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在漢中城市的主要街道上。街道突然響起了雄壯的歌聲!隻見第一支走過的隊伍高唱著: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
這是革命的黃埔。
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
預備作奮鬥的先鋒。
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的民眾,
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
親愛精誠,繼續永守,
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在鍾樓街道的兩旁,開始人頭攢動,擠滿了前來湊熱鬧的人們。
他們或踮起腳尖,或伸長脖子,目光緊盯著街中間這支氣勢磅礴的隊伍。
隻見這支隊伍身著統一的黃色呢子軍服,頭戴鋼盔,手握衝鋒槍,腳蹬皮靴,全副武裝,英姿颯爽。
他們分成三路縱隊,邁著堅定而有力的步伐,整齊劃一地向前行進。
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量過一樣精準,整個隊列就如同快刀切出的豆腐般整齊劃一。
伴隨著陣陣清脆響亮的軍靴聲,回蕩在街道上空,仿佛是一曲激昂的戰歌。
在這片五彩斑斕的旗幟海洋中,一麵鮮豔奪目的大紅校旗格外引人注目。
在它上麵,一麵青天白日旗高高飄揚,宛如一輪旭日東升,照亮了整個街道。
軍樂隊則吹奏著雄壯激昂的樂曲,走在隊伍最前方,為其開路助威。
樂聲嘹亮,振奮人心,讓人不禁為之熱血沸騰!
第二支隊伍唱著:
“槍在我們的肩膀,
血在我們的胸膛!
我們扞衛祖國,
我們齊赴沙場.…..”
緊接著是第三支隊伍走了過來,他們高聲唱著:
“殷紅的血,
映著火熱的太陽!
暑季裏,
激起複仇的決心……”
這是一支支雄壯威武的黃埔軍校的國民革命軍隊伍!
他們整齊有序地朝著漢中市中心的北校場行進著。
他們的步伐震天動地,氣勢恢宏!如洶湧澎湃的浪潮一般連綿不絕...
目睹眼前壯觀場景,金振國內心激動不已,仿佛全身血液都在沸騰燃燒!
身為堂堂七尺男兒大丈夫,理應縱橫沙場、英勇無畏,哪怕戰死疆場也無所畏懼!
隻願能將自己的身軀埋葬於青山之中,以彰顯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
想到此處,金振國毅然決然地下定決心,要加入這支承載著全國人民殷切期望,且具備極高素質的軍官隊伍!
他渴望,從此以後,他將與眾多誌同道合之士並肩作戰,共同肩負起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進犯華北,洛陽分校遭日本飛機轟炸。
為避戰火,國民政府軍訓部派洛陽分校副主任劉海波少將來漢中選址,準備搬遷。
11月,奉命分批遷入漢中,建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
1937年11月至次年2月,分校校本部及第14期3個大隊學員全部遷漢。
初期,因無營房,校本部駐漢中原鎮台衙門,一、二大隊駐北校場,三大隊駐古漢台。
1938年3月,日本飛機開始轟炸漢中城區。為了學員安全,分校在武鄉一帶廟宇分散教學。同時,在漢中城北石堰寺建設新校園。
同年,國民政府最高軍事學府--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第一分校,為免遭日本侵略者踐踏,由河南洛陽正式遷到漢中,校址定在石堰寺峽穀中。
在石堰寺建設的新校園。它位於漢中天台山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北郊,山勢巍峨險峻,峰巒疊嶂,山間雲霧繚繞,宛如仙境一般。這裏森林茂密,草木蔥蘢,空氣清新宜人,是一個遠離喧囂塵世的天然氧吧。
登上山巔,可以俯瞰整個漢中市區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山中還有許多古老的寺廟和碑刻,見證著曆史的滄桑變遷!黃埔軍校的學員們可以在這裏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這裏。壯觀的瀑布、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岩石、茂密的森林,既能避免被日軍敵機發現,還能為學員們提供一個安靜、美麗的學習環境。
1939年,當局調集南鄭縣3000餘名民工,修建漢中城至石堰寺軍用公路,1940年元月建成通車,全長19.7公裏。新校園落成,學校搬入新址。
