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朕,要禦駕親征
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 作者:楊老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燕州之事,爭執未下。
這時,一個太監急匆匆地走進來,手裏托著一個小管子。
趙永水知道這是密報,趕忙下台階迎過來,將小管子接過,回到楊顯的身邊。
趙永水仔細看了一下,小管子上的密封完好無損,這才將其中的紙條卷取出,恭敬地放在案幾之上。
然後,趙永水就向後退了幾步,垂手而立。
這是規矩,任何密報都是隻能楊顯自己看的。
楊顯將字條卷展開,飛快地掃了一眼,登時眼睛一亮。
字條上,隻寫了一句話:呼連單於傾巢十萬南下。
但楊顯絲毫不擔心,他對楊楓有著充分的信任,他相信楊楓一定能打贏這一仗。
楊顯抬眼看了下麵的三個兒子一眼,微微一歎,龍生九子,不但子子不同,孫孫也一樣不同啊。
能為朕真正分憂解難的,隻有楓兒一人,其他的全都是爭權奪利,眼中隻有皇位。
楊顯聽說了,楊楓雖然治理燕州的時間很多,可燕州已經基本具備世外桃源的雛形。
官吏清廉,百姓安定,軍隊強盛,大街上一個叫花子都沒有,大牢也基本上都是空的。
沒有要飯的,沒有犯人,這意味著燕州已經大治了啊。
大楚國有十三個州,若州州都能跟燕州一樣,豈不是早就無敵於天下,四方來朝啊。
飛快地思索了一下,楊顯將字條裝進了袖子裏,淡淡說道:“呼連單於已經起兵十萬南下,燕州已經在備戰了。”
此言一出,楊欽三人皆是大吃一驚。
秦王楊銘反應極快,趕忙拱手道:“啟稟父皇,請允許兒臣星夜趕到燕州,指揮燕州兵馬,迎戰西匈奴。”
這個消息,絕對讓秦王楊銘高興之極啊。
論及行軍打仗,楊欽和楊錯綁在一起,也不如他一個,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燕州危急,讓他掛帥,絕對是最合適的人選。
冀王楊錯當然也不會就此放棄,也拱手道:“啟稟父皇,匈奴傾巢一戰,實力不容小覷。”
“燕州軍雖有數次大捷,但畢竟時間尚短,整體實力遠不如匈奴。”
“之前之所以連戰連勝,皆是因計謀故。”
“因此,兒臣請命,前往燕州,再續輝煌。”
這是冀王楊錯的本錢。
是嘛,行軍打仗,我是比不上你秦王,但我勝在謀略超人一等嘛。
論及出謀劃策,以奇計勝敵,太子和秦王你們兩個綁一起也不如我啊。
楊欽就無話可說了,因為楊鬆確實沒上過戰場。
讓一個沒上過戰場的家夥,率領燕州軍迎戰十萬匈奴,楊欽自己都過不了心裏的那道關。
於是,楊欽就保持沉默了,心中微微一歎,可惜啊,再次與燕州無緣。
忽然,楊顯心下一動,淡淡說道:“秦王,冀王,你們的心意,朕都懂。”
“隻是,燕州大戰將即,秦州和冀州的穩定,絕不可出現半點差錯,你們還是各回封國去吧。”
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登時一陣失望,不敢多言,隻得應了下來。
不管怎麽說,對方也沒有得逞,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也都是鬆了一口氣。
楊欽則是精神一振,心中暗想,父皇拒絕了楊銘和楊錯,這是什麽意思?
剛才,那個密報,到底是什麽內容?
當然,楊欽不會傻傻認為,西匈奴傾巢十萬南下,楊顯會派楊鬆北上。
楊欽拱手問道:“敢問父皇,這北上人選是……”
楊顯淡淡說道:“朕,要禦駕親征。”
“啊……”此言一出,楚風殿的人全都嚇了一跳,包括趙永水等太監和宮女在內。
楊欽反應最快,急忙勸道:“父皇不可啊。”
“父皇身係社稷,又年事已高,豈能再鞍馬勞頓,輕上戰場呢?”
“兒臣雖不才,遠不及父皇的雄才偉略,卻也願意替父皇分憂,北上燕州,迎擊匈奴。”
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也忙這樣勸楊欽。
楊顯聽了,淡淡一笑:“你們常說,朕正值春秋鼎盛,身體康健,再活幾十年都不成問題。”
“怎麽,現在朕準備禦駕親征了,你們就改口說朕年事已高。”
“朕不知,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是欺君呢?”
