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社保的話題
生活,生下來,活下去 作者:飄流瓶之大西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決定,不交社保了,這是我前兩年做的一個決定,當時在東莞進廠,幹了五六年,是台資企業,最後迫於人工成本各種壓力,決定搬去越南了,我因為家裏有事,所以離職了。
期間我一直在交社保,每個月公司繳總額的百分之八十,個人隻需繳納百分之二十,所以壓力比較小,但辭職了如果要繳的話就得全額交,所以就斷繳了,後來北京上海,蘇州,西安到處跑,繳繳停停,最後徹底放棄了。有時候吃飯交房租都成問題了,哪有錢去買社保。
保障未來的前提,是過好現在。
前段時間關於延遲退休的新聞都看了吧。
說到底,還是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如果不做調整,養老係統的崩潰怕也是遲早的事。
關於養老係統,其實這就是大家共同建造起的一艘大船,為的就是平穩過渡,解決養老問題。
但問題是,現在為了撐起這艘大船,社保的每月扣款幾乎要比最低工資還要高。
動輒一兩千的社保費用,放到一些三四線城市,幾乎都可以覆蓋掉一些家庭的生活成本了。
當然了,你可能會說這筆錢是留給未來做保障的,這是自然,老了能有一筆退休金能安享晚年,當然是件好事。
但如果現在都過不下去了,為了交社保影響當下的生活,那還談何未來?
社保年年漲,打工人壓力很大
剛工作那會,我其實對社保沒有任何感覺,畢竟公司交一大半,自己交一小半,一個月算下來,其實也還打的住。
但後來創業了,需要給員工和自己繳納社保,才發現這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對社保,很多人的心情很複雜,交吧,當下的日子又過的緊巴巴,不交吧,又怕未來老了沒退路沒保障。
前段時間我們公司的財務姐姐告訴我,說社保又漲了。
當然了,這也是常規操作了,畢竟有些地方幾乎每年都會調整社保基數。
而且往往社保基數的調整消息不一定會在年初就公布,假如是7月份公布,那前麵1~6月的差額都需要補齊。
不過這部分補交的錢也不是說就打水漂了,未來老了領退休金的時候,也可以拿到補發的錢。
社保到底交不交?怎麽交?
可能很多人都好奇,說動輒一兩千的社保費用,到底是怎麽算出來的,其實就看一個公式:
社保最低交費=最低交費基數*交費比例
那這個交費基數,是怎麽定的呢?
它和“社會平均工資”有關,那這個社會平均工資又是怎麽算的,其實細掰扯也掰扯不明白,就看每年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就可以了。
所以隻要“平均工資”上漲,基本上社保費用也會連帶著一起上漲,就這麽簡單。
說到這可能有很多朋友要吐槽了,說為啥平均工資年年上漲,但感覺自己的工資卻沒有漲上去呢?甚至現在經濟下行,還有很多行業開始降薪、裁員。
所以這事找誰說理去,社保是一個大係統,個體的遭遇根本無法左右整體的發展。
至於社保交不交,那就看個人的意願,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保障哪個更重要?每個人都有不同答案。
但有一點,有條件的話醫保還是盡量要交的,就拿一些地方來說,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醫保費用隻要400出頭。
要知道,你上醫院看病,有醫保和沒醫保花費還是很不一樣的。
養老金這回事
簡單來說社保體係就是個大容器,上頭開了口,平時我們每月繳納的社保就是往這大容器裏儲蓄,也可以理解為“儲水”。
而容器的下頭有個水龍頭,負責“放水”,也就是誰退休了,就根據過往幾十年繳納的社保,按比例領取養老金,就這麽回事。
“儲水”和“放水”之間,必須要取得一個平衡,這樣整個係統才能夠運轉下去。
為啥現在很多人對社保那麽憤怒,其實就是因為社保這筆錢,說是保障未來,老了有後路,但現在普遍薪資低成啥樣,大家也都清楚。
有工作還好點,單位給交五險一金,至少自己還能少掏不少錢,但如果你是交的靈活就業,或者是掛靠一些公司繳費的話,那可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所以現在我選擇斷繳社保,也是可以理解的,我飯都吃不起了,哪有錢交社保
不僅如此,就算是有工作的,現在有些小公司的尿性你也是知道的,他們通過克扣員工的五險一金,就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碰到這樣的公司,盡早避雷。
我們都說中年難,失業難,但如果從更遠的角度看,其實老年的生活更難。
現在難好歹我們還有時間和精力去搞錢,去折騰,等老了,沒錢沒存款,可能社保就是最後的尊嚴和保障了。
有能力的話,就盡量跳脫出這套體係,多掙錢、自己給老年儲蓄資本,否則的話,還是老老實實交社保吧。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抗風險遊戲,國家已經在盡最大努力保障老百姓的晚年生活了,但這其實遠遠不夠,人最大的保障還得是自己銀行卡裏的餘額。
趁年輕,多搞錢,肯定是錯不了的。搞錢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自由,包括時間自由、空間自由、身體自由、養老自由。
今天淺聊了下社保的事,大家都是成年人,交與不交權衡利弊根據個人情況,不要隻聽我的一麵之詞。
期間我一直在交社保,每個月公司繳總額的百分之八十,個人隻需繳納百分之二十,所以壓力比較小,但辭職了如果要繳的話就得全額交,所以就斷繳了,後來北京上海,蘇州,西安到處跑,繳繳停停,最後徹底放棄了。有時候吃飯交房租都成問題了,哪有錢去買社保。
保障未來的前提,是過好現在。
前段時間關於延遲退休的新聞都看了吧。
說到底,還是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如果不做調整,養老係統的崩潰怕也是遲早的事。
關於養老係統,其實這就是大家共同建造起的一艘大船,為的就是平穩過渡,解決養老問題。
但問題是,現在為了撐起這艘大船,社保的每月扣款幾乎要比最低工資還要高。
動輒一兩千的社保費用,放到一些三四線城市,幾乎都可以覆蓋掉一些家庭的生活成本了。
當然了,你可能會說這筆錢是留給未來做保障的,這是自然,老了能有一筆退休金能安享晚年,當然是件好事。
但如果現在都過不下去了,為了交社保影響當下的生活,那還談何未來?
