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胡適的生活,聯想到自身
生活,生下來,活下去 作者:飄流瓶之大西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胡適:戒賭,戒煙,戒酒,戒嫖。
1909年,胡適離開中國新公學,茫然不知所歸。當時,他的家已不可救藥地衰落下去。於是,他隻得寄居在上海,與一幫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墮落下去。
中國新公學有個德國教員叫何德梅,他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中國人。這位何君能說廣東話、上海話、官話。此人是個中國通,中國人的玩意兒,他樣樣精通。當時的胡適就和他同居一室。何德梅常邀一幫朋友打麻將、喝酒。這樣,不到兩個月,從打牌到喝酒,從喝酒到叫局,從叫局到吃花酒,胡適全都學會了。
眼看胡適在墮落的路上越走越遠,他的兩位好友十分焦急,一是同鄉許怡蓀,常常規勸他走正道;另一位是王雲五,他知道胡適變壞乃環境使然,故力勸他遷居。為了讓胡適擺脫困境,王雲五還推薦他去華童公學教授國文。
後來,正是在許怡蓀的勸說與幫助下,胡適才下決心參加庚款官費留美考試的。當時,胡適有三件事讓他顧慮重重拿不定主意,一、他要籌一筆養母之費;二、有一點債務要還;三、要籌兩個月的生活費和北上的川資。許怡蓀替他一一解決,讓他得以順利抵京,安心複習迎考。
胡適到美國留學後,抽煙很凶。
1912年10月24日,胡適在日記裏告誡自己要戒煙:
“自警曰:胡適,汝在北田對胡君宣明作何語,入忘之耶?汝許胡君此後決不吸紙煙,今幾何時,而遽負約耶?故人雖不在汝側,然汝將何以對故人?故人信汝為男子,守信誓,汝乃自欺耶?汝自信為誌人,為學者,且能高談性理道德之學,而言不顧行如是,汝尚有何麵目見天下士耶?自今以往,誓不再吸煙。又恐日久力懈,誌之以自警。”
為了給自己打氣,胡適在這段文後抄錄了兩句名人名言。
“使過去的事情不再重演的唯一辦法,就是在發生之前阻止它”(吉勃林)
“在真理與謬誤的衝突之中,
個人和國家都要麵對這樣的時刻,
究竟是從善還是為惡,
一定要在此刻進行抉擇。”(羅維)
在兩句名言之後,胡適又對自己說了幾句狠話:
“不知其過而不改,猶可言也。知而不改,此懦夫之行,丈夫之大恥。人即不知,汝獨不內愧於心乎?汝乃自認為懦夫耶?知過而不能改者,天下最可恥之懦夫也。虧體辱親,莫大於是矣。”
不過,胡適的煙癮並未從此根絕,甚至越來越大。一位外國友人因此給胡適寫了封信,勸其戒煙,此外國友人為:louis p. lochner.
胡適將這封信貼在日記裏再次“自警”:
“曾在衣阿華聽說你的身體狀況很糟,所以為你感到非常擔憂。老朋友,不知你是否仍然吸煙很凶?去年夏天我向你說過,像你這樣吸煙,是在是一個大錯誤。我這話是發自內心的。我是一個不吸煙的人,因此我的看法是,如果你不吸煙,你的身體狀況一定會好得多的。請不要以為我是在向你說教,或是想對你指手畫腳。說實在的,我對外國朋友很少有對你這麽親近。我認為你是一個難得的少有的人材,這並非阿諛你,而是誠懇的。我以為把你的智慧才能完全服務於社會,是你應盡的職責,因此,我想你應該特別注意保持身體健康。”
