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日軍那絕對的空中優勢,他們的飛機猶如一群密密麻麻的蝗蟲,鋪天蓋地而來;


    還有那些先進的武器裝備,大口徑的火炮數量驚人,炮彈如雨般傾瀉而下;


    更有那惡毒無比的毒氣彈,讓人聞風喪膽;


    再加上他們士兵眾多,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


    此外,他們有著完備而又極具針對性的作戰計劃,以及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日軍在這場戰爭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


    然而,就在這片被敵人重重包圍、深陷絕境之地,中國軍隊並沒有屈服於困境之中。


    相反,有六位將軍挺身而出,他們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激烈的戰鬥當中!


    最終,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中條山,用生命譜寫了壯麗的篇章!他們的英魂在長空中回蕩,碧血灑遍了這片土地!


    在華夏大地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有這樣一群英勇無畏的人物,他們的名字注定被後世所銘記!


    他們的光輝事跡將永遠載入史冊,化作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第一位將軍:唐淮源上將


    唐淮源將軍是於1886年出生於雲南江川。


    1909年唐淮源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與朱德、金漢鼎等人成為同學。


    畢業後唐淮源便在滇軍中任職。早年,唐淮源在蔡鍔將軍麾下任職,曾擔任過營長的職務。


    之後唐淮源一直在滇軍當兵,1930年唐淮源被任命為陸軍第十二師副師長兼第三十五旅旅長。


    1937 年抗戰全麵爆發後不久,唐淮源臨危受命,升任第三軍軍長。他義無反顧地率領著英勇無畏的部下們奔赴前線,投身於偉大的抗日戰爭之中。


    他們一路北上,抵達河北西部地區,與凶殘的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唐淮源將軍身先士卒,指揮若定,帶領著戰士們浴血奮戰。


    在著名的娘子關戰役中,唐淮源將軍更是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盡管敵人強大,但他毫不畏懼,堅定地扞衛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這場戰役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它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通過這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他們遲滯並拖延了日軍的進攻速度。這不僅給了後方軍民更多的時間來準備和應對,更為重要的是,它徹底粉碎了日本政府妄圖在短短三個月內消滅中國的狂妄計劃!


    1941年5月7日,日軍從東、西、北三麵兵分四路進犯中條山,唐淮源的第三軍奉命駐守在聞喜、夏縣以東的結山、唐王山到夏縣東南花凸村一線。


    此戰,日軍做足了準備,中國守軍卻被何應欽自相矛盾的三道命令打亂了計劃!


    隨著戰爭的進行,唐淮源的第三軍慢慢地被日軍包圍,第三軍損失慘重,各路突圍均未能得手,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唐淮源仍然率部堅持戰鬥。


    激烈的戰鬥持續到了 12 日,唐淮源率領著軍隊發起了三次英勇的突圍行動,但卻遭遇了慘痛的失敗。


    麵對日軍的步步緊逼,他們的部隊承受了巨大的傷亡,不僅彈藥已經消耗殆盡,而且缺乏任何來自外界的支援。


    每一次突圍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使得整個局勢變得極為嚴峻。


    盡管唐淮源不屈不撓地多次嚐試突破敵人的包圍,但在日軍的強大壓力下,他深深感到自己未能履行保衛中條山的重要使命,內心充滿了無盡的悲憤。


    為了扞衛民族的尊嚴和高尚氣節,唐淮源毫不猶豫地登上了懸山之巔,為了避免被俘受辱,決然舉起手中的槍支,自殺殉國,享年 57 歲。


    2014 年 9 月,唐淮源將軍被列入首批新中國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之中,成為了不朽的曆史傳奇。


    第二位將軍:寸性奇中將


    寸性奇將軍是雲南騰衝人,生於1909年。


    1941年5月7日。寸將軍指揮的陸軍第十二師愛國官兵頑強抵抗日寇進攻,他們用簡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敵人多次的瘋狂進攻,雙方多次展開白刃肉搏。


