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緩緩地停在了一座院子前。
這裏看上去有些破舊不堪,隻有五個破爛的窯洞並排而立。
金振國和他的三個同伴被摘下眼罩,他們透過那扇緊閉且遮蔽嚴密的門窗縫隙向內窺視。
微弱的燈光下,窯洞內部顯得有些昏暗,但可以看到身穿八路軍製服的工作人員忙碌穿梭,一切顯得繁忙而井然有序。
由於要躲避日軍敵機的狂轟濫炸,無論是八路軍的指揮部還是兵營,夜晚都實行了嚴格的燈火管製措施。
車夫進入院內通報之後,一位腰纏武裝帶、英姿颯爽的八路軍女戰士邁著矯健的步伐走了出來。
她來到金振國麵前,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金長官好!您一路辛苦了,我們已在此恭候多時!”
金振國迅速回敬了一個軍禮,並從懷中取出公文包緊緊握在手中。
他神情嚴肅地說道:“請務必盡快將這份重要情報傳遞給衛立煌總司令!這關係到戰局的發展和無數將士們的生命安危。”
女戰士鄭重地點頭回應,表示一定會完成任務。眼神堅定而充滿使命感。
金振國心中湧起一股信任與期待之情。這份情報承載著希望與責任,他相信這位勇敢的女戰士定能不負所托,將情報傳達到目的地。
“好的!我們的領導早已經做好了安排,金長官先請進屋休息,一邊吃飯一邊等我們的消息吧。”女兵利索的接過公文包,走進辦公窯洞。
一位廚師模樣的人把他們請進了距離窯洞兩百多米遠的一個簡易窩棚裏。在那裏,八路軍早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地道的山西刀削麵。
窩棚內空間不大,但卻收拾得十分整潔。幾張破舊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桌上擺放著幾碗熱氣騰騰的刀削麵,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廚師模樣的人熱情地招呼著他們坐下。不大一會兒,熱氣騰騰的刀削麵就端在了金振國他們四人和馬車夫的麵前。
金振國感激地接過麵條,他已經很久沒有嚐到這麽地道的味道了......
就在這時,一名八路軍戰士走了進來,遞給金振國一張紙條。金振國打開一看,上麵是第一戰區司令部的回電。
隻見上麵寫著:“情報收悉。辛苦!盡快將''條山‘布防圖速速帶回,即令!”
金振國心中一緊,知道接下來的任務將會更加艱巨。因為,電報不可能把地圖的內容發過去。
看來,要想將鬼子詳細描繪出來的“中條山布防圖”成功送到五百公裏之外、黃河彼岸的潼關,無疑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啊!
“可惡!究竟是哪個雜種下達的這個命令的?這不是要我們的老命嘛!”原本以為隻要將情報傳遞出去就算大功告成的李二蛋,此時氣急敗壞地破口大罵起來。
是啊,光想想這個任務就讓人毛骨悚然!到底該如何穿越日軍和偽軍層層封鎖的占領區呢?又該怎樣渡過黃河呢?
“說得倒容易,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劉樹根抱怨道。
“要是我們也能像王雪鬆那樣用鴿子來傳遞消息就好了!”李二蛋似乎從王雪鬆利用鴿子傳信一事得到了靈感,幽幽地說道。
“你這家夥是怎麽想的?這麽大的一張地圖,起碼也有兩斤重吧!你覺得信鴿還飛得起來嗎?除非你能夠訓練出一隻會送信的老鷹才行!”陳茂德的一番話逗得眾人哈哈大笑!
“我跟你們講一哈嘛!你們每個人抱著一個‘洪筒子’,然後遊過河去嘛!”抱著一根長長的趕車鞭子,蹲在窩棚的角落裏一直沉默不語的車把式終於開口說話了。
“老哥,什麽是‘洪筒子’啊?”陳茂德十分好奇地問道。
“我才 20 歲呢,你才是老哥好吧!”聽到三十多歲的陳茂德竟然稱呼自己為老哥,年輕的車把式頓時火冒三丈。
要知道,生活在黃土高原和黃河邊上的人們,因為常年遭受強烈的日曬和刺骨的河風侵蝕,他們的外貌往往比實際年齡顯得蒼老許多。
金振國意識到車把式生氣了,隻能責怪陳茂德有眼不識泰山!於是他趕緊走過去賠禮道歉並解釋一番。
所謂的“洪筒”,其實就是一種在黃河上廣泛流行的小型泅渡工具。
在古代以及近代的陝北黃河段,除了常見的大木船之外,還曾經使用過這種小巧玲瓏的“洪筒”,它為單人泅渡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那麽,什麽是“洪筒”呢?