分校設施有:能容納500人的圖書館一座,地麵兩層,地下一層;遊泳池一座。
邀請鄂陝甘邊區警備總司令祝紹周題名為“三青池”。寓意青山不老、青水長流、青年萬歲;
俱樂部下設商店、旅館、酒店、浴室、影劇院(兼體育館);
開設完全小學(稱“和平小學”)和幼兒園各1所,各大隊還辦有小賣部。
同時,還給中央軍校校長蔣介石建有防空設施一處,以便視察時居住。
分校大門兩旁,書有孫中山先生親手書寫的對聯:
“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橫批“親愛精誠”。
伴著黃埔軍校漢中分校的落成,彼時的漢中猶如一顆璀璨明珠冉冉升起,散發著耀眼光芒。
這裏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有誌之士,他們懷揣著滿腔熱血與豪情壯誌,渴望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
這座學府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場所,更像是一座孕育希望與夢想的聖殿。
它肩負著為抗日戰爭培養卓越軍事幹部的神聖使命,成為了那個時代無數青年心中向往的聖地。
在這裏,學員們接受著嚴格而全麵的軍事訓練,他們不僅學習戰略戰術、兵法謀略,還深入研究軍事理論和政治思想。
每一個人都深知肩頭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們以無比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時刻準備投身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之中。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們,因共同的目標相聚一堂。
他們相互激勵、攜手共進,在艱苦環境下錘煉意誌品質。
他們切磋琢磨、取長補短,共同探討救國之道。
在這個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集體裏,友誼之花綻放得格外絢爛奪目。
漢中分校見證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從青澀走向成熟、從平凡邁向輝煌。
這些青年才俊如同一股股新鮮血液注入到抗日軍隊當中去,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以說,沒有漢中分校就沒有這些英勇無畏戰士們鋼鐵般堅韌精神,以及高超作戰技巧也就無法取得最終勝利。
在那場驚心動魄的陝南剿匪戰鬥中,金振國表現得異常英勇果敢,他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頑強的戰鬥精神,為剿滅土匪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此,他受到了各級軍政組織的高度讚揚,並獲得了一係列嘉獎。
然而,麵對謝輔三將軍的提拔與挽留,金振國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婉拒。
他心中惦記著遠在家鄉漢中的親人和戰友們,渴望早日回到他們身邊。
於是,金振國帶領著自己所屬的加強排全體戰友,馬不停蹄地踏上了歸鄉之路。
隨後,金振國被推薦進入黃埔軍校。他順利的通過了體檢過,筆試、儀容等各項指標都審驗。
三天後,金振國被正式通知錄取,成了黃埔軍校漢中分校第16期特戰科的一名學員。
嚴格的訓練開始了。內務:被單、毛毯、墨水瓶、米尺、小刀等,都要用尺子量距離,放在固定位置,如刀切一般整齊,每周檢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教官斥責、甚至體罰。
連晚上睡覺的姿勢都得一樣;一個剛剛容得下仰躺的位置,如果要翻身側睡一會,剩下的空隙就會立刻被兩邊的人擠占,一夜都別想再翻回來睡。
打背包、穿衣,連吃飯都要求迅速,在規定時間內要吃完。
有一天早上,金振國睡不著覺就提前起床,在水池邊洗漱,搞得叮叮咣作響。
於是教官就處罰金振國兩手平端一洗臉盆的水,兩腿半彎著,蹲著馬步站了一頓飯的時間。
蹲馬步可不是好玩的!接下來的金振國好幾天走路都不利索。
看著像螃蟹走路,雙腿拐來拐去的金振國,他遭到了同學們善意的哄笑。
寒冷刺骨的冬天,呼嘯的北風吹得人瑟瑟發抖。
然而,為了適應特殊作戰環境的需要。炊事員卻將前一天精心製作好的米飯放置在冰冷的露天地裏,讓它們慢慢凍結成堅硬的冰碴子。
