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有聖人福澤萬代,人欲延其壽,可乎?
詭秘修仙:吾等皆為養料 作者:徒文自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沂河爬上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的高台,這書簿上赫然已經有了一個問題在等著他。
“有聖人福澤萬代,人欲延其壽,可乎?”
這問題很古怪,可以迷惑人的地方可太多了,首先,聖人是否是真聖?而非盜世之聖。
其次,若此聖為真聖,人欲延其壽,是見其勞苦一生,不忍其死於弊病,願其延壽以享清福,還是以萬民願力綁架聖人,繼續讓其做牛做馬,福澤萬民?
所以,這一回,王沂河稍稍冷靜下來,甚至還思考了一下自己在泰煞諒事宗天宮所做之決斷是不是太草率了,不過他又想,既然給了個“善”的評價,應當是沒有做錯。
而且,功過可以相抵,但善惡怎能相抵呢?
這一次,他稍等了一會,這書簿看他好像沒有直接下結論的意思,這才試探性地冒出來幾個字,見未被阻止,這才噗噗噗地將整段整段的描述火急火燎地放了出來。
生怕被某人打斷。
王沂河噗嗤笑出了聲,看來這本書簿,居然是同一個靈,而且智慧還不低啊。
說五藏山經,本風調雨順,萬民和睦,而民好行育養之事,常有子女十數,以至泛濫,然地為恒數,糧亦有恒數,而民愈多,糧愈少,生靈塗炭,餓殍遍野,無以為繼也。
幸有一聖人出世,改善糧種,翻數十倍,福澤萬民,利養萬代。
今聖人壽盡,有萬民自發點燭祈天,願以己壽,換聖人長春駐世,安享太平。
改善糧種,福澤萬民,此為大功德,還真是千百年難出的大聖人。
王沂河進入五藏山經之時,出現在一座高山之巔,雖是高山,但無雲霧遮擋,他可一覽無餘整座人間。
奇怪的是,這五藏山經與東山經一般,屬於《山海經》,他本以為,這裏的人間應當是與東山經一樣,但是麵對一座現代都市的時候,他沉默了。
而這座現代大都市現在可以用四個字概括。
萬家燭火。
不僅僅是每家每戶,每條道路,每處廟宇,每個陽台,包括王沂河出現的這座高山的山頂,也有不知何人辛苦爬上高山留下的蠟燭,這蠟燭也不知是材質特殊,還是用了某種力量,以至風吹不滅,長明於山頭。
不僅如此,王沂河目中所及,整個世界各處都在升起一盞,一盞的天燈。
這些天燈上麵寫著天下萬民樸素的願望,願以自己的壽命加諸農聖之身,這願望熾熱如火,就好似這天燈一般,在天空中匯聚成一條河流,照亮了整個天際。
這些天燈也與王沂河腳下的燭火一樣,受到不知名力量的保護,它們兩兩之間,不會碰觸,也沒有因為燭火的搖動而自燃,而是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奇觀。
這很讓人感動。
但是王沂河並沒有完全相信,民意可以成為裹挾某人的利器,同樣的,民意也會被某些人左右。
他需要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也需要見到這位,農聖。
這位農聖現在躺在這座都市最中心的一座醫院的icu之中,看起來應當是這座城市,最高級的醫院,病房也是這座醫院中最高級的病房。
“您好。”出乎王沂河預料的是,農聖雖躺在重症病房,但是看起來精神頭還不錯,隻是在看到外麵漫天的天燈長河的時候,不免皺了皺眉頭,似乎是有些擔憂,“您是不是對全天下為您的祈福,有些擔憂啊。”
老人的眼睛看著王沂河,因為大限將至而稍顯渾濁的眼睛,卻好像是看透了他一般,緩緩地開始敘述自己的感觸:“我自幼孤苦,受過至親饑餓而亡的困苦,因此我發下大願,願世間再無饑餓。”
“我成功了,也失敗了。”
“因糧食減產而造成的饑苦,我能傾盡一切辦法,育出良種,而糧種愈良,則人心愈貪,好在他們在得到更多之後,也會從指縫間漏下一些糠糟,讓本失去可能的人們,擁有活下去的希望,日子總歸是在變好的。”
“我老了,太老了,老到應該去死了。”老人混濁的眼睛中已經流不出淚水,“隻可惜,我小時候的天下,沒有我這樣的人,喂不飽那些饕餮。”
“全天下都希望您能繼續活著,您願意嗎?”王沂河點點頭,他已經知道了老人的心思,隻是他還是想要問一句,因為這位老人看的通透,而且他也值得王沂河的尊重。
“我想我的爸爸媽媽了。”他說。
農聖終於還是撒手人寰,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在這個糧倉爆滿,人民富足的冬天,在他離去的這一刻,所有的樹木,花草都抽了新枝,冒了新芽,一夜之間,滿城花開。
“有聖人福澤萬代,人欲延其壽,可乎?”
