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無咎跟宰相們互相交換利益的時候。


    顏真卿在西京府順利變法革新,他極大改善貧富差距的弊端,尤其針對租庸調問題進行改革。


    目前西京府已經把租庸調改成土地稅,以田地作為征收標準,四十稅一,這就相當於隻收租庸調裏麵的田租。


    以前租庸調屬於認丁不認田。


    現在土地稅屬於認田不認人。


    今年顏真卿在西京府僅靠土地稅便能征到四百萬石糧食,這對殷無咎來說無疑乃是好消息,這就代表著變法革新確實可行。


    殷無咎接到顏真卿的奏報,旋即把他調回洛陽委任中書令。


    李萼本來還兼任著中書令,現在殷無咎想要把這個官職交給顏真卿。


    顏真卿接到任命文書很快來到洛陽,與之同行還有王家四兄弟。


    洛陽城,紫微宮。


    殷無咎親自在含元殿召見顏真卿,他非常感慨說道:“顏公,朕感謝你為大夏朝廷做出如此貢獻!”


    “陛下,臣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全是仰賴陛下威嚴,故而變法革新沒有受到任何阻力,這才順利把租庸調改成土地稅,從此以後,征收標準就是認田不認人。”


    顏真卿笑容滿麵撫須說道。


    他確實沒想到能夠如此順利實施,此番變法革新足以讓他青史留名。


    殷無咎點了點頭微笑道:“以田地作為征收標準非常適合,畢竟土地永遠跑不掉。”


    顏真卿變法革新非常有利於底層百姓,西京府百姓隻需要繳納皇稅和土地稅,其他苛捐雜稅和徭役盡數取消。


    皇稅乃是按照人口數量進行征收,每人每年收取五文銅錢,另外就是一畝耕地每年收取十文銅錢,兩種稅收所得錢財歸屬皇家內帑,並非充公朝廷國庫,因此稱為“皇稅”。


    皇稅和土地稅這是囊括所有人,就連官吏也要跟著納稅。


    如今顏真卿變法改革積累大量經驗,大可讓他主持東京府和北京府兩地,盡快先把京畿地區的租庸調改為土地稅。


    顏真卿入朝拜相引起巨大震動,李萼本人同樣感到非常驚訝。


    隨著朝廷百官逐漸完善,李萼權力開始受到擠壓,他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權傾朝野,頂多就是穩坐尚書省而已。


    雖然李萼作為尚書令擁有龐大權力,但是他頂多隻能控製六部官員而已。


    趙郡李氏和清河崔氏仍然還是執政門閥,畢竟他們舅甥三人早已占據尚書令和左右仆射,後宮更有兩位皇後娘娘和太後娘娘,這個地位依舊穩如泰山。


    目前大夏朝廷還有四個宰相官職空缺,分別為左右中書侍郎和左右門下侍中。


    一大堆人盯著這些空缺官職,巴不得能夠成為宰相,進入政事堂共同決策朝廷軍機大事。


    整個大夏朝廷的執政權力都是握在三省長官以及禦史令的手上,殷無咎想要介入倒是也有辦法,隻是他本人懶得過問日常政務,隻有關於邊境戰事才會親自指示。


    恰好宰相們也不想觸碰到邊境戰事,畢竟事情辦成無功無過,要是辦砸肯定少不了丟臉挨罵,與其這樣倒不如交給皇帝陛下。


    顏真卿離開皇宮不久。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來到含元殿尋找殷無咎。


    殷無咎坐在皇位上抬起頭來,他居高臨下望著兩個佳人身影,她們姐妹兩人輕咬嘴唇微微一笑。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直接走了上來坐在皇位上,一帝二後坐在一起。


    “你們怎麽來啦?”


    殷無咎雙手直接左擁右抱,他麵露笑容問道:“我記得你們兩人很少踏入含元殿,今天怎麽特地過來啦?”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心有靈犀靠在他的肩膀上。


    其中李英娥眉似春山眼橫秋水,她美眸充滿笑意說道:“隻有坐在這裏,我才能真正體驗到什麽叫做至高無上,難怪天底下的人都跟發瘋一樣想要搶奪皇位。”


    “昔日女皇武則天也是坐在這裏執掌天下,可惜她終究隻是一介女子,至始至終都沒有真正掌控過天下,最後才會被人趕下皇位。”


    聽著李英娥這般評價女皇武則天,殷無咎不禁失聲笑道:“她的皇位又不是自己打下來的,而是從自己兒子手上搶過來,作為母親搶兒子基業有什麽值得驕傲的?”


    “夫君你很討厭她嗎?”


    旁邊的李慕娥有點好奇問道。


    殷無咎搖了搖頭說道:“我對女皇武則天沒什麽看法,但是有人拿她跟唐太宗李世民相提並論,這未免有些滑稽了吧!”


    “咯咯!!!”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發出銀鈴般的笑聲:“說這話的人是有多麽看得起武媚?她武家頂多就是寒門庶族,早年還曾經從事過商賈買賣。”


    “後來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資助過錢糧衣物,因此她家父親武士彠以元從功臣的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晉爵應國公。”


    “為何你們知道如此清楚啊?”


    殷無咎頓時覺得有些好奇,他總覺得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有點類似在扮豬吃老虎。


    李慕娥貼在殷無咎耳邊吹氣說道:“夫君,你別忘記我們可是來自趙郡李氏,底蘊深厚自然相比別人知道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任何時代信息差都是寶貴價值。


    在這時代成功人士隻有三個標準。


    其一進士及第。


    其二娶五姓女。


    其三修纂國史。


    曆史上整個大唐二百八十九年一共開科舉二百六十八次,錄取進士總數七千四百四十八人。


    平均下來每次科舉隻有錄取二十八名進士,從這裏就能看出數量非常之少,而且大部分科舉進士都是來自世家大族。


    寒門庶族卷做題也卷不過世家大族,畢竟人家確實掌握著更多知識儲備,從而在一定程度形成知識壟斷。


    要是沒有黃巢大開殺戒的話,寒門庶族根本不可能通過科舉製順勢崛起。


    寒門庶族通過科舉選拔替代世家大族消失後的權力空位,沒想到誕生出士大夫這個廢物階層。


    殷無咎推行科舉可不想催生士大夫階層,他將會在出題上進行嚴格設定,務必篩選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之人。


    隻有文武兼備的人方可錄取為進士,這些人將會外放出去任職,再經過實際檢驗進行大浪淘沙,最後遺留下來就能委以重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七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七葉並收藏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