每天清晨,士兵們都要忍受著嚴寒和饑餓,吃下這些冷冰冰的冰碴子飯。
他們的嘴唇被凍得發紫,牙齒也不住地打顫,但沒有一個人敢抱怨半句。
因為隻有吃完這難以下咽的早餐後,才能獲準喝下一口熱騰騰的開水。
如果有人膽敢違反規定抱怨,那麽等待他的將會是嚴厲的懲罰:
要麽雙手緊握長槍,向前伸直手臂,保持半蹲著的姿勢;
要麽被罰去跑完漫長而艱苦的十公裏路程。
無論是哪種懲罰方式,對於身體和意誌都是巨大的考驗。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明白紀律的重要性。
他們知道,隻有嚴格遵守規定,才能保證整個隊伍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
因此,即使麵對如此艱難的條件,他們依然選擇默默承受,毫無怨言。
半年下來,仰睡成了習慣,吃冷吃熱不鬧胃病。自此以後,金振國的胃口變得很好!在以後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可以應對很多難以預測的艱難困苦。
軍事訓練可謂是一項充滿挑戰和複雜性的任務。
記得有一次進行跨越障礙訓練時,金振國遇到了困難。麵對深約五米多、寬約二點五米的壕溝,他嚐試多次都退了回來,始終不效成功跨越過去。
隊長看到這一幕後,心中的怒火瞬間被點燃。
他大步走到金振國麵前,二話不說地從口袋裏掏出厚厚的一遝法幣,用力拍在欄杆上,並瞪大了眼睛。
高聲怒喝:“大膽跳!如果不幸摔死了,老子掏錢給你買副上好的棺材板板!”
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
金振國也被隊長的氣勢所震懾,一時間不知所措。然而,在隊長的激勵下,他深吸一口氣,鼓足勇氣,退後幾步,加上助跑。
這次,他用盡全身力氣一躍而起,終於成功地跨過了壕溝!
落地後的金振國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而隊長則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個小插曲雖然看似粗暴,但卻體現出軍隊生活中的嚴格要求和戰友之間深厚的情誼。
通過這樣獨特的方式,隊長激發了金振國一幫學員內心深處的潛能,幫助他克服了困難,同時也增強了整個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除了軍事訓練、行軍演習、課堂學習外,金振國們還參加勞動,植樹、挖溝、修路。
學校還修建了遊泳池。操練後,大家就來到遊泳池遊泳、洗字島遊泳教官親臨指導,蛙式、自由式、跳水、踩水、水中射擊等,學會了不少水上本領,這在以後的黃河布防戰鬥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所軍校內,不僅有著嚴謹的學術氛圍和高強度的軍事訓練,更是讓一支神秘而強大的隊伍一一山地特團悄然崛起!
這支精銳之師駐紮在漢中北部天台山之巔,宛如鋼鐵長城般堅不可摧。
他們日常接受著最為嚴苛且專業的山地戰術訓練,每一項訓練都充滿挑戰與考驗,但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他們卓越的戰鬥素質和無畏勇氣。
在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春日裏,一場規模宏大的演習拉開帷幕。
山地特戰盛情邀請全校師生以及各大軍事機關、部隊團體前來觀摩助威。
這場演習無疑將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同時也是對山地兵團實力的一次全麵檢閱。
隨著演習指令下達,精彩紛呈的節目接連上演。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登絕壁項目:隻見戰士們手持抓鉤,奮力一揮,準確無誤地勾住崖頂,緊接著借助繩索如猿猴般敏捷攀爬而上。
他們身手矯健,動作行雲流水,一個接著一個,眨眼間便登上頂峰,並朝著“敵人”發起勇猛衝擊,展現出頑強拚搏精神和高超作戰技能。
緊接著是飛越山澗環節:兩座陡峭聳立的石山如同天然屏障橫亙眼前,兩者相距約百米之遙,而其間則是深不見底的峽穀深淵。
然而就在此時此刻,勇敢無畏的黃埔軍校戰士們竟然憑借手中槍榴彈成功發射出牽引滑繩,並順利抵達對岸!
隨後他們順著滑索滑行而下,攜帶槍械裝備等物資迅速投入戰鬥.……
整個場麵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令在場觀眾無不大呼過癮拍手叫絕!
這場震撼心靈的演習。充分展示出山地特戰團超凡脫俗的實力與風采,不禁讓人們對其刮目相看讚不絕口!