王沂河提筆,在這行字之下寫下自己的決斷。
“不允,聖人,該休息了。”
希望他來世,能降生在一個糧食充足,人民安居樂業的世界吧,讓他也享受一位“農聖”的福澤,享受父母親人具在的安樂。
落筆之後,雖然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的大門已經打開,但是他卻緩緩地坐到椅子上,這一次的經曆,老人臨死之前看向他的眼神,好像在透過他看新一代的年輕人,看世界的未來。
他感觸很深,逐漸認識到明晨耐犯武城天宮作為執掌世人壽命長短這一權柄的責任何其重大,一切不可輕改,王沂河可以肯定,如果他真的大筆一揮給這位農聖續命。
造成的後果恐怕是這個世界所不能承受的。
同樣地,他也認識到,擁有強大的力量,也該擁有強大的心靈來約束這股力量,一旦力量沒有約束,其造成的後果,難以想象,特別是他手上這股力量。
他不由得開始反思,他在得到這力量之後自問也算是控製有度,但卻不可避免地對其產生了依賴,養成了什麽事都用這力量試探一下的習慣。
這些都是潛意識中進行的,所以他一時間也沒發現,但是農聖看他的這一眼,混濁中帶著清醒的這一眼,卻是讓他幡然醒悟。
而且他也意識到了自己日益膨脹的心態。
“有聖人福澤萬代,人欲延其壽,可乎?”
這問題很古怪,可以迷惑人的地方可太多了,首先,聖人是否是真聖?而非盜世之聖。
其次,若此聖為真聖,人欲延其壽,是見其勞苦一生,不忍其死於弊病,願其延壽以享清福,還是以萬民願力綁架聖人,繼續讓其做牛做馬,福澤萬民?
所以,這一回,王沂河稍稍冷靜下來,甚至還思考了一下自己在泰煞諒事宗天宮所做之決斷是不是太草率了,不過他又想,既然給了個“善”的評價,應當是沒有做錯。
而且,功過可以相抵,但善惡怎能相抵呢?
這一次,他稍等了一會,這書簿看他好像沒有直接下結論的意思,這才試探性地冒出來幾個字,見未被阻止,這才噗噗噗地將整段整段的描述火急火燎地放了出來。
生怕被某人打斷。
王沂河噗嗤笑出了聲,看來這本書簿,居然是同一個靈,而且智慧還不低啊。
說五藏山經,本風調雨順,萬民和睦,而民好行育養之事,常有子女十數,以至泛濫,然地為恒數,糧亦有恒數,而民愈多,糧愈少,生靈塗炭,餓殍遍野,無以為繼也。
幸有一聖人出世,改善糧種,翻數十倍,福澤萬民,利養萬代。
今聖人壽盡,有萬民自發點燭祈天,願以己壽,換聖人長春駐世,安享太平。
改善糧種,福澤萬民,此為大功德,還真是千百年難出的大聖人。
王沂河進入五藏山經之時,出現在一座高山之巔,雖是高山,但無雲霧遮擋,他可一覽無餘整座人間。
奇怪的是,這五藏山經與東山經一般,屬於《山海經》,他本以為,這裏的人間應當是與東山經一樣,但是麵對一座現代都市的時候,他沉默了。
而這座現代大都市現在可以用四個字概括。
萬家燭火。
不僅僅是每家每戶,每條道路,每處廟宇,每個陽台,包括王沂河出現的這座高山的山頂,也有不知何人辛苦爬上高山留下的蠟燭,這蠟燭也不知是材質特殊,還是用了某種力量,以至風吹不滅,長明於山頭。
不僅如此,王沂河目中所及,整個世界各處都在升起一盞,一盞的天燈。
這些天燈上麵寫著天下萬民樸素的願望,願以自己的壽命加諸農聖之身,這願望熾熱如火,就好似這天燈一般,在天空中匯聚成一條河流,照亮了整個天際。
