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大將軍府班底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一天天過去,夏侯獻也開始著手大將軍府的班底組建。
首先,大將軍長史孫禮自然是整個幕府的二把手,這點毋庸置疑。
不得不說,明帝選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孫禮的確當的起。
就比如,有一天孫禮就向夏侯獻說,大將軍不應當一門心思的爭權奪利,當此之際,應多去尚書台走走,看看政務上有沒有幫的上手的,也當出去軍中走走,保持軍士士氣,以備不時之需。
孫禮說話有點直,有時候甚至會當麵懟自己,不過夏侯獻知道對方是為了他好,並未生氣。
他聽從了孫禮的建議,稍稍放緩了一些爭權奪利的心思,他其實真的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像當初先帝臨終前的暗流湧動,他其實沒做什麽陰謀詭計,隻做好了自己分內之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執掌大權也是一樣。
難道曹爽當年權力握得還不夠緊嗎,可最終為何會敗?——不得人心。
想通了這些,夏侯獻對孫禮更加看重了。
當然了,班底還是要迅速組建的。
大將軍司馬他選擇了扶風郡人,魯芝,字世英。
早年三輔之亂的遺孤,成年後被當地郡守舉薦為上計吏,後來被雍州刺史郭淮賞識任為雍州別駕,之後還有過在大司馬曹真帳下參軍、征西車騎將軍張合參軍、天水太守等履曆。
總結一下就是,關中人,擅長軍事,有多年隴右生涯。
這份履曆完全符合夏侯獻的需求。
其實他早就開始思考魏國四大軍區的掌控權。
正所謂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的吃,老實說,揚州戰區他雖然早年在那裏起家,也帶過中軍前去抵禦吳國,但要說根基嘛...幾乎為零。
無論是司馬懿還是王淩都比他有威望得多,而且定會在揚州有激烈的博弈。雖然滿寵的到任會讓這場博弈推後幾年,但卻是早晚的事。
既然如此,夏侯獻暫時就不準備把重心放在這裏,反而是放在西線的雍涼。
首先,司馬懿在雍涼可以說是沒什麽威望的。
他唯一一次接手雍涼兵權便是曹真死後,和諸葛亮的第一次對決,其結果就是司馬懿獲得“被繳獲甲首三千”的成就。
而在司馬懿那戰之後,雍涼一直是張合統帥,再往後是阿父夏侯楙。
阿父不能說是一無是處吧,隻能說是毫無建樹。
正因為如此,這裏才是他需要深耕的地方。
至於雍涼軍區大人物的調動,還需從長計議,目前他著重考慮關中人才的挖掘。
大將軍府參軍,任用的是楊綜,字初伯,安定人,典型的寒門士子。
不過那些都不重要,楊綜在政務和軍謀上都有不錯的能力,若是他的門第哪怕再高一些,至少也得是縣令起步。
哦?你說,為何沒有任何履曆就能推斷此人有才能?
當然是同鄉胡奮向夏侯獻推薦的。
胡奮也是初出茅廬,在當年遼東之戰後,當了兩年羽林郎,聽聞大將軍開府,自然是馬上來投。
另一位參軍名喚作楊偉,馮翊人,巧得是他和魯芝的字都是“世英”。
那以後坐一起開會,該如何叫呢?
不如一個叫阿世,一個叫阿英。
同樣的,楊偉也是個貧寒之人,甚至連寒門都算不上,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任尚書郎期間也敢大膽規勸天子不應大興土木、修建宮室。
並且他在任上還主持編撰了《景初曆》,成為中國古代第一部具有明確的日食推步內容的曆法。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夥也是個暴躁力諫的主,曆史上曹爽伐蜀,他反對鄧颺的計策建議馬上撤軍,見曹爽猶豫,他敢當場指著曹爽的鼻子罵:鄧颺、李勝皆是庸才,將會敗壞國家大事,應該將他們斬首!
