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點多鍾,明媚的陽光柔和地照拂著天上人間,穿過行道樹的樹冠,法桐葉或銀杏葉的影子落在行人的臉上、身上,或錯落,或重疊,隨了他們趕路的節奏流動起來,時快時慢。
在一條貫穿南北的人行道上,又出現了一老一小,祖孫二人,一頭銀絲與一頭黑發沐浴在陽光中,都是亮閃閃的,一隻蒼老的大手牽著一隻稚嫩的小手,很是放鬆地走著,走向柏油公路盡頭的一所幼兒園。
很多騎車上班的行人即使再匆忙,也不由地放慢了速度,或與這祖孫二人打著招呼,或是投去豔羨的目光。
“大姨,您真是好福氣啊,有個神童做孫子。”
“小神童,這麽早就去幼兒園呀。”
……
宋母微笑著,一一回應。
“叔叔好!阿姨好!我隻是一個聰明又努力的孩子,請你們以後不要再叫我小神童,叫我宋林或是林林。”
“嘖嘖!這個林林,的確非同一般。”
路人聽了,齊聲稱讚。
幼兒園到了,林林背著小書包與宋母說了一聲奶奶再見,走到大門口,又轉身跑回來。
“你怎麽又回來了?”
“奶奶,晚飯我想喝小米稀飯,吃油煎包。”
“你想吃什麽餡的?”
“嗯,什麽餡的呢?”林林歪著小腦袋想了想,昂起小臉問:“奶奶今天想吃什麽餡的?”
“水蘿卜雞蛋餡的、米豆豬肉餡的、韭菜蝦米餡的……”
“那我們吃米豆豬肉餡的吧,爸爸媽媽也喜歡吃,大家都喜歡,吃的才高興。”
“林林想的真周到!下午你爸爸出差回來,和媽媽一起來幼兒園,接上你,哪裏也不要去了,直接去奶奶家。”
“好呀!到時候我會幫爸爸和媽媽都長出一雙翅膀,我們一起快快飛去奶奶家。”
“宋林,快跟你奶奶說再見吧,老師在向我們招手了。”
路過林林身邊的幾個小朋友先後停下,有一個拉起他的手催促道。
林林上幼兒園後,宋達之和梅絡英提出搬回自己的家中,以減輕宋母每日的操勞,她欣然同意。
有關距離產生美,宋母理解體會的更深更廣,它不僅適用於朋友、戀人和新婚的小夫妻,於家人也是,尤其是兩代人之間。
想讓代溝裏常年生長著和諧之花,彼此生活在獨立的空間,讓言語和行動獲得相對純粹的自由,是不可或缺的。
一世為人,流年鬥轉。
前半生,日子看似稠密。工作是經線,家庭做緯線,時時忙於編織種種想要的生活,很多人忽略甚至失去了自我。
半百夢醒,自問是誰?
後半生,光陰已是稀薄。經線不在,緯線分支,是時候退出兒女的生活,為自己活一回,好好的活一回了。
源於一個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生命的誕生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之後的每一刻,它都將麵臨著消殞。所以,不要懼怕那個叫做“死亡”的名詞或是形式吧。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可更改的,就要去接納。
人生遲暮,何必嗟歎去日無多。
換個角度去想,又未嚐不是一種幸福呢?
站在人生的邊緣,既可以回望昨天,也可以展望明天。
回望時,曾經走過的漫漫長路上,歲月之花開的鮮亮如初;展望時,前方一覽無餘,死神在歸途的路上靜候。安心樂享當下吧,悅納時光,擁抱生活,做到真正的愛自己,學會與自己相處,與心靈對話。賦予死神更多的耐心去等待,讓自己多活幾天,快樂健康的多活幾天,完成對生命整體的重建與尊重。
宋達之一家三口搬走後,宋母很快適應了獨居的生活。她並不像有些同齡人那樣,感受到的是空巢中的寂寞和冷清。
每一天,宋母都將屬於自己的生活過的恬靜而充實,料理好飲食起居後的閑暇時光,她或信手塗鴉地畫一幅畫,或氣定神閑地寫幾張毛筆字,或去陽台上澆澆花,或打掃一下室內地衛生,或去戶外走一走,或……
過一段時間,宋母會做一桌拿手的飯菜,邀請兒子一家三口過來同吃,充分地享受一下小別後聚餐的歡愉。
每個月,宋達之都會盡量抽出一個不用加班的周末,帶上宋母,一家四口或外出遊玩,或逛街購物。
宋達之不在家,梅絡英工作又忙時,隻需一個電話,宋母隨時接送林林去幼兒園。
這次,宋達之外出學習半個月。
同往常一樣,他學習結束,回家後的第一件事,是和梅絡英一起去幼兒園接林林。他倆並排騎行,邊走邊聊,梅絡英提議今晚在外麵吃,宋達之欣然同意。
幾天前,一家飯店在門前支起燒烤攤,烤的毛蛋好吃又不貴。
有幾個同事先後約梅絡英去吃,她都婉言推辭了。
“爸爸!媽媽!”