    當時,天降大雨,山路泥濘,加上日軍飛機嚴密封鎖我黃河各渡口,使我後方援軍彈藥無法迅速補充。


    日軍連續衝鋒,突破十二師左鄰友軍王家窯頭陣地,雙方戰線犬牙交錯,相互混戰,我軍因孤立無援,漸處劣勢。


    此時,他奉上級命令,率部隊突圍來到樊家溝,5月10日向五福澗前進,不料剛至張家坪,與日軍大部隊遭遇,雙方短兵相接,肉搏戰後,我軍退守大任坪,再由架桑奪路出擊。


    5月11日晚,被日軍重兵合圍,寸性奇將軍厲聲對其部下說:“吾儕今日惟奮力殺敵耳!槍在手,劍在腰,不令為賊服也。濟則為國爭光,不濟以死繼之。”


    5月12日,日軍攻陷我軍左翼水穀朵高地,他親率奮勇隊與敵人搏殺,不幸胸部中彈,這時他已得知軍長唐淮源壯烈殉國的消息,悲痛萬分,仍強忍傷痛,大呼殺賊,率軍衝向敵陣。


    5月13日晚,他的右腿被日軍炮火炸斷。


    寸性奇以重傷之軀,率餘眾數十人突擊至毛家灣,再次遭遇日軍重重攔截,在交戰中,寸性奇左腿被炸斷,血如泉湧。


    此時,寸性奇卻要求團長黃仙穀等突圍快走,“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人格。”言畢,用最後的力氣拔劍自殺!在場官兵無不淚如雨下,雖強敵即至,但無一離開,全部陪伴寸性奇壯烈犧牲。


    抗日陣亡《榮哀錄》曾記載:寸性奇雖為師長,卻無官架,常一身藍布衣,食隻二三小菜一湯,樂訪士兵疾苦,士兵反映問題,立即解決。並特別強調,他的師“經理情形與他師不同,財政公開,一文不貪。”所到之處喜與百姓往來,主動解決百姓困難,士兵有騷擾群眾則嚴加懲處。在駐守中條山的4年中,守必固,攻必克,為第三軍主力。


    在張家坪,寸將軍指揮伏擊,擊斃日軍少田勝少將(日軍大本營追授),在整個戰區中國軍隊處於劣勢,但寸將軍仍能在戰役困局中,殲滅日軍227聯隊主力。


    第3軍頑強戰力尤其令日軍懼怕,而日軍在13次進攻中條山失敗之際,更畏稱寸將軍為“中國戰神”。


    寸性奇師長和第三軍全體陣亡將士。追悼會上,挽幛祭文千餘幅。最著名的挽聯是: \"百戰功勳著河山,雙忠大節壯中原\"


    1943年,其88歲高齡老父,追隨兒子絕食而亡!可謂滿門忠烈!


    2014年9月,寸性奇將軍名列新中國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第三位將軍:武士敏中將


    國破山河碎,城荒犬狼行。


    父老遭塗炭,羞煞帶槍人。


    軍民團結緊,抗戰必勝利。


    ----武士敏


    中條山主峰曆山舜王坪,海拔2360米。國軍在中條山駐紮了十七萬部隊,守衛主峰的任務,交給了非嫡係的第98軍。


    1941年5月,日軍集結十萬兵力,分十四路合擊中條山。國軍嫡係部隊一觸即潰,在撤退時遭受重創。


    可日軍在攻擊舜王坪陣地時,受到第98軍的頑強抵抗,正是因為他們的舍命掩護,國軍主力才渡過黃河,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厄運。


    等其他兄弟部隊全部安全渡河以後,第98軍也失去了最佳的撤退時間。


    武士敏率先衝鋒,一舉突破日軍重圍,退入八路軍的太嶽遊擊區。日軍抽調一半的兵力,在空軍的掩護下,對人困馬乏的98軍窮追不舍。深陷重圍的第98軍連日征戰,部隊減員非常嚴重,全軍隻剩下八九千人。


    在八路軍的幫助下,第98軍終於脫險,到達沁水縣與長子縣交界處的東西峪地區。


    日軍屢