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真我
詭秘修仙:吾等皆為養料 作者:徒文自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本來,若是王沂河按部就班地遵照樂庭三法修行,以《非想名箴》,《奇想齋妄言錄》以及《昔見七抄》三法共構真仙法理,會影響其真我,最後必然形成與那位真人一般無二的【真我·物我三在】,也就是也就是說,祂所尋之“我”,恐怕得是明彩真人之“我”了。
介時,便是祂以己身,奉請明彩真人降世之時。
隻是祂聽從了紂絕陰天之叮囑,固然收集了不少《昔見七抄》,卻從未觸碰。
而本來若是有人先修《非想名箴》,再修《奇想齋妄言錄》,早便因體內法理失衡而死,但祂卻又因為體內這顆道果,而無此憂慮。
因此,王沂河恐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同時修行此二法,而尋得真我之人。
祂的真我乃是一株並蒂蓮,一朵為玄色,好似可吸收一切,深邃如淵,幾不可視,另一朵似雪,好若純淨無瑕,但王沂河感覺,這一朵似乎隨時可以塗抹自己喜歡的顏色。
此株並蒂蓮似乎是從一塊頑石之中雕刻而成,可隨最後一刀落下,祂便活了過來,王沂河立時便知其名號,是為【是非皆我】,凡在與非,皆以我為法,以此可定界內諸事。
隻是,王沂河卻發現,在祂證我已畢,轉醒之時,祂竟不知究竟過去了多久。
一般來講,哪怕王沂河承受五位國家集群意識,外加埃蘭納這個星球意誌的日夜衝擊之時,祂哪怕全身心沉浸於內,挖掘“我”之所在,待祂功有所成,轉醒之時,以其真仙功果,立時便會知曉已然過去了多久。
雖然哪怕祂知道這一次所花的時間不會短,但知道究竟過了多久,也會讓祂心中有數,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尋常真仙尋真,證我,需要厘定錨點,起初以至親,師長,或弟子,門人,以情感錨定人性,此謂之曰“真”,隨後便是極為漫長的保真過程。
這條道路畢竟艱辛漫長,時日漸久,哪怕同行者眾多,也會逐漸變為獨行,踽踽於世,終歸會失去本真,以至肉身法力仍在,可真靈腐朽。
對於真仙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保真”。
若是能保至親,師長,或是道侶,門生與自己同行,那自然是最佳錨點,最為純淨無瑕,但若保不得,尚有下策。
信仰,香火。
於諸有顯聖,人前顯化,信仰於凡人而言,是劇毒,可對於真仙而言,隻要不蠢到直接吸收,而是以此作為牽扯自己的錨,自也可於紅塵中錨定自己的人性,不至於失常。
就好似牽扯風箏的那一根絲線,哪怕極細,卻也可堪大用。
而隻要人性尚在,便總有一日能從人性中挖掘出真我。
而紂絕陰天找到這個法子,任由五國集群意識與埃蘭納對王沂河隨意施為,雖不知是何原由,可祂這樣安排,竟的確可以錘煉王沂河的人性,將其中雜質,即他人對王沂河的看法,以及王沂河以為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乃至為行於世間而作的偽裝等等一一錘去,這簡直省去了大量的時間。
特別是那梅弗斯城的衝擊尤為有效,王沂河體內那顆道果似乎保護的僅為王沂河尚未尋得的真我,而那已經成為汙染源的梅弗斯城卻可將王沂河的人性中尚未被保護的“假我”所汙染,這一部分被汙染的“假我”好似被拋棄一般迅速脫落。
有效,當真有效!
