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東城區。


    初冬的炊煙冉冉升起,各家各戶的爐灶再次被熊熊的灶火映紅。


    同為碼頭腳夫的趙蛋兒在用完早飯以後,向往常一樣走出房門,約上自己的“同事”張二古去碼頭。


    隻是今天張二古家大門緊閉。


    四鄰的煙筒炊煙嫋嫋,隻有張二古一家突兀地矗立在那裏,顯得格外的孤獨。


    張二古做事向來踏實勤奮,以往都是他來叫趙蛋兒上工。


    隻是今天怎麽遲遲沒有動靜?


    趙蛋兒使勁拍了拍大門,依然沒有任何回聲。


    擱在以往,他都能聽見張二古家孩童的喧鬧聲。


    趙蛋兒有些不安,從家裏拿了一把梯子,爬過院牆,赫然發現張二古直挺挺的躺在那裏,身下是大片的鮮血。


    “不好啦,殺人啦.......”


    ......


    鹿先陸續得到了百姓的報案,連忙派出衙役前往偵查。


    事關重大,在確定好最後一家遇難者和基本消息後,卻發現張皓帶著廬州知府黃敬夫已經飛馬來到了這裏。


    鹿先心中不由敬服,張皓這樣的大高手馭馬不是問題,沒想到黃敬夫這樣的書生,騎起馬來也如此生猛。


    等到張皓等人下馬落定,鹿先連忙迎了上去,拱手行禮。


    張皓直截了當道:“鹿推官,閑話少說,介紹下案情。”


    “這家人的主家名叫張二古,一共一家四口,全部遇難,最小的孩子隻有三歲。”


    鹿先指著張二古的屍體說道。


    “ 昨晚已經有五戶人家遇難,共計三十二口人。”


    “上至八十歲的耄耋老人,下到三歲的垂髫兒童,無一幸免。”


    張皓麵沉似水,聽著廬州推官鹿先的匯報。


    “還有什麽消息?”


    張皓沉聲問道。


    “刺殺發生在東城區,這些人都是窮人,這些人還有一個身份,他們都是白蓮教忠實的信徒。”


    “他們死亡的方式都一樣,基本上隻有脖頸上一處致命傷,可見行凶的人一定是個高手。”


    鹿先讓人打開蒙在張二古一家屍體上的白布,介紹道。


    看著兩個孩童脖頸間的傷口,張皓心中一陣抽動,仔細觀察之後,方才用顫抖的手將白布蓋了上去。


    “這家可還有幸存者?”


    “沒有了!”


    張皓忍不住一掌打在了院子裏的榆樹上,成人環抱的老樹一陣震顫,秋葉嘩啦啦地落下來,隨著秋風在院落裏飄散。


    葉落歸根,老樹明年還會再發新芽。


    隻是張二古一家再也看不到了。


    想到張二古死不瞑目的眼睛,張皓不由地歎了口氣。


    張皓如今已經見慣了生死,但那也隻是在戰場上。


    如今廬州城內,有人竟然將屠刀對準了手無寸鐵的孩童。


    “鹿推官,你怎麽看這幾起案件?”


    “公子,這幾起案件其實特點非常鮮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白蓮教的信徒,而且都是極其忠實的信徒,我們在他們的家中都搜到了供奉‘無生老母’的佛像。”


    “從仵作的驗屍情況來說,這幾起案件是發生在子時以後,應該是凶手陸續作案。”


    “還有從四鄰的查詢來看,他們都沒有聽到任何的動靜,說明行凶者很可能是他們認識的人,隻有那樣在沒有任何掙紮和抵抗的情況下,被凶手一刀致命。”


    鹿先不愧是廬州府中二十多年的神探,短短時間內對案情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


    張皓道:“這些人家之間可有什麽聯係?”


    鹿先搖了搖頭,說道:“這幾戶人家雖然都在東城區,但是平時未曾有過往來,也沒有什麽親戚關係。”


    “不過昨日有一個情況,那就是咱們廬州衙役曾在一戶人家追查最近的留言,懷疑過那戶人家可能被敵探收買。”


    “不過咱們的人沒有什麽證據,隻是在訊問之後就走了,並沒有采取拘押的手段。”


    張皓點了點頭,不由地想到了昨天被收押的那個騙子,看來敵方想利用白蓮教,將禍水東引,嫁禍到自己身上。


    “會不會是元朝的警巡院或者陳友諒等宵小所為?”


