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三楊爭燕
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 作者:楊老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王楊銘雖然是個武夫,但畢竟是皇子,又當了藩王很多年,經曆過陰謀詭計無數,自然不會這麽輕易敗北。
秦王楊銘淡淡一笑:“四弟言之有理,我秦軍確實不能離開秦州,以防吐穀渾和維部趁機攻襲。”
“隻要秦軍在,則吐穀渾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冀王楊錯聽了,微微皺眉,暗想,三哥這話是什麽意思?
你秦軍不動,你跑回來請戰幹嘛?
忽然,冀王楊錯雙眉一挑,他明白秦王楊銘的意圖了。
這時,秦王楊銘又向楊顯拱手道:“啟稟父皇,我秦軍不可出秦州,但兒臣卻可以。”
“兒臣請命,單騎前往燕州。”
“燕州兵馬,經曆過數次大戰,早就是精銳之師,隻是缺乏統帥而已。”
“而我秦州,常年與吐穀渾作戰,對騎兵之戰甚是了解,操縱騎兵之戰亦是遊刃有餘。”
“故而,兒臣自認,燕軍之統帥,兒臣當為最合適人選。”
“如此,秦軍留守秦州,兒臣掛帥燕州,乃是兩全其美之計也。”
冀王楊錯不得不佩服,秦王楊銘這一手著實漂亮啊。
北境三州,秦州、燕州與青州。
秦州接壤吐穀渾和維部,燕州接壤匈奴,青州接壤鐵勒。
而維部、匈奴和鐵勒,都是草原民族,吐穀渾也算是半個草原國家。
秦州與吐穀渾經常交兵,不但熟知騎兵的作戰方法,二十萬秦軍中更是有五萬騎兵精銳。
而冀州與草原並不接界,無須跟騎兵對陣,不但對其戰術不怎麽了解,冀州軍更是隻有一萬騎兵。
在這方麵,冀王楊錯是萬萬不能跟秦王楊銘相比的。
冀王楊錯微微皺眉,他實在想不出能夠壓製秦王楊銘的理由了。
不過呢,冀王楊錯也不是一敗塗地。
畢竟,剛才的一番針鋒相對,冀王楊錯逼得秦王楊銘隻能單騎入燕州。
此戰之後,楊銘無法掌控燕州,隻能樹立自己在燕州軍中的形象。
到時候,冀王楊錯便可以燕州再無戰事為由,請旨兼領燕州。
畢竟,秦州與燕州不接界,是秦王楊銘的硬傷。
但秦王楊銘也有他的想法。
隻要燕州之戰取得勝利,秦王楊銘就會請旨,將代州的古縣納入秦州境內。
如此一來,秦州、燕州和青州就能連成一條北境防線,可以阻擋吐穀渾、維部、匈奴和鐵勒的襲擾。
一旦古縣到手,距離秦王楊銘兼領燕州也就不遠了。
這一次,是秦王楊銘與冀王楊錯的第一次交鋒。
秦王楊銘勝,冀王楊錯敗。
隻不過,秦王楊銘雖然勝了,卻沒有達到目的,兩人算是六四吧。
楊欽見秦王楊銘與冀王楊錯之爭落下帷幕,這才拱手說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秦王和冀王剛才之言,皆有道理,然卻又不甚有理。”
楊顯深深望了楊欽一眼,淡淡問道:“噢,太子有何高論?”
