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告知寧夕,並非那六位新入門的弟子擅自離去,而是他們在修煉羞澀未敢前來用餐。
在家中靜養了一個下午,待到用膳之時才悄然前來,沒有人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膽。
“去,你們幾個都過去,將他們喚來。既然我已言明負責一日三餐,便不可失信於人。”
李星與其他幾位新入門的弟子從未料想,即便一個下午未曾勞作,寧夕竟然仍遣人召喚他們共進晚餐!
盡管晚餐相較於午餐略顯樸素,但對於幾位新入門的弟子而言,這頓飯的意義卻無比重大,它徹底穩固了寧夕在他們心中的崇高地位。
誰不願追隨一位言行一致的尊師呢?
古時之人並無諸多算計,相對而言更重視信諾,在尋常情況下,輕易是不會違背自身的誓約。
僅僅一日之間,那六個新入門的弟子便已被寧夕所折服,若他們始終矢誌不渝,背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次日清晨,天尚未破曉,所有的弟子已在寧夕府邸門前集結完畢。
寧夕昨日已有交代,早餐之前需先行修煉,遲到者則取消早餐資格。
寧夕並非一味地施以恩惠,胡蘿卜與大棒並舉方能發揮最佳效果。
自始至終,寧夕都要讓這群弟子領悟一個道理:唯有付出,方有所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瞧見那些新入門的弟子在寧夕的嚴格訓練中苦不堪言,張四海與其他三位長者暗自竊喜。
左右不分,列隊不成形,指令不明...凡是在他們心中曾留下陰影的經曆,這幾個新入門的弟子如今也一一經曆了個遍!
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看著他人承受過自己曾經承受的苦難。
"四海,你為何笑?"
"今日的任務已完成了吧?走,圍著村莊跑上三圈!"
"嗯,石頭你們仨笑什麽呢?也跟著張四海一起跑步去!"
張四海、石頭、賈滿倉、羅誌遠:"......"
訓練結束,用過早餐後,寧夕又帶領眾人修煉了兩個時辰。之後,開始指導眾人打造煉氣火炕。
寧夕目前尚無法讓麾下弟子全然脫離生計修煉,必要的事務仍然需要處理。
他選擇了一間與廚房僅有一牆之隔的屋子,清除了牆根所有的雜物,命人在土坯牆上挖開一個洞口,露出相鄰灶台預留的煙道。
廚房的灶台緊貼牆壁,臥房的煉氣火炕亦須貼近牆壁,灶台與火炕相連,熱氣得以流通共享,如此這般打造的火炕方稱得上真正的煉氣火炕。
隻需灶火旺盛,火炕便會隨之升溫。
臥龍村的村民們從未見過煉氣火炕,一眾弟子對此新鮮事物好奇不已,得知寧夕今後竟要在這一堆土磚之上修行安寢,皆感驚奇萬分。
若非寧夕近來的威望漸增,隻怕早已有人提出質疑。
土坯磚之上也能修行安眠?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然而,寧夕門下的弟子們並未多言,其餘村民們卻不以為意。寧夕並未特別要求保密,消息很快便流傳開來...
“什麽,寧二竟然在家中修煉異術?以土坯靈磚築造臥榻?快走快走,咱們一同去見識一下這非凡之事!”
“且慢我一步,我也要去!”
“一同前往,一同見證!”
“……”
正當寧夕家中的火炕修煉陣法構築至半時,寧夕家已是人聲鼎沸,圍滿了前來圍觀的村民們。
你一言我一語,指指點點間滿是對此舉的驚疑與不解。
定是寧二這小子進城之時誤入了邪道門派,否則怎會做出這般不合常理之舉。
在古修士的世界中,民間的信息流通極為有限,許多知識隻靠口耳相傳得以保留。
因此,尋常百姓往往保守固執,有些習俗甚至曆經千載亦未有絲毫更改。
這既是其弊端——阻礙了進化的步伐;
同時又是其優點——使某些古老的修煉之法得以流傳至今而不致斷絕。
然而寧夕竟然棄用了臥龍村祖祖輩輩皆以之為眠之處的木質修煉床,轉而選擇修煉土坯靈磚所鑄之榻,此般離經叛道之舉簡直令人匪夷所思,無疑觸動了眾多村民根深蒂固的認知。
故而,尤其是與寧家交情深厚的村民們紛紛上前規勸,直言修煉土磚之榻必受其害,單論風濕一類病症便足以讓人避之不及!
對此寧夕並無心多做解釋,即便解釋也無法讓這些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一介凡夫俗子理解其中蘊含的修煉奧秘,諸如熱能轉換原理等高深概念,對他們來說無異於對牛彈琴。
唯有讓他們親見火炕修煉陣法的神奇效果,村民們的固有觀念才有可能發生轉變。縱然如此,有些人的觀念也許依舊難以撼動。
越是偏遠落後之地,百姓們對於舊有修煉法則的堅守意識越是強烈。
就像後來推翻清朝統治,雖然允許民眾剪掉了辮子,但仍有許多頑固守舊之人痛哭流涕,痛苦不堪,甚至萌生輕生之念!