夏侯獻不是受虐狂,但他喜歡這樣的人。
不怕別人罵,他更怕自己會犯錯。
參軍還有一位,有意思的是,此人也姓楊。
楊囂,楊修之子,出自當年盛極一時的弘農楊氏。
不知道是否是從小跟著他祖父楊彪生活的緣故,聽說楊囂雖然名字聽上去很囂張,他為人卻很是謙遜,完全沒有楊德祖的那骨子傲勁。
總之四位參軍中,有三位姓楊,夏侯獻給了他們一個出道名,喚作“參軍三楊”。
希望是個好兆頭吧。
大將軍主簿,夏侯獻看中了北地郡人,傅嘏,字蘭石。
陳群的司空掾起家,弱冠時期便已知名於世,為人才幹練達,有軍政見識。
不得不說,大將軍的招牌放在這裏果然比什麽都強,他們中大部分人壓根從未打過交道,但一紙征辟狀下去,全部欣然應征,無一拒絕。
然而,就在夏侯獻風風火火征辟了這麽人後,孫禮卻在第一次大將軍府會議後單獨留下,似乎有話要說。
“德達公是有何要事嗎?”夏侯獻看出孫禮心思,以請教的語氣問道。
孫禮是個幽州武人出身,樣子有點不怒自威的感覺,他稍稍一皺眉,眉頭便成了“倒八字”。
“大將軍,府內征辟的這些人我看過他們的履曆,也大致接觸了一番,的確是有才能之人。”
“但是,會不會派係太明顯了?”
夏侯獻直言不諱道:“的確,他們多為關隴人。”
孫禮見對方如此直接就回答了,便知道對方定是有意為之。
事實上,魏國自建國以來對關中乃至隴右士族都是打壓或是排擠狀態,大將軍上台想要向關隴士族表示親善本質上並沒有錯,但做得如此明顯勢必會引起中原士族的不滿。
然而這些赤裸裸的話,即便是心直口快的孫禮也無法說得太露骨。
他嘴上如是說道:“大將軍這麽做有失偏頗,我大魏年輕的人才有很多,要多給他人留些機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夏侯獻發現孫禮也在迎合著自己,說話沒那麽刺耳。
當然,一定是因為他夏侯獻是個聰明人的緣故,否則這番話對曹爽說,曹爽勢必會問:能否說具體點?
夏侯獻看向孫禮,問道:“德達公可有賢才舉薦?”
首先,大將軍長史孫禮自然是整個幕府的二把手,這點毋庸置疑。
不得不說,明帝選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孫禮的確當的起。
就比如,有一天孫禮就向夏侯獻說,大將軍不應當一門心思的爭權奪利,當此之際,應多去尚書台走走,看看政務上有沒有幫的上手的,也當出去軍中走走,保持軍士士氣,以備不時之需。
孫禮說話有點直,有時候甚至會當麵懟自己,不過夏侯獻知道對方是為了他好,並未生氣。
他聽從了孫禮的建議,稍稍放緩了一些爭權奪利的心思,他其實真的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像當初先帝臨終前的暗流湧動,他其實沒做什麽陰謀詭計,隻做好了自己分內之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執掌大權也是一樣。
難道曹爽當年權力握得還不夠緊嗎,可最終為何會敗?——不得人心。
想通了這些,夏侯獻對孫禮更加看重了。
當然了,班底還是要迅速組建的。
大將軍司馬他選擇了扶風郡人,魯芝,字世英。
早年三輔之亂的遺孤,成年後被當地郡守舉薦為上計吏,後來被雍州刺史郭淮賞識任為雍州別駕,之後還有過在大司馬曹真帳下參軍、征西車騎將軍張合參軍、天水太守等履曆。
總結一下就是,關中人,擅長軍事,有多年隴右生涯。
這份履曆完全符合夏侯獻的需求。
其實他早就開始思考魏國四大軍區的掌控權。
正所謂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的吃,老實說,揚州戰區他雖然早年在那裏起家,也帶過中軍前去抵禦吳國,但要說根基嘛...幾乎為零。
無論是司馬懿還是王淩都比他有威望得多,而且定會在揚州有激烈的博弈。雖然滿寵的到任會讓這場博弈推後幾年,但卻是早晚的事。
既然如此,夏侯獻暫時就不準備把重心放在這裏,反而是放在西線的雍涼。
首先,司馬懿在雍涼可以說是沒什麽威望的。
他唯一一次接手雍涼兵權便是曹真死後,和諸葛亮的第一次對決,其結果就是司馬懿獲得“被繳獲甲首三千”的成就。
而在司馬懿那戰之後,雍涼一直是張合統帥,再往後是阿父夏侯楙。
阿父不能說是一無是處吧,隻能說是毫無建樹。
正因為如此,這裏才是他需要深耕的地方。
至於雍涼軍區大人物的調動,還需從長計議,目前他著重考慮關中人才的挖掘。
大將軍府參軍,任用的是楊綜,字初伯,安定人,典型的寒門士子。
不過那些都不重要,楊綜在政務和軍謀上都有不錯的能力,若是他的門第哪怕再高一些,至少也得是縣令起步。
哦?你說,為何沒有任何履曆就能推斷此人有才能?
