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肅穆的樓觀台高高矗立在山巔之上,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翠綠的山林之間。


    大殿整體呈現出古樸典雅的風格,飛簷鬥拱,雕梁畫棟,彰顯著古代建築藝術的高超水平。


    走進殿內,一股濃鬱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


    殿中央供奉著一尊巨大的神像,寶相莊嚴,令人心生敬畏之情。四周牆壁上繪有精美的壁畫,色彩鮮豔,栩栩如生。


    陽光透過大殿頂部的天窗灑下,形成斑駁的光影,給整個空間增添了一份神聖與寧靜。


    閑雲道長慢慢地睜開雙眼,眼神平靜如水,仿佛看透了世間萬物。


    他微微抬起頭,看著麵前的黑衣男子,嘴角泛起一絲淡淡的笑容。


    \"隨遇而安,乃我道家所願。\" 閑雲道長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宛如天籟一般,他的語氣平緩,沒有絲毫波動,但卻蘊含著一種深深的哲理和智慧。


    “佛家亦雲:‘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院外接你的人到了。”


    道長緩緩站起身來,用他那隻寬厚溫熱的手扶起男子。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那黑衣男子靜靜地坐在那裏,聆聽著閑雲道長的話語,心中若有所思。


    他知道,這位道長並非普通之人,其所言所行皆有深意。


    回顧他風雲激蕩的半生。或許,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也該有個了結了......


    在閑雲大師的注視中,一隊精幹強悍的士兵衝上前來,團團圍住了黑衣男子。


    黑衣男子轉身對閑雲大師深深一揖,隨著士兵逐漸走遠了,他們的背影消失在一片叢林之中。


    通過十個月的圍追堵截,謝輔三將軍終於徹底剿滅了匪幫王三春,消除了民國政府的肘腋之患。


    刹那間,被土匪肆虐長達三十五載之久的秦巴之地陷入一片狂歡之中,其熱烈程度猶如歡度新春佳節一般。


    人們欣喜若狂,歡呼雀躍著,紛紛湧上街頭巷尾,以各種方式慶祝這一曆史性勝利時刻。


    一時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龍騰虎躍,彩旗飄揚。


    社火表演精彩紛呈,龍燈舞動,氣勢磅礴;


    舞獅跳躍,威風凜凜。高蹺絕技,驚險刺激;


    采蓮船上歌聲悠揚,輕盈優美;


    秧歌隊伍則扭出了歡快的節奏和喜悅的心情。男女老少皆盛裝打扮,臉上洋溢著幸福與滿足的笑容。


    軍民們也共同歡慶這個勝利的日子,他們手牽手跳起歡快的舞蹈,歌聲此起彼伏,回蕩在整個秦巴山區上空。


    歡樂的氣氛彌漫每一個角落,讓人感受到無盡的溫暖與希望。


    這場盛大的慶典持續數日有餘,每天都有不同形式的活動上演。


    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而這段難忘的經曆也將永遠銘刻在秦巴地區人民心中成為一段珍貴回憶。


    緊接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出現在了當權者麵前——究竟該如何處理匪首王三春呢?眾人對此議論紛紛,意見不一。


    有人提議將王三春押送至陪都重慶,由蔣介石委員長親自審問並將其作為戰俘獻上;


    也有人認為應該將其押解到省城西安,通過公開審判和宣判,確認罪行後當場處決;


    然而,遭受土匪侵害最為嚴重的鎮巴縣民眾則集體請願,強烈要求將王三春押送回鎮巴縣城,讓他承受千刀萬剮之刑,以向全縣人民謝罪!


    但身為陝西省主席、兼最高軍事指揮官的蔣鼎文卻有著不同的想法。


    在他眼中,王三春乃是一員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認為,正值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時刻,如果能將王三春重新招安進入國民黨軍隊,並調派至陝北地區,不僅能夠抵禦日寇的侵略,還可以借機監視八路軍的一舉一動。


    這樣一來,可謂一石二鳥,收到奇效。


    就在蔣鼎文的想法逐漸成為主流意見時,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出現了,他的出現最終徹底決定了王三春的命運!


    他便是那位從山城重慶歸來,一心致力於陝西地區教育事業發展,並前來考察漢中、巡視防務工作的國民黨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於右任先生!


    這位民國最偉大的書法家,參加過辛亥革命,時任“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監察院長”。


    於右任的口碑,在民國政要中,絕對是最好的。


    他一生布衣粗食,早年穿的是布衣布鞋,都是夫人親手縫製。


    於右任雖貴為民國元老、官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卻一生受窮。


    多次造訪漢中這片土地的於老先生,對於漢中懷有無比深沉的情感。


    尤其是當他了解到土匪王三春給當地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之後,更是痛心疾首、感同身受。


    於是,在於老寫給蔣鼎文的信件裏,義憤填膺地寫道:“此賊實乃三姓家奴也!其雖具呂布般狡黠之性,但卻毫無呂布之才。如此惡貫滿盈之人,論其罪過理應誅殺,如此方能告慰飽受苦難的漢中民眾,並彰顯我黨國律法之威嚴……”


    傳聞蔣鼎文在收到此信後,當即便致電謝輔三。


    嚴令其必須加大對王三春的審訊力度,務必要讓這個惡匪俯首認罪、受到應有的懲罰,也好給漢中的父老鄉親們一個滿意的答複!