相信在未來日子裏,無論麵對何種艱難困苦,這支迅速成長的鋼鐵隊伍,必將是我抗日大軍部隊最中堅的力量!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
這是革命的黃埔。
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
預備作奮鬥的先鋒。
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的民眾,
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
親愛精誠,繼續永守,
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在鍾樓街道的兩旁,開始人頭攢動,擠滿了前來湊熱鬧的人們。
他們或踮起腳尖,或伸長脖子,目光緊盯著街中間這支氣勢磅礴的隊伍。
隻見這支隊伍身著統一的黃色呢子軍服,頭戴鋼盔,手握衝鋒槍,腳蹬皮靴,全副武裝,英姿颯爽。
他們分成三路縱隊,邁著堅定而有力的步伐,整齊劃一地向前行進。
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量過一樣精準,整個隊列就如同快刀切出的豆腐般整齊劃一。
伴隨著陣陣清脆響亮的軍靴聲,回蕩在街道上空,仿佛是一曲激昂的戰歌。
在這片五彩斑斕的旗幟海洋中,一麵鮮豔奪目的大紅校旗格外引人注目。
在它上麵,一麵青天白日旗高高飄揚,宛如一輪旭日東升,照亮了整個街道。
軍樂隊則吹奏著雄壯激昂的樂曲,走在隊伍最前方,為其開路助威。
樂聲嘹亮,振奮人心,讓人不禁為之熱血沸騰!
第二支隊伍唱著:
“槍在我們的肩膀,
血在我們的胸膛!
我們扞衛祖國,
我們齊赴沙場.…..”
緊接著是第三支隊伍走了過來,他們高聲唱著:
“殷紅的血,
映著火熱的太陽!
暑季裏,
激起複仇的決心……”
這是一支支雄壯威武的黃埔軍校的國民革命軍隊伍!
他們整齊有序地朝著漢中市中心的北校場行進著。
他們的步伐震天動地,氣勢恢宏!如洶湧澎湃的浪潮一般連綿不絕...
目睹眼前壯觀場景,金振國內心激動不已,仿佛全身血液都在沸騰燃燒!
身為堂堂七尺男兒大丈夫,理應縱橫沙場、英勇無畏,哪怕戰死疆場也無所畏懼!
隻願能將自己的身軀埋葬於青山之中,以彰顯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
想到此處,金振國毅然決然地下定決心,要加入這支承載著全國人民殷切期望,且具備極高素質的軍官隊伍!
他渴望,從此以後,他將與眾多誌同道合之士並肩作戰,共同肩負起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進犯華北,洛陽分校遭日本飛機轟炸。
為避戰火,國民政府軍訓部派洛陽分校副主任劉海波少將來漢中選址,準備搬遷。
11月,奉命分批遷入漢中,建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
1937年11月至次年2月,分校校本部及第14期3個大隊學員全部遷漢。
初期,因無營房,校本部駐漢中原鎮台衙門,一、二大隊駐北校場,三大隊駐古漢台。
1938年3月,日本飛機開始轟炸漢中城區。為了學員安全,分校在武鄉一帶廟宇分散教學。同時,在漢中城北石堰寺建設新校園。
同年,國民政府最高軍事學府--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第一分校,為免遭日本侵略者踐踏,由河南洛陽正式遷到漢中,校址定在石堰寺峽穀中。
在石堰寺建設的新校園。它位於漢中天台山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北郊,山勢巍峨險峻,峰巒疊嶂,山間雲霧繚繞,宛如仙境一般。這裏森林茂密,草木蔥蘢,空氣清新宜人,是一個遠離喧囂塵世的天然氧吧。
登上山巔,可以俯瞰整個漢中市區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山中還有許多古老的寺廟和碑刻,見證著曆史的滄桑變遷!黃埔軍校的學員們可以在這裏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這裏。壯觀的瀑布、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岩石、茂密的森林,既能避免被日軍敵機發現,還能為學員們提供一個安靜、美麗的學習環境。
1939年,當局調集南鄭縣3000餘名民工,修建漢中城至石堰寺軍用公路,1940年元月建成通車,全長19.7公裏。新校園落成,學校搬入新址。
分校設施有:能容納500人的圖書館一座,地麵兩層,地下一層;遊泳池一座。