離譜,這太離譜了。
要知道,除了純真赤子,沒有人會在與他人的交流溝通中完全展現自己,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好像是在演一場漫長的大戲,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
但是演得久了,就會連自己也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以至於尋真過程,簡直如同抽絲剝繭,需要屢屢自問,尋得最初的,最純淨的本我。
因此,修煉時間越長,越難尋真,而這些能登臨真仙的存在,千年都算上年輕小夥了,他們的人生比之一個文明還要長久,尋真自然也是困難以極。
若是操之過急,往往會陷入自己對自己的懷疑中去,以至於滋生心魔,甚至極易出現“假我”以假代真之事。
到了這時,借以厘定自身的信仰,香火反而會成為致命的毒藥,再造出一個世人認為的“你”來,稱作外魔,與假我一起,分食真我。
但是這信仰所錨定紅塵與人性之功卻又僅在至親等等之下,絕非可棄之物,因此哪怕明知其中分險,列位真仙卻也未曾想過要拋棄信仰,香火之爭,甚至為此而大打出手。
蓋因心魔之事尚有法可製,若無假我成魔,香火信仰塑造的外魔更是不足為懼,但錨定人性之法,卻隻有這個算是比較可靠的了。
王沂河這樣的情況,根本無法再現,祂體內這顆道果先於祂自己找到了祂的真我,並將其保護起來,如此一來,隻需將外麵的假我暴力剝離,便可使本真現世,直接證我。
這簡直就是開掛!
如此看來,王沂河此番尋真,證我之徒,比之尋常真仙,好像是走了高速,不僅毫無顧忌,而且快得嚇人。
並且,其找尋真我之路途,似乎完全取決於五位國家集群意識,以及星球意誌埃蘭納的攻擊力了。
然而,果真如此嗎?
在發現自己無法知曉過去多少時間之時,祂已對紂絕陰天產生了懷疑,畢竟祂證得真我之後,已是完整真仙,憑借真我在身,祂完全可以以一己之力定界內諸事,摩弄日月也是等閑,怎可能無法得知自己尋真,證我所耗時間呢?
而且祂在轉醒之後第一時間便遍照界內,還真發現這個世界如鐵桶一塊,根本沒有與外界所勾連之處,也不知當初顓頊是用了什麽法子把祂送進來的。
如此一來,哪怕祂能破界而出,沒有金性在身,於虛無之中存活都是問題,更別說回轉赤縣了。
因此 哪怕心存疑慮,祂也無法質問紂絕陰天,隻得暫時按下心中疑惑。
但實際上,在真果歸位之時,祂已有靈感乍現,對於對方所行之事,多少有些想法,更是隱有怒意醞釀。
介時,便是祂以己身,奉請明彩真人降世之時。
隻是祂聽從了紂絕陰天之叮囑,固然收集了不少《昔見七抄》,卻從未觸碰。
而本來若是有人先修《非想名箴》,再修《奇想齋妄言錄》,早便因體內法理失衡而死,但祂卻又因為體內這顆道果,而無此憂慮。
因此,王沂河恐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同時修行此二法,而尋得真我之人。
祂的真我乃是一株並蒂蓮,一朵為玄色,好似可吸收一切,深邃如淵,幾不可視,另一朵似雪,好若純淨無瑕,但王沂河感覺,這一朵似乎隨時可以塗抹自己喜歡的顏色。
此株並蒂蓮似乎是從一塊頑石之中雕刻而成,可隨最後一刀落下,祂便活了過來,王沂河立時便知其名號,是為【是非皆我】,凡在與非,皆以我為法,以此可定界內諸事。
隻是,王沂河卻發現,在祂證我已畢,轉醒之時,祂竟不知究竟過去了多久。
一般來講,哪怕王沂河承受五位國家集群意識,外加埃蘭納這個星球意誌的日夜衝擊之時,祂哪怕全身心沉浸於內,挖掘“我”之所在,待祂功有所成,轉醒之時,以其真仙功果,立時便會知曉已然過去了多久。
雖然哪怕祂知道這一次所花的時間不會短,但知道究竟過了多久,也會讓祂心中有數,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尋常真仙尋真,證我,需要厘定錨點,起初以至親,師長,或弟子,門人,以情感錨定人性,此謂之曰“真”,隨後便是極為漫長的保真過程。
