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互聯網+”席卷一切。


    美團外賣通過提高配送效率解決了所有人的吃飯問題,京東淘寶通過線上商鋪不斷分走線下的零售份額。


    拚多多一躍成為新的電商巨頭,線下配送更是解決了“最後一公裏”的難題,各大城市實體門店,大型商超都在關門倒閉,我們是要感謝這些商業巨無霸麽?做為一個普通人,我不願意看到,但我們卻又實實在在地在亨受這種互聯網+所帶給我們的亨受與便利。


    這些從表麵上看都是巨大的商業創新,都創造了新的消費經濟。


    但如果從底層邏輯層麵分析的話,無非就是用新的技術來服務相同的客戶,同時解決客戶相同的需求。


    因此,麵對變幻莫測的現實世界,隻要學會用底層邏輯對案例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到基礎的答案。


    01


    懂得底層邏輯的人,最高效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給我一個小時,讓我解決一個關乎我生死的問題,那麽我會花55分鍾去思考問題的本質,然後再花5分鍾去解決問題。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我們應該用大量的時間去思考最底層的核心問題,這個事情的難度最大,且其他的問題,都是基於此核心所衍生出來的。


    表麵問題好解決,但解決核心關鍵問題的能力,才是所有能力當中最稀缺的。


    最近,關於華為豪擲200萬簽約天才少年的新聞相信大家都有耳聞。


    什麽樣的人可以被稱之為天才?就是能夠洞悉底層本質的人才,他們會從本質層麵去改變事物的走向。


    如果說其他人對事情的影響隻是執行層的話,那麽天才對事情的影響就是決策層。


    舉個簡單的例子。


    1950年,兩彈一星錢學森在即將回國時遭到美國司法部的無理拘禁,隨後被關押在洛杉磯以南特米諾島的移民局拘留所。


    美國人百般阻攔,甚至還喊話,絕對不能讓錢學森離開美國,他一個人能頂五個師!


    正是由於錢學森先生對於科學的極度天賦與能力,才會讓美國忌憚到這種程度。


    這就是掌握科學底層邏輯的力量。


    02


    慢就是快


    不知道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


    學習一個數學公式,習慣於把這個公式背下來,然後遇到相同的題型就往上套,這樣看似非常節約時間,當最終碰到難題的時候,往往一籌莫展。


    記住了公式,隻能算是完成了1%的能力積累,也許它能解決50%的問題,但是如果想解決剩下一半的問題,就需要繼續積累99%的能力。


    那麽,這最重要的99%來源於哪裏?來源於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公式的親自推導。


    如果你能親自推導過一遍公式,那麽你就會清楚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係,就能夠知道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解決起難題來自然也得心應手。


    但問題就在於,很多人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解決底層問題。更多人隻是看到,我隻要花1%的時間去解決50%的問題。


    這樣看似高效,但是影響個人成敗的關鍵因素從來不是容易的那50%的部分,而且更難的剩下的部分。


    一個人,隻要付出差不多的努力,基本上都可以在考試中得到80分。但是如果你想從90分提高到95分,這當中就需要你重新去構建知識的邏輯與脈絡,重新去搭建自己的思維體係。


    這看似的5%,卻區別了99%的人。


    這就是為什麽卓越的人往往隻有少數,而處於中間的平凡的人占據人群的大多數。


    選擇卓越,就選擇了更加艱難的道路,而這條路少有人能走。


    每個人都想速成,一旦人習慣了這樣的思維模式,就會在自己的舒適區裏打轉。能選擇自己能勝任的工作,就不會去挑戰更加艱難的事情。


    著名作家李敖曾經說過:我認為我個人最大的能力,就是在麵對未知的事情時,總是能勇敢的迎上去。


    這是值得我輩學習的態度。


    選擇簡單,也就選擇了輕鬆,但也親手為自己畫上了局限。


    但是選擇複雜,選擇了折騰,也就選擇了更多的可能性。


    這樣的人也許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做難而正確的事,一開始總是如此。這就像你一個人在黑夜裏摸索,找不到同伴,但是同樣的在這條道路上,你也不會覺得擁擠。


    因為少有人有勇氣去追求複雜,也少有人敢去慢下來,慢下來意味著短時間沒有產出。這是典型的短視思維。大多數人都接受不了這樣。


    近幾年的暑期檔有一部動漫《哪吒》上映,並且迅速地突破了50億票房。


    大家都驚歎於這樣的票房奇跡,覺得這樣的神奇作品一定來自於大導演之手。


    但是事實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一位80後青年:餃子。


    並且這是他的第一部動漫長片。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這位一出手就連破紀錄的動畫導演一開始竟然是學習的醫學專業。


    餃子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畢業後直接跨界進入了動畫行業。


    但隔行如隔山,跨界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為了畫好漫畫,餃子閉關五年,從零開始學習動畫製作,這是需要何等的勇氣。


    誠然,餃子能夠一舉成功,離不開他的努力。但是這努力的背後,藏著“慢就是快”的做事哲學。


    這個時代太浮躁了,每個人都想快速的成功,但是快速就意味著粗糙,意味著質量的下滑,而隨著人們審美的提高,必將迎來兩極分化的公眾現象:即對糟糕的作品抱以譴責和抵製,而對優秀的作品抱以報複性的喜愛。


    你隻管拿出好作品,市場自會買單。


    03


    紮實與厚度,才是高手的底層修行


    現在是一個流水線化生產的商業世界,任何事情要想快速地獲得巨大利潤,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流水線批量生產。


    任何無法批量生產的東西,要麽會因為它的藝術性而價格倍增,要麽會因為它的成本過高而被市場淘汰。


    比如手工木工匠人,現在的家具都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但是放在以前,一個學徒想要學習製作家具的手藝,至少需要五年時間。


    並且前三年學徒什麽技術都不學,就是為師傅做事,包括但不限於買菜與處理生活瑣事,這不是為了折磨人,而是為了修煉學徒的心性,把學徒身上的浮躁去掉。


    當一個人把心性打磨了之後,那麽後麵兩年的學習就會水到渠成,快速地掌握。


    其實這也是“道“與”術”的區別,“道”是一個人的底氣,是一個人的基盤。


    “術”易求而“道”難求。


    有術的人太多了,有道的人太少。


    04


    寫在最後


    我很喜歡前些年網上流傳的一句話:千萬不要著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


    在我眼裏,個人的成長與商業的快速是反過來的,商業就像是一台機器不停的運轉,而個人的成長更像是一塊不斷耕耘的田地。


    我們每個人一生的任務,就是耕耘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讓它為我們的人生創造更大的價值。


    你用耐心澆灌能力,能力自然會反哺你的人生。


    共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活,生下來,活下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流瓶之大西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流瓶之大西北並收藏生活,生下來,活下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