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霸幹掉了竇爾敦
張作霖大傳:一個亂世梟雄的崛起與殞落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到杜立三業已伏法的消息,潛伏於卡力馬的騎兵立即出動,收拾了杜立三沿途布置的所有哨所。張景惠更是一分鍾都不敢耽擱,率隊爭分奪秒地馳往“三界溝”,將杜立三的老巢予以層層包圍。
張景惠先禮後兵,派人拿著所繳獲的杜立三本人的槍馬以及省令,到杜家勸降:“杜已伏法,有其槍馬為證。餘者不究,願回鄉務農者,繳槍發價,願當差者,受撫。”
樹倒猢猻散,得知“大當家的”已經身首異處,杜立三的部屬大多已無頑抗之心,隻有杜立三的弟弟杜老疙瘩要為哥哥報仇,一心想著拚命到底。杜母雖是女流,但能說善道,經常周旋於各幫派之間,為他們排憂解難,是各幫派公認的“老幹媽”。她見大勢已去,便勸小兒子暫且忍耐,等以後有機會再徐圖報複。
在杜母的主持下,杜部打開大門,迎接張景惠的人馬進院。後者進院時持槍布崗,如臨大敵,杜老疙瘩一時忍耐不住,拔槍就射,一些忠於他們兄弟的幫會人員也跟著射擊。雙方一場混戰,最終因士氣已喪,杜老疙瘩及其所部還是被張景惠給打垮了,他本人也被拉到院外砍了頭。
杜絆林尚在張作霖為他安置的招待處內,還等著和杜立三一道晉省呢,直到杜立三被殺的消息傳來,方才如夢初醒。
京劇裏麵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叫作黃天霸,他和綠林好漢竇爾敦相對,乃是個“外表人畜無害,內心扭曲猙獰”的朝廷鷹犬,專幹賣友求榮、靠哥們兒的血來染自己紅頂子的事。在杜絆林眼裏,張作霖赫然就是個翻版黃天霸,更讓他無法接受的是,自己還受到利用,生生讓杜立三上當受騙中了圈套。
老先生悲憤萬分,追悔莫及。他氣衝衝地找到張作霖,指責對方無信無義,言下恨不能和張作霖拚命。
對誘殺杜立三可能帶來的輿論反響,張作霖當然能夠預想得到。消除了這樣一個地方上的隱患,朝廷高興,那些曾經受害的百姓也會拍手稱快,可是在更多素有梁山情結的民眾心目中,就完全不同了,“黃天霸”幹掉了“竇爾敦”,會說你好嗎?
大丈夫做事,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能夠想到,還一定要去做,就是做好了所有心理準備。張作霖很鎮定地對杜絆林說:“杜立三凶橫殘暴、惡貫滿盈,我奉總督之命為地方除害,這正是大仁大義。事前所以不同你老人家說,是怕事機不密,一旦泄露,就免不了要大動幹戈。我這樣做所全者大,所傷者小,老人家為了侄兒,情固有所難堪,如從大義滅親的道理看去,也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張作霖這話說得很有高度,讓平常都愛把這些大道理放在嘴邊的杜絆林頓時語塞。張作霖又接著說道:“這次兵不血刃而為地方除一巨患,完全是老人家的力量,我張作霖決不能貪天之功為己功,一定要報請徐總督從優獎敘。”
杜絆林聽了,情緒稍微平和了一些,對張作霖說:“我沒料到你會這樣欺騙我,我已老了,苟全性命,不求顯達,所最痛心者,是我誘騙了我的侄兒,我的侄兒雖不是我親手所害,卻死於我手。”言畢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張作霖再怎麽做大義凜然狀,畢竟心裏也覺得虧欠。他極力安慰,並保證將對杜絆林的晚年生活盡全責。
事已至此,眼見得對張作霖拽又拽不得,打又打不著,杜絆林隻得強抑悲痛,說:“算了吧,為奉天除害,你是做對了。死者不可複生,還有什麽話可說呢?隻希望你對他(指杜立三)的身後加以照顧,對於他的部眾有所安撫。”張作霖忙又安慰一番,答應對杜立三的家屬一定要盡到朋友之情。
臨走時,杜絆林給張作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你趕緊向總督報功去吧,前途遠大,好自為之!”
