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正確的教育方式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 作者:逍遙七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殷無咎興奮得抱起李英娥大聲嚷道:“皇後,你真是朕的賢內助啊!”
由於李茂存在感實在太低,殷無咎幾乎快要把他給忘記啦,誰讓這家夥隻會埋頭苦幹。
目前南方各州都在加快開發速度,南方百姓很多移民荊州、楚州、越州三地,這些地方都是位於長江流域的水係範圍,各地來往交通較為方便,因此才能吸引百姓前來墾荒。
李萼執掌朝政期間,他專門為南方各州製定開發計劃,鼓勵淮河以南漢人百姓移民荊州、楚州、越州三地。
凡是移民荊州、楚州、越州三地,各州官府將會分發耕地和農具,畢竟這三個州地廣人稀,還有大量土地尚未開發出來。
隻有荊州、楚州、越州三地開發得差不多,李萼才會繼續製定下個計劃,他做事向來都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就在殷無咎思考問題的時候,一隻小手捂住他的眼睛,耳邊傳來一個小女孩的聲音:“父皇猜猜我是誰!”
“嬌嬌,這還用說嗎?”
殷無咎覺得自己大女兒怎麽會這麽可愛,他拉下這雙小手睜開眼睛,意外發現殷天嬌站在麵前。
“嗯?”
殷無咎頓時感到匪夷所思,轉過頭去這才發現原來是他的二兒子殷天驕。
大女兒殷天嬌和二兒子殷天驕乃是李英娥所誕下的龍鳳胎,他們姐弟兩人隻有一字之差而已。
二兒子殷天驕剛才竟能模仿出他姐姐的聲音,這才導致殷無咎猜錯人。
“父皇,你猜錯啦!”
大女兒殷天嬌臉上露出得意笑容。
殷無咎直接把二兒子殷天驕拉到身邊,輕微敲打他的腦袋教訓道:“你剛才為什麽要欺騙父皇啊?”
“父皇,我可沒有欺騙你。”
二兒子殷天驕假裝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他幹脆選擇裝瘋賣傻想要蒙混過關。
“參見父皇!”
“參見父皇!”
三兒子殷天恒和四兒子殷天浩則是過於正經,他們兩人性格從來都是不苟言笑,從小喜歡舞刀弄槍,將來肯定會走武將路子。
這些日子殷無咎親自教導孩子們讀書學習,並且還親手教他們射箭。
或許孩子們繼承殷無咎的強大能力,他們已經能夠騎羊引弓射鳥,就連力氣也比同齡小孩還要更加巨大。
“你們兩人怎可戲弄陛下,還不趕緊進行道歉!”
李英娥臉色不悅怒斥道。
大女兒殷天嬌和二兒子殷天驕見到母親已經生氣,他們姐弟兩人頓時委屈起來。
殷無咎見狀急忙安慰道:“沒事沒事,父皇沒生你們的氣。”
李英娥見到殷無咎如此疼愛兩個孩子,她皺著黛眉勸諫道:“夫君,雖說小孩子調皮搗蛋乃是正常之事,但也要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
殷無咎認為李英娥這話說得沒毛病,可他又覺得沒必要跟小孩子這麽認真吧?
李英娥搶在殷無咎麵前教訓道:“可知道你們兩人錯在哪裏嗎?”
大女兒殷天嬌和二兒子殷天驕麵麵相覷,他們姐弟兩人微微點頭承認錯誤。
大女兒殷天嬌擦幹眼淚委屈巴巴說道:“我不該帶著弟弟戲弄父皇!”
“很好,看來嬌嬌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李英娥當麵誇獎大女兒殷天嬌,隨即她把眼光轉移到二兒子殷天驕的身上:“你知道你錯在哪裏嗎?”
“我錯在不應該跟著姐姐一起戲弄父皇。”
二兒子殷天驕同樣認錯。
李英娥蹲下身來細聲細語說道:“那你們要答應我,以後這種事情別做了好嗎?”
“好!”
他們姐弟兩人微微點頭說道。
李英娥頓時喜開顏笑,她毫不吝嗇誇讚道:“真乖,我的孩子果然是最聰明的!”