    鎮巴山城位於大巴山深處,這裏山巒起伏、雲霧繚繞。遠遠望去,整座城市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走進山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老而又質樸的建築。這些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間。青石板路蜿蜒曲折,連接著各個角落。


    恢複秩序的街邊店鋪琳琅滿目,擺滿了各種特色商品和美食。


    沿著街道前行,可以看到人們忙碌的身影。


    他們或悠閑地品茶聊天,或匆匆忙忙趕著去工作。


    孩子們在狹窄曲折的小巷裏盡情地嬉戲玩耍著,他們銀鈴般清脆悅耳的笑聲像一陣陣溫暖和煦的春風,吹散了冬日的嚴寒,也吹走了人們心頭的陰霾,久久地回蕩在整個山城之中。


    這裏的生活或許沒有大城市那般繁華奢靡,但卻有著一種讓人倍感親切的樸實無華之美;這裏的日子雖然過得平淡如水,但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濃厚熱烈的煙火氣息。


    當夜幕悄然降臨時,路邊、河邊、山邊那些古色古香的客店裏紛紛亮起了紅彤彤的燈籠。


    燈光透過紅色的燈罩,灑下一片片斑駁陸離的光影,仿佛給這個原本就神秘莫測的山城披上了一層朦朧迷離的麵紗。


    此時此刻,一群群背著沉重貨物的“背老二”邁著蹣跚的步伐艱難前行;一個個手持棍棒的“棒棒客”挑著擔子穿梭於大街小巷之間;


    一支支商人和馬隊滿載著各種稀奇古怪的商品從遠方趕來;一隊隊全副武裝的部隊士兵則押送著大批重要物資緩緩駛過……


    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們來來往往、川流不息,使得原本寂靜無聲的山區小縣城頓時變得熱鬧非凡起來,處處洋溢著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鎮巴山城不光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巍峨雄壯的群山、波濤洶湧的河流、鬱鬱蔥蔥的森林等,還蘊含著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底蘊——古老滄桑的建築、獨具匠心的手工藝品、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等。


    除此之外,這裏更孕育出了一代代勤勞質樸、熱情好客的子民。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多美好事物的存在,才共同鑄就了眼前這座如詩如畫、美不勝收且寧靜祥和的小城,令無數遊客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作為最高司令官的謝輔三將軍卻沒有心思欣賞這山城美景,也謝絕了鎮巴縣長為他安排的慶功宴。


    這個王三春,真是讓他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猴子撿了一塊薑,吃不下去,又扔不了!


    自從王三春走出樓觀台,主動投降的那一刻開始,他就覺得自己還有一線存活的可能:一是抗日戰爭正打得難分難解,國家需要人才;二是通過這些年的黑白通吃,自己在國民政府中還有說得上話的人!


    因此,經過樓觀台的道長耐心地勸導後,他逐漸意識到,如果隻是毫無意義地被一群普通士兵用亂槍射死,實在太過可惜。


    倒不如暫且選擇投降,然後再從長計議接下來該如何行動。


    然而,時間匆匆流逝,短短數月之後,他竟然被押送至那個曾經見證過他無上榮耀與輝煌的舊巢窟之中。


    此時此刻,一股不祥之感湧上心頭!緊接著,他便決定效仿徐庶進入曹操陣營時那般——緊閉雙唇,沉默不語!


    “哼!想當年老子也是國民黨軍隊中的縱隊司令和上校團長啊!難道你們還指望我乖乖認錯伏法不成?告訴你們,這簡直就是異想天開,猶如在牆上懸掛門簾一般——根本行不通!”


    至此,王三春心中已然堅定了抗爭到底的信念,並毅然決然地拒絕在那份所謂的認罪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並按壓手印!


    一天早上,王三春突然聽到牢房外麵有磨刀的聲音。


    他連忙把耳朵湊近門縫仔細的聽了起來。


    “金參謀,你的刀子磨得怎麽樣了?”


    “快了!”


    “你就不應該把刀子磨得那麽鋒利!”


    “為啥子嘛?”


    “你又不是騸牛、騸豬......”


    就在王三春疑慮門外那幫人想幹什麽時,聲音卻小了下去,好像怕別人聽見了,接著那些人就消失不見了。


    第二天。門外又傳來磨刀的聲音!


    \"金騸匠,你磨個錘子呢!”


    “怎麽啦?”


    “昨天來了十幾個受害群眾家屬找謝師長了!”


    “啥意思?”


    “十幾個人說要報仇,不能讓那個壞慫好死!”


    “他們還說啥了?”


    “說,即使讓你金騸匠先動手,也要拿個生鏽的刀子慢慢割!反正不能讓他好過!”


    “走,走!我們去問謝師長,他說過,要實行啥求子人道主義呢......”