三人嚇了一跳,急忙一起跪下:“兒臣不敢,請父皇恕罪。”
楊顯嗬嗬一笑:“都平身吧,朕不是怪你們,朕知道你們是為了朕好。”
“朕戎馬半生,開創了大楚國,然心中卻有兩個遺憾。”
“第一個遺憾,你們也都知道,就是朕欲在有生之年,看到楚軍過江,平定大吳國,結束南北分裂近百年的曆史。”
“朕的第二個遺憾,就是朕一生經曆大小近百戰,卻從未與匈奴有過一戰。”
“以前,朕沒有把握,加上大楚國尚未完全安定,沒有機會。”
“可如今,燕州強盛,軍民同心,文武鼎盛,朕決議要北上燕州,會一會那呼連單於。”
楊欽還想再勸:“父皇……”
楊顯一擺手,打斷了楊欽的話,淡淡說道:“朕意已決,爾等無須再勸。”
“秦王,冀王,你二人立即動身,返回封國,務必要保證秦州與冀州之安定,不然,朕定然會治罪於你們。”
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急忙拱手道:“兒臣遵旨。”
楊顯又對楊欽吩咐道:“太子,朕禦駕親征的這段時間,你留守雒陽,負責監國。”
“朝政處理,你已經有所心得,朕能夠放心。”
“若有重大之事,可派人飛馬報到燕州,朕自會處決。”
勸不動楊顯,楊欽也是無奈,隻得拱手道:“兒臣遵命。”
頓了頓,楊欽又問道:“不知父皇準備率領多少兵馬前往,兒臣即刻命兵部為父皇調撥兵馬錢糧?”
楊顯說道:“三千禁衛軍,三千羽林衛,四千左衛,以左衛大將軍石萬鈞為主將。”
楊欽一愣:“匈奴起兵十萬,而父皇隻率一萬兵馬,懸殊甚巨,不如……”
楊顯一擺手,笑道:“太子莫要忘了,燕州還有數萬大軍呢。”
“再者說,兵馬若是太多,勢必影響行軍速度,於戰不利。”
“此事就這樣定了,太子,你去擬旨,命兵部今日務必將兵馬調撥完畢,戶部今日將糧草準備齊全。”
“此戰,或守,或騎兵對決,倒也用不著工部了。”
這時,一個太監急匆匆地走進來,手裏托著一個小管子。
趙永水知道這是密報,趕忙下台階迎過來,將小管子接過,回到楊顯的身邊。
趙永水仔細看了一下,小管子上的密封完好無損,這才將其中的紙條卷取出,恭敬地放在案幾之上。
然後,趙永水就向後退了幾步,垂手而立。
這是規矩,任何密報都是隻能楊顯自己看的。
楊顯將字條卷展開,飛快地掃了一眼,登時眼睛一亮。
字條上,隻寫了一句話:呼連單於傾巢十萬南下。
但楊顯絲毫不擔心,他對楊楓有著充分的信任,他相信楊楓一定能打贏這一仗。
楊顯抬眼看了下麵的三個兒子一眼,微微一歎,龍生九子,不但子子不同,孫孫也一樣不同啊。
能為朕真正分憂解難的,隻有楓兒一人,其他的全都是爭權奪利,眼中隻有皇位。
楊顯聽說了,楊楓雖然治理燕州的時間很多,可燕州已經基本具備世外桃源的雛形。
官吏清廉,百姓安定,軍隊強盛,大街上一個叫花子都沒有,大牢也基本上都是空的。
沒有要飯的,沒有犯人,這意味著燕州已經大治了啊。
大楚國有十三個州,若州州都能跟燕州一樣,豈不是早就無敵於天下,四方來朝啊。
飛快地思索了一下,楊顯將字條裝進了袖子裏,淡淡說道:“呼連單於已經起兵十萬南下,燕州已經在備戰了。”
此言一出,楊欽三人皆是大吃一驚。
秦王楊銘反應極快,趕忙拱手道:“啟稟父皇,請允許兒臣星夜趕到燕州,指揮燕州兵馬,迎戰西匈奴。”
這個消息,絕對讓秦王楊銘高興之極啊。
論及行軍打仗,楊欽和楊錯綁在一起,也不如他一個,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燕州危急,讓他掛帥,絕對是最合適的人選。
冀王楊錯當然也不會就此放棄,也拱手道:“啟稟父皇,匈奴傾巢一戰,實力不容小覷。”
“燕州軍雖有數次大捷,但畢竟時間尚短,整體實力遠不如匈奴。”
“之前之所以連戰連勝,皆是因計謀故。”
“因此,兒臣請命,前往燕州,再續輝煌。”
這是冀王楊錯的本錢。
是嘛,行軍打仗,我是比不上你秦王,但我勝在謀略超人一等嘛。
論及出謀劃策,以奇計勝敵,太子和秦王你們兩個綁一起也不如我啊。
楊欽就無話可說了,因為楊鬆確實沒上過戰場。
讓一個沒上過戰場的家夥,率領燕州軍迎戰十萬匈奴,楊欽自己都過不了心裏的那道關。
於是,楊欽就保持沉默了,心中微微一歎,可惜啊,再次與燕州無緣。
忽然,楊顯心下一動,淡淡說道:“秦王,冀王,你們的心意,朕都懂。”
“隻是,燕州大戰將即,秦州和冀州的穩定,絕不可出現半點差錯,你們還是各回封國去吧。”
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登時一陣失望,不敢多言,隻得應了下來。
不管怎麽說,對方也沒有得逞,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也都是鬆了一口氣。
楊欽則是精神一振,心中暗想,父皇拒絕了楊銘和楊錯,這是什麽意思?