邀請鄂陝甘邊區警備總司令祝紹周題名為“三青池”。寓意青山不老、青水長流、青年萬歲;
俱樂部下設商店、旅館、酒店、浴室、影劇院(兼體育館);
開設完全小學(稱“和平小學”)和幼兒園各1所,各大隊還辦有小賣部。
同時,還給中央軍校校長蔣介石建有防空設施一處,以便視察時居住。
分校大門兩旁,書有孫中山先生親手書寫的對聯:
“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橫批“親愛精誠”。
伴著黃埔軍校漢中分校的落成,彼時的漢中猶如一顆璀璨明珠冉冉升起,散發著耀眼光芒。
這裏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有誌之士,他們懷揣著滿腔熱血與豪情壯誌,渴望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
這座學府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場所,更像是一座孕育希望與夢想的聖殿。
它肩負著為抗日戰爭培養卓越軍事幹部的神聖使命,成為了那個時代無數青年心中向往的聖地。
在這裏,學員們接受著嚴格而全麵的軍事訓練,他們不僅學習戰略戰術、兵法謀略,還深入研究軍事理論和政治思想。
每一個人都深知肩頭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們以無比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時刻準備投身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之中。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們,因共同的目標相聚一堂。
他們相互激勵、攜手共進,在艱苦環境下錘煉意誌品質。
他們切磋琢磨、取長補短,共同探討救國之道。
在這個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集體裏,友誼之花綻放得格外絢爛奪目。
漢中分校見證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從青澀走向成熟、從平凡邁向輝煌。
這些青年才俊如同一股股新鮮血液注入到抗日軍隊當中去,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以說,沒有漢中分校就沒有這些英勇無畏戰士們鋼鐵般堅韌精神,以及高超作戰技巧也就無法取得最終勝利。
在那場驚心動魄的陝南剿匪戰鬥中,金振國表現得異常英勇果敢,他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頑強的戰鬥精神,為剿滅土匪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此,他受到了各級軍政組織的高度讚揚,並獲得了一係列嘉獎。
然而,麵對謝輔三將軍的提拔與挽留,金振國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婉拒。
他心中惦記著遠在家鄉漢中的親人和戰友們,渴望早日回到他們身邊。
於是,金振國帶領著自己所屬的加強排全體戰友,馬不停蹄地踏上了歸鄉之路。
隨後,金振國被推薦進入黃埔軍校。他順利的通過了體檢過,筆試、儀容等各項指標都審驗。
三天後,金振國被正式通知錄取,成了黃埔軍校漢中分校第16期特戰科的一名學員。
嚴格的訓練開始了。內務:被單、毛毯、墨水瓶、米尺、小刀等,都要用尺子量距離,放在固定位置,如刀切一般整齊,每周檢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教官斥責、甚至體罰。
連晚上睡覺的姿勢都得一樣;一個剛剛容得下仰躺的位置,如果要翻身側睡一會,剩下的空隙就會立刻被兩邊的人擠占,一夜都別想再翻回來睡。
打背包、穿衣,連吃飯都要求迅速,在規定時間內要吃完。
有一天早上,金振國睡不著覺就提前起床,在水池邊洗漱,搞得叮叮咣作響。
於是教官就處罰金振國兩手平端一洗臉盆的水,兩腿半彎著,蹲著馬步站了一頓飯的時間。
蹲馬步可不是好玩的!接下來的金振國好幾天走路都不利索。
看著像螃蟹走路,雙腿拐來拐去的金振國,他遭到了同學們善意的哄笑。
寒冷刺骨的冬天,呼嘯的北風吹得人瑟瑟發抖。
然而,為了適應特殊作戰環境的需要。炊事員卻將前一天精心製作好的米飯放置在冰冷的露天地裏,讓它們慢慢凍結成堅硬的冰碴子。
每天清晨,士兵們都要忍受著嚴寒和饑餓,吃下這些冷冰冰的冰碴子飯。
他們的嘴唇被凍得發紫,牙齒也不住地打顫,但沒有一個人敢抱怨半句。
因為隻有吃完這難以下咽的早餐後,才能獲準喝下一口熱騰騰的開水。