簡單來說,就是將宰殺後的羊或牛皮整個兒地褪下來。
然後,經過脫毛處理,再向裏麵吹氣使其膨脹,並灌入少量的清油、食鹽和冷水,最後將頭、尾以及四肢緊緊紮住。待晾曬幹燥之後,便可以下水使用了。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省去了使用木船所帶來的諸多繁瑣,而且還省力、省錢又省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如果將多個“洪筒”捆綁在一個木架子上,並添加木製的船槳,就能夠製作成一種皮筏(也叫排子)。
這樣一來,皮筏的載重量有了顯著的提升,可以用於短途的人員和貨物運輸。
不過,這種皮筏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隻能順著水流向下行駛。
因此被人們戲稱為“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這句話形象地描繪出了皮筏在順流和逆流時的不同狀態,也反映了當時黃河水上交通的獨特風貌。
經過兩天的休整之後,他們在八路軍的協助下,成功尋得了 12 隻“洪筒”。
幸運的是,這裏地處呂梁山區,木材資源相當豐富。
在經驗豐富的車把式宋海娃的悉心指導下,他們巧妙地運用鞣製過的羊筋,將“洪筒”緊緊地捆縛在數塊木板之上,一個簡單而實用的羊皮筏子就此誕生。
倘若一切順利,這段長達一百公裏的水路漂流之旅預計需要一天多的時間就能完成。
然而,如果他們在渡過黃河之後決定選擇陸路前行,那麽按照每天最多行走五十公裏的速度來計算,這將需要耗費整整三天的時間。
因此,為了節省時間和力氣,金振國、陳茂德還有李二蛋這三個從小就在漢江邊長大的野孩子,自然而然地選擇了走水路。
至於那個不會遊泳的“旱鴨子”劉樹根嘛,有他們三個“浪裏白條”在,那當然也不成問題啦!
今年夏天,對位於黃河兩岸的陝西省和山西省來說,可是遭遇到了十分嚴重的幹旱天氣。
黃河的水量比往年少了許多,河麵也隻有平時的三分之一那麽寬而已。
為了不引起鬼子的注意,金振國決定選擇在晚上,臨近三交鎮的一處水域麵積很大,水勢很緩的地方下河。
呂梁石樓縣的黃河之濱,是晉商文化發祥地之一。
這裏不僅締造了繁榮的晉商文化,還造就了發達的建築和世俗古渡文化。
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蘊藏著黃土民情風俗,體現了厚重的黃河文明。
可惜,這些黃河渡口,目前都被鬼子重兵把持著。
“旱鴨子”劉樹根獨自一人坐在羊皮筏子上,陳茂德、李二蛋左右扶持,金振國則在後麵推著羊皮筏子往前走。
一開始的時候,劉樹根被嚇得在羊皮筏子上哇哇大叫,根本不敢睜開眼睛。
隻要看到流淌的黃河水,他就會感到頭暈目眩,甚至還會嘔吐不止。
李二蛋和陳茂德這兩個促狹鬼見狀,竟然惡作劇地將羊皮筏子多次拉入水中,讓劉樹根在水裏來來回回地泡了好幾次。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幫助劉樹根克服了心理障礙,他變得從容了許多……
突然間,鬼子的探照燈猶如一道閃電般劃破夜空,直直地照射而來。
他們一行四人瞬間無所遁形,完全暴露在了鬼子 視野之內 。
金振國等人心急如焚,拚命指揮著兄弟們手腳並用地劃動著羊皮筏子,竭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朝著對岸疾馳而去。
然而,就在這時,敵人的子彈像是雨點兒一樣突然傾瀉而下。
在他們的四周,\"啾啾\"作響的子彈將河水打得水花四濺,掀起了一朵朵洶湧的浪花。
劉樹根驚恐萬分,緊緊地趴在羊皮筏子上,瑟瑟發抖,竭盡所能地縮小自己的身體麵積,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被子彈擊中的風險。
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陳茂德毫不畏懼,他大吼一聲:\"你們把筏子穩住了!\"
緊接著,他迅速從羊皮筏子上的油紙包裏抽出一把嶄新的\"三八大蓋\"步槍,穩了穩身形,讓雙肩微微地左右搖晃起來。隻見他動作嫻熟、身姿矯健,平穩而堅定地端起了步槍。
站在水裏而不沉溺,這正是典型的\"踩假水\"技巧!
