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夏馬政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 作者:逍遙七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神武五年,六月初一。
趙家兄弟帶著兩萬禁軍返回洛陽城,他們按照指示把塞外草原的城池和棱堡交給漢家牧民。
目前夏無憂麾下統領十八個千戶,共有一萬八千餘戶漢家兒郎前往塞外草原定居放牧。
千戶製度的最高長官就是千戶長,千戶長之下設有百戶長,百戶長之下設有十戶長,凡是年輕丁壯皆為引弓之士,上馬打仗下馬放牧。
其中千戶長戰時帶兵打仗,平時則是負責分配牧場和維持秩序。
每個千戶規模大小不允許超過兩千戶,若是超過那就需要進行分配,這樣也可以避免一方獨霸,又能防止一家獨大。
十八個千戶最多能夠動員四萬戰士,這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足以作為塞外籬藩保衛著大夏帝國的北方邊境。
最重要的是,這些引弓之士皆為漢家兒郎,隻要經常保持跟中原貿易往來,那就不用擔心他們在精神上會胡化。
紫微宮,含元殿。
殷無咎和宰相們正在聽取趙家兄弟的匯報。
“陛下,今年開春突厥可汗阿史那羅遣使找到微臣,希望能夠跟大夏帝國開展貿易,雙方找個地方設立榷場互通有無。”
趙少卿態度嚴肅一絲不苟說道。
殷無咎微微點頭表示可以,他剛想開口答應下來。
沒想到鄭珣瑜極力反對,他毫不猶豫站出來說道:“陛下,千萬不能跟突厥人開展貿易互通有無,這對我朝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這話一出,殷無咎頓時感到有些奇怪,這怎麽會有百害而無一利呢?
“愛卿何出此言?”
殷無咎想要聽聽他究竟有何說法。
鄭珣瑜鄭重其事解釋道:“陛下不妨仔細想下,有什麽東西是突厥人有而我們沒有的?牛羊馬匹我們真的需要嗎?莫要忘記曆史上大漢和大唐的馬政教訓。”
“昔日大唐在隴右馬場就有七十多萬匹馬,在邊軍戰鬥力強大的時候,遊牧胡人便會放棄劫掠,轉而追求穩定互市,甚至主動獻上貢馬換取生活物資。在這種情況下,隻要雙方展開互市貿易,必定會造成大量廉價胡馬衝擊市場。”
“反觀我朝馬匹皆是來自遼、幽、雲、雍、涼五州之地,若是放任大量廉價胡馬衝擊市場,長此以往朝廷馬政便會荒廢,戰馬來源也會受製於遊牧胡人。”
“現在我朝掌握著漠南草原以及大片草場,舉國上下不缺馬匹,又何必再跟突厥汗國互市貿易,這樣不僅損害朝廷馬政,同時還會養肥漠北草原的突厥人。”
此番言論?一語驚醒夢中人,在場眾人瞬間幡然醒悟過來。
北方胡人能夠跟漢家兒郎爭鬥幾千年,他們同樣不會傻到哪裏去。
曆史上大漢和大唐曾經在馬政上取得巨大成果,因此才能打敗塞外草原的遊牧胡人。
遊牧胡人見到中原邊軍戰鬥力強大,他們自然而然會選擇放棄劫掠,轉而俯首稱臣追求穩定互市,這樣既能休養生息恢複實力,又能販賣廉價胡馬衝擊市場,徹底破壞中原王朝的馬政。
馬政這玩意想要建立起來需要花費數十年,若想破壞隻需短短幾年時間。
隻要中原王朝的馬政開始出現荒廢,遊牧胡人恢複實力以後,他們就會繼續反叛劫掠,從而形成一個死循環。
胡人劫掠→馬政盛行→邊軍強大→胡人請降→罷兵休戰→互市貿易→馬政荒廢→邊軍衰弱→胡人劫掠……遊牧胡人依靠這套草原玩法連續戲耍漢家兒郎數千年。
“愛卿,你說得對!”
