坐或樁功,產生丹田氣。
師傅也練習過,沒有任何效果,但是好處還是有的,可以更好地鍛煉意念。
運氣,是指醫生在針刺時自身氣機的調理,即運丹田之氣,貫注指端,使氣達所欲之處,從而大大增強得氣作用,提高療效。
這些將來對你都不是問題,而且在《靈樞九針》裏有更為詳盡的描述。
常言道“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要練好針,關鍵在堅持不懈,“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刻苦加用心是學習和運用毫針的成功之道。
我們應汲取前人之長,並注意在自己的實踐中體會、摸索、創造,從而掌握紮實的針灸基本功”。
講解完成,師傅用滿含期待的眼神看著李元。
“放心吧,師傅,我一定好好學習。不過,我怕疼,能不能在您的身上練習啊”。
“滾,有多遠給老子滾多遠!”張老話狠,但是表情是笑著的。
“好嘞!”,李元麻溜的拿著張老的茶杯來到了廚房。
“不要怕他,他敢欺負你,師母給你做主”,師母聽到裏間的調侃,從屋外探頭進來,笑著保證道。
“嗯!有您我就不怕”,李元趕忙送上馬屁。
今天隻有兩個病人,都是老客戶,除了把脈複查治療效果,倒是沒有其他可鍛煉的。
可見一個鄉村醫生想要提升醫術有多難,能專精一門殊為不易。
回去的時候,本想提出《神農本草經》已經熟記,並理解,再把《黃帝內經》借回去。可是想想後果,還是放棄了,一周後再說吧,也不急於一時。
上一世從小時間安排的滿滿的,每天都有學習或工作計劃,現在想想,那時更像個機器人。
這一世,既然能夠慢下來,就不要急了,體會一把小老百姓的樂趣。
走的時候,師傅送了他一套銀針,並把他過去練習針灸的專用枕頭送給了他。
回家以後,按照已經,一個個開始實驗。
本來以為以他強大的身體控製力,指力和意念不用修煉,手法練幾次就能達到師傅的地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打臉。
整個練習過程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具體細節不談了。
現在他好比勇冠三軍的張飛,但是卻要用毫針繡花,勁力把握難度更像是大象在刀尖上舞蹈。
幾次打擊後,李元不得不靜下心,按照步驟,慢慢練習,在練習中不斷尋找感覺。
第二天的修煉,給了李元一個驚喜,也許是穴位太少,也有可能是身體持續得到強化,丹田反哺能量不斷蘊養穴位。
今天修煉中,衝脈、帶脈20個大穴居然一舉打開,能量漩渦不斷在穴位中旋轉。
奇經八脈打通了一半,剩下4條,李元預感不會太久,最多半個月全身大穴都會打開。
至於12正經,正常情況下,出生時既已呈現含苞待放狀態,並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到時稍稍補存能量,即可完全開放。
回家時,李元一直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李元隻是和秦巧兒互相問候了一句,就聽的他家院門被哐當推開。
“守信家小子,以後離秦巧兒遠點,別到時候怪怨我不給大妮兒麵子”。
“媽,您說什麽呢!小元路過,我們隻是打個招呼”,秦巧兒趕忙解釋。
“你個小浪蹄子,別以為我不知道你什麽心思,隻要我活著,你就別想改嫁”。
說完又惡狠狠地看向李元。
李元雲淡風輕道:“大娘,您想多了”,不等她反應,李元轉身就走。
“你!”,三多的老娘忍忍,沒有發作。
她也知道,真的和大妮兒對上,她不見得能討了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