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夏朝廷的財政收入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 作者:逍遙七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能娶到你們姐妹兩人真是三生有幸。”
殷無咎坐在皇位上左擁右抱,他有點好奇問道:“你家兄長把大夏朝廷管理得井井有條,這些年來他到底是如何籌集到那麽多錢糧?”
李英娥毫不諱忌解釋道:“夫君經常在前方打仗,自然不曉得朝廷乃是如何籌集錢糧。兄長采納第五琦的鹽法稅,規定凡是產鹽之地均設鹽官,督促鹽戶自行生產,並且將鹽稅加在鹽價中售給商人,借此以增加財政收入。”
“在實行鹽法稅之前,一鬥鹽價不過十文錢,如今市場價格已經暴漲到上百文錢,每年便為朝廷財政增加數百萬貫錢,對於緩解財政危機起到巨大作用,隻是苦了天底下的百姓們,而且還造成很多人鋌而走險販賣私鹽。”
此話一出,殷無咎頓時嚇得有點頭皮發麻。
他的腦海不禁浮現黃巢和王仙芝,在曆史上這兩人都有販賣私鹽,後來由於官府管製更加嚴格,武裝私鹽販子瞬間變成農民起義軍的領導人。
第五琦的鹽法稅隻能作為權宜之計,絕對不能長久持續下去,畢竟鹽價太貴就會逼得更多的人鋌而走險販賣私鹽。
旁邊的李慕娥跟著補充道:“本來鹽稅收入還不足以抵消前線大軍,最後還是世家大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聽說各家合計出錢超過三千萬貫,這才勉強維持著朝廷所有開支,若非夫君你讓兄長查抄各地胡商,估計他現在還要躲著世家大族的欠款。”
聽到這些,殷無咎不免擔憂起來,說到底這是寅吃卯糧。
眼見殷無咎露出擔憂之色,李英娥頓時抿嘴嬌笑道:“夫君不必如此憂慮,現在天下大定基本太平,各州錢糧已經能夠按時征收,自然不必再像以前那樣借錢度日。”
“你們兩人怎麽會知道這麽多呢?”
殷無咎臉色好奇再次問道。
“噗呲!”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不禁失聲笑道:“夫君,你該不會以為我們姐妹兩人啥事都不幹吧?”
“難道不是這樣嗎?”
殷無咎撓著腦袋有點心虛說道。
“原來你是這樣看待我們!”
“是啊,你以為我們姐妹兩人跟王清微一樣,翹著屁股上下嘴巴一張,吃喝拉撒都要有人伺候。”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憤憤不平埋怨道。
殷無咎趕緊找個借口進行推辭:“你們看我這不是太忙了嗎?這肯定不是我的問題啊!我每天忙得要死,哪裏還有時間去了解這些事情。”
“是這樣嗎?”
“夫君不會是騙我們的吧?”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明顯不相信這套說辭。
殷無咎見狀趕緊找個話題進行轉移,他繼續接著問道:“安祿山造反導致天下大亂,你家兄長他究竟是如何收到各州錢糧?”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很快就被轉移話題,她們開始解釋朝廷到底是如何征收錢糧。
大夏朝廷想要繁榮富強,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錢糧問題。
那麽錢糧到底從哪裏來呢?自然就是通過稅收所得。
天下百姓能夠按時足額納稅,隻有朝廷國庫充實才能上馬各種各樣的工程建設,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曆朝曆代都會把稅收問題視為最重要的事情,這是考核地方官員的政績之一。
稅收製度跟底層百姓息息相關,合理稅收才能促使百姓們安居樂業,過於嚴重則會民不聊生,甚至還會引發饑荒、流亡乃至暴動。
布縷之征、栗米之征、力役之征就是古代王朝的賦稅形式,這三樣東西就是封建王朝從百姓身上所獲取,征收力度決定著百姓死活以及國家興亡。
君子用其一,緩其二。
用其二而民有殍。
用其三而父子離。
