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九九乘法表,李元更覺好笑。
“知道老外為什麽普遍不會口算嗎?”
“不會吧,西方可是沒少出大數學家”,唐天宇表示不認可。
“我們先不說西方的那些數學家,因為很多人是否存在也有爭議,我們說說國外的普通老百姓。
他們數學口算能力之低,是你們根本想象不到的。
比如,你到某個攤位上買一件東西,定價假如是4.5。如果你有10塊整錢,5毛零錢。
華夏人一般會全部遞給攤主,等他找你6塊錢。
但是,如果這事發生在西方世界,攤主會被你弄懵,他們往往會把5毛錢還給你。
然後拿出計算器計算好找零,接著會找給你5.5”。
“不會吧,我們華夏一年級的小孩子都會口算,誰會用計算器?”,唐天宇是無論如何也不相信。
其實,李元在後世留學的時候就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所以記憶猶新。
“這是真事”,身後的桌子上,一個帶著口音、氣質不同於國內的漂亮女人笑著回頭解釋。
然後對著李元笑笑,“你出過國?”
李元一愣,馬上笑道:“沒有,我喜歡看書,國內的,國外的都喜歡”。
她向對麵陪同之人低語幾句,起身走到李元他們這一桌。
“鄙人蘭麗容,新加坡籍華人,請問我能坐下來向您請教一些問題嗎?”
“非常榮幸,不過我得問問我的同伴”。
不等李元開口詢問,唐天宇就搶著回答:“沒有問題,能夠幫助到您,是我們的榮幸”。
“謝謝!”,她一屁股坐到了李元身旁的空位上。
這讓對麵的唐娟微微皺起了眉頭。
雙方彼此介紹過後,她就立馬開始發問:“您對華夏數學演化史的論述讓我耳目一新。
我對阿拉伯數字的起源也存有疑惑,這次來京城,就是想拜訪高人,給我解惑。
可惜,一直未能如願。
剛才偶爾聽到你對華夏古代數學非常熟悉,就冒昧插話,請別介意”。
李元聳聳肩,“沒有問題”。
“現在世界上普遍認為阿拉伯數字起源於古印度,但是我查找他們哪個時期的梵文文獻,沒有找到和阿拉伯數字相類似的記載。
更沒有數字演變的過程,這讓我很困惑。
我的祖父是一位老舉人,他從小教導我華夏文化,其中就有華夏數學的內容。
以上種種,讓我產生了一探阿拉伯數字起源的想法。
不知您能否為我解惑?”
“不敢,我盡量給您提供一些數據,能不能幫到您,我不敢說”。
“您太客氣了”。
看著二人客氣地交流,李元表現的積極、熱情,唐娟氣的用腳踢了唐天宇小腿骨一下。
頓時,他的表情變得無比精彩。
為了不在國際友人麵前失態,他盡全力忍著,不敢發出一聲痛呼,隻能威脅地瞪了唐娟一眼。
此時的李元已經顧不上唐家兄妹。
不是他見異思遷,而是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讓世界了解華夏的機會,更是讓國人正視華夏曆史的好機會。
“再講阿拉伯數字之前,我們先重溫一遍漢字之美”。
“我說漢字是世界上最美、最高級的文字,也許你們會有異議。
但是,如果你們注意到漢字的書寫和發音方式,估計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
比如牛字,不用說,它的象形文字是這樣寫的”。
李元接著開始寫起了牛字的演化過程。
“你們看,漢字從形體上,就能知道它所代表的意思”。
“我們再看它的發音,和牛叫聲是不是有些接近?”
“又比如狗字,狗的讀音之所以被稱為“狗”,與它的叫聲有節奏,像叩擊東西有關。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狗之所以叫狗,是因為它的叫聲有節奏,像叩擊東西的聲音,而“狗”和“叩”是諧音?”。
“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慢慢探索,我們的每一個漢字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從形體到發音,都能讓你馬上聯想到那個事物”。
“好像真是這麽回事”,唐天宇感慨不已,唐娟沒來由地又踢了他一腳。
“李先生,您的知識真是太淵博,讓我對漢字之美有了最為直觀的感受”。
“您客氣,我隻是發現了冰山一角,漢字、華夏文化需要我們所有人去發掘”。
“我想,大家和您的想法是一樣的”,蘭女士信心滿滿。
“但願吧!”,李元笑笑,用手指,沾了一點茶水,在桌子上寫下了阿拉伯數字的“11”。
“這個數字怎麽讀?”