要知道,隻有那些水性極佳的高手,才能真正掌握這種絕技。
在\"踩假水\"的時候,他們根本不需要借助雙手的力量,隻需用雙腳在水中不斷地上下劃動,同時雙肩輕輕晃動,以此來維持身體的平衡。
如此一來,他們便如同擁有了水上漂的絕世輕功一般,在水中行走猶如閑庭信步、信手拈來,完全沒有任何壓力和阻礙,更不用擔心會沉沒下去。
“啪!”伴隨著清脆而響亮的槍聲響起,鬼子的探照燈瞬間熄滅,仿佛被一股神秘力量所吞噬!
要想成功橫渡這條河流,絕對不可能沿著一條筆直的路線前進!因為河水的巨大衝擊力會將船隻不由自主地朝下遊方向推動。
此時此刻,失去了目標的鬼子們仍然在朝著剛才的位置瘋狂掃射,這番操作簡直就是對“刻舟求劍”這個成語最生動形象的詮釋!他們完美地演繹了一場名副其實的鬧劇!
就在他們的雙腳接觸到河床的一瞬間,他們便意識到自己已經抵達了黃河的西岸,也就是陝西的地界。
緊接著,一陣低沉的轟鳴聲從河對岸傳來,一道耀眼的光芒如閃電般徑直地向他們射來。原來,是日本鬼子的快艇追了上來!
\"快快!把筏子抬到岸上去!\" 陳茂德高聲呼喊著,毫不猶豫地轉過身去,準備應對疾馳而來的快艇!
金振國和另外兩個同伴迅速抬起羊皮筏子,拚命向著黃河西岸的草叢奔去。
此時,半截身子還浸泡在水中的陳茂德毫不畏懼,毅然決然地舉起手中的步槍,朝著鬼子的遊艇果斷地開了一槍!
然而,令他驚訝的是,這一槍竟然毫無作用!\"咦!怎麽會這樣?\" 陳茂德不禁驚愕出聲,畢竟這可是他第一次將子彈打偏,未能擊中快艇船頭的大燈。
經過一番仔細檢查,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在匆忙之中,他的步槍槍管不小心被黃河洶湧澎湃的浪花卷入了大量的泥沙,導致槍膛內的來複線失去了原有的精準度,嚴重影響了射擊的準確性!
“他媽的黃河!”陳茂德低聲咒罵著,心中充滿了晦氣和惱怒。
他緊握著手中的槍支,感覺到一股無力感湧上心頭。槍裏僅剩下四顆子彈,而敵人卻依然緊追不舍。
他的手指緊緊扣動著扳機,不斷地拉動槍栓,將四顆寶貴的子彈一顆接一顆地射向遠方。
每一槍都帶著他的憤怒與決心,但他並不確定究竟是哪一槍擊中了關鍵目標。
直到最後一顆子彈射出,陳茂德才注意到鬼子快艇上的燈泡被打碎了。
那一瞬間,快艇失去了照明,仿佛變成了一隻瞎眼的公牛,在水麵上的追擊速度急劇減緩下來。
這給了陳茂德一絲喘息的機會,他毫不猶豫地抓住這個時機,全力奔跑向岸邊。
他的步伐矯健而堅定,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在鬼子反應過來之前,找到一個清澈的水潭,將步槍清洗幹淨,準備好組織一次更有力的反擊!
時間緊迫,每一秒都顯得格外珍貴。陳茂德深知自己不能有絲毫鬆懈,必須爭分奪秒地行動起來。
他的目光掃視著四周,尋找著合適的藏身之處和可利用的資源。
同時,他的思維飛速運轉,構思著下一步的計劃和策略。
終於,他發現了一個隱藏在草叢中的清水潭,潭水清澈見底,宛如一麵鏡子。
早就人槍合一的陳茂德,閉著眼睛就能很快的把槍支拆卸下來。
衝洗掉泥沙後,再次快速的組裝,裝填子彈,整個動作不到一分鍾時間就一氣嗬成!
所幸鬼子的“三八大蓋”也是世界名槍之一,性能優越,質量可靠!
他快速的拉動了幾次槍栓,動作熟練而專注,仿佛在對待一件珍貴的寶物。
“小鬼子來吧!陳爺等著你!”聽到快艇“突突”接近的聲音,陳茂德趴在了河邊,緊緊地等待著......