林林背著小書包,張開雙臂,帶著小鳥一樣的歡樂,高興地呼喊著,連蹦帶跳地撲過去。
宋達之和梅絡英一人伸出一隻胳膊,將他攬入懷中。
“爸爸,你終於回來了,我好想好想你呀!”
林林說著,在宋達之的額頭和雙頰上用力親了一下。
“爸爸也好想好想你呀!”
宋達之說著,將林林高高地舉過頭頂。
“我知道,爸爸還會想媽媽,想奶奶。”
“我也想要林林爸爸這樣的好爸爸。”
幾個小朋友羨慕地看著高高在上的林林,紛紛對自己的媽媽提出要求。
“我尿床了,爸爸會說我羞不羞啊!”
“我爸爸還不如你爸爸,我尿床了,他會罵我,罵的好凶啊!”
“我爸爸更差勁,他如果發現我尿床了,會舉起他的大熊掌,打我的小屁股,打的好疼。”
“林林的爸爸真好啊!林林要是尿床了,他爸爸會說那是一幅世界地圖,上麵有好望角,有……”
“有大西洋。”
“有太平洋。”
“還有亞馬遜河。”
……
小朋友們又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說著,紛紛掰起了小小的手指頭,一一轉述著林林曾對他們說過的話,媽媽們無可應對。
宋達之放下林林,將那幾個小朋友也依次抱起來,舉過頭頂,又放下,讓他們小小的心願也得到了滿足,小朋友們對林林的友好立刻又增加了幾分。
在一條貫穿南北的人行道上,又出現了一老一小,祖孫二人,一頭銀絲與一頭黑發沐浴在陽光中,都是亮閃閃的,一隻蒼老的大手牽著一隻稚嫩的小手,很是放鬆地走著,走向柏油公路盡頭的一所幼兒園。
很多騎車上班的行人即使再匆忙,也不由地放慢了速度,或與這祖孫二人打著招呼,或是投去豔羨的目光。
“大姨,您真是好福氣啊,有個神童做孫子。”
“小神童,這麽早就去幼兒園呀。”
……
宋母微笑著,一一回應。
“叔叔好!阿姨好!我隻是一個聰明又努力的孩子,請你們以後不要再叫我小神童,叫我宋林或是林林。”
“嘖嘖!這個林林,的確非同一般。”
路人聽了,齊聲稱讚。
幼兒園到了,林林背著小書包與宋母說了一聲奶奶再見,走到大門口,又轉身跑回來。
“你怎麽又回來了?”
“奶奶,晚飯我想喝小米稀飯,吃油煎包。”
“你想吃什麽餡的?”
“嗯,什麽餡的呢?”林林歪著小腦袋想了想,昂起小臉問:“奶奶今天想吃什麽餡的?”
“水蘿卜雞蛋餡的、米豆豬肉餡的、韭菜蝦米餡的……”
“那我們吃米豆豬肉餡的吧,爸爸媽媽也喜歡吃,大家都喜歡,吃的才高興。”
“林林想的真周到!下午你爸爸出差回來,和媽媽一起來幼兒園,接上你,哪裏也不要去了,直接去奶奶家。”
“好呀!到時候我會幫爸爸和媽媽都長出一雙翅膀,我們一起快快飛去奶奶家。”
“宋林,快跟你奶奶說再見吧,老師在向我們招手了。”
路過林林身邊的幾個小朋友先後停下,有一個拉起他的手催促道。
林林上幼兒園後,宋達之和梅絡英提出搬回自己的家中,以減輕宋母每日的操勞,她欣然同意。
有關距離產生美,宋母理解體會的更深更廣,它不僅適用於朋友、戀人和新婚的小夫妻,於家人也是,尤其是兩代人之間。
想讓代溝裏常年生長著和諧之花,彼此生活在獨立的空間,讓言語和行動獲得相對純粹的自由,是不可或缺的。
一世為人,流年鬥轉。
前半生,日子看似稠密。工作是經線,家庭做緯線,時時忙於編織種種想要的生活,很多人忽略甚至失去了自我。
半百夢醒,自問是誰?