社保年年漲,打工人壓力很大
剛工作那會,我其實對社保沒有任何感覺,畢竟公司交一大半,自己交一小半,一個月算下來,其實也還打的住。
但後來創業了,需要給員工和自己繳納社保,才發現這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對社保,很多人的心情很複雜,交吧,當下的日子又過的緊巴巴,不交吧,又怕未來老了沒退路沒保障。
前段時間我們公司的財務姐姐告訴我,說社保又漲了。
當然了,這也是常規操作了,畢竟有些地方幾乎每年都會調整社保基數。
而且往往社保基數的調整消息不一定會在年初就公布,假如是7月份公布,那前麵1~6月的差額都需要補齊。
不過這部分補交的錢也不是說就打水漂了,未來老了領退休金的時候,也可以拿到補發的錢。
社保到底交不交?怎麽交?
可能很多人都好奇,說動輒一兩千的社保費用,到底是怎麽算出來的,其實就看一個公式:
社保最低交費=最低交費基數*交費比例
那這個交費基數,是怎麽定的呢?
它和“社會平均工資”有關,那這個社會平均工資又是怎麽算的,其實細掰扯也掰扯不明白,就看每年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就可以了。
所以隻要“平均工資”上漲,基本上社保費用也會連帶著一起上漲,就這麽簡單。
說到這可能有很多朋友要吐槽了,說為啥平均工資年年上漲,但感覺自己的工資卻沒有漲上去呢?甚至現在經濟下行,還有很多行業開始降薪、裁員。
所以這事找誰說理去,社保是一個大係統,個體的遭遇根本無法左右整體的發展。
至於社保交不交,那就看個人的意願,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保障哪個更重要?每個人都有不同答案。
但有一點,有條件的話醫保還是盡量要交的,就拿一些地方來說,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醫保費用隻要400出頭。
要知道,你上醫院看病,有醫保和沒醫保花費還是很不一樣的。
養老金這回事
簡單來說社保體係就是個大容器,上頭開了口,平時我們每月繳納的社保就是往這大容器裏儲蓄,也可以理解為“儲水”。
而容器的下頭有個水龍頭,負責“放水”,也就是誰退休了,就根據過往幾十年繳納的社保,按比例領取養老金,就這麽回事。
“儲水”和“放水”之間,必須要取得一個平衡,這樣整個係統才能夠運轉下去。
為啥現在很多人對社保那麽憤怒,其實就是因為社保這筆錢,說是保障未來,老了有後路,但現在普遍薪資低成啥樣,大家也都清楚。
有工作還好點,單位給交五險一金,至少自己還能少掏不少錢,但如果你是交的靈活就業,或者是掛靠一些公司繳費的話,那可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所以現在我選擇斷繳社保,也是可以理解的,我飯都吃不起了,哪有錢交社保
不僅如此,就算是有工作的,現在有些小公司的尿性你也是知道的,他們通過克扣員工的五險一金,就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碰到這樣的公司,盡早避雷。
我們都說中年難,失業難,但如果從更遠的角度看,其實老年的生活更難。
現在難好歹我們還有時間和精力去搞錢,去折騰,等老了,沒錢沒存款,可能社保就是最後的尊嚴和保障了。
有能力的話,就盡量跳脫出這套體係,多掙錢、自己給老年儲蓄資本,否則的話,還是老老實實交社保吧。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抗風險遊戲,國家已經在盡最大努力保障老百姓的晚年生活了,但這其實遠遠不夠,人最大的保障還得是自己銀行卡裏的餘額。
趁年輕,多搞錢,肯定是錯不了的。搞錢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自由,包括時間自由、空間自由、身體自由、養老自由。
今天淺聊了下社保的事,大家都是成年人,交與不交權衡利弊根據個人情況,不要隻聽我的一麵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