殷無咎一臉激動站起身來,他非常讚同鄭珣瑜這番言論。
大夏朝廷在遼、幽、雲、雍、涼五州之地以及塞外草原設有上千個大型牧場,每個牧場最多能夠散養數千匹馬,每個牧長負責看管一百匹馬,十個牧長設置牧尉進行管轄,牧場長官為監牧,在此之上還有監牧使和都監牧使。
而今朝廷官馬存欄量高達兩百多萬匹,販馬收益盡數歸屬當地,故而各州牧民以及邊軍將士才有動力去養馬。
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廉價胡馬衝擊大夏馬政,這樣定會損害到各州利益。
正是因為養馬可以獲得巨大收益,所以漢人牧民才會主動前往塞外草原定居放牧,這是一條良性循環的經濟鏈條。
經過鄭珣瑜曉以利害之後,殷無咎和宰相們紛紛讚同他的意見,拒絕跟突厥汗國互市貿易,讓他們在漠北草原喝西北風去吧。
“那就隨便找個借口拒絕突厥人吧。”
殷無咎親自給這件事情蓋棺定論,嚴令禁止跟突厥汗國進行貿易往來。
“臣等遵旨!”
宰相們達成共識齊聲說道。
在趙少卿匯報完畢以後,殷無咎把話題轉移到東北夷狄,他拿出東北地區的地圖掛在牆上:“諸位愛卿,如今大夏初步在遼州站穩腳跟,漠北草原的突厥汗國暫時無力東顧,接下來你們覺得應該先拿誰來開刀?”
尚書令李萼率先提出建議:“啟奏陛下,臣認為應該先討伐半島上的新羅國。去年渤海國經過我軍猛烈打擊,沒個十年時間肯定恢複不過來,因此不宜再對渤海國進行戰爭,至少不能優先滅掉它。”
“究其原因在於渤海國和新羅國唇亡齒寒,要是我朝貿然滅掉其中一國,勢必會引起另外一國的恐懼與忌憚,如同當年大唐滅亡高句麗和百濟,最終反而白白便宜渤海國與新羅國。”
“若是大夏想要完全兼並東北夷狄,那麽就要逐步削弱渤海國和新羅國,最好讓他們國內四分五裂無暇他顧,這樣才能逐個擊破一一吞並。”
簡而言之,李萼主張逐步削弱東北夷狄,而非一蹴而就滅亡他國。
侍中令鄭相如接著補充說道:“臣也認為應該先新羅後渤海。去年渤海國遭受打擊割地賠款,要是繼續對他們采取軍事行動,室韋和黑水靺鞨肯定會感到危機,這樣會把他們三方勢力逼到一起。”
“反觀新羅國孤懸於半島上,與之相近的渤海國在陸地上又被樂浪郡給隔絕開來,加之我朝出師有名,故而應出兵討伐新羅國。”
趙家兄弟帶著兩萬禁軍返回洛陽城,他們按照指示把塞外草原的城池和棱堡交給漢家牧民。
目前夏無憂麾下統領十八個千戶,共有一萬八千餘戶漢家兒郎前往塞外草原定居放牧。
千戶製度的最高長官就是千戶長,千戶長之下設有百戶長,百戶長之下設有十戶長,凡是年輕丁壯皆為引弓之士,上馬打仗下馬放牧。
其中千戶長戰時帶兵打仗,平時則是負責分配牧場和維持秩序。
每個千戶規模大小不允許超過兩千戶,若是超過那就需要進行分配,這樣也可以避免一方獨霸,又能防止一家獨大。
十八個千戶最多能夠動員四萬戰士,這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足以作為塞外籬藩保衛著大夏帝國的北方邊境。
最重要的是,這些引弓之士皆為漢家兒郎,隻要經常保持跟中原貿易往來,那就不用擔心他們在精神上會胡化。
紫微宮,含元殿。
殷無咎和宰相們正在聽取趙家兄弟的匯報。
“陛下,今年開春突厥可汗阿史那羅遣使找到微臣,希望能夠跟大夏帝國開展貿易,雙方找個地方設立榷場互通有無。”
趙少卿態度嚴肅一絲不苟說道。
殷無咎微微點頭表示可以,他剛想開口答應下來。
沒想到鄭珣瑜極力反對,他毫不猶豫站出來說道:“陛下,千萬不能跟突厥人開展貿易互通有無,這對我朝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這話一出,殷無咎頓時感到有些奇怪,這怎麽會有百害而無一利呢?
“愛卿何出此言?”
