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金振國全部捕獲王三春的小股土匪隊伍後,王三春手下那幫惡徒便再未敢涉足南鄭縣轄區半步!


    個中原委,無外乎人們口耳相傳的剿匪傳奇故事。


    而這一切皆因領隊之人金振國——他簡直就是智謀過人的諸葛亮與勇猛無畏的張飛二者完美結合體。


    尤其是有關他嚴懲土匪小頭目牛黑娃的那段佳話,更是被傳得沸沸揚揚,神乎其神。


    市井街頭的茶館、鄉鎮裏的酒肆以及那些能說會道的說書人,無不充分施展自己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將這段故事講述得如同《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的情節一般引人入勝,並編成一個個章回體故事四處傳頌。


    在秦巴山區乃至四川全境,對不懂裝懂、成事不足敗事的“二百五\"、“二杆子”有這樣一個形象的順口溜。


    球經不懂學騸匠,


    讓你割豬卵子。


    你卻割了豬大腸


    ......


    有好事之人按照這個順口溜的韻律給金振國編了一段膾炙人口的歌謠。


    南鄭有個金騸匠,


    圍剿土匪威名揚!


    布下疑兵口袋陣,


    冬青竹子當炮仗,


    活捉匪首牛黑娃,


    戰場升官得獎賞,


    張飛轉生諸葛亮。


    不騸牛馬不騸羊,


    刀刀剜在棒老二的褲襠上!


    於是乎,“金騸匠”這一綽號如野火燎原般迅速傳播開來!


    人們口耳相傳,將這個綽號傳得越來越遠,甚至連那些來自偏遠鄉村、沒受過多少教育的土匪們也聽聞了這個名字,並由衷地產生了畏懼!


    這些土匪原本以為自己可以肆無忌憚地橫行鄉裏,但當他們聽到“金騸匠”的大名時,不禁為之膽寒。


    他們開始意識到,這位神秘的人物絕非等閑之輩,他一定有著非凡的手段和能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騸匠”的傳奇故事不斷被傳頌著。


    有人說他能飛簷走壁 ,日行千裏、夜行八百,猶如鬼魅的神行太保;有人說他智慧過人,善於調兵遣將;還有人說他心狠手辣,槍法百步穿楊 ......


    無論如何,這個外號已經成為了一個象征,代表著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裏,“金騸匠”的存在給了人們一絲希望。


    他仿佛是一道正義的曙光,讓那些受欺壓的百姓看到了解脫的可能性。而對於那些作奸犯科的土匪來說,“金騸匠”則成了他們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


    在古老的中國,自古就把孔老夫子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奉為人生真理!作為陝南的土匪,他們更是把傳宗接代視為人生存在的第一要義。


    當他們聽聞那位名為“金騸匠”的國民黨軍官,在捕獲土匪之後,竟然會施展他家傳的閹割大型牲畜的技藝時,眾人皆震驚不已。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采取的手段竟是“先去勢,再槍斃!“


    這種殘忍至極的做法實在太過恐怖,讓人無法接受。


    這些士兵們並不懼怕將腦袋拴在褲腰帶上衝鋒陷陣、殺人越貨 。


    因為他們堅信,即使頭顱被砍,也不過留下海碗那麽大的一個疤而已,二十年後依然可以轉世投胎成為男子漢大丈夫!


    然而,根據老一輩人的傳說,如果今生遭受了如同牲畜般的閹割之刑,以後在六世輪回時,都會投胎為沒有生育能力的太監,香火斷絕,後繼無人!這個說法讓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土匪們不禁對那位從未見過麵的“金騸匠”大聲咒罵。同時,更是從心底裏對他充滿了恐懼。


    ......


    再說,接到最高司令官蔣介石的調令之後,身為國民黨軍預備第一師的謝輔三不敢怠慢,立即籌劃組織對土匪王三春的進剿行動。


    然而想要剿滅悍匪王三春談何容易?要知道這王三春可是個狠角色啊!他長期活躍在群山環繞 、地勢險峻的陝南秦巴山區一帶,長達三十餘載之久。


    其手下那幫嘍囉更是魚龍混雜,他們平時偽裝成普通農民,但實際上卻是一群無惡不作、窮凶極惡且狡黠多端之人。


    這些人憑著熟悉地理環境、風土人情,對付他們最為棘手和難纏,讓當地百姓和剿匪部隊苦不堪言!