外國友人的關心讓胡適不能不與自己的煙癮作抗爭,但仍是“屢戒屢複”。1914年7月18日,胡適再次在日記裏痛下決心戒煙:
“吾年來誌力之薄弱極矣,即戒紙煙一事,屢戒屢複為之,真是懦夫無誌之為!吾去國以來,雖滴酒不入口,然紙煙之惡影響仍不少。”
胡適在日記裏引用了一句名言:“吾今誓欲將吾所受於先人者,絲毫無虧損,留與吾之子孫。”
這句話出自德國劇作家、詩人戈哈特·豪普特曼(gerhart hauptmann,1862-1946)的名著《東方未明》(before dawn)。胡適日記裏把豪普特曼寫成赫仆特滿。對這位劇作家,胡適曾作過這樣的介紹:
“赫氏前年(指1912年)得諾貝爾獎金,推為世界文學巨子。此劇《東方未明》,意在戒飲酒也。德國人嗜飲,流毒極烈,赫氏故諍之。全書極動人,寫田野富人家庭之齷齪,栩栩欲活,劇中主人loth and helen 尤有生氣。此書可與伊卜生社會劇相伯仲,較白裏而(brieux)(法國劇作家)所作殆勝之。”
丁文江隻比胡適大四歲,但一直像大哥哥般“操心”著這個小弟弟。
胡適喜歡喝酒,在國外求學時雖不沾酒,但回國後應酬一多,胡適也就開戒了。丁文江擔心胡適飲酒過量傷身體,就從胡適《嚐試集》裏摘出幾句詩請梁啟超寫在扇子上,並把扇子送給胡適,提醒他戒酒。那幾句詩是:
少年恨汙俗,反與汙俗偶。
自視六尺軀,不值一杯酒。
倘非朋友力,吾醉死已久。
……
清夜每自思,此身非吾有:
一半屬父母,一半屬朋友。
便即此一念,足鞭策吾後。
丁文江的苦心,令胡適感動,說:“我很感謝他的情意,從此把他看作一個人生很難得的‘益友’。”
然而戒酒也和戒煙一樣難,胡適屢屢破戒。丁文江為此很替胡適擔憂,1930年11月,他連著給胡適寫了兩封信,勸其“毅然止酒”。
第一封信:
“ 適之:
……我事體近來大忙,就沒有立刻寫信給你。但是屈指你將要離開上海了。在這兩個星期中,送行的一定很多,唯恐怕你又要喝酒。特地寫兩句給你,勸你不要拚命,——一個人的身體不值得為幾口黃湯犧牲了的,尤其不值得拿身體來敷衍人。……。”
第二封信:
“適之:前天的信想不久可以收到了。今晚看《宛陵集》,其中有題雲《樊推官勸予止酒》,特抄寄給你看看:
少年好飲酒,飲酒人少過。今既齒發衰,好飲飲不多。
每飲輒嘔泄,安得六府和?朝醒頭不舉,屋室如盤渦!
取樂反得病,衛生理則那!予欲以此止,但畏人譏訶。
樊子亦能勸,苦口無所阿。乃知止為是,不止將何如?
勸你不要‘畏人譏訶’,毅然止酒。”
胡適在上海那段時間因交友不慎,賭博、酗酒、逛窯子,樣樣都學會了。那時的胡適,並未認識到嫖乃一種可恥之惡習。
赴美留學後,受美國觀念的影響,他方醒悟:嫖乃人間大惡。因此,他呼籲國中人士,要樹立一種新道德:
“今日急務,在於一種新道德,須先造成一種新輿論,令人人皆知皮肉生涯為人類大恥,令人人皆知女子墮落為天下最可憐之事,令人人皆知賣良為娼為人道大罪,令人人皆知狎妓為人道大惡,為社會大罪,則吾數千年文教之國,猶有自贖之一日也。”
對自己曾經的荒唐,胡適也做了懺悔:“吾在上海時,亦嚐叫局吃酒,彼時亦不知恥也。今誓不複為,並誓提倡禁嫖之論,以自懺悔,以自贖罪,記此以記吾悔。”
雖然發誓禁嫖,但胡適偶爾也和朋友一道逛逛窯子,當然,隻是純粹觀光性質。