這裏看上去有些破舊不堪,隻有五個破爛的窯洞並排而立。
金振國和他的三個同伴被摘下眼罩,他們透過那扇緊閉且遮蔽嚴密的門窗縫隙向內窺視。
微弱的燈光下,窯洞內部顯得有些昏暗,但可以看到身穿八路軍製服的工作人員忙碌穿梭,一切顯得繁忙而井然有序。
由於要躲避日軍敵機的狂轟濫炸,無論是八路軍的指揮部還是兵營,夜晚都實行了嚴格的燈火管製措施。
車夫進入院內通報之後,一位腰纏武裝帶、英姿颯爽的八路軍女戰士邁著矯健的步伐走了出來。
她來到金振國麵前,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金長官好!您一路辛苦了,我們已在此恭候多時!”
金振國迅速回敬了一個軍禮,並從懷中取出公文包緊緊握在手中。
他神情嚴肅地說道:“請務必盡快將這份重要情報傳遞給衛立煌總司令!這關係到戰局的發展和無數將士們的生命安危。”
女戰士鄭重地點頭回應,表示一定會完成任務。眼神堅定而充滿使命感。
金振國心中湧起一股信任與期待之情。這份情報承載著希望與責任,他相信這位勇敢的女戰士定能不負所托,將情報傳達到目的地。
“好的!我們的領導早已經做好了安排,金長官先請進屋休息,一邊吃飯一邊等我們的消息吧。”女兵利索的接過公文包,走進辦公窯洞。
一位廚師模樣的人把他們請進了距離窯洞兩百多米遠的一個簡易窩棚裏。在那裏,八路軍早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地道的山西刀削麵。
窩棚內空間不大,但卻收拾得十分整潔。幾張破舊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桌上擺放著幾碗熱氣騰騰的刀削麵,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廚師模樣的人熱情地招呼著他們坐下。不大一會兒,熱氣騰騰的刀削麵就端在了金振國他們四人和馬車夫的麵前。
金振國感激地接過麵條,他已經很久沒有嚐到這麽地道的味道了......
就在這時,一名八路軍戰士走了進來,遞給金振國一張紙條。金振國打開一看,上麵是第一戰區司令部的回電。
隻見上麵寫著:“情報收悉。辛苦!盡快將''條山‘布防圖速速帶回,即令!”
金振國心中一緊,知道接下來的任務將會更加艱巨。因為,電報不可能把地圖的內容發過去。
看來,要想將鬼子詳細描繪出來的“中條山布防圖”成功送到五百公裏之外、黃河彼岸的潼關,無疑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啊!
“可惡!究竟是哪個雜種下達的這個命令的?這不是要我們的老命嘛!”原本以為隻要將情報傳遞出去就算大功告成的李二蛋,此時氣急敗壞地破口大罵起來。
是啊,光想想這個任務就讓人毛骨悚然!到底該如何穿越日軍和偽軍層層封鎖的占領區呢?又該怎樣渡過黃河呢?
“說得倒容易,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劉樹根抱怨道。
“要是我們也能像王雪鬆那樣用鴿子來傳遞消息就好了!”李二蛋似乎從王雪鬆利用鴿子傳信一事得到了靈感,幽幽地說道。
“你這家夥是怎麽想的?這麽大的一張地圖,起碼也有兩斤重吧!你覺得信鴿還飛得起來嗎?除非你能夠訓練出一隻會送信的老鷹才行!”陳茂德的一番話逗得眾人哈哈大笑!
“我跟你們講一哈嘛!你們每個人抱著一個‘洪筒子’,然後遊過河去嘛!”抱著一根長長的趕車鞭子,蹲在窩棚的角落裏一直沉默不語的車把式終於開口說話了。
“老哥,什麽是‘洪筒子’啊?”陳茂德十分好奇地問道。
“我才 20 歲呢,你才是老哥好吧!”聽到三十多歲的陳茂德竟然稱呼自己為老哥,年輕的車把式頓時火冒三丈。
要知道,生活在黃土高原和黃河邊上的人們,因為常年遭受強烈的日曬和刺骨的河風侵蝕,他們的外貌往往比實際年齡顯得蒼老許多。
金振國意識到車把式生氣了,隻能責怪陳茂德有眼不識泰山!於是他趕緊走過去賠禮道歉並解釋一番。
所謂的“洪筒”,其實就是一種在黃河上廣泛流行的小型泅渡工具。
在古代以及近代的陝北黃河段,除了常見的大木船之外,還曾經使用過這種小巧玲瓏的“洪筒”,它為單人泅渡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那麽,什麽是“洪筒”呢?