    聽到他們的對話,王三春心中猛地一震,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他瞪大眼睛,緊咬牙關,身體微微顫抖著。漸漸地,他終於明白過來,原來這些人對待他的方式,就如當初對待他的手下牛黑娃一般!


    這個事實讓王三春感到無比震驚和惶恐。


    他不禁想起自己曾經縱橫江湖數十年的經曆,那時候的他威風凜凜、聲名遠揚,身為堂堂的國民黨軍上校團長,誰見了不敬畏三分?


    而如今,這些人卻將他視為普通的山村野夫甚至是“棒老二”來對待,這簡直就是對他尊嚴和地位的極大侮辱!


    王三春越想越氣,心中的怒火愈發熊熊燃燒起來。


    他緊緊握起拳頭,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之中,但他渾然不覺疼痛。不知不覺間,身體顫動起來。


    此刻,他隻覺得一股無法抑製的屈辱湧上心頭,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淹沒。


    突然間,仿佛一道閃電劃過天際般,他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異樣感覺從雙腿之間襲來。


    緊接著,一陣劇烈的痙攣讓他的前列腺不由自主地抽動了一下。


    瞬間,一股溫熱感湧上心頭,他低頭一看,隻見褲管已經被浸濕。


    伴隨著這股溫熱,一股幹黃的液體順著大腿緩緩流淌而下,形成一道道斑駁的痕跡。


    那液體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濃烈尿騷味,迅速彌漫在整個牢房之中。


    空氣似乎也因為這股異味而變得不知所措起來,讓人喘不過氣來。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目光緊盯著自己身下的尿液,心中充滿了驚愕和困惑。


    這種突如其來的生理反應讓他措手不及,完全失去了對身體的控製。


    一時間,他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樣尷尬的局麵,隻能任由那股難聞的味道充斥著整個空間。


    第三天早上,正在恍惚之間。


    “咣當!”沉重的鐵門被牢頭打開了,一道刺眼的陽光晃得王三春睜不開眼。


    七八個荷槍實彈的人走了進來。


    經過漫長而痛苦的一夜折磨後,王三春仿佛一下子蒼老了幾十歲一般,麵容憔悴得如同一個古稀之年的老頭子。


    原本隻有三厘米左右長度的胡須此刻已經變得如雪般潔白,腰板似乎也被壓彎了,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飽經滄桑、辛勤耕耘於田野間的老農。


    就在這時,一名年輕氣盛的軍官走到近前,伸手從腰間抽出一把寒光閃閃的“中正劍”!


    隻見他眼神冷冽地盯著眼前的王三春,語氣冰冷地說道:“王三春,我乃漢中特戰排的金振國!今日便由我來擔任你的行刑官!”


    說完這話,年輕軍官將手中緊握著的中正劍,朝著那透過牢房窗戶灑下的晨曦之光輕輕晃動幾下。


    然後繼續開口道:“此乃委員長在授予謝將軍軍銜之時所賜下的‘中正劍’!今日本官特意從謝將軍那裏借來一用,也算是對得起你了吧?”


    言語之間,充滿了一種讓人不寒而栗的威嚴和冷酷。


    早已經崩潰的王三春從椅子上溜坐在地。有氣無力的說:“我認罪!我認罪!”


    他往前爬了兩米,來到金振國的腳下,扯著他那筆挺的褲管求情道:“我知道死罪難逃,我認罪服法,萬望長官再次匯報給謝師長,給我最後留點體麵......”


    說罷這話,王三春一麵在認罪書上簽字畫押、蓋手印,一麵嗚嗚咽咽的抽泣不停!


    他究竟是在為什麽而哭?已經沒有誰在意這個問題了!


    那天下午,陽光熾熱無比,仿佛要將大地烤焦。眾人的目光如同聚光燈一般,緊緊鎖定在這兩個罪大惡極之人身上——王三春和他那令人聞風喪膽的女魔頭小老婆鄧芝芳。


    憤怒的山民們手持著各種各樣的“武器”,有土豆、爛茄子,甚至還有令人作嘔的糞疙瘩。


    他們毫不留情地朝王三春和鄧芝芳砸去,這些曾經遭受過欺壓淩辱的人們,此刻終於找到了發泄怒火的出口。


    場麵一片混亂,王三春和鄧芝芳被砸得狼狽不堪,但他們卻無法反抗。


    最終,兩人被五花大綁,押往鎮巴縣城外的一塊空曠之地。


    在那裏,按照王三春最後的祈求,他們被強迫麵朝西南方,那個方向正是他們遙遠的四川家鄉。也許在生命的盡頭,王三春心中還殘存著對故鄉的一絲眷戀吧。


    然而,無論如何,他們所犯下的罪行都不可饒恕。


    隨著一排槍聲響起,王三春和鄧芝芳的身體應聲倒下,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至此,他們那充滿罪惡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正義得到伸張,百姓們歡呼雀躍。


    而這一幕,也成為了這個小鎮曆史上難以磨滅的記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雨如磐中條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城老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城老道並收藏風雨如磐中條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