當然是同鄉胡奮向夏侯獻推薦的。
胡奮也是初出茅廬,在當年遼東之戰後,當了兩年羽林郎,聽聞大將軍開府,自然是馬上來投。
另一位參軍名喚作楊偉,馮翊人,巧得是他和魯芝的字都是“世英”。
那以後坐一起開會,該如何叫呢?
不如一個叫阿世,一個叫阿英。
同樣的,楊偉也是個貧寒之人,甚至連寒門都算不上,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任尚書郎期間也敢大膽規勸天子不應大興土木、修建宮室。
並且他在任上還主持編撰了《景初曆》,成為中國古代第一部具有明確的日食推步內容的曆法。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夥也是個暴躁力諫的主,曆史上曹爽伐蜀,他反對鄧颺的計策建議馬上撤軍,見曹爽猶豫,他敢當場指著曹爽的鼻子罵:鄧颺、李勝皆是庸才,將會敗壞國家大事,應該將他們斬首!
夏侯獻不是受虐狂,但他喜歡這樣的人。
不怕別人罵,他更怕自己會犯錯。
參軍還有一位,有意思的是,此人也姓楊。
楊囂,楊修之子,出自當年盛極一時的弘農楊氏。
不知道是否是從小跟著他祖父楊彪生活的緣故,聽說楊囂雖然名字聽上去很囂張,他為人卻很是謙遜,完全沒有楊德祖的那骨子傲勁。
總之四位參軍中,有三位姓楊,夏侯獻給了他們一個出道名,喚作“參軍三楊”。
希望是個好兆頭吧。
大將軍主簿,夏侯獻看中了北地郡人,傅嘏,字蘭石。
陳群的司空掾起家,弱冠時期便已知名於世,為人才幹練達,有軍政見識。
不得不說,大將軍的招牌放在這裏果然比什麽都強,他們中大部分人壓根從未打過交道,但一紙征辟狀下去,全部欣然應征,無一拒絕。
然而,就在夏侯獻風風火火征辟了這麽人後,孫禮卻在第一次大將軍府會議後單獨留下,似乎有話要說。
“德達公是有何要事嗎?”夏侯獻看出孫禮心思,以請教的語氣問道。
孫禮是個幽州武人出身,樣子有點不怒自威的感覺,他稍稍一皺眉,眉頭便成了“倒八字”。
“大將軍,府內征辟的這些人我看過他們的履曆,也大致接觸了一番,的確是有才能之人。”
“但是,會不會派係太明顯了?”
夏侯獻直言不諱道:“的確,他們多為關隴人。”
孫禮見對方如此直接就回答了,便知道對方定是有意為之。
事實上,魏國自建國以來對關中乃至隴右士族都是打壓或是排擠狀態,大將軍上台想要向關隴士族表示親善本質上並沒有錯,但做得如此明顯勢必會引起中原士族的不滿。
然而這些赤裸裸的話,即便是心直口快的孫禮也無法說得太露骨。
他嘴上如是說道:“大將軍這麽做有失偏頗,我大魏年輕的人才有很多,要多給他人留些機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夏侯獻發現孫禮也在迎合著自己,說話沒那麽刺耳。
當然,一定是因為他夏侯獻是個聰明人的緣故,否則這番話對曹爽說,曹爽勢必會問:能否說具體點?
夏侯獻看向孫禮,問道:“德達公可有賢才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