剛才,那個密報,到底是什麽內容?
當然,楊欽不會傻傻認為,西匈奴傾巢十萬南下,楊顯會派楊鬆北上。
楊欽拱手問道:“敢問父皇,這北上人選是……”
楊顯淡淡說道:“朕,要禦駕親征。”
“啊……”此言一出,楚風殿的人全都嚇了一跳,包括趙永水等太監和宮女在內。
楊欽反應最快,急忙勸道:“父皇不可啊。”
“父皇身係社稷,又年事已高,豈能再鞍馬勞頓,輕上戰場呢?”
“兒臣雖不才,遠不及父皇的雄才偉略,卻也願意替父皇分憂,北上燕州,迎擊匈奴。”
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也忙這樣勸楊欽。
楊顯聽了,淡淡一笑:“你們常說,朕正值春秋鼎盛,身體康健,再活幾十年都不成問題。”
“怎麽,現在朕準備禦駕親征了,你們就改口說朕年事已高。”
“朕不知,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是欺君呢?”
三人嚇了一跳,急忙一起跪下:“兒臣不敢,請父皇恕罪。”
楊顯嗬嗬一笑:“都平身吧,朕不是怪你們,朕知道你們是為了朕好。”
“朕戎馬半生,開創了大楚國,然心中卻有兩個遺憾。”
“第一個遺憾,你們也都知道,就是朕欲在有生之年,看到楚軍過江,平定大吳國,結束南北分裂近百年的曆史。”
“朕的第二個遺憾,就是朕一生經曆大小近百戰,卻從未與匈奴有過一戰。”
“以前,朕沒有把握,加上大楚國尚未完全安定,沒有機會。”
“可如今,燕州強盛,軍民同心,文武鼎盛,朕決議要北上燕州,會一會那呼連單於。”
楊欽還想再勸:“父皇……”
楊顯一擺手,打斷了楊欽的話,淡淡說道:“朕意已決,爾等無須再勸。”
“秦王,冀王,你二人立即動身,返回封國,務必要保證秦州與冀州之安定,不然,朕定然會治罪於你們。”
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急忙拱手道:“兒臣遵旨。”
楊顯又對楊欽吩咐道:“太子,朕禦駕親征的這段時間,你留守雒陽,負責監國。”
“朝政處理,你已經有所心得,朕能夠放心。”
“若有重大之事,可派人飛馬報到燕州,朕自會處決。”
勸不動楊顯,楊欽也是無奈,隻得拱手道:“兒臣遵命。”
頓了頓,楊欽又問道:“不知父皇準備率領多少兵馬前往,兒臣即刻命兵部為父皇調撥兵馬錢糧?”
楊顯說道:“三千禁衛軍,三千羽林衛,四千左衛,以左衛大將軍石萬鈞為主將。”
楊欽一愣:“匈奴起兵十萬,而父皇隻率一萬兵馬,懸殊甚巨,不如……”
楊顯一擺手,笑道:“太子莫要忘了,燕州還有數萬大軍呢。”
“再者說,兵馬若是太多,勢必影響行軍速度,於戰不利。”
“此事就這樣定了,太子,你去擬旨,命兵部今日務必將兵馬調撥完畢,戶部今日將糧草準備齊全。”
“此戰,或守,或騎兵對決,倒也用不著工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