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錢亦文從噩夢中驚醒!
幾十年來,夢裏的情景反反複複地折磨著他。
睜眼看到英子和兒子錢多還在身邊時,他笑了。
以後,大概再不必做這樣的夢了吧?
錢亦文一邊把兒子的小手輕輕送回被窩裏,一邊欣賞著英子的恬靜。
當年的英子,也曾是平安鎮的焦點。長得水靈白嫩不說,性格恬靜,還是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
大家都知道,文化站長董長貴的兒子念了大書,肯定有出息,那接董長貴班的人,一定是他閨女了。
沒嫁他之前,老丈人家那門檻子,都被媒婆給踏平了。
如今卻已頭發枯焦,臉色蠟黃。
說是四十歲的人,也有人信。
兒子也沒好到哪去。
大腦瓜,小細脖,三歲多了,一頭茸毛還蓋不住頭皮兒……
想著自己後世的身家,和這苦命的娘倆沒一點關聯,錢亦文心酸不已。
看了一會兒,悄悄起身,開始熟悉環境。
外屋地上,一化肥袋子苞米粒子。
能吃的糧食,隻有一袋子底兒的苞米碴子。
土豆窖裏,流光兒見底。
錢亦文想起,去年冬天的時候,有南方人來收土豆栽子,六分錢一斤,他背著英子賣了一麻袋。
當晚,就貢獻給牌九桌了……
地上的柳條筐裏,六個滿是褶子的小土豆,已經冒出了芽子,那還是老丈人過年的時候給送來的。
<ps:勿以後世人的眼光來看待土豆生芽。想想觀音土,想想草根樹皮……>
挺好,還有十個雞蛋,畢竟算葷腥。
錢亦文歎了口氣……這,就是他曾經和妻兒一起過的日子。
英子醒來,發現炕上已經不見了錢亦文,心裏一驚。
第一反應是摸了摸褲腰帶。
還好,該在的,都還在……
自己和兒子,被攏在一條毯子下麵,四周掖了個嚴嚴實實。
三合堡(pu三聲)山裏的天氣,五六月份的一早兒一晚兒,還是見涼。
更何況,幾扇破窗戶還呲牙咧嘴,四處漏風。
“媳婦兒,醒啦……”
“啊……”
“快趁熱吃。”
“啥呀?”
“雞蛋糕(羹)兒……”
據說吃了會死人的雞蛋糕兒…碗上的豁牙子,是作者鑿出來的,特意劃了一條線,成本高吧?
英子呼地一下坐起來,問道:“這是……這是幾個雞蛋?”
錢亦文滿臉帶笑:“四個,夠你倆吃了。”
“四個?”英子張大了嘴巴,看著一大碗黃澄澄的雞蛋糕,“不留著抱窩啦?”
“慢慢攢吧,有雞就不愁蛋。你這身子,要緊。”
英子懵了……
不抱窩,明年指著我下蛋嗎?
我的身子……什麽時候要緊過?
錢亦文拿起一隻小鐵勺,認真地在碗中間劃了一條線,又在碗底兒墊了一塊抹布,輕輕把碗放在英子手上。
“這一半你吃,那一半給兒子留著……”
捧著微燙的大碗,看著雞蛋糕上邊的油星子,英子突然心裏很不是滋味兒。
這待遇,就剛結婚那幾天有過。
那股黏人的勁兒一過,吃幹抹淨之後,就啥都沒有了……
不對!
昨晚上,媽給自己塞錢,一定是又讓他給看到了。
這是變著法兒地往外哄這點錢呢!
拿我的蛋來騙我的錢……這耍錢鬼就是心眼子多。
“快吃啊!”錢亦文把勺子硬塞到她手裏,“等兒子醒了,你又吃不著了。”
看著英子終於舀了一點抿進嘴裏,錢亦文點點頭,滿意地笑了。
“媳婦兒……”
錢亦文剛一開口,英子一哆嗦,趕緊把碗又放下了。
果然不出所料!
看著媳婦兒的反應,錢亦文差點抽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急忙說道:“媳婦兒,我出去一趟。你千萬守好兒子!”