麵對來自李英娥的誇獎,他們姐弟兩人瞬間轉悲為喜,這變臉速度還真快。
從小到大,崔彩雲一直教導他們有錯必改,這為孩子們打下良好基礎,在他們內心已經認可做錯事是要認錯的,而這才是正確教育小孩子的啟蒙思想和邏輯思維。
紫微宮,中書省。
顏真卿接到殷無咎的口諭,點名讓他主持編修唐史。
“真是奇怪,為何陛下點名讓我負責編修唐史呢?”
顏真卿對此感到有些不解,他趕緊找來張巡和盧全誠進行商議。
張巡很快便猜到殷無咎的聖意,他一臉微笑開口說道:“中書令不必多慮,陛下是想讓你監修唐史,而非要你本人親自參與編修。”
顏真卿頓時豁然開朗,他已經明白殷無咎的良苦用心。
剛才秘書女官前來傳達口諭的時候,特地強調若是人手不夠,大可征集翰林學士前來協助。
翰林學士皆為世家嫡子和公侯世子進行充任,門蔭入仕,他們不用通過科舉考試便可進入官場,依靠父輩恩蔭享有特殊待遇。
唐朝時期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蔭及子弟,使得通過門蔭入仕成為一種重要的官員選拔途徑,因此大唐朝廷雖然實行科舉製,但是門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入仕方式,尤其是對於那些無法通過科舉的世家子弟來說,這是他們進入官場的主要途徑。
後來殷無咎對於門蔭製度進行嚴格限製,隻有世家嫡子和公侯世子才能享受這方麵的特殊待遇。
著書修史主要就是校勘典籍史料,也就是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或者有沒有被人夾雜私貨,這種東西沒有明確的進度,就算一天隻看一頁紙也沒人多說什麽。
最重要的是,著書修史對於世家嫡子和公侯世子而言,這僅僅隻是過渡階段而已,隻要熬過這段悠閑時光,大好前程自然到手。
對於能夠躺著的人,他們還願意站起來賣力幹活,那確實應該委以重任。
顏真卿領悟到殷無咎的聖意,他趕緊上奏請求抽調翰林學士參與負責編修唐史。
殷無咎立刻批準顏真卿的請求,直接把上百名翰林學士通通打包送了過去。
同一時刻,鄭相如拿著詔書召集天底下的世家子弟,大量世家子弟攜帶藏書紛紛趕來洛陽,他們對於撰修類書產生濃厚興趣。
由於李茂存在感實在太低,殷無咎幾乎快要把他給忘記啦,誰讓這家夥隻會埋頭苦幹。
目前南方各州都在加快開發速度,南方百姓很多移民荊州、楚州、越州三地,這些地方都是位於長江流域的水係範圍,各地來往交通較為方便,因此才能吸引百姓前來墾荒。
李萼執掌朝政期間,他專門為南方各州製定開發計劃,鼓勵淮河以南漢人百姓移民荊州、楚州、越州三地。
凡是移民荊州、楚州、越州三地,各州官府將會分發耕地和農具,畢竟這三個州地廣人稀,還有大量土地尚未開發出來。
隻有荊州、楚州、越州三地開發得差不多,李萼才會繼續製定下個計劃,他做事向來都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就在殷無咎思考問題的時候,一隻小手捂住他的眼睛,耳邊傳來一個小女孩的聲音:“父皇猜猜我是誰!”
“嬌嬌,這還用說嗎?”
殷無咎覺得自己大女兒怎麽會這麽可愛,他拉下這雙小手睜開眼睛,意外發現殷天嬌站在麵前。
“嗯?”
殷無咎頓時感到匪夷所思,轉過頭去這才發現原來是他的二兒子殷天驕。
大女兒殷天嬌和二兒子殷天驕乃是李英娥所誕下的龍鳳胎,他們姐弟兩人隻有一字之差而已。
二兒子殷天驕剛才竟能模仿出他姐姐的聲音,這才導致殷無咎猜錯人。
“父皇,你猜錯啦!”
大女兒殷天嬌臉上露出得意笑容。
殷無咎直接把二兒子殷天驕拉到身邊,輕微敲打他的腦袋教訓道:“你剛才為什麽要欺騙父皇啊?”
“父皇,我可沒有欺騙你。”
二兒子殷天驕假裝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他幹脆選擇裝瘋賣傻想要蒙混過關。
“參見父皇!”
“參見父皇!”