    匪首王三春以大巴山的鎮巴縣為核心據點,這個地方位於偏遠之地,與陝西、四川、湖北三省的政治中心相隔甚遠。


    此地山巒疊嶂,山峰高聳入雲,水流曲折蜿蜒,自然環境十分惡劣。


    漢族人、苗族人以及回族人混居在此,社會情況錯綜複雜,民眾的意見和情緒也相對難以統一。


    由於該地區處於川、陝、鄂三省交界之處,自古以來就是政治統治的邊緣地帶,政府對其的控製力度相對較弱,導致經濟發展滯後,貧困現象嚴重。這種邊緣化的特征使得該地區成為了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角落,行政和法律製度的實施存在諸多困難,形成了管理上的空白區域。


    此外,交通不便也是這一地區的一大問題。道路崎嶇難行,信息傳遞緩慢,這給很多土匪們提供了極佳的藏身之所。


    他們可以輕易地躲避追捕,繼續為非作歹,魚肉百姓。而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當屬巨匪王三春,他堪稱川陝交界地區匪患的典型代表。


    該股匪聚眾於陝南鎮巴及川北一帶,在其鼎盛時期,其武裝達到四個團,約五千人槍,先後與陝軍、川軍、紅軍因爭奪地盤而發生衝突。


    說實話,人們聽說過土匪攤派糧餉的,聽說過土匪護商抽成的。


    但是,沒有多少人見過土匪自己成立稅務局,自己印發貨幣的。


    王三春占領鎮巴縣城後,公然置機器,製貨幣,征賦稅,居然建縣立鄉,委派匪徒做官吏,儼然成了一方土皇帝。


    經過多年苦心經營,王三春的勢力已經如日中天,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經濟實力都極其雄厚。


    許多無辜的村民被迫卷入其中,被小恩小惠收買的他們卻對王三春忠心耿耿、死心塌地,並心甘情願地為他效力。


    在最初階段的剿匪行動中,謝輔三領導的國民黨軍隊遭遇了重重困難。


    他們的進展異常緩慢,舉步維艱。


    更糟糕的是,一小股負責偵查任務的部隊竟然也遭受了重創。


    這些土匪們熟知當地地形,利用這一優勢頻頻發動騷擾襲擊,給國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有時,他們會巧妙地設下伏兵,讓國軍陷入被動;有時則采取遊擊戰術,神出鬼沒,使得國軍防不勝防。


    麵對如此狡猾難纏的對手,謝輔三及其部下感到十分頭疼。


    就在焦頭爛額之際,有人給他講了金振國如何成為“金騸匠”的故事,謝輔三師長不禁眼前一亮。


    他馬上抓起辦公桌上的電話,接通了位於西安的第四集團軍總司令、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的電話。


    他匯報了剿匪的進展情況,並對部隊進展緩慢,作戰不力進行了檢討。


    最後,他向蔣鼎文總司令提了一個要求,請他協調駐漢中守軍的漢中警備司令部祝紹周派出部隊協助剿匪。


    在電話中,他特別要求:\"銘三將軍閣下,我想請求您協調祝紹周司令官,令他派出漢中憲兵十三團第三營一個叫金振國的排長帶領他的加強排參戰!”


    素有蔣委員長“三鼎甲“、“五虎上將”之美譽的蔣鼎文總司令很奇怪謝輔三師長的請求,不禁笑著問道:\"字行兄啊,你何故對祝紹周手下一個小小的少尉參謀排長感興趣啊?”


    謝輔三就把他聽到的金振國怎麽變成“金騸匠”的故事給蔣鼎文總司令講了一遍。


    蔣鼎文在電話那頭發出了爽朗的大笑聲。


    他緊接著說道:“好哇,你這個字行兄啊,實在是狡猾狡猾地 !古有‘師夷之長以製敵 ’的說法,現有字行兄以匪製匪之妙計啊!”


    “總司令您過獎了,在下這也是急來抱佛腳,不得已而為之 呀!”謝輔三謙遜地回應道。


    “這個主意很好哇!那個金排長收服的那二十九名戰士,他們對匪首王三春的個性和戰鬥方式都非常了解,甚至連王三春老巢的詳細情況也一清二楚。”蔣鼎文肯定了謝輔三的想法。


    “若能善加利用這些人,那可不就是一把直插土匪心髒的利刃嗎?我立刻下達命令!”


    聽到將鼎文的承諾,謝輔三掛斷電話後,激動得在辦公桌上狠狠地捶了一拳!


    沒過多久,漢中警備司令部就迅速行動起來,特意調撥了三輛寬敞而堅固的大卡車,並組織起一支精悍高效的護送隊伍。


    這支隊伍肩負著重要使命——確保憲兵十三團三營的金振國及其所率領的加強排能夠安全、準時抵達目的地。


    夜幕深沉,繁星閃爍。在這靜謐的夜晚裏,車隊猶如一條鋼鐵巨獸,沿著曆史悠久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秦嶺古道疾馳北行。


    這條古道曾經見證過無數英雄豪傑的足跡,如今又迎來了這群勇敢無畏的戰士們。


    金振國帶領著他手下那幫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士兵們坐在卡車上,每個人都神情嚴肅、目光堅定地望向前方。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正是剿匪總司令謝輔三位於太白縣的司令部。那個神秘而重要的地方,將成為他們展現實力與智慧的舞台。


    而金振國及其加強排也將被視為特種部隊,全身心地投入到剿匪司令部的剿匪計劃製定和實施當中去。


    可以想象得到,未來等待著他們的必將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但所有人都毫無畏懼之色!因為他們深知自己身上背負著保家衛國、維護社會安寧的神聖責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雨如磐中條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城老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城老道並收藏風雨如磐中條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