“兒臣惶恐,不敢稱為高論,隻是兒臣的一些淺見罷了。”楊欽急忙再拱手,“兒臣以為,秦王鎮守秦州,牽製吐穀渾與維族,冀王鎮守冀州,乃我大楚國北方第二道防線,皆不可輕舉妄動。”
其實,楊欽一開口,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就知道,楊欽該舉薦楊鬆了。
果然,楊欽繼續說道:“至於燕州,如剛才秦王所言,燕軍已成,鐵騎已成,其戰鬥力絕不次於匈奴。”
“不過呢,秦王隻是言其一,兒臣覺得,還有其二,那便是燕州文武。”
“燕州之所以能數敗匈奴,楓兒自然是居功甚偉,但燕州文武之功絕不可抹殺。”
“武將,有尉遲海、胡三山、肖元慶,燕州十八衛,燕州甲衛等等。”
“文臣,除了別駕劉寬等人可以坐鎮後方之外,軍師祭酒諸葛先和長史司徒戟,乃是善謀之人,每戰必有良策。”
“故而,兒臣以為,燕州不缺文,不缺武,不缺戰力,不缺軍魂,不缺民心,唯獨就缺了一個楊氏子孫坐鎮。”
“秦王和冀王,各有職責,不可隨意而動,以免亂了大局。”
“兒臣之三子楊鬆,聰而好學,文武雙全,其智不在楓兒之下,其勇亦不在兒臣之下,更是懂得變通,非迂腐之輩。”
“因此,兒臣舉薦鬆兒為燕郡王,率領燕州文武和軍民,抵擋西匈奴的進攻,保我大楚國北疆之安定。”
秦王楊銘已經擊敗冀王楊錯,哪裏會讓楊欽得逞,立即說道:“太子所言不差。”
“鬆兒確實敏而好學,文武全才,深得太子和太子妃喜愛。”
“若無戰事,鬆兒治理一方,自然是遊刃有餘。”
“然鬆兒雖然文武雙全,卻並未上過戰場,便有紙上談兵之嫌。”
“如今,我燕州數敗匈奴,乃是一片大好形勢,絕不敢出現任何不確定因素,以免壞了父皇日後的伐吳大計。”
“更何況,匈奴之北,還有大荒國,實力不次於我大楚國,非匈奴可比。”
“故而,我之意,鬆兒意欲就藩,可請父皇在中原地帶尋一州而封之,萬不可封國燕州啊。”
“待到鬆兒經曆數載磨礪之後,太子再給他委以重任,亦是不遲啊。”
秦王楊銘很聰明,以楊顯的伐吳大計為借口,殺傷力就會加倍很多。
冀王楊錯眼珠一轉,笑著說道:“三哥言之有理,小弟也覺得直接讓鬆兒執掌燕州,對父皇的伐吳大計不利。”
“本來,柏兒亦無軍旅之功,執掌漢州,已是勉強。”
“近兩月來,柏兒並無甚建樹,已經對父皇的伐吳大計有所影響。”
“若是再將鬆兒封到燕州重地,萬一有什麽意外,伐吳大計隻怕會再拖延數年之久啊。”
剛才,還內鬥的秦王楊銘和冀州楊錯,突然又聯手起來,一起抵製太子楊欽。
“啟稟父皇。”接著,冀王楊錯突然一轉話鋒,向楊顯拱手道,“冀州在兒臣數年治理之下,還算是物阜民豐,欣欣向榮之局麵。”
“兒臣建議,改封兒臣為燕王,冊封鬆兒為冀郡王,如此則是兩全其美之策。”
楊顯:“……”
楊欽:“……”
秦王楊銘:“……”
他們三個同時有一個念頭,這個楊老四,果然不愧有反應迅疾之名啊。
秦王楊銘淡淡一笑:“四弟言之有理,我秦軍確實不能離開秦州,以防吐穀渾和維部趁機攻襲。”
“隻要秦軍在,則吐穀渾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冀王楊錯聽了,微微皺眉,暗想,三哥這話是什麽意思?
你秦軍不動,你跑回來請戰幹嘛?
忽然,冀王楊錯雙眉一挑,他明白秦王楊銘的意圖了。
這時,秦王楊銘又向楊顯拱手道:“啟稟父皇,我秦軍不可出秦州,但兒臣卻可以。”
“兒臣請命,單騎前往燕州。”
“燕州兵馬,經曆過數次大戰,早就是精銳之師,隻是缺乏統帥而已。”
“而我秦州,常年與吐穀渾作戰,對騎兵之戰甚是了解,操縱騎兵之戰亦是遊刃有餘。”
“故而,兒臣自認,燕軍之統帥,兒臣當為最合適人選。”
“如此,秦軍留守秦州,兒臣掛帥燕州,乃是兩全其美之計也。”
冀王楊錯不得不佩服,秦王楊銘這一手著實漂亮啊。
北境三州,秦州、燕州與青州。
秦州接壤吐穀渾和維部,燕州接壤匈奴,青州接壤鐵勒。
而維部、匈奴和鐵勒,都是草原民族,吐穀渾也算是半個草原國家。
秦州與吐穀渾經常交兵,不但熟知騎兵的作戰方法,二十萬秦軍中更是有五萬騎兵精銳。
而冀州與草原並不接界,無須跟騎兵對陣,不但對其戰術不怎麽了解,冀州軍更是隻有一萬騎兵。
在這方麵,冀王楊錯是萬萬不能跟秦王楊銘相比的。
冀王楊錯微微皺眉,他實在想不出能夠壓製秦王楊銘的理由了。
不過呢,冀王楊錯也不是一敗塗地。
畢竟,剛才的一番針鋒相對,冀王楊錯逼得秦王楊銘隻能單騎入燕州。
此戰之後,楊銘無法掌控燕州,隻能樹立自己在燕州軍中的形象。
到時候,冀王楊錯便可以燕州再無戰事為由,請旨兼領燕州。
畢竟,秦州與燕州不接界,是秦王楊銘的硬傷。
但秦王楊銘也有他的想法。
隻要燕州之戰取得勝利,秦王楊銘就會請旨,將代州的古縣納入秦州境內。
如此一來,秦州、燕州和青州就能連成一條北境防線,可以阻擋吐穀渾、維部、匈奴和鐵勒的襲擾。
一旦古縣到手,距離秦王楊銘兼領燕州也就不遠了。
這一次,是秦王楊銘與冀王楊錯的第一次交鋒。
秦王楊銘勝,冀王楊錯敗。
隻不過,秦王楊銘雖然勝了,卻沒有達到目的,兩人算是六四吧。
楊欽見秦王楊銘與冀王楊錯之爭落下帷幕,這才拱手說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秦王和冀王剛才之言,皆有道理,然卻又不甚有理。”
楊顯深深望了楊欽一眼,淡淡問道:“噢,太子有何高論?”