殷無咎想要聽聽他究竟有何說法。
鄭珣瑜鄭重其事解釋道:“陛下不妨仔細想下,有什麽東西是突厥人有而我們沒有的?牛羊馬匹我們真的需要嗎?莫要忘記曆史上大漢和大唐的馬政教訓。”
“昔日大唐在隴右馬場就有七十多萬匹馬,在邊軍戰鬥力強大的時候,遊牧胡人便會放棄劫掠,轉而追求穩定互市,甚至主動獻上貢馬換取生活物資。在這種情況下,隻要雙方展開互市貿易,必定會造成大量廉價胡馬衝擊市場。”
“反觀我朝馬匹皆是來自遼、幽、雲、雍、涼五州之地,若是放任大量廉價胡馬衝擊市場,長此以往朝廷馬政便會荒廢,戰馬來源也會受製於遊牧胡人。”
“現在我朝掌握著漠南草原以及大片草場,舉國上下不缺馬匹,又何必再跟突厥汗國互市貿易,這樣不僅損害朝廷馬政,同時還會養肥漠北草原的突厥人。”
此番言論?一語驚醒夢中人,在場眾人瞬間幡然醒悟過來。
北方胡人能夠跟漢家兒郎爭鬥幾千年,他們同樣不會傻到哪裏去。
曆史上大漢和大唐曾經在馬政上取得巨大成果,因此才能打敗塞外草原的遊牧胡人。
遊牧胡人見到中原邊軍戰鬥力強大,他們自然而然會選擇放棄劫掠,轉而俯首稱臣追求穩定互市,這樣既能休養生息恢複實力,又能販賣廉價胡馬衝擊市場,徹底破壞中原王朝的馬政。
馬政這玩意想要建立起來需要花費數十年,若想破壞隻需短短幾年時間。
隻要中原王朝的馬政開始出現荒廢,遊牧胡人恢複實力以後,他們就會繼續反叛劫掠,從而形成一個死循環。
胡人劫掠→馬政盛行→邊軍強大→胡人請降→罷兵休戰→互市貿易→馬政荒廢→邊軍衰弱→胡人劫掠……遊牧胡人依靠這套草原玩法連續戲耍漢家兒郎數千年。
“愛卿,你說得對!”
殷無咎一臉激動站起身來,他非常讚同鄭珣瑜這番言論。
大夏朝廷在遼、幽、雲、雍、涼五州之地以及塞外草原設有上千個大型牧場,每個牧場最多能夠散養數千匹馬,每個牧長負責看管一百匹馬,十個牧長設置牧尉進行管轄,牧場長官為監牧,在此之上還有監牧使和都監牧使。
而今朝廷官馬存欄量高達兩百多萬匹,販馬收益盡數歸屬當地,故而各州牧民以及邊軍將士才有動力去養馬。
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廉價胡馬衝擊大夏馬政,這樣定會損害到各州利益。
正是因為養馬可以獲得巨大收益,所以漢人牧民才會主動前往塞外草原定居放牧,這是一條良性循環的經濟鏈條。
經過鄭珣瑜曉以利害之後,殷無咎和宰相們紛紛讚同他的意見,拒絕跟突厥汗國互市貿易,讓他們在漠北草原喝西北風去吧。
“那就隨便找個借口拒絕突厥人吧。”
殷無咎親自給這件事情蓋棺定論,嚴令禁止跟突厥汗國進行貿易往來。
“臣等遵旨!”
宰相們達成共識齊聲說道。
在趙少卿匯報完畢以後,殷無咎把話題轉移到東北夷狄,他拿出東北地區的地圖掛在牆上:“諸位愛卿,如今大夏初步在遼州站穩腳跟,漠北草原的突厥汗國暫時無力東顧,接下來你們覺得應該先拿誰來開刀?”
尚書令李萼率先提出建議:“啟奏陛下,臣認為應該先討伐半島上的新羅國。去年渤海國經過我軍猛烈打擊,沒個十年時間肯定恢複不過來,因此不宜再對渤海國進行戰爭,至少不能優先滅掉它。”
“究其原因在於渤海國和新羅國唇亡齒寒,要是我朝貿然滅掉其中一國,勢必會引起另外一國的恐懼與忌憚,如同當年大唐滅亡高句麗和百濟,最終反而白白便宜渤海國與新羅國。”
“若是大夏想要完全兼並東北夷狄,那麽就要逐步削弱渤海國和新羅國,最好讓他們國內四分五裂無暇他顧,這樣才能逐個擊破一一吞並。”
簡而言之,李萼主張逐步削弱東北夷狄,而非一蹴而就滅亡他國。
侍中令鄭相如接著補充說道:“臣也認為應該先新羅後渤海。去年渤海國遭受打擊割地賠款,要是繼續對他們采取軍事行動,室韋和黑水靺鞨肯定會感到危機,這樣會把他們三方勢力逼到一起。”
“反觀新羅國孤懸於半島上,與之相近的渤海國在陸地上又被樂浪郡給隔絕開來,加之我朝出師有名,故而應出兵討伐新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