最終,還是王嬸看不下去了,果斷將無關人士盡數驅逐出門。
盡管王嬸內心也不讚同寧夕構建火炕修煉陣法,但她深知自己的兒子乃是寧夕最得力的大弟子,此刻必須要率先維護寧夕的威嚴。
寧夕威望愈高,她的兒子未來的修行之路也將更加光明。
不僅王嬸如此,寧夕身邊其餘幾位弟子的家長也自發地維護起了現場的秩序。
他們立場更為激進,認為寧夕所作所為均屬自家修行秘事,他人不得窺視。
在他們看來,寧夕的秘密即是自家子弟的機緣所在,唯有竭力守護住這些秘密,寧夕方能修為精進,進而財源滾滾,才能保障自家子弟每日三餐無憂!
雖然尚不清楚火炕修煉陣法究竟有何妙用,但他們已被自家子弟深深說服,深信寧夕此舉背後必然隱藏著深遠的考量。哪怕再不明白個中原委,也要堅定維護寧夕的威信!
就這樣,無形之中,寧夕周圍已然形成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每一位弟子的家庭,都與寧夕的命運緊緊相連。
隻有寧夕修行之路順暢,這個團體中的每個人才能受益。
盡管臥龍村貧瘠、民智未開,但這層淺顯的道理村民們卻看得分明:
若寧夕安好,則大家安好。
因此,當下若有人欲對寧夕不利,無需寧夕親自出手,隻需寧夕為核心的利益相關者略施手段,便可輕易將其擺平!
賴誌成為何對寧夕忌憚有加,正是因為洞察到了這其中的關鍵所在。
尚未等到火炕修煉陣法完成,人群就已經自動散去了……
不得不解散,因為寧夕需要帶領門徒弟子們共進靈膳。在修真界的臥龍穀中,村民們遵循天地法則,每日僅修煉兩餐,根本沒有世俗中的午餐之說。此刻眾人皆已腹中饑餓如狼,而寧夕竟端上一大盆又一大盆香氣撲鼻的靈米炊飯,此舉豈非引人口水連連,挑動凡心?
寧夕府邸的喧鬧聲越發引人注目,越是如此,寧夕的名聲便越大,這讓賴誌成倍感不安。隔著百丈距離,賴誌成都能清晰聽到寧夕家中傳來的歡騰之聲。
此事萬萬不可繼續下去!必須設法壓製住寧二那小子,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嶄露頭角!
在家中靜養了一個下午,待到用膳之時才悄然前來,沒有人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膽。
“去,你們幾個都過去,將他們喚來。既然我已言明負責一日三餐,便不可失信於人。”
李星與其他幾位新入門的弟子從未料想,即便一個下午未曾勞作,寧夕竟然仍遣人召喚他們共進晚餐!
盡管晚餐相較於午餐略顯樸素,但對於幾位新入門的弟子而言,這頓飯的意義卻無比重大,它徹底穩固了寧夕在他們心中的崇高地位。
誰不願追隨一位言行一致的尊師呢?
古時之人並無諸多算計,相對而言更重視信諾,在尋常情況下,輕易是不會違背自身的誓約。
僅僅一日之間,那六個新入門的弟子便已被寧夕所折服,若他們始終矢誌不渝,背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次日清晨,天尚未破曉,所有的弟子已在寧夕府邸門前集結完畢。
寧夕昨日已有交代,早餐之前需先行修煉,遲到者則取消早餐資格。
寧夕並非一味地施以恩惠,胡蘿卜與大棒並舉方能發揮最佳效果。
自始至終,寧夕都要讓這群弟子領悟一個道理:唯有付出,方有所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瞧見那些新入門的弟子在寧夕的嚴格訓練中苦不堪言,張四海與其他三位長者暗自竊喜。
左右不分,列隊不成形,指令不明...凡是在他們心中曾留下陰影的經曆,這幾個新入門的弟子如今也一一經曆了個遍!
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看著他人承受過自己曾經承受的苦難。
"四海,你為何笑?"
"今日的任務已完成了吧?走,圍著村莊跑上三圈!"
"嗯,石頭你們仨笑什麽呢?也跟著張四海一起跑步去!"
張四海、石頭、賈滿倉、羅誌遠:"......"
訓練結束,用過早餐後,寧夕又帶領眾人修煉了兩個時辰。之後,開始指導眾人打造煉氣火炕。
寧夕目前尚無法讓麾下弟子全然脫離生計修煉,必要的事務仍然需要處理。
他選擇了一間與廚房僅有一牆之隔的屋子,清除了牆根所有的雜物,命人在土坯牆上挖開一個洞口,露出相鄰灶台預留的煙道。
廚房的灶台緊貼牆壁,臥房的煉氣火炕亦須貼近牆壁,灶台與火炕相連,熱氣得以流通共享,如此這般打造的火炕方稱得上真正的煉氣火炕。
隻需灶火旺盛,火炕便會隨之升溫。
臥龍村的村民們從未見過煉氣火炕,一眾弟子對此新鮮事物好奇不已,得知寧夕今後竟要在這一堆土磚之上修行安寢,皆感驚奇萬分。
若非寧夕近來的威望漸增,隻怕早已有人提出質疑。
土坯磚之上也能修行安眠?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然而,寧夕門下的弟子們並未多言,其餘村民們卻不以為意。寧夕並未特別要求保密,消息很快便流傳開來...