“啊……”英子一愣,“幹啥去?”
“明天過節,得吃粽子。我去買點粳米,咱也包幾個。”
話,一口氣說完。
說完了,起身就走。
他不忍讓英子在恐慌中多沉浸一秒。
英子張了張嘴,想說什麽,終於沒有開口。
買東西,不要錢嗎?
那黏大米,聽說比普通大米貴好幾分錢呢。
夠一家人吃粽子的黏大米,還不得一塊多錢!
他上哪兒整錢去?
看著錢亦文在雞蛋糕上劃好的印,英子歎了口氣。
在靠近自己這邊,又重劃了一條。
唉,一碗雞蛋糕,五毛多錢,這就沒了。
照這麽吃,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吃了兩口,看了一眼孩子,英子下不去口了。嘴裏抿一抿勺子,拿著碗走向外屋。
兒子還要等一會兒才醒,先放鍋裏熥(teng)一熥,串串熱氣。
揭開半扇木頭鍋蓋,鍋裏騰騰冒出熱氣。
鍋叉子上,坐著一個小搪瓷盆,裏邊有四個土豆。
還有人在用這個嗎?還有人會用這個嗎?還有人知道這是幹什麽用的嗎?
看一眼碗櫃下邊的柳條筐,空了……
有米一鍋,有柴一灶!
隻是,這人就吃了兩個土豆?幹啥去了呢?
……
此刻,錢亦文懷裏揣著兩個土豆,正奮力蹬著他的二八大杠。
1985年,改革的春風還沒有吹滿地。
三合堡這個偏遠的地方,才剛有那麽一點風絲兒。
盡管開放的步子已經邁出,但計劃經濟的影響,還存在。
幾十年後的英多集團,能複刻到這個年代嗎?
先不管那麽多,把眼前的事兒解決了再說吧!
山裏的日子雖然清苦,但資源不缺。
緊了緊黃膠鞋帶,二八大杠往樹上一鎖,錢亦文拎起藥鎬,夾著麻袋鑽進了林子。
什麽地方長黃精、苦參,什麽地方有重樓,升麻和蒼術喜歡長在哪裏,他這個山裏長大的人是知道的。
而且,前世他就指著這些東西了……
小半天下來,麻袋就裝滿了。
三合堡離平安鎮二十裏,上崗下坡的,一個多小時才到。
一路上,錢亦文暗自慶幸。
為了賭,糧食和地都賣(租種行為,當地習慣於錯誤地稱之為賣)了,他都沒舍得賣這輛二八大杠。
現在看,借上力了。
“玉竹,七分……柴胡,兩毛五……桔梗,一毛七……葛根,九分……苦參,六分……”
供銷社大院的公示板前,錢亦文念叨著。
“同誌,重樓咱這不收嗎?”他問管秤的大哥。
“重樓是啥玩意兒?沒聽說過。”
“啊……”錢亦文解釋道,“就是七葉一枝花。”
大哥瞅了一眼這個麵皮白淨的小夥兒,說道:“那玩意兒,沒人要。”
錢亦文突然意識到,這東西的價值,現在應該還沒人重視。
不過也不白挖,留著回去給家人提高免疫力吧……
一麻袋藥材,帶著黑土、樹葉,倒在了地上。
“把土抖落淨了哈,不然扣你秤。”管秤大哥一邊吹著茶葉沫兒,一邊從旁指點。
“放心吧同誌,保證不帶土不帶泥。”
這是什麽東西?
四十二斤玉竹,兩塊九毛四;
三斤半柴胡,八毛七分五;
十五斤葛根,一塊三毛五;
三斤六兩桔梗,六毛;
十九斤苦參,一塊一毛四。
六塊九!
比預想的要好。
不枉手上磨的幾個大水泡。
ps:羅列數據,和水字無關,作者自信,在哪裏擴寫一下,都極容易水出幾百字來。數據,隻是想讓大家有直觀感受……
想知道偷孩子的賊到底抓到沒有……原諒作者不太擅長“章首寫前因章尾出後果”的寫法。
幾十年來,夢裏的情景反反複複地折磨著他。
睜眼看到英子和兒子錢多還在身邊時,他笑了。
以後,大概再不必做這樣的夢了吧?
