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敕封皇太孫
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 作者:楊老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醫療,楊楓的目的自然是降低死亡率,以曲線救國的方式增加人口數量。
古代的壽命之所以很短,男人三十五歲自稱老夫,女人四十歲自稱老身,就是因為醫療水平低下,感冒發燒都有可能死人。
究其原因,有三個。
第一,古代的中醫,學成的時間會很長。
小成,須得十年,可以治小病。
中成,須得二十年。
大成,須得三十年之功,才能治一些大病。
第二,學醫的門檻雖然很低,但中醫太複雜,不認字可不行。
而尋常百姓家的孩子,有幾個識文斷字的,學徒自然就不好找。
第三,大夫少,診所自然也比較少,又不存在後世那樣的內卷,以至於診費和藥費比較貴,不是尋常百姓家能擔負得起的。
楊楓在燕州開辦了一個燕醫堂。
燕醫堂的作用有三個。
第一,研究中醫外科,也就是手術。
如果這方麵能夠有所突破的話,很多人就不會死亡,如闌尾炎啊,膽囊炎啊等等。
第二,傳道授業。
中醫的傳承很重要,隻有學中醫的人足夠多,才能保證學出來的人也多。
到時候,楊楓會對燕醫堂的所有學生進行考核。
通過考核之後,會被授發燕醫堂的行醫資格證,就可以在燕州各地開設醫館,治病救人了。
第三,治病救人。
燕醫堂的那些大夫,在研究醫術和教授學生之餘,也會輪流坐診,為薊城的百姓,以及附近的百姓治病。
沒過幾天,司徒倩眼疾被楊楓治愈的消息就傳到了雒陽。
第一個知道消息的,自然是司徒家,是司徒倩派人快馬將消息送達的。
司徒南當然是大喜之極,恨不能立即飛到燕州,親自看一看眼疾痊愈的寶貝孫女兒。
“殿下真是我司徒一門的福人啊。”司徒南微微一歎,心中不無感慨。
司徒倩的眼疾,司徒影的肥症,是困擾司徒一門多年的兩大難題。
這兩大難題,不知道難倒了多少神醫,全都束手無策。
誰想到,竟然全都被楊楓給解決掉了。
關鍵是,楊楓還是他司徒南的孫女婿。
司徒南想起,賜婚之後,楊楓曾經來到他的府上,要人要錢,當時他們司徒一門都看不起楊楓,覺得這個賜婚算是毀掉司徒倩的一生了。
可誰想到,結果大大出乎了司徒南的意料,出乎了司徒一門的意料。
司徒南老懷寬慰,於是便立即給司徒倩回了一封書信。
書信的內容,有三點。
第一,讓司徒倩繼續低調做人做事,幫助楊楓管理好燕王府,讓楊楓不會有後顧之憂。
第二,讓司徒倩多多留意蕭月琴,切記不可立即將所有的權力都收歸到自己的手中,以免引起蕭月琴的反彈。
第三,就是問司徒倩,燕州的發展,還需要什麽支援,他一定會全力資助燕州的。
楊楓治好了司徒影的肥症,治好了司徒倩的眼疾,這兩份天大的恩情擺在這裏,司徒家全力支持燕州,就算是太子楊欽也無法阻止。
大楚國,因為是江北,民風雖然不如北境各國彪悍,但也是有仇必報,有恩必報的民族。
太子楊欽若是阻止司徒家報恩,對他的名聲自然就會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於會動搖楊氏在大楚國的皇權地位。
寫了這封書信之後,司徒南立即派出府中的信使,飛馬前往燕州,將書信交到司徒倩的手中。
這麽一來,司徒南的勁頭就更大了啊。
兩個嫡孫女,都已經恢複了正常人,
這一場奪嫡之爭,不管是東宮勝出,還是燕州勝出,司徒家都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啊。
幾乎是當天,高雛鳳送達的消息就到了皇宮。
雖說楊顯一心沉浸於尋仙問道,但他對燕州的情況還是十分關心的,因為燕州的穩定與否會影響到平吳大計。
司徒倩的眼疾痊愈了?
楊顯對此並沒有多大的意外,因為楊楓能將楊柏從鬼門關外拉回來,能治好司徒影的肥症,自然也是有可能治好司徒倩的眼疾。
隻不過,帝王的心思,跟普通人是不一樣的。
楊顯剛剛下旨,讓太子楊欽監國,楊楓這邊就治愈了司徒倩的眼疾。
巧合?