“什麽,寧二竟然在家中修煉異術?以土坯靈磚築造臥榻?快走快走,咱們一同去見識一下這非凡之事!”
“且慢我一步,我也要去!”
“一同前往,一同見證!”
“……”
正當寧夕家中的火炕修煉陣法構築至半時,寧夕家已是人聲鼎沸,圍滿了前來圍觀的村民們。
你一言我一語,指指點點間滿是對此舉的驚疑與不解。
定是寧二這小子進城之時誤入了邪道門派,否則怎會做出這般不合常理之舉。
在古修士的世界中,民間的信息流通極為有限,許多知識隻靠口耳相傳得以保留。
因此,尋常百姓往往保守固執,有些習俗甚至曆經千載亦未有絲毫更改。
這既是其弊端——阻礙了進化的步伐;
同時又是其優點——使某些古老的修煉之法得以流傳至今而不致斷絕。
然而寧夕竟然棄用了臥龍村祖祖輩輩皆以之為眠之處的木質修煉床,轉而選擇修煉土坯靈磚所鑄之榻,此般離經叛道之舉簡直令人匪夷所思,無疑觸動了眾多村民根深蒂固的認知。
故而,尤其是與寧家交情深厚的村民們紛紛上前規勸,直言修煉土磚之榻必受其害,單論風濕一類病症便足以讓人避之不及!
對此寧夕並無心多做解釋,即便解釋也無法讓這些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一介凡夫俗子理解其中蘊含的修煉奧秘,諸如熱能轉換原理等高深概念,對他們來說無異於對牛彈琴。
唯有讓他們親見火炕修煉陣法的神奇效果,村民們的固有觀念才有可能發生轉變。縱然如此,有些人的觀念也許依舊難以撼動。
越是偏遠落後之地,百姓們對於舊有修煉法則的堅守意識越是強烈。
就像後來推翻清朝統治,雖然允許民眾剪掉了辮子,但仍有許多頑固守舊之人痛哭流涕,痛苦不堪,甚至萌生輕生之念!
最終,還是王嬸看不下去了,果斷將無關人士盡數驅逐出門。
盡管王嬸內心也不讚同寧夕構建火炕修煉陣法,但她深知自己的兒子乃是寧夕最得力的大弟子,此刻必須要率先維護寧夕的威嚴。
寧夕威望愈高,她的兒子未來的修行之路也將更加光明。
不僅王嬸如此,寧夕身邊其餘幾位弟子的家長也自發地維護起了現場的秩序。
他們立場更為激進,認為寧夕所作所為均屬自家修行秘事,他人不得窺視。
在他們看來,寧夕的秘密即是自家子弟的機緣所在,唯有竭力守護住這些秘密,寧夕方能修為精進,進而財源滾滾,才能保障自家子弟每日三餐無憂!
雖然尚不清楚火炕修煉陣法究竟有何妙用,但他們已被自家子弟深深說服,深信寧夕此舉背後必然隱藏著深遠的考量。哪怕再不明白個中原委,也要堅定維護寧夕的威信!
就這樣,無形之中,寧夕周圍已然形成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每一位弟子的家庭,都與寧夕的命運緊緊相連。
隻有寧夕修行之路順暢,這個團體中的每個人才能受益。
盡管臥龍村貧瘠、民智未開,但這層淺顯的道理村民們卻看得分明:
若寧夕安好,則大家安好。
因此,當下若有人欲對寧夕不利,無需寧夕親自出手,隻需寧夕為核心的利益相關者略施手段,便可輕易將其擺平!
賴誌成為何對寧夕忌憚有加,正是因為洞察到了這其中的關鍵所在。
尚未等到火炕修煉陣法完成,人群就已經自動散去了……
不得不解散,因為寧夕需要帶領門徒弟子們共進靈膳。在修真界的臥龍穀中,村民們遵循天地法則,每日僅修煉兩餐,根本沒有世俗中的午餐之說。此刻眾人皆已腹中饑餓如狼,而寧夕竟端上一大盆又一大盆香氣撲鼻的靈米炊飯,此舉豈非引人口水連連,挑動凡心?
寧夕府邸的喧鬧聲越發引人注目,越是如此,寧夕的名聲便越大,這讓賴誌成倍感不安。隔著百丈距離,賴誌成都能清晰聽到寧夕家中傳來的歡騰之聲。
此事萬萬不可繼續下去!必須設法壓製住寧二那小子,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