這些天燈也與王沂河腳下的燭火一樣,受到不知名力量的保護,它們兩兩之間,不會碰觸,也沒有因為燭火的搖動而自燃,而是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奇觀。
這很讓人感動。
但是王沂河並沒有完全相信,民意可以成為裹挾某人的利器,同樣的,民意也會被某些人左右。
他需要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也需要見到這位,農聖。
這位農聖現在躺在這座都市最中心的一座醫院的icu之中,看起來應當是這座城市,最高級的醫院,病房也是這座醫院中最高級的病房。
“您好。”出乎王沂河預料的是,農聖雖躺在重症病房,但是看起來精神頭還不錯,隻是在看到外麵漫天的天燈長河的時候,不免皺了皺眉頭,似乎是有些擔憂,“您是不是對全天下為您的祈福,有些擔憂啊。”
老人的眼睛看著王沂河,因為大限將至而稍顯渾濁的眼睛,卻好像是看透了他一般,緩緩地開始敘述自己的感觸:“我自幼孤苦,受過至親饑餓而亡的困苦,因此我發下大願,願世間再無饑餓。”
“我成功了,也失敗了。”
“因糧食減產而造成的饑苦,我能傾盡一切辦法,育出良種,而糧種愈良,則人心愈貪,好在他們在得到更多之後,也會從指縫間漏下一些糠糟,讓本失去可能的人們,擁有活下去的希望,日子總歸是在變好的。”
“我老了,太老了,老到應該去死了。”老人混濁的眼睛中已經流不出淚水,“隻可惜,我小時候的天下,沒有我這樣的人,喂不飽那些饕餮。”
“全天下都希望您能繼續活著,您願意嗎?”王沂河點點頭,他已經知道了老人的心思,隻是他還是想要問一句,因為這位老人看的通透,而且他也值得王沂河的尊重。
“我想我的爸爸媽媽了。”他說。
農聖終於還是撒手人寰,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在這個糧倉爆滿,人民富足的冬天,在他離去的這一刻,所有的樹木,花草都抽了新枝,冒了新芽,一夜之間,滿城花開。
“有聖人福澤萬代,人欲延其壽,可乎?”
王沂河提筆,在這行字之下寫下自己的決斷。
“不允,聖人,該休息了。”
希望他來世,能降生在一個糧食充足,人民安居樂業的世界吧,讓他也享受一位“農聖”的福澤,享受父母親人具在的安樂。
落筆之後,雖然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的大門已經打開,但是他卻緩緩地坐到椅子上,這一次的經曆,老人臨死之前看向他的眼神,好像在透過他看新一代的年輕人,看世界的未來。
他感觸很深,逐漸認識到明晨耐犯武城天宮作為執掌世人壽命長短這一權柄的責任何其重大,一切不可輕改,王沂河可以肯定,如果他真的大筆一揮給這位農聖續命。
造成的後果恐怕是這個世界所不能承受的。
同樣地,他也認識到,擁有強大的力量,也該擁有強大的心靈來約束這股力量,一旦力量沒有約束,其造成的後果,難以想象,特別是他手上這股力量。
他不由得開始反思,他在得到這力量之後自問也算是控製有度,但卻不可避免地對其產生了依賴,養成了什麽事都用這力量試探一下的習慣。
這些都是潛意識中進行的,所以他一時間也沒發現,但是農聖看他的這一眼,混濁中帶著清醒的這一眼,卻是讓他幡然醒悟。
而且他也意識到了自己日益膨脹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