簡單來說,就是將宰殺後的羊或牛皮整個兒地褪下來。
然後,經過脫毛處理,再向裏麵吹氣使其膨脹,並灌入少量的清油、食鹽和冷水,最後將頭、尾以及四肢緊緊紮住。待晾曬幹燥之後,便可以下水使用了。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省去了使用木船所帶來的諸多繁瑣,而且還省力、省錢又省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如果將多個“洪筒”捆綁在一個木架子上,並添加木製的船槳,就能夠製作成一種皮筏(也叫排子)。
這樣一來,皮筏的載重量有了顯著的提升,可以用於短途的人員和貨物運輸。
不過,這種皮筏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隻能順著水流向下行駛。
因此被人們戲稱為“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這句話形象地描繪出了皮筏在順流和逆流時的不同狀態,也反映了當時黃河水上交通的獨特風貌。
經過兩天的休整之後,他們在八路軍的協助下,成功尋得了 12 隻“洪筒”。
幸運的是,這裏地處呂梁山區,木材資源相當豐富。
在經驗豐富的車把式宋海娃的悉心指導下,他們巧妙地運用鞣製過的羊筋,將“洪筒”緊緊地捆縛在數塊木板之上,一個簡單而實用的羊皮筏子就此誕生。
倘若一切順利,這段長達一百公裏的水路漂流之旅預計需要一天多的時間就能完成。
然而,如果他們在渡過黃河之後決定選擇陸路前行,那麽按照每天最多行走五十公裏的速度來計算,這將需要耗費整整三天的時間。
因此,為了節省時間和力氣,金振國、陳茂德還有李二蛋這三個從小就在漢江邊長大的野孩子,自然而然地選擇了走水路。
至於那個不會遊泳的“旱鴨子”劉樹根嘛,有他們三個“浪裏白條”在,那當然也不成問題啦!
今年夏天,對位於黃河兩岸的陝西省和山西省來說,可是遭遇到了十分嚴重的幹旱天氣。
黃河的水量比往年少了許多,河麵也隻有平時的三分之一那麽寬而已。
為了不引起鬼子的注意,金振國決定選擇在晚上,臨近三交鎮的一處水域麵積很大,水勢很緩的地方下河。
呂梁石樓縣的黃河之濱,是晉商文化發祥地之一。
這裏不僅締造了繁榮的晉商文化,還造就了發達的建築和世俗古渡文化。
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蘊藏著黃土民情風俗,體現了厚重的黃河文明。
可惜,這些黃河渡口,目前都被鬼子重兵把持著。
“旱鴨子”劉樹根獨自一人坐在羊皮筏子上,陳茂德、李二蛋左右扶持,金振國則在後麵推著羊皮筏子往前走。
一開始的時候,劉樹根被嚇得在羊皮筏子上哇哇大叫,根本不敢睜開眼睛。
隻要看到流淌的黃河水,他就會感到頭暈目眩,甚至還會嘔吐不止。
李二蛋和陳茂德這兩個促狹鬼見狀,竟然惡作劇地將羊皮筏子多次拉入水中,讓劉樹根在水裏來來回回地泡了好幾次。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幫助劉樹根克服了心理障礙,他變得從容了許多……
突然間,鬼子的探照燈猶如一道閃電般劃破夜空,直直地照射而來。
他們一行四人瞬間無所遁形,完全暴露在了鬼子 視野之內 。
金振國等人心急如焚,拚命指揮著兄弟們手腳並用地劃動著羊皮筏子,竭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朝著對岸疾馳而去。
然而,就在這時,敵人的子彈像是雨點兒一樣突然傾瀉而下。
在他們的四周,\"啾啾\"作響的子彈將河水打得水花四濺,掀起了一朵朵洶湧的浪花。
劉樹根驚恐萬分,緊緊地趴在羊皮筏子上,瑟瑟發抖,竭盡所能地縮小自己的身體麵積,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被子彈擊中的風險。
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陳茂德毫不畏懼,他大吼一聲:\"你們把筏子穩住了!\"
緊接著,他迅速從羊皮筏子上的油紙包裏抽出一把嶄新的\"三八大蓋\"步槍,穩了穩身形,讓雙肩微微地左右搖晃起來。隻見他動作嫻熟、身姿矯健,平穩而堅定地端起了步槍。
站在水裏而不沉溺,這正是典型的\"踩假水\"技巧!