三兒子殷天恒和四兒子殷天浩則是過於正經,他們兩人性格從來都是不苟言笑,從小喜歡舞刀弄槍,將來肯定會走武將路子。
這些日子殷無咎親自教導孩子們讀書學習,並且還親手教他們射箭。
或許孩子們繼承殷無咎的強大能力,他們已經能夠騎羊引弓射鳥,就連力氣也比同齡小孩還要更加巨大。
“你們兩人怎可戲弄陛下,還不趕緊進行道歉!”
李英娥臉色不悅怒斥道。
大女兒殷天嬌和二兒子殷天驕見到母親已經生氣,他們姐弟兩人頓時委屈起來。
殷無咎見狀急忙安慰道:“沒事沒事,父皇沒生你們的氣。”
李英娥見到殷無咎如此疼愛兩個孩子,她皺著黛眉勸諫道:“夫君,雖說小孩子調皮搗蛋乃是正常之事,但也要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
殷無咎認為李英娥這話說得沒毛病,可他又覺得沒必要跟小孩子這麽認真吧?
李英娥搶在殷無咎麵前教訓道:“可知道你們兩人錯在哪裏嗎?”
大女兒殷天嬌和二兒子殷天驕麵麵相覷,他們姐弟兩人微微點頭承認錯誤。
大女兒殷天嬌擦幹眼淚委屈巴巴說道:“我不該帶著弟弟戲弄父皇!”
“很好,看來嬌嬌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李英娥當麵誇獎大女兒殷天嬌,隨即她把眼光轉移到二兒子殷天驕的身上:“你知道你錯在哪裏嗎?”
“我錯在不應該跟著姐姐一起戲弄父皇。”
二兒子殷天驕同樣認錯。
李英娥蹲下身來細聲細語說道:“那你們要答應我,以後這種事情別做了好嗎?”
“好!”
他們姐弟兩人微微點頭說道。
李英娥頓時喜開顏笑,她毫不吝嗇誇讚道:“真乖,我的孩子果然是最聰明的!”
麵對來自李英娥的誇獎,他們姐弟兩人瞬間轉悲為喜,這變臉速度還真快。
從小到大,崔彩雲一直教導他們有錯必改,這為孩子們打下良好基礎,在他們內心已經認可做錯事是要認錯的,而這才是正確教育小孩子的啟蒙思想和邏輯思維。
紫微宮,中書省。
顏真卿接到殷無咎的口諭,點名讓他主持編修唐史。
“真是奇怪,為何陛下點名讓我負責編修唐史呢?”
顏真卿對此感到有些不解,他趕緊找來張巡和盧全誠進行商議。
張巡很快便猜到殷無咎的聖意,他一臉微笑開口說道:“中書令不必多慮,陛下是想讓你監修唐史,而非要你本人親自參與編修。”
顏真卿頓時豁然開朗,他已經明白殷無咎的良苦用心。
剛才秘書女官前來傳達口諭的時候,特地強調若是人手不夠,大可征集翰林學士前來協助。
翰林學士皆為世家嫡子和公侯世子進行充任,門蔭入仕,他們不用通過科舉考試便可進入官場,依靠父輩恩蔭享有特殊待遇。
唐朝時期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蔭及子弟,使得通過門蔭入仕成為一種重要的官員選拔途徑,因此大唐朝廷雖然實行科舉製,但是門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入仕方式,尤其是對於那些無法通過科舉的世家子弟來說,這是他們進入官場的主要途徑。
後來殷無咎對於門蔭製度進行嚴格限製,隻有世家嫡子和公侯世子才能享受這方麵的特殊待遇。
著書修史主要就是校勘典籍史料,也就是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或者有沒有被人夾雜私貨,這種東西沒有明確的進度,就算一天隻看一頁紙也沒人多說什麽。
最重要的是,著書修史對於世家嫡子和公侯世子而言,這僅僅隻是過渡階段而已,隻要熬過這段悠閑時光,大好前程自然到手。
對於能夠躺著的人,他們還願意站起來賣力幹活,那確實應該委以重任。
顏真卿領悟到殷無咎的聖意,他趕緊上奏請求抽調翰林學士參與負責編修唐史。
殷無咎立刻批準顏真卿的請求,直接把上百名翰林學士通通打包送了過去。
同一時刻,鄭相如拿著詔書召集天底下的世家子弟,大量世家子弟攜帶藏書紛紛趕來洛陽,他們對於撰修類書產生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