1925年胡適應武昌大學和武昌商科大學的邀請,去武漢講演了五次。在武漢,他見到不少新知舊友,非常高興。一天晚上,他和鬱達夫、楊金甫等友人看漢口的窯子生活:到了一家,隻見東牆下靠著一把大雞毛帚,西牆下倒站著一把掃帚,房中間是一張床,兩個小女孩在上麵熟睡。又一晚,友人李孤帆再次邀胡適等人逛窯子。在酒席上,有人給楊金甫推薦了一個妓女,席散後,楊金甫去了妓女的房間,妓女就對楊哭訴自己的遭遇,說她過的不是人的生活,要楊救她出苦海。胡適頗賞識這個妓女,說:“此女能於頃刻之間認識金甫不是平常逛窯子的人,總算是有眼力的。”當天晚上,回寓所後,胡適還和鬱達夫等人談到自己的一點觀後感:“娼妓中人閱曆較深刻,從痛苦憂患中出來,往往善於談情說愛,過於那些生長於安樂之中的女子。”
對自己的“好色”“大賭”,胡適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曾在日記裏寫了這樣一番話:
“我雖可以過規矩的生活,雖不喜歡那種gay的生活,雖平時偏向莊重的生活,但我能放肆我自己,有時也能做很gay的生活。(gay字不易譯,略含快活與放浪之意。)這一層也是很真,但外人很少知道的。我沒有嗜好則已,若有嗜好,必沉溺很深。我自知可以大好色,可以大賭。我對於那種比較嚴重的生活,如讀書做詩,也容易成嗜好,大概也是因為我有這個容易沉溺的弱點。這個弱點有時我自己覺得也是一點長處。我最恨的是平凡,是中庸。”
1926年2月初,胡適的外國友人加納特在上海巧遇胡適。有朋自外國來,胡適不亦樂乎,一天晚上,竟帶這位友人去了楊蘭春、桂姮兩家妓院,想讓好友開開眼界。沒想到,他此舉令好友深為擔憂。加納特回國後,立即給胡適寫了封信,深情地勸胡適,不要把精力浪費在無用的嬉戲裏。
加納特在信裏這樣寫道:
“親愛的胡適:
……與你相處的日子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印象深刻。……
可是,可是……有一個陰影,你在上海隻是消耗你自己的精力。你必須離開上海,遠離政治。我知道,這句話你已經說過四十次了,但是你必須這麽做。將來的事很難預料,但我想,有一點可以肯定:上海的未來局勢不容樂觀。它是一個瘟疫區;得趕緊撤離!……
你已經登上了一座山峰,但不是你自己的山峰:你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也許哥倫比亞大學的講師席位正是你所需要的,它可以使你再次回到你自己的軌道上,做你自己的事;可以想見,十年後你成績斐然,又可以出國訪問。但無論如何,你得趕快撤離上海!
……我們已經製造一個“文明”的地獄,裏麵充塞著各種奇技淫巧和肉欲享受。我還沒有見到,有什麽力量可以防止中國重蹈西方之覆轍。……生活在那座城市並不合算,趕緊撤離吧!
你親愛的l.加納特
1926年3月5日
”
胡適妻子江冬秀在同年的3月14日給胡適寫了封信,也是勸他不要賭不要嫖:
“適之:你的身體很好,我很高興。不過我聽見人說,你在上海同一班很闊的人在一塊,天天賭錢,跟闊老爺、太太、小姐們天天在一塊大玩大賭,來很大的牌,很大的牌九,有很多朋友送你幾千塊錢把你過年用。這件事可是當真的嗎?
別的事是真是假,隻要你自己明白,不要把自己身體弄壞了。就是你一身的痛苦,害老婆兒子,到那個日子就不容易過了。”
這兩封信讓胡適感動不已也愧疚難當。他給好友加納特去了封長信,在信中保證:“要嚴肅地做個人,認真地做番事業。”後來,在給妻子江冬秀和好友徐誌摩的信裏,胡適同樣信誓旦旦: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嚴肅做人,認真做事!