後半生,光陰已是稀薄。經線不在,緯線分支,是時候退出兒女的生活,為自己活一回,好好的活一回了。
源於一個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生命的誕生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之後的每一刻,它都將麵臨著消殞。所以,不要懼怕那個叫做“死亡”的名詞或是形式吧。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可更改的,就要去接納。
人生遲暮,何必嗟歎去日無多。
換個角度去想,又未嚐不是一種幸福呢?
站在人生的邊緣,既可以回望昨天,也可以展望明天。
回望時,曾經走過的漫漫長路上,歲月之花開的鮮亮如初;展望時,前方一覽無餘,死神在歸途的路上靜候。安心樂享當下吧,悅納時光,擁抱生活,做到真正的愛自己,學會與自己相處,與心靈對話。賦予死神更多的耐心去等待,讓自己多活幾天,快樂健康的多活幾天,完成對生命整體的重建與尊重。
宋達之一家三口搬走後,宋母很快適應了獨居的生活。她並不像有些同齡人那樣,感受到的是空巢中的寂寞和冷清。
每一天,宋母都將屬於自己的生活過的恬靜而充實,料理好飲食起居後的閑暇時光,她或信手塗鴉地畫一幅畫,或氣定神閑地寫幾張毛筆字,或去陽台上澆澆花,或打掃一下室內地衛生,或去戶外走一走,或……
過一段時間,宋母會做一桌拿手的飯菜,邀請兒子一家三口過來同吃,充分地享受一下小別後聚餐的歡愉。
每個月,宋達之都會盡量抽出一個不用加班的周末,帶上宋母,一家四口或外出遊玩,或逛街購物。
宋達之不在家,梅絡英工作又忙時,隻需一個電話,宋母隨時接送林林去幼兒園。
這次,宋達之外出學習半個月。
同往常一樣,他學習結束,回家後的第一件事,是和梅絡英一起去幼兒園接林林。他倆並排騎行,邊走邊聊,梅絡英提議今晚在外麵吃,宋達之欣然同意。
幾天前,一家飯店在門前支起燒烤攤,烤的毛蛋好吃又不貴。
有幾個同事先後約梅絡英去吃,她都婉言推辭了。
“爸爸!媽媽!”
林林背著小書包,張開雙臂,帶著小鳥一樣的歡樂,高興地呼喊著,連蹦帶跳地撲過去。
宋達之和梅絡英一人伸出一隻胳膊,將他攬入懷中。
“爸爸,你終於回來了,我好想好想你呀!”
林林說著,在宋達之的額頭和雙頰上用力親了一下。
“爸爸也好想好想你呀!”
宋達之說著,將林林高高地舉過頭頂。
“我知道,爸爸還會想媽媽,想奶奶。”
“我也想要林林爸爸這樣的好爸爸。”
幾個小朋友羨慕地看著高高在上的林林,紛紛對自己的媽媽提出要求。
“我尿床了,爸爸會說我羞不羞啊!”
“我爸爸還不如你爸爸,我尿床了,他會罵我,罵的好凶啊!”
“我爸爸更差勁,他如果發現我尿床了,會舉起他的大熊掌,打我的小屁股,打的好疼。”
“林林的爸爸真好啊!林林要是尿床了,他爸爸會說那是一幅世界地圖,上麵有好望角,有……”
“有大西洋。”
“有太平洋。”
“還有亞馬遜河。”
……
小朋友們又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說著,紛紛掰起了小小的手指頭,一一轉述著林林曾對他們說過的話,媽媽們無可應對。
宋達之放下林林,將那幾個小朋友也依次抱起來,舉過頭頂,又放下,讓他們小小的心願也得到了滿足,小朋友們對林林的友好立刻又增加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