    鹿先推測道。


    黃敬夫卻道:“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但是目前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黃敬夫打開張二古的院門,隻見張二古的院門外圍了密密麻麻的百姓,這些人有些是張二古的百姓,有些是這五戶人家的親戚。有些是白蓮教的信眾。


    他們來到這裏隻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為這三十二口人討一個公道。


    自這五戶人家出事以後,不知道從哪裏開始傳出來一個說法。


    那就是官府為了對付亳州的劉福通,開始準備清洗白蓮教教眾,那些人就是昨日李狗子交待和亳州關係密切的人。


    這樣的話,白蓮教眾人人自危。


    白蓮教內有一個教旨,那就是教內皆是兄弟。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都可能是與亳州關係密切的嫌疑人。


    也許下一個全家身亡的人,就是自己。


    擱在以往,他們是不敢圍堵“朝廷命官”,更別說像張皓這樣的“大人物”的。


    隻是張皓如今“賢明”遠播,再加上張皓昨天剛剛說了“有才華者必有進身之階,勤奮者必有可耕之田,作惡者必有懲處之法。”


    今天他們就想過來討要一個說法。


    張皓越眾而出,來到了百姓麵前。


    其中一名為首的老漢手持拐杖,顫顫巍巍地走了上來。說道:“草民參見公子。希望公子看在看在廬州上下,白蓮教的兄弟曾經為公子出過力,還請公子給白蓮教留一條活路。”


    張皓皺著眉道:“老人家,您這句話從何說起?”


    老漢道:“難道不是公子想過河拆橋,剿殺白蓮教的兄弟嗎?”


    張皓道:“本公子現在對你說,我不曾剿殺過白蓮教的兄弟。”


    老漢的弟弟一家七口盡皆喪命於此次災禍,此時也豁出命了,說道:“那公子可有證據?”


    公子當然不能將範劍叫過來證明整夜都在廬州府衙。


    因為謠言和懷疑很容易,但是自證卻很輕鬆。


    別人可以懷疑,你的侍衛統領,肯定就是你說什麽就是什麽?


    再說你也可能不自己做,而是派其他人做下了這等滔天惡事。


    如果張皓不做回應,那麽帶來最為直接的後果,很可能被敵方將自己殺人的凶手身份坐實了。


    那時候自己即使拿出來證據,便再也不會有人信了。


    這就是“謠言一張嘴,自證跑斷腿”。


    那時候一個又一個謠言,一盆又一盆髒水潑過來,張皓如何能接得住?


    黃敬夫焦急地看著張皓,一旦張皓年輕氣盛,拂袖而去。


    或者粗魯地告訴這群人不是自己所為,反而會更加深他們的疑慮,說不定還會釀成不可挽回的大亂。


    這時候老漢繼續說道:“當初公子光複廬州,我們就是聽了聖女的話,拿起鋤頭就和官府幹了。”


    “聽說聖女就在廬州,還請公子將她請出來,為我們主持公道。”


    張皓不為所動,問道:“請問老人家怎麽稱呼?”


    老漢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老漢家住東城區東二巷唐德海。”


    張皓道:“唐老先生,為何這個公道不是你們自己主持,而是要聖女幫你們主持公道?”


    “我們自己主持?”


    唐德海有點沒有反應過來,他們這些底層的百姓如何為親人主持公道?


    張皓揚聲道:“黃知府!”


    黃敬夫倏然被張皓叫到,連忙回道:“屬下在。”


    “我命令你將昨晚的案發情況,死亡人數,仵作的驗屍情況,以及官府衙役訊問追查的情況一一羅列出來。”


    “就貼在府衙的門口,供百姓查詢。無論誰有任何疑慮和困惑,都可以到府衙征詢查問。”


    張皓指著府衙的方向,高聲道。


    “凡是百姓有任何線索也可以到府衙舉證,一旦認定線索有效,賞銀五兩。”


    黃敬夫不可思議地看著張皓,公子想法真是天馬行空,這樣辦案也可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行走在元朝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小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小刀並收藏行走在元朝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