還是楊楓故意?
楊顯直接就選擇了後者,認為楊楓是故意的,是對他這道聖旨的不滿。
雖說楊顯尋仙問道,但他對楊楓這個孫子還是很偏愛的。
因為要長生不老嘛,什麽太子啊,什麽皇太孫啊,都已經不重要了。
可是,燕州的地理位置還是一樣重要,燕州的穩定也是一樣重要,不然就會影響楊顯的平吳大計。
一番思考之後,楊顯下了一道聖旨,冊封楊楓為皇太孫,鎮守燕州。
按說,不管是太子,還是皇太孫,都是需要在雒陽公幹的。
但是,燕州實在太重要了,楊顯不敢冒險,將楊楓從燕州弄回來,再換一個人鎮守燕州。
畢竟,楊楓在燕州的威望太盛,換人就是對燕州的釜底抽薪。
一旦大荒國和鐵勒趁機聯手出兵,維部又持觀望態度,燕州就危險了。
一切不利於平吳大計的事情,楊顯都會規避,不敢去冒險。
因為楊顯的心裏還有那麽一絲的擔心,就是長生不老丹是否能夠被真正煉製出來。
再者說,就算楊顯真的能長生不老,他也不會冒險,讓燕州出事,造成大量的傷亡,因為那不是明君所為。
所以,楊楓這個皇太孫就比較特殊了。
準確說,楊楓是皇太孫級別的親王,行使的還是燕王的權力,但卻也有參與朝政的權力。
這道聖旨,讓任德江暗暗鬆了一口氣,這是帝王之道的平衡術啊。
而且,楊顯此舉,也是向所有人證明,他的長生不老之心。
聖旨下達,正在送往燕州的路上,就已經傳遍了整個雒陽。
幾家歡喜幾家愁。
雒陽楊錚、左仆射高炯、戶部尚書司徒南、禮部尚書蕭廣元,左衛大將軍石萬鈞,自然都是感到高興。
而東宮,而博陵崔氏,包括楊鬆在內,自然都是很不高興的。
太子楊欽又摔了一個硯台。
因為東宮書房的硯台頻頻更換,使得東宮的一些下人也是私下議論不已,這個消息早就傳出了東宮。
古代的壽命之所以很短,男人三十五歲自稱老夫,女人四十歲自稱老身,就是因為醫療水平低下,感冒發燒都有可能死人。
究其原因,有三個。
第一,古代的中醫,學成的時間會很長。
小成,須得十年,可以治小病。
中成,須得二十年。
大成,須得三十年之功,才能治一些大病。
第二,學醫的門檻雖然很低,但中醫太複雜,不認字可不行。
而尋常百姓家的孩子,有幾個識文斷字的,學徒自然就不好找。
第三,大夫少,診所自然也比較少,又不存在後世那樣的內卷,以至於診費和藥費比較貴,不是尋常百姓家能擔負得起的。
楊楓在燕州開辦了一個燕醫堂。
燕醫堂的作用有三個。
第一,研究中醫外科,也就是手術。
如果這方麵能夠有所突破的話,很多人就不會死亡,如闌尾炎啊,膽囊炎啊等等。
第二,傳道授業。
中醫的傳承很重要,隻有學中醫的人足夠多,才能保證學出來的人也多。
到時候,楊楓會對燕醫堂的所有學生進行考核。
通過考核之後,會被授發燕醫堂的行醫資格證,就可以在燕州各地開設醫館,治病救人了。
第三,治病救人。
燕醫堂的那些大夫,在研究醫術和教授學生之餘,也會輪流坐診,為薊城的百姓,以及附近的百姓治病。
沒過幾天,司徒倩眼疾被楊楓治愈的消息就傳到了雒陽。
第一個知道消息的,自然是司徒家,是司徒倩派人快馬將消息送達的。
司徒南當然是大喜之極,恨不能立即飛到燕州,親自看一看眼疾痊愈的寶貝孫女兒。
“殿下真是我司徒一門的福人啊。”司徒南微微一歎,心中不無感慨。
司徒倩的眼疾,司徒影的肥症,是困擾司徒一門多年的兩大難題。
這兩大難題,不知道難倒了多少神醫,全都束手無策。
誰想到,竟然全都被楊楓給解決掉了。
關鍵是,楊楓還是他司徒南的孫女婿。
司徒南想起,賜婚之後,楊楓曾經來到他的府上,要人要錢,當時他們司徒一門都看不起楊楓,覺得這個賜婚算是毀掉司徒倩的一生了。