錢亦文一邊把兒子的小手輕輕送回被窩裏,一邊欣賞著英子的恬靜。
當年的英子,也曾是平安鎮的焦點。長得水靈白嫩不說,性格恬靜,還是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
大家都知道,文化站長董長貴的兒子念了大書,肯定有出息,那接董長貴班的人,一定是他閨女了。
沒嫁他之前,老丈人家那門檻子,都被媒婆給踏平了。
如今卻已頭發枯焦,臉色蠟黃。
說是四十歲的人,也有人信。
兒子也沒好到哪去。
大腦瓜,小細脖,三歲多了,一頭茸毛還蓋不住頭皮兒……
想著自己後世的身家,和這苦命的娘倆沒一點關聯,錢亦文心酸不已。
看了一會兒,悄悄起身,開始熟悉環境。
外屋地上,一化肥袋子苞米粒子。
能吃的糧食,隻有一袋子底兒的苞米碴子。
土豆窖裏,流光兒見底。
錢亦文想起,去年冬天的時候,有南方人來收土豆栽子,六分錢一斤,他背著英子賣了一麻袋。
當晚,就貢獻給牌九桌了……
地上的柳條筐裏,六個滿是褶子的小土豆,已經冒出了芽子,那還是老丈人過年的時候給送來的。
<ps:勿以後世人的眼光來看待土豆生芽。想想觀音土,想想草根樹皮……>
挺好,還有十個雞蛋,畢竟算葷腥。
錢亦文歎了口氣……這,就是他曾經和妻兒一起過的日子。
英子醒來,發現炕上已經不見了錢亦文,心裏一驚。
第一反應是摸了摸褲腰帶。
還好,該在的,都還在……
自己和兒子,被攏在一條毯子下麵,四周掖了個嚴嚴實實。
三合堡(pu三聲)山裏的天氣,五六月份的一早兒一晚兒,還是見涼。
更何況,幾扇破窗戶還呲牙咧嘴,四處漏風。
“媳婦兒,醒啦……”
“啊……”
“快趁熱吃。”
“啥呀?”
“雞蛋糕(羹)兒……”
據說吃了會死人的雞蛋糕兒…碗上的豁牙子,是作者鑿出來的,特意劃了一條線,成本高吧?
英子呼地一下坐起來,問道:“這是……這是幾個雞蛋?”
錢亦文滿臉帶笑:“四個,夠你倆吃了。”
“四個?”英子張大了嘴巴,看著一大碗黃澄澄的雞蛋糕,“不留著抱窩啦?”
“慢慢攢吧,有雞就不愁蛋。你這身子,要緊。”
英子懵了……
不抱窩,明年指著我下蛋嗎?
我的身子……什麽時候要緊過?
錢亦文拿起一隻小鐵勺,認真地在碗中間劃了一條線,又在碗底兒墊了一塊抹布,輕輕把碗放在英子手上。
“這一半你吃,那一半給兒子留著……”
捧著微燙的大碗,看著雞蛋糕上邊的油星子,英子突然心裏很不是滋味兒。
這待遇,就剛結婚那幾天有過。
那股黏人的勁兒一過,吃幹抹淨之後,就啥都沒有了……
不對!
昨晚上,媽給自己塞錢,一定是又讓他給看到了。
這是變著法兒地往外哄這點錢呢!
拿我的蛋來騙我的錢……這耍錢鬼就是心眼子多。
“快吃啊!”錢亦文把勺子硬塞到她手裏,“等兒子醒了,你又吃不著了。”
看著英子終於舀了一點抿進嘴裏,錢亦文點點頭,滿意地笑了。
“媳婦兒……”
錢亦文剛一開口,英子一哆嗦,趕緊把碗又放下了。
果然不出所料!
看著媳婦兒的反應,錢亦文差點抽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急忙說道:“媳婦兒,我出去一趟。你千萬守好兒子!”