在胡適眾多的朋友裏,論待人的誠懇,存心的忠厚,做事的認真,許怡蓀當推第一。胡適認為,和許怡蓀相處久了,沒有一個人不受他感化的。胡適到美國後,他給胡適的第一封信就是:“足下此行,問學之外,必須祓除舊染,砥礪廉隅,致力省察之功,修養之用。必如是持之有素,庶將來涉世,不至為習俗所靡,允為名父之子。”許怡蓀和胡適通了近十年的信,從來沒寫過一個潦草的字,幾乎沒有一封信裏沒有規勸、勉勵胡適的話。胡適留學歸國,許怡蓀仍常給胡適寫信,提醒他“莫走錯路”“舉措之宜,不可不慎”。
美國散文大家愛默生說:“朋友的交情把他的目的物當作神聖看待。要使他的朋友和他自己都變成神聖。”
胡適說:“怡蓀待朋友,真能這樣做。”
1909年,胡適離開中國新公學,茫然不知所歸。當時,他的家已不可救藥地衰落下去。於是,他隻得寄居在上海,與一幫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墮落下去。
中國新公學有個德國教員叫何德梅,他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中國人。這位何君能說廣東話、上海話、官話。此人是個中國通,中國人的玩意兒,他樣樣精通。當時的胡適就和他同居一室。何德梅常邀一幫朋友打麻將、喝酒。這樣,不到兩個月,從打牌到喝酒,從喝酒到叫局,從叫局到吃花酒,胡適全都學會了。
眼看胡適在墮落的路上越走越遠,他的兩位好友十分焦急,一是同鄉許怡蓀,常常規勸他走正道;另一位是王雲五,他知道胡適變壞乃環境使然,故力勸他遷居。為了讓胡適擺脫困境,王雲五還推薦他去華童公學教授國文。
後來,正是在許怡蓀的勸說與幫助下,胡適才下決心參加庚款官費留美考試的。當時,胡適有三件事讓他顧慮重重拿不定主意,一、他要籌一筆養母之費;二、有一點債務要還;三、要籌兩個月的生活費和北上的川資。許怡蓀替他一一解決,讓他得以順利抵京,安心複習迎考。
胡適到美國留學後,抽煙很凶。
1912年10月24日,胡適在日記裏告誡自己要戒煙:
“自警曰:胡適,汝在北田對胡君宣明作何語,入忘之耶?汝許胡君此後決不吸紙煙,今幾何時,而遽負約耶?故人雖不在汝側,然汝將何以對故人?故人信汝為男子,守信誓,汝乃自欺耶?汝自信為誌人,為學者,且能高談性理道德之學,而言不顧行如是,汝尚有何麵目見天下士耶?自今以往,誓不再吸煙。又恐日久力懈,誌之以自警。”
為了給自己打氣,胡適在這段文後抄錄了兩句名人名言。
“使過去的事情不再重演的唯一辦法,就是在發生之前阻止它”(吉勃林)
“在真理與謬誤的衝突之中,
個人和國家都要麵對這樣的時刻,
究竟是從善還是為惡,
一定要在此刻進行抉擇。”(羅維)
在兩句名言之後,胡適又對自己說了幾句狠話:
“不知其過而不改,猶可言也。知而不改,此懦夫之行,丈夫之大恥。人即不知,汝獨不內愧於心乎?汝乃自認為懦夫耶?知過而不能改者,天下最可恥之懦夫也。虧體辱親,莫大於是矣。”
不過,胡適的煙癮並未從此根絕,甚至越來越大。一位外國友人因此給胡適寫了封信,勸其戒煙,此外國友人為:louis p. lochner.
胡適將這封信貼在日記裏再次“自警”:
“曾在衣阿華聽說你的身體狀況很糟,所以為你感到非常擔憂。老朋友,不知你是否仍然吸煙很凶?去年夏天我向你說過,像你這樣吸煙,是在是一個大錯誤。我這話是發自內心的。我是一個不吸煙的人,因此我的看法是,如果你不吸煙,你的身體狀況一定會好得多的。請不要以為我是在向你說教,或是想對你指手畫腳。說實在的,我對外國朋友很少有對你這麽親近。我認為你是一個難得的少有的人材,這並非阿諛你,而是誠懇的。我以為把你的智慧才能完全服務於社會,是你應盡的職責,因此,我想你應該特別注意保持身體健康。”
外國友人的關心讓胡適不能不與自己的煙癮作抗爭,但仍是“屢戒屢複”。1914年7月18日,胡適再次在日記裏痛下決心戒煙:
“吾年來誌力之薄弱極矣,即戒紙煙一事,屢戒屢複為之,真是懦夫無誌之為!吾去國以來,雖滴酒不入口,然紙煙之惡影響仍不少。”
胡適在日記裏引用了一句名言:“吾今誓欲將吾所受於先人者,絲毫無虧損,留與吾之子孫。”
這句話出自德國劇作家、詩人戈哈特·豪普特曼(gerhart hauptmann,1862-1946)的名著《東方未明》(before dawn)。胡適日記裏把豪普特曼寫成赫仆特滿。對這位劇作家,胡適曾作過這樣的介紹:
“赫氏前年(指1912年)得諾貝爾獎金,推為世界文學巨子。此劇《東方未明》,意在戒飲酒也。德國人嗜飲,流毒極烈,赫氏故諍之。全書極動人,寫田野富人家庭之齷齪,栩栩欲活,劇中主人loth and helen 尤有生氣。此書可與伊卜生社會劇相伯仲,較白裏而(brieux)(法國劇作家)所作殆勝之。”
丁文江隻比胡適大四歲,但一直像大哥哥般“操心”著這個小弟弟。
胡適喜歡喝酒,在國外求學時雖不沾酒,但回國後應酬一多,胡適也就開戒了。丁文江擔心胡適飲酒過量傷身體,就從胡適《嚐試集》裏摘出幾句詩請梁啟超寫在扇子上,並把扇子送給胡適,提醒他戒酒。那幾句詩是:
少年恨汙俗,反與汙俗偶。
自視六尺軀,不值一杯酒。
倘非朋友力,吾醉死已久。
……
清夜每自思,此身非吾有:
一半屬父母,一半屬朋友。
便即此一念,足鞭策吾後。
丁文江的苦心,令胡適感動,說:“我很感謝他的情意,從此把他看作一個人生很難得的‘益友’。”
然而戒酒也和戒煙一樣難,胡適屢屢破戒。丁文江為此很替胡適擔憂,1930年11月,他連著給胡適寫了兩封信,勸其“毅然止酒”。
第一封信:
“ 適之:
……我事體近來大忙,就沒有立刻寫信給你。但是屈指你將要離開上海了。在這兩個星期中,送行的一定很多,唯恐怕你又要喝酒。特地寫兩句給你,勸你不要拚命,——一個人的身體不值得為幾口黃湯犧牲了的,尤其不值得拿身體來敷衍人。……。”
第二封信:
“適之:前天的信想不久可以收到了。今晚看《宛陵集》,其中有題雲《樊推官勸予止酒》,特抄寄給你看看:
少年好飲酒,飲酒人少過。今既齒發衰,好飲飲不多。
每飲輒嘔泄,安得六府和?朝醒頭不舉,屋室如盤渦!
取樂反得病,衛生理則那!予欲以此止,但畏人譏訶。
樊子亦能勸,苦口無所阿。乃知止為是,不止將何如?
勸你不要‘畏人譏訶’,毅然止酒。”
胡適在上海那段時間因交友不慎,賭博、酗酒、逛窯子,樣樣都學會了。那時的胡適,並未認識到嫖乃一種可恥之惡習。
赴美留學後,受美國觀念的影響,他方醒悟:嫖乃人間大惡。因此,他呼籲國中人士,要樹立一種新道德:
“今日急務,在於一種新道德,須先造成一種新輿論,令人人皆知皮肉生涯為人類大恥,令人人皆知女子墮落為天下最可憐之事,令人人皆知賣良為娼為人道大罪,令人人皆知狎妓為人道大惡,為社會大罪,則吾數千年文教之國,猶有自贖之一日也。”
對自己曾經的荒唐,胡適也做了懺悔:“吾在上海時,亦嚐叫局吃酒,彼時亦不知恥也。今誓不複為,並誓提倡禁嫖之論,以自懺悔,以自贖罪,記此以記吾悔。”
雖然發誓禁嫖,但胡適偶爾也和朋友一道逛逛窯子,當然,隻是純粹觀光性質。
1925年胡適應武昌大學和武昌商科大學的邀請,去武漢講演了五次。在武漢,他見到不少新知舊友,非常高興。一天晚上,他和鬱達夫、楊金甫等友人看漢口的窯子生活:到了一家,隻見東牆下靠著一把大雞毛帚,西牆下倒站著一把掃帚,房中間是一張床,兩個小女孩在上麵熟睡。又一晚,友人李孤帆再次邀胡適等人逛窯子。在酒席上,有人給楊金甫推薦了一個妓女,席散後,楊金甫去了妓女的房間,妓女就對楊哭訴自己的遭遇,說她過的不是人的生活,要楊救她出苦海。胡適頗賞識這個妓女,說:“此女能於頃刻之間認識金甫不是平常逛窯子的人,總算是有眼力的。”當天晚上,回寓所後,胡適還和鬱達夫等人談到自己的一點觀後感:“娼妓中人閱曆較深刻,從痛苦憂患中出來,往往善於談情說愛,過於那些生長於安樂之中的女子。”