要知道,隻有那些水性極佳的高手,才能真正掌握這種絕技。
在\"踩假水\"的時候,他們根本不需要借助雙手的力量,隻需用雙腳在水中不斷地上下劃動,同時雙肩輕輕晃動,以此來維持身體的平衡。
如此一來,他們便如同擁有了水上漂的絕世輕功一般,在水中行走猶如閑庭信步、信手拈來,完全沒有任何壓力和阻礙,更不用擔心會沉沒下去。
“啪!”伴隨著清脆而響亮的槍聲響起,鬼子的探照燈瞬間熄滅,仿佛被一股神秘力量所吞噬!
要想成功橫渡這條河流,絕對不可能沿著一條筆直的路線前進!因為河水的巨大衝擊力會將船隻不由自主地朝下遊方向推動。
此時此刻,失去了目標的鬼子們仍然在朝著剛才的位置瘋狂掃射,這番操作簡直就是對“刻舟求劍”這個成語最生動形象的詮釋!他們完美地演繹了一場名副其實的鬧劇!
就在他們的雙腳接觸到河床的一瞬間,他們便意識到自己已經抵達了黃河的西岸,也就是陝西的地界。
緊接著,一陣低沉的轟鳴聲從河對岸傳來,一道耀眼的光芒如閃電般徑直地向他們射來。原來,是日本鬼子的快艇追了上來!
\"快快!把筏子抬到岸上去!\" 陳茂德高聲呼喊著,毫不猶豫地轉過身去,準備應對疾馳而來的快艇!
金振國和另外兩個同伴迅速抬起羊皮筏子,拚命向著黃河西岸的草叢奔去。
此時,半截身子還浸泡在水中的陳茂德毫不畏懼,毅然決然地舉起手中的步槍,朝著鬼子的遊艇果斷地開了一槍!
然而,令他驚訝的是,這一槍竟然毫無作用!\"咦!怎麽會這樣?\" 陳茂德不禁驚愕出聲,畢竟這可是他第一次將子彈打偏,未能擊中快艇船頭的大燈。
經過一番仔細檢查,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在匆忙之中,他的步槍槍管不小心被黃河洶湧澎湃的浪花卷入了大量的泥沙,導致槍膛內的來複線失去了原有的精準度,嚴重影響了射擊的準確性!
“他媽的黃河!”陳茂德低聲咒罵著,心中充滿了晦氣和惱怒。
他緊握著手中的槍支,感覺到一股無力感湧上心頭。槍裏僅剩下四顆子彈,而敵人卻依然緊追不舍。
他的手指緊緊扣動著扳機,不斷地拉動槍栓,將四顆寶貴的子彈一顆接一顆地射向遠方。
每一槍都帶著他的憤怒與決心,但他並不確定究竟是哪一槍擊中了關鍵目標。
直到最後一顆子彈射出,陳茂德才注意到鬼子快艇上的燈泡被打碎了。
那一瞬間,快艇失去了照明,仿佛變成了一隻瞎眼的公牛,在水麵上的追擊速度急劇減緩下來。
這給了陳茂德一絲喘息的機會,他毫不猶豫地抓住這個時機,全力奔跑向岸邊。
他的步伐矯健而堅定,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在鬼子反應過來之前,找到一個清澈的水潭,將步槍清洗幹淨,準備好組織一次更有力的反擊!
時間緊迫,每一秒都顯得格外珍貴。陳茂德深知自己不能有絲毫鬆懈,必須爭分奪秒地行動起來。
他的目光掃視著四周,尋找著合適的藏身之處和可利用的資源。
同時,他的思維飛速運轉,構思著下一步的計劃和策略。
終於,他發現了一個隱藏在草叢中的清水潭,潭水清澈見底,宛如一麵鏡子。
早就人槍合一的陳茂德,閉著眼睛就能很快的把槍支拆卸下來。
衝洗掉泥沙後,再次快速的組裝,裝填子彈,整個動作不到一分鍾時間就一氣嗬成!
所幸鬼子的“三八大蓋”也是世界名槍之一,性能優越,質量可靠!
他快速的拉動了幾次槍栓,動作熟練而專注,仿佛在對待一件珍貴的寶物。
“小鬼子來吧!陳爺等著你!”聽到快艇“突突”接近的聲音,陳茂德趴在了河邊,緊緊地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