這條道路畢竟艱辛漫長,時日漸久,哪怕同行者眾多,也會逐漸變為獨行,踽踽於世,終歸會失去本真,以至肉身法力仍在,可真靈腐朽。
對於真仙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保真”。
若是能保至親,師長,或是道侶,門生與自己同行,那自然是最佳錨點,最為純淨無瑕,但若保不得,尚有下策。
信仰,香火。
於諸有顯聖,人前顯化,信仰於凡人而言,是劇毒,可對於真仙而言,隻要不蠢到直接吸收,而是以此作為牽扯自己的錨,自也可於紅塵中錨定自己的人性,不至於失常。
就好似牽扯風箏的那一根絲線,哪怕極細,卻也可堪大用。
而隻要人性尚在,便總有一日能從人性中挖掘出真我。
而紂絕陰天找到這個法子,任由五國集群意識與埃蘭納對王沂河隨意施為,雖不知是何原由,可祂這樣安排,竟的確可以錘煉王沂河的人性,將其中雜質,即他人對王沂河的看法,以及王沂河以為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乃至為行於世間而作的偽裝等等一一錘去,這簡直省去了大量的時間。
特別是那梅弗斯城的衝擊尤為有效,王沂河體內那顆道果似乎保護的僅為王沂河尚未尋得的真我,而那已經成為汙染源的梅弗斯城卻可將王沂河的人性中尚未被保護的“假我”所汙染,這一部分被汙染的“假我”好似被拋棄一般迅速脫落。
有效,當真有效!
離譜,這太離譜了。
要知道,除了純真赤子,沒有人會在與他人的交流溝通中完全展現自己,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好像是在演一場漫長的大戲,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
但是演得久了,就會連自己也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以至於尋真過程,簡直如同抽絲剝繭,需要屢屢自問,尋得最初的,最純淨的本我。
因此,修煉時間越長,越難尋真,而這些能登臨真仙的存在,千年都算上年輕小夥了,他們的人生比之一個文明還要長久,尋真自然也是困難以極。
若是操之過急,往往會陷入自己對自己的懷疑中去,以至於滋生心魔,甚至極易出現“假我”以假代真之事。
到了這時,借以厘定自身的信仰,香火反而會成為致命的毒藥,再造出一個世人認為的“你”來,稱作外魔,與假我一起,分食真我。
但是這信仰所錨定紅塵與人性之功卻又僅在至親等等之下,絕非可棄之物,因此哪怕明知其中分險,列位真仙卻也未曾想過要拋棄信仰,香火之爭,甚至為此而大打出手。
蓋因心魔之事尚有法可製,若無假我成魔,香火信仰塑造的外魔更是不足為懼,但錨定人性之法,卻隻有這個算是比較可靠的了。
王沂河這樣的情況,根本無法再現,祂體內這顆道果先於祂自己找到了祂的真我,並將其保護起來,如此一來,隻需將外麵的假我暴力剝離,便可使本真現世,直接證我。
這簡直就是開掛!
如此看來,王沂河此番尋真,證我之徒,比之尋常真仙,好像是走了高速,不僅毫無顧忌,而且快得嚇人。
並且,其找尋真我之路途,似乎完全取決於五位國家集群意識,以及星球意誌埃蘭納的攻擊力了。
然而,果真如此嗎?
在發現自己無法知曉過去多少時間之時,祂已對紂絕陰天產生了懷疑,畢竟祂證得真我之後,已是完整真仙,憑借真我在身,祂完全可以以一己之力定界內諸事,摩弄日月也是等閑,怎可能無法得知自己尋真,證我所耗時間呢?
而且祂在轉醒之後第一時間便遍照界內,還真發現這個世界如鐵桶一塊,根本沒有與外界所勾連之處,也不知當初顓頊是用了什麽法子把祂送進來的。
如此一來,哪怕祂能破界而出,沒有金性在身,於虛無之中存活都是問題,更別說回轉赤縣了。
因此 哪怕心存疑慮,祂也無法質問紂絕陰天,隻得暫時按下心中疑惑。
但實際上,在真果歸位之時,祂已有靈感乍現,對於對方所行之事,多少有些想法,更是隱有怒意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