不單單是杜絆林,大概當時稍有點眼力見兒的,都能看得出張作霖“前程遠大”。得悉張作霖已剿滅杜立三,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立即上奏朝廷,為其請功,在奏折中,他力讚張作霖:“赴機迅速,實屬異常出力,奮勇可嘉。”
剿匪得花錢,徐世昌上任後用兵頻繁,短時間內,前任留下的七十萬兩白銀就花得精光,地方財政因此出現了數十萬的赤字,巡防營甚至一度連薪餉都開不出了。
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說,兩個月不給官軍發餉,就有化兵為匪的可能,也就意味著所有剿匪方略都將前功盡棄。徐世昌和主管營務處的張錫鑾都因此愁眉不展,在張作霖前來拜見時都不約而同地麵露難色。察知他們的難處,生財有道的張作霖第二天便派人拿來一萬兩白銀,以幫助上司應急。
中國的潛規則向來是,光有能力有功勞不行,還得上司真正認可才行。張作霖的機敏反應讓徐世昌、張錫鑾十分滿意,不斷向朝廷進行保薦。1907年8月,張作霖終於接到聖旨,他被晉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仕途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張景惠先禮後兵,派人拿著所繳獲的杜立三本人的槍馬以及省令,到杜家勸降:“杜已伏法,有其槍馬為證。餘者不究,願回鄉務農者,繳槍發價,願當差者,受撫。”
樹倒猢猻散,得知“大當家的”已經身首異處,杜立三的部屬大多已無頑抗之心,隻有杜立三的弟弟杜老疙瘩要為哥哥報仇,一心想著拚命到底。杜母雖是女流,但能說善道,經常周旋於各幫派之間,為他們排憂解難,是各幫派公認的“老幹媽”。她見大勢已去,便勸小兒子暫且忍耐,等以後有機會再徐圖報複。
在杜母的主持下,杜部打開大門,迎接張景惠的人馬進院。後者進院時持槍布崗,如臨大敵,杜老疙瘩一時忍耐不住,拔槍就射,一些忠於他們兄弟的幫會人員也跟著射擊。雙方一場混戰,最終因士氣已喪,杜老疙瘩及其所部還是被張景惠給打垮了,他本人也被拉到院外砍了頭。
杜絆林尚在張作霖為他安置的招待處內,還等著和杜立三一道晉省呢,直到杜立三被殺的消息傳來,方才如夢初醒。
京劇裏麵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叫作黃天霸,他和綠林好漢竇爾敦相對,乃是個“外表人畜無害,內心扭曲猙獰”的朝廷鷹犬,專幹賣友求榮、靠哥們兒的血來染自己紅頂子的事。在杜絆林眼裏,張作霖赫然就是個翻版黃天霸,更讓他無法接受的是,自己還受到利用,生生讓杜立三上當受騙中了圈套。
老先生悲憤萬分,追悔莫及。他氣衝衝地找到張作霖,指責對方無信無義,言下恨不能和張作霖拚命。
對誘殺杜立三可能帶來的輿論反響,張作霖當然能夠預想得到。消除了這樣一個地方上的隱患,朝廷高興,那些曾經受害的百姓也會拍手稱快,可是在更多素有梁山情結的民眾心目中,就完全不同了,“黃天霸”幹掉了“竇爾敦”,會說你好嗎?
大丈夫做事,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能夠想到,還一定要去做,就是做好了所有心理準備。張作霖很鎮定地對杜絆林說:“杜立三凶橫殘暴、惡貫滿盈,我奉總督之命為地方除害,這正是大仁大義。事前所以不同你老人家說,是怕事機不密,一旦泄露,就免不了要大動幹戈。我這樣做所全者大,所傷者小,老人家為了侄兒,情固有所難堪,如從大義滅親的道理看去,也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張作霖這話說得很有高度,讓平常都愛把這些大道理放在嘴邊的杜絆林頓時語塞。張作霖又接著說道:“這次兵不血刃而為地方除一巨患,完全是老人家的力量,我張作霖決不能貪天之功為己功,一定要報請徐總督從優獎敘。”
杜絆林聽了,情緒稍微平和了一些,對張作霖說:“我沒料到你會這樣欺騙我,我已老了,苟全性命,不求顯達,所最痛心者,是我誘騙了我的侄兒,我的侄兒雖不是我親手所害,卻死於我手。”言畢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張作霖再怎麽做大義凜然狀,畢竟心裏也覺得虧欠。他極力安慰,並保證將對杜絆林的晚年生活盡全責。
事已至此,眼見得對張作霖拽又拽不得,打又打不著,杜絆林隻得強抑悲痛,說:“算了吧,為奉天除害,你是做對了。死者不可複生,還有什麽話可說呢?隻希望你對他(指杜立三)的身後加以照顧,對於他的部眾有所安撫。”張作霖忙又安慰一番,答應對杜立三的家屬一定要盡到朋友之情。
臨走時,杜絆林給張作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你趕緊向總督報功去吧,前途遠大,好自為之!”
不單單是杜絆林,大概當時稍有點眼力見兒的,都能看得出張作霖“前程遠大”。得悉張作霖已剿滅杜立三,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立即上奏朝廷,為其請功,在奏折中,他力讚張作霖:“赴機迅速,實屬異常出力,奮勇可嘉。”
剿匪得花錢,徐世昌上任後用兵頻繁,短時間內,前任留下的七十萬兩白銀就花得精光,地方財政因此出現了數十萬的赤字,巡防營甚至一度連薪餉都開不出了。
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說,兩個月不給官軍發餉,就有化兵為匪的可能,也就意味著所有剿匪方略都將前功盡棄。徐世昌和主管營務處的張錫鑾都因此愁眉不展,在張作霖前來拜見時都不約而同地麵露難色。察知他們的難處,生財有道的張作霖第二天便派人拿來一萬兩白銀,以幫助上司應急。
中國的潛規則向來是,光有能力有功勞不行,還得上司真正認可才行。張作霖的機敏反應讓徐世昌、張錫鑾十分滿意,不斷向朝廷進行保薦。1907年8月,張作霖終於接到聖旨,他被晉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仕途上又前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