“兒臣惶恐,不敢稱為高論,隻是兒臣的一些淺見罷了。”楊欽急忙再拱手,“兒臣以為,秦王鎮守秦州,牽製吐穀渾與維族,冀王鎮守冀州,乃我大楚國北方第二道防線,皆不可輕舉妄動。”
其實,楊欽一開口,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就知道,楊欽該舉薦楊鬆了。
果然,楊欽繼續說道:“至於燕州,如剛才秦王所言,燕軍已成,鐵騎已成,其戰鬥力絕不次於匈奴。”
“不過呢,秦王隻是言其一,兒臣覺得,還有其二,那便是燕州文武。”
“燕州之所以能數敗匈奴,楓兒自然是居功甚偉,但燕州文武之功絕不可抹殺。”
“武將,有尉遲海、胡三山、肖元慶,燕州十八衛,燕州甲衛等等。”
“文臣,除了別駕劉寬等人可以坐鎮後方之外,軍師祭酒諸葛先和長史司徒戟,乃是善謀之人,每戰必有良策。”
“故而,兒臣以為,燕州不缺文,不缺武,不缺戰力,不缺軍魂,不缺民心,唯獨就缺了一個楊氏子孫坐鎮。”
“秦王和冀王,各有職責,不可隨意而動,以免亂了大局。”
“兒臣之三子楊鬆,聰而好學,文武雙全,其智不在楓兒之下,其勇亦不在兒臣之下,更是懂得變通,非迂腐之輩。”
“因此,兒臣舉薦鬆兒為燕郡王,率領燕州文武和軍民,抵擋西匈奴的進攻,保我大楚國北疆之安定。”
秦王楊銘已經擊敗冀王楊錯,哪裏會讓楊欽得逞,立即說道:“太子所言不差。”
“鬆兒確實敏而好學,文武全才,深得太子和太子妃喜愛。”
“若無戰事,鬆兒治理一方,自然是遊刃有餘。”
“然鬆兒雖然文武雙全,卻並未上過戰場,便有紙上談兵之嫌。”
“如今,我燕州數敗匈奴,乃是一片大好形勢,絕不敢出現任何不確定因素,以免壞了父皇日後的伐吳大計。”
“更何況,匈奴之北,還有大荒國,實力不次於我大楚國,非匈奴可比。”
“故而,我之意,鬆兒意欲就藩,可請父皇在中原地帶尋一州而封之,萬不可封國燕州啊。”
“待到鬆兒經曆數載磨礪之後,太子再給他委以重任,亦是不遲啊。”
秦王楊銘很聰明,以楊顯的伐吳大計為借口,殺傷力就會加倍很多。
冀王楊錯眼珠一轉,笑著說道:“三哥言之有理,小弟也覺得直接讓鬆兒執掌燕州,對父皇的伐吳大計不利。”
“本來,柏兒亦無軍旅之功,執掌漢州,已是勉強。”
“近兩月來,柏兒並無甚建樹,已經對父皇的伐吳大計有所影響。”
“若是再將鬆兒封到燕州重地,萬一有什麽意外,伐吳大計隻怕會再拖延數年之久啊。”
剛才,還內鬥的秦王楊銘和冀州楊錯,突然又聯手起來,一起抵製太子楊欽。
“啟稟父皇。”接著,冀王楊錯突然一轉話鋒,向楊顯拱手道,“冀州在兒臣數年治理之下,還算是物阜民豐,欣欣向榮之局麵。”
“兒臣建議,改封兒臣為燕王,冊封鬆兒為冀郡王,如此則是兩全其美之策。”
楊顯:“……”
楊欽:“……”
秦王楊銘:“……”
他們三個同時有一個念頭,這個楊老四,果然不愧有反應迅疾之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