言下之意就是在說仁德之君應該使用一種征稅方式,?而暫時緩解其他兩種。要是同時使用兩種征稅方式,那麽?可能會使百姓餓死。如果同時使用三種征稅方式,必定會導致家庭破裂父子分離。
眾所周知,大唐朝廷乃是實行租庸調製。
唐朝初期實行的租庸調製就是對這三樣東西的最佳示範。
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家則有調。
朝廷通過田租獲得粟米。
朝廷通過徭役獲得免費勞動力。
朝廷通過戶調獲得絲織物和麻織物。
唐朝初期天下百姓過著輕徭薄賦的生活,比起文景之治的三十稅一還要輕薄,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天下百姓的極力擁戴。
古往今來再也沒有任何稅收製度比租庸調更好。
其一真實體現輕徭薄賦的思想。
其二稅收項目清晰分明。
曆史上租庸調崩潰以後,人們再也找不到比它更好的稅收製度,由此造成橫征暴斂的現象越來越加突出。
因為租庸調製有著“製民之產”的精神,所以朝廷會給百姓土地耕種,同時留給百姓一些良田作為固定資產,這樣百姓在豐收之年可以吃飽,而在饑荒之年也不會餓死。
這種製民之產的精神,就算在漢代也是比不上。
雖然文景之治確實輕徭薄賦,但是並沒有想著為每個百姓進行製產,因此漢代存在大量沒有田地的人。
從這裏就能看出貞觀之治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視底層百姓的生活,全力以赴不讓百姓過上窮日子,隻有他才會思考這個問題,並且著手實施付諸行動。
在這時期茶、酒、鹽這三項都是沒有稅收,這對工商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盛唐時代之富足太平,自貞觀到開元一番蓬勃光昌的氣運,絕非偶然。
租庸調製一開始能夠得到良好執行,需要仰仗清明吏治,官吏要有為民辦事的心,隻要出現懶政懈怠或者貪汙腐敗,那麽自然就無法推行下去。
清明吏治恰恰是最難做到的。
這種情況隻有王朝初期才能做到吏治清明,畢竟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江山社稷,他們自然不會懶政懈怠。
待到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相繼去世以後,後麵的敗家子們隻會沉溺享樂。
他們認為自己天生就是高人一等。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我這輩子的苦,我爺爺他們打天下的時候已經替我吃完啦!
殷無咎坐在皇位上左擁右抱,他有點好奇問道:“你家兄長把大夏朝廷管理得井井有條,這些年來他到底是如何籌集到那麽多錢糧?”
李英娥毫不諱忌解釋道:“夫君經常在前方打仗,自然不曉得朝廷乃是如何籌集錢糧。兄長采納第五琦的鹽法稅,規定凡是產鹽之地均設鹽官,督促鹽戶自行生產,並且將鹽稅加在鹽價中售給商人,借此以增加財政收入。”
“在實行鹽法稅之前,一鬥鹽價不過十文錢,如今市場價格已經暴漲到上百文錢,每年便為朝廷財政增加數百萬貫錢,對於緩解財政危機起到巨大作用,隻是苦了天底下的百姓們,而且還造成很多人鋌而走險販賣私鹽。”
此話一出,殷無咎頓時嚇得有點頭皮發麻。
他的腦海不禁浮現黃巢和王仙芝,在曆史上這兩人都有販賣私鹽,後來由於官府管製更加嚴格,武裝私鹽販子瞬間變成農民起義軍的領導人。
第五琦的鹽法稅隻能作為權宜之計,絕對不能長久持續下去,畢竟鹽價太貴就會逼得更多的人鋌而走險販賣私鹽。
旁邊的李慕娥跟著補充道:“本來鹽稅收入還不足以抵消前線大軍,最後還是世家大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聽說各家合計出錢超過三千萬貫,這才勉強維持著朝廷所有開支,若非夫君你讓兄長查抄各地胡商,估計他現在還要躲著世家大族的欠款。”
聽到這些,殷無咎不免擔憂起來,說到底這是寅吃卯糧。
眼見殷無咎露出擔憂之色,李英娥頓時抿嘴嬌笑道:“夫君不必如此憂慮,現在天下大定基本太平,各州錢糧已經能夠按時征收,自然不必再像以前那樣借錢度日。”
“你們兩人怎麽會知道這麽多呢?”