可誰想到,結果大大出乎了司徒南的意料,出乎了司徒一門的意料。
司徒南老懷寬慰,於是便立即給司徒倩回了一封書信。
書信的內容,有三點。
第一,讓司徒倩繼續低調做人做事,幫助楊楓管理好燕王府,讓楊楓不會有後顧之憂。
第二,讓司徒倩多多留意蕭月琴,切記不可立即將所有的權力都收歸到自己的手中,以免引起蕭月琴的反彈。
第三,就是問司徒倩,燕州的發展,還需要什麽支援,他一定會全力資助燕州的。
楊楓治好了司徒影的肥症,治好了司徒倩的眼疾,這兩份天大的恩情擺在這裏,司徒家全力支持燕州,就算是太子楊欽也無法阻止。
大楚國,因為是江北,民風雖然不如北境各國彪悍,但也是有仇必報,有恩必報的民族。
太子楊欽若是阻止司徒家報恩,對他的名聲自然就會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於會動搖楊氏在大楚國的皇權地位。
寫了這封書信之後,司徒南立即派出府中的信使,飛馬前往燕州,將書信交到司徒倩的手中。
這麽一來,司徒南的勁頭就更大了啊。
兩個嫡孫女,都已經恢複了正常人,
這一場奪嫡之爭,不管是東宮勝出,還是燕州勝出,司徒家都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啊。
幾乎是當天,高雛鳳送達的消息就到了皇宮。
雖說楊顯一心沉浸於尋仙問道,但他對燕州的情況還是十分關心的,因為燕州的穩定與否會影響到平吳大計。
司徒倩的眼疾痊愈了?
楊顯對此並沒有多大的意外,因為楊楓能將楊柏從鬼門關外拉回來,能治好司徒影的肥症,自然也是有可能治好司徒倩的眼疾。
隻不過,帝王的心思,跟普通人是不一樣的。
楊顯剛剛下旨,讓太子楊欽監國,楊楓這邊就治愈了司徒倩的眼疾。
巧合?
還是楊楓故意?
楊顯直接就選擇了後者,認為楊楓是故意的,是對他這道聖旨的不滿。
雖說楊顯尋仙問道,但他對楊楓這個孫子還是很偏愛的。
因為要長生不老嘛,什麽太子啊,什麽皇太孫啊,都已經不重要了。
可是,燕州的地理位置還是一樣重要,燕州的穩定也是一樣重要,不然就會影響楊顯的平吳大計。
一番思考之後,楊顯下了一道聖旨,冊封楊楓為皇太孫,鎮守燕州。
按說,不管是太子,還是皇太孫,都是需要在雒陽公幹的。
但是,燕州實在太重要了,楊顯不敢冒險,將楊楓從燕州弄回來,再換一個人鎮守燕州。
畢竟,楊楓在燕州的威望太盛,換人就是對燕州的釜底抽薪。
一旦大荒國和鐵勒趁機聯手出兵,維部又持觀望態度,燕州就危險了。
一切不利於平吳大計的事情,楊顯都會規避,不敢去冒險。
因為楊顯的心裏還有那麽一絲的擔心,就是長生不老丹是否能夠被真正煉製出來。
再者說,就算楊顯真的能長生不老,他也不會冒險,讓燕州出事,造成大量的傷亡,因為那不是明君所為。
所以,楊楓這個皇太孫就比較特殊了。
準確說,楊楓是皇太孫級別的親王,行使的還是燕王的權力,但卻也有參與朝政的權力。
這道聖旨,讓任德江暗暗鬆了一口氣,這是帝王之道的平衡術啊。
而且,楊顯此舉,也是向所有人證明,他的長生不老之心。
聖旨下達,正在送往燕州的路上,就已經傳遍了整個雒陽。
幾家歡喜幾家愁。
雒陽楊錚、左仆射高炯、戶部尚書司徒南、禮部尚書蕭廣元,左衛大將軍石萬鈞,自然都是感到高興。
而東宮,而博陵崔氏,包括楊鬆在內,自然都是很不高興的。
太子楊欽又摔了一個硯台。
因為東宮書房的硯台頻頻更換,使得東宮的一些下人也是私下議論不已,這個消息早就傳出了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