對自己的“好色”“大賭”,胡適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曾在日記裏寫了這樣一番話:
“我雖可以過規矩的生活,雖不喜歡那種gay的生活,雖平時偏向莊重的生活,但我能放肆我自己,有時也能做很gay的生活。(gay字不易譯,略含快活與放浪之意。)這一層也是很真,但外人很少知道的。我沒有嗜好則已,若有嗜好,必沉溺很深。我自知可以大好色,可以大賭。我對於那種比較嚴重的生活,如讀書做詩,也容易成嗜好,大概也是因為我有這個容易沉溺的弱點。這個弱點有時我自己覺得也是一點長處。我最恨的是平凡,是中庸。”
1926年2月初,胡適的外國友人加納特在上海巧遇胡適。有朋自外國來,胡適不亦樂乎,一天晚上,竟帶這位友人去了楊蘭春、桂姮兩家妓院,想讓好友開開眼界。沒想到,他此舉令好友深為擔憂。加納特回國後,立即給胡適寫了封信,深情地勸胡適,不要把精力浪費在無用的嬉戲裏。
加納特在信裏這樣寫道:
“親愛的胡適:
……與你相處的日子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印象深刻。……
可是,可是……有一個陰影,你在上海隻是消耗你自己的精力。你必須離開上海,遠離政治。我知道,這句話你已經說過四十次了,但是你必須這麽做。將來的事很難預料,但我想,有一點可以肯定:上海的未來局勢不容樂觀。它是一個瘟疫區;得趕緊撤離!……
你已經登上了一座山峰,但不是你自己的山峰:你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也許哥倫比亞大學的講師席位正是你所需要的,它可以使你再次回到你自己的軌道上,做你自己的事;可以想見,十年後你成績斐然,又可以出國訪問。但無論如何,你得趕快撤離上海!
……我們已經製造一個“文明”的地獄,裏麵充塞著各種奇技淫巧和肉欲享受。我還沒有見到,有什麽力量可以防止中國重蹈西方之覆轍。……生活在那座城市並不合算,趕緊撤離吧!
你親愛的l.加納特
1926年3月5日
”
胡適妻子江冬秀在同年的3月14日給胡適寫了封信,也是勸他不要賭不要嫖:
“適之:你的身體很好,我很高興。不過我聽見人說,你在上海同一班很闊的人在一塊,天天賭錢,跟闊老爺、太太、小姐們天天在一塊大玩大賭,來很大的牌,很大的牌九,有很多朋友送你幾千塊錢把你過年用。這件事可是當真的嗎?
別的事是真是假,隻要你自己明白,不要把自己身體弄壞了。就是你一身的痛苦,害老婆兒子,到那個日子就不容易過了。”
這兩封信讓胡適感動不已也愧疚難當。他給好友加納特去了封長信,在信中保證:“要嚴肅地做個人,認真地做番事業。”後來,在給妻子江冬秀和好友徐誌摩的信裏,胡適同樣信誓旦旦: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嚴肅做人,認真做事!
在胡適眾多的朋友裏,論待人的誠懇,存心的忠厚,做事的認真,許怡蓀當推第一。胡適認為,和許怡蓀相處久了,沒有一個人不受他感化的。胡適到美國後,他給胡適的第一封信就是:“足下此行,問學之外,必須祓除舊染,砥礪廉隅,致力省察之功,修養之用。必如是持之有素,庶將來涉世,不至為習俗所靡,允為名父之子。”許怡蓀和胡適通了近十年的信,從來沒寫過一個潦草的字,幾乎沒有一封信裏沒有規勸、勉勵胡適的話。胡適留學歸國,許怡蓀仍常給胡適寫信,提醒他“莫走錯路”“舉措之宜,不可不慎”。
美國散文大家愛默生說:“朋友的交情把他的目的物當作神聖看待。要使他的朋友和他自己都變成神聖。”
胡適說:“怡蓀待朋友,真能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