如果有人膽敢違反規定抱怨,那麽等待他的將會是嚴厲的懲罰:
要麽雙手緊握長槍,向前伸直手臂,保持半蹲著的姿勢;
要麽被罰去跑完漫長而艱苦的十公裏路程。
無論是哪種懲罰方式,對於身體和意誌都是巨大的考驗。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明白紀律的重要性。
他們知道,隻有嚴格遵守規定,才能保證整個隊伍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
因此,即使麵對如此艱難的條件,他們依然選擇默默承受,毫無怨言。
半年下來,仰睡成了習慣,吃冷吃熱不鬧胃病。自此以後,金振國的胃口變得很好!在以後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可以應對很多難以預測的艱難困苦。
軍事訓練可謂是一項充滿挑戰和複雜性的任務。
記得有一次進行跨越障礙訓練時,金振國遇到了困難。麵對深約五米多、寬約二點五米的壕溝,他嚐試多次都退了回來,始終不效成功跨越過去。
隊長看到這一幕後,心中的怒火瞬間被點燃。
他大步走到金振國麵前,二話不說地從口袋裏掏出厚厚的一遝法幣,用力拍在欄杆上,並瞪大了眼睛。
高聲怒喝:“大膽跳!如果不幸摔死了,老子掏錢給你買副上好的棺材板板!”
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
金振國也被隊長的氣勢所震懾,一時間不知所措。然而,在隊長的激勵下,他深吸一口氣,鼓足勇氣,退後幾步,加上助跑。
這次,他用盡全身力氣一躍而起,終於成功地跨過了壕溝!
落地後的金振國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而隊長則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個小插曲雖然看似粗暴,但卻體現出軍隊生活中的嚴格要求和戰友之間深厚的情誼。
通過這樣獨特的方式,隊長激發了金振國一幫學員內心深處的潛能,幫助他克服了困難,同時也增強了整個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除了軍事訓練、行軍演習、課堂學習外,金振國們還參加勞動,植樹、挖溝、修路。
學校還修建了遊泳池。操練後,大家就來到遊泳池遊泳、洗字島遊泳教官親臨指導,蛙式、自由式、跳水、踩水、水中射擊等,學會了不少水上本領,這在以後的黃河布防戰鬥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所軍校內,不僅有著嚴謹的學術氛圍和高強度的軍事訓練,更是讓一支神秘而強大的隊伍一一山地特團悄然崛起!
這支精銳之師駐紮在漢中北部天台山之巔,宛如鋼鐵長城般堅不可摧。
他們日常接受著最為嚴苛且專業的山地戰術訓練,每一項訓練都充滿挑戰與考驗,但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他們卓越的戰鬥素質和無畏勇氣。
在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春日裏,一場規模宏大的演習拉開帷幕。
山地特戰盛情邀請全校師生以及各大軍事機關、部隊團體前來觀摩助威。
這場演習無疑將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同時也是對山地兵團實力的一次全麵檢閱。
隨著演習指令下達,精彩紛呈的節目接連上演。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登絕壁項目:隻見戰士們手持抓鉤,奮力一揮,準確無誤地勾住崖頂,緊接著借助繩索如猿猴般敏捷攀爬而上。
他們身手矯健,動作行雲流水,一個接著一個,眨眼間便登上頂峰,並朝著“敵人”發起勇猛衝擊,展現出頑強拚搏精神和高超作戰技能。
緊接著是飛越山澗環節:兩座陡峭聳立的石山如同天然屏障橫亙眼前,兩者相距約百米之遙,而其間則是深不見底的峽穀深淵。
然而就在此時此刻,勇敢無畏的黃埔軍校戰士們竟然憑借手中槍榴彈成功發射出牽引滑繩,並順利抵達對岸!
隨後他們順著滑索滑行而下,攜帶槍械裝備等物資迅速投入戰鬥.……
整個場麵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令在場觀眾無不大呼過癮拍手叫絕!
這場震撼心靈的演習。充分展示出山地特戰團超凡脫俗的實力與風采,不禁讓人們對其刮目相看讚不絕口!
相信在未來日子裏,無論麵對何種艱難困苦,這支迅速成長的鋼鐵隊伍,必將是我抗日大軍部隊最中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