殷無咎臉色好奇再次問道。
“噗呲!”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不禁失聲笑道:“夫君,你該不會以為我們姐妹兩人啥事都不幹吧?”
“難道不是這樣嗎?”
殷無咎撓著腦袋有點心虛說道。
“原來你是這樣看待我們!”
“是啊,你以為我們姐妹兩人跟王清微一樣,翹著屁股上下嘴巴一張,吃喝拉撒都要有人伺候。”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憤憤不平埋怨道。
殷無咎趕緊找個借口進行推辭:“你們看我這不是太忙了嗎?這肯定不是我的問題啊!我每天忙得要死,哪裏還有時間去了解這些事情。”
“是這樣嗎?”
“夫君不會是騙我們的吧?”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明顯不相信這套說辭。
殷無咎見狀趕緊找個話題進行轉移,他繼續接著問道:“安祿山造反導致天下大亂,你家兄長他究竟是如何收到各州錢糧?”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兩人很快就被轉移話題,她們開始解釋朝廷到底是如何征收錢糧。
大夏朝廷想要繁榮富強,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錢糧問題。
那麽錢糧到底從哪裏來呢?自然就是通過稅收所得。
天下百姓能夠按時足額納稅,隻有朝廷國庫充實才能上馬各種各樣的工程建設,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曆朝曆代都會把稅收問題視為最重要的事情,這是考核地方官員的政績之一。
稅收製度跟底層百姓息息相關,合理稅收才能促使百姓們安居樂業,過於嚴重則會民不聊生,甚至還會引發饑荒、流亡乃至暴動。
布縷之征、栗米之征、力役之征就是古代王朝的賦稅形式,這三樣東西就是封建王朝從百姓身上所獲取,征收力度決定著百姓死活以及國家興亡。
君子用其一,緩其二。
用其二而民有殍。
用其三而父子離。
言下之意就是在說仁德之君應該使用一種征稅方式,?而暫時緩解其他兩種。要是同時使用兩種征稅方式,那麽?可能會使百姓餓死。如果同時使用三種征稅方式,必定會導致家庭破裂父子分離。
眾所周知,大唐朝廷乃是實行租庸調製。
唐朝初期實行的租庸調製就是對這三樣東西的最佳示範。
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家則有調。
朝廷通過田租獲得粟米。
朝廷通過徭役獲得免費勞動力。
朝廷通過戶調獲得絲織物和麻織物。
唐朝初期天下百姓過著輕徭薄賦的生活,比起文景之治的三十稅一還要輕薄,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天下百姓的極力擁戴。
古往今來再也沒有任何稅收製度比租庸調更好。
其一真實體現輕徭薄賦的思想。
其二稅收項目清晰分明。
曆史上租庸調崩潰以後,人們再也找不到比它更好的稅收製度,由此造成橫征暴斂的現象越來越加突出。
因為租庸調製有著“製民之產”的精神,所以朝廷會給百姓土地耕種,同時留給百姓一些良田作為固定資產,這樣百姓在豐收之年可以吃飽,而在饑荒之年也不會餓死。
這種製民之產的精神,就算在漢代也是比不上。
雖然文景之治確實輕徭薄賦,但是並沒有想著為每個百姓進行製產,因此漢代存在大量沒有田地的人。
從這裏就能看出貞觀之治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重視底層百姓的生活,全力以赴不讓百姓過上窮日子,隻有他才會思考這個問題,並且著手實施付諸行動。
在這時期茶、酒、鹽這三項都是沒有稅收,這對工商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盛唐時代之富足太平,自貞觀到開元一番蓬勃光昌的氣運,絕非偶然。
租庸調製一開始能夠得到良好執行,需要仰仗清明吏治,官吏要有為民辦事的心,隻要出現懶政懈怠或者貪汙腐敗,那麽自然就無法推行下去。
清明吏治恰恰是最難做到的。
這種情況隻有王朝初期才能做到吏治清明,畢竟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江山社稷,他們自然不會懶政懈怠。
待到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相繼去世以後,後麵的敗家子們隻會沉溺享樂。
他們認為自己天生就是高人一等。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我這輩子的苦,我爺爺他們打天下的時候已經替我吃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