“啊……”英子一愣,“幹啥去?”
“明天過節,得吃粽子。我去買點粳米,咱也包幾個。”
話,一口氣說完。
說完了,起身就走。
他不忍讓英子在恐慌中多沉浸一秒。
英子張了張嘴,想說什麽,終於沒有開口。
買東西,不要錢嗎?
那黏大米,聽說比普通大米貴好幾分錢呢。
夠一家人吃粽子的黏大米,還不得一塊多錢!
他上哪兒整錢去?
看著錢亦文在雞蛋糕上劃好的印,英子歎了口氣。
在靠近自己這邊,又重劃了一條。
唉,一碗雞蛋糕,五毛多錢,這就沒了。
照這麽吃,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吃了兩口,看了一眼孩子,英子下不去口了。嘴裏抿一抿勺子,拿著碗走向外屋。
兒子還要等一會兒才醒,先放鍋裏熥(teng)一熥,串串熱氣。
揭開半扇木頭鍋蓋,鍋裏騰騰冒出熱氣。
鍋叉子上,坐著一個小搪瓷盆,裏邊有四個土豆。
還有人在用這個嗎?還有人會用這個嗎?還有人知道這是幹什麽用的嗎?
看一眼碗櫃下邊的柳條筐,空了……
有米一鍋,有柴一灶!
隻是,這人就吃了兩個土豆?幹啥去了呢?
……
此刻,錢亦文懷裏揣著兩個土豆,正奮力蹬著他的二八大杠。
1985年,改革的春風還沒有吹滿地。
三合堡這個偏遠的地方,才剛有那麽一點風絲兒。
盡管開放的步子已經邁出,但計劃經濟的影響,還存在。
幾十年後的英多集團,能複刻到這個年代嗎?
先不管那麽多,把眼前的事兒解決了再說吧!
山裏的日子雖然清苦,但資源不缺。
緊了緊黃膠鞋帶,二八大杠往樹上一鎖,錢亦文拎起藥鎬,夾著麻袋鑽進了林子。
什麽地方長黃精、苦參,什麽地方有重樓,升麻和蒼術喜歡長在哪裏,他這個山裏長大的人是知道的。
而且,前世他就指著這些東西了……
小半天下來,麻袋就裝滿了。
三合堡離平安鎮二十裏,上崗下坡的,一個多小時才到。
一路上,錢亦文暗自慶幸。
為了賭,糧食和地都賣(租種行為,當地習慣於錯誤地稱之為賣)了,他都沒舍得賣這輛二八大杠。
現在看,借上力了。
“玉竹,七分……柴胡,兩毛五……桔梗,一毛七……葛根,九分……苦參,六分……”
供銷社大院的公示板前,錢亦文念叨著。
“同誌,重樓咱這不收嗎?”他問管秤的大哥。
“重樓是啥玩意兒?沒聽說過。”
“啊……”錢亦文解釋道,“就是七葉一枝花。”
大哥瞅了一眼這個麵皮白淨的小夥兒,說道:“那玩意兒,沒人要。”
錢亦文突然意識到,這東西的價值,現在應該還沒人重視。
不過也不白挖,留著回去給家人提高免疫力吧……
一麻袋藥材,帶著黑土、樹葉,倒在了地上。
“把土抖落淨了哈,不然扣你秤。”管秤大哥一邊吹著茶葉沫兒,一邊從旁指點。
“放心吧同誌,保證不帶土不帶泥。”
這是什麽東西?
四十二斤玉竹,兩塊九毛四;
三斤半柴胡,八毛七分五;
十五斤葛根,一塊三毛五;
三斤六兩桔梗,六毛;
十九斤苦參,一塊一毛四。
六塊九!
比預想的要好。
不枉手上磨的幾個大水泡。
ps:羅列數據,和水字無關,作者自信,在哪裏擴寫一下,都極容易水出幾百字來。數據,隻是想讓大家有直觀感受……
想知道偷孩子的賊到底抓到沒有……原諒作者不太擅長“章首寫前因章尾出後果”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