蘭麗容配合地讀出“十一”。
“那,英文怎麽讀?”
“eleven”。
“你們看,阿拉伯數字11,用兩個並排的1來表示,代表十位是1,個位也是1,符合十進製寫法,同時也是算盤上的排列法。
無論從形體上,還是從讀音上,我們華夏人非常容易記憶。
但eleven是個什麽鬼?
除了死記硬背,想把他和實物聯係起來需要很長的時間。
1,就是一個算籌裏的一根竹簡,無需專門記憶。
也有人認為,1是把漢字一豎起來寫演變而來。
不過我認為,1根竹簡的表述更為合理,也更符合漢字的演化邏輯”。
“嘿,說的還真對!”,唐天宇同樣是個好捧哏。
“根據西方的解釋,阿拉伯數字來源於古印度,就是所謂的婆羅米數字。
婆羅米的0、1、2、3和漢字的0、一、二、三幾乎一模一樣。
婆羅米的4旋轉90度,即是古代漢字四的寫法。
。。。。。。
當傳到西方,西方人書寫不規範,產生了連筆,所以慢慢演化成現在的1、2、3。。。”
李元邊講,邊用茶水在桌麵上書寫婆羅米和秦漢時的漢字數字。
整個推演過程符合邏輯,讓人信服。
“我資料不足,隻能推演到這裏,你如果有興趣,可以把古印度的數字演變過程、西方的演變過程充實一些,就能得出更有說服力的證據”。
“至於九九乘法表,因為是我們華夏人發明的,所以排列方麵和發音都符合漢字習慣,我們背誦起來異常容易。
但是讓老外背誦,他們就很難做到。
three seven equal to twenty one,就問你如何對應?如何記憶?
可是我們從小就聽著不管三七二十一長大的,就問你用記嗎?”
“哈哈,七七四十九天,八九七十二洞天,九九八十一難,老外確實不知道怎麽記”,捧哏及時上線。
李元看著對麵女人,見她一臉的興奮,總算是舒了一口氣。
數字的秘密,讓新加坡人發現,比華夏人發現,在當前的世界上更有說服力。
其實,外國人怎麽想,他根本就不在意。
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喚醒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從而熱愛、喜歡上自家的華夏文化。
“知道老外為什麽普遍不會口算嗎?”
“不會吧,西方可是沒少出大數學家”,唐天宇表示不認可。
“我們先不說西方的那些數學家,因為很多人是否存在也有爭議,我們說說國外的普通老百姓。
他們數學口算能力之低,是你們根本想象不到的。
比如,你到某個攤位上買一件東西,定價假如是4.5。如果你有10塊整錢,5毛零錢。
華夏人一般會全部遞給攤主,等他找你6塊錢。
但是,如果這事發生在西方世界,攤主會被你弄懵,他們往往會把5毛錢還給你。
然後拿出計算器計算好找零,接著會找給你5.5”。
“不會吧,我們華夏一年級的小孩子都會口算,誰會用計算器?”,唐天宇是無論如何也不相信。
其實,李元在後世留學的時候就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所以記憶猶新。
“這是真事”,身後的桌子上,一個帶著口音、氣質不同於國內的漂亮女人笑著回頭解釋。
然後對著李元笑笑,“你出過國?”
李元一愣,馬上笑道:“沒有,我喜歡看書,國內的,國外的都喜歡”。
她向對麵陪同之人低語幾句,起身走到李元他們這一桌。
“鄙人蘭麗容,新加坡籍華人,請問我能坐下來向您請教一些問題嗎?”
“非常榮幸,不過我得問問我的同伴”。
不等李元開口詢問,唐天宇就搶著回答:“沒有問題,能夠幫助到您,是我們的榮幸”。
“謝謝!”,她一屁股坐到了李元身旁的空位上。
這讓對麵的唐娟微微皺起了眉頭。
雙方彼此介紹過後,她就立馬開始發問:“您對華夏數學演化史的論述讓我耳目一新。
我對阿拉伯數字的起源也存有疑惑,這次來京城,就是想拜訪高人,給我解惑。
可惜,一直未能如願。
剛才偶爾聽到你對華夏古代數學非常熟悉,就冒昧插話,請別介意”。
李元聳聳肩,“沒有問題”。
“現在世界上普遍認為阿拉伯數字起源於古印度,但是我查找他們哪個時期的梵文文獻,沒有找到和阿拉伯數字相類似的記載。
更沒有數字演變的過程,這讓我很困惑。
我的祖父是一位老舉人,他從小教導我華夏文化,其中就有華夏數學的內容。
以上種種,讓我產生了一探阿拉伯數字起源的想法。
不知您能否為我解惑?”
“不敢,我盡量給您提供一些數據,能不能幫到您,我不敢說”。
“您太客氣了”。
看著二人客氣地交流,李元表現的積極、熱情,唐娟氣的用腳踢了唐天宇小腿骨一下。
頓時,他的表情變得無比精彩。
為了不在國際友人麵前失態,他盡全力忍著,不敢發出一聲痛呼,隻能威脅地瞪了唐娟一眼。
此時的李元已經顧不上唐家兄妹。
不是他見異思遷,而是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讓世界了解華夏的機會,更是讓國人正視華夏曆史的好機會。
“再講阿拉伯數字之前,我們先重溫一遍漢字之美”。
“我說漢字是世界上最美、最高級的文字,也許你們會有異議。
但是,如果你們注意到漢字的書寫和發音方式,估計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
比如牛字,不用說,它的象形文字是這樣寫的”。
李元接著開始寫起了牛字的演化過程。
“你們看,漢字從形體上,就能知道它所代表的意思”。
“我們再看它的發音,和牛叫聲是不是有些接近?”
“又比如狗字,狗的讀音之所以被稱為“狗”,與它的叫聲有節奏,像叩擊東西有關。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狗之所以叫狗,是因為它的叫聲有節奏,像叩擊東西的聲音,而“狗”和“叩”是諧音?”。
“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慢慢探索,我們的每一個漢字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從形體到發音,都能讓你馬上聯想到那個事物”。
“好像真是這麽回事”,唐天宇感慨不已,唐娟沒來由地又踢了他一腳。
“李先生,您的知識真是太淵博,讓我對漢字之美有了最為直觀的感受”。
“您客氣,我隻是發現了冰山一角,漢字、華夏文化需要我們所有人去發掘”。
“我想,大家和您的想法是一樣的”,蘭女士信心滿滿。
“但願吧!”,李元笑笑,用手指,沾了一點茶水,在桌子上寫下了阿拉伯數字的“11”。
“這個數字怎麽讀?”
蘭麗容配合地讀出“十一”。
“那,英文怎麽讀?”
“eleven”。
“你們看,阿拉伯數字11,用兩個並排的1來表示,代表十位是1,個位也是1,符合十進製寫法,同時也是算盤上的排列法。
無論從形體上,還是從讀音上,我們華夏人非常容易記憶。
但eleven是個什麽鬼?
除了死記硬背,想把他和實物聯係起來需要很長的時間。
1,就是一個算籌裏的一根竹簡,無需專門記憶。
也有人認為,1是把漢字一豎起來寫演變而來。
不過我認為,1根竹簡的表述更為合理,也更符合漢字的演化邏輯”。
“嘿,說的還真對!”,唐天宇同樣是個好捧哏。
“根據西方的解釋,阿拉伯數字來源於古印度,就是所謂的婆羅米數字。
婆羅米的0、1、2、3和漢字的0、一、二、三幾乎一模一樣。
婆羅米的4旋轉90度,即是古代漢字四的寫法。
。。。。。。
當傳到西方,西方人書寫不規範,產生了連筆,所以慢慢演化成現在的1、2、3。。。”
李元邊講,邊用茶水在桌麵上書寫婆羅米和秦漢時的漢字數字。
整個推演過程符合邏輯,讓人信服。
“我資料不足,隻能推演到這裏,你如果有興趣,可以把古印度的數字演變過程、西方的演變過程充實一些,就能得出更有說服力的證據”。
“至於九九乘法表,因為是我們華夏人發明的,所以排列方麵和發音都符合漢字習慣,我們背誦起來異常容易。
但是讓老外背誦,他們就很難做到。
three seven equal to twenty one,就問你如何對應?如何記憶?
可是我們從小就聽著不管三七二十一長大的,就問你用記嗎?”
“哈哈,七七四十九天,八九七十二洞天,九九八十一難,老外確實不知道怎麽記”,捧哏及時上線。
李元看著對麵女人,見她一臉的興奮,總算是舒了一口氣。
數字的秘密,讓新加坡人發現,比華夏人發現,在當前的世界上更有說服力。
其實,外國人怎麽想,他根本就不在意。
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喚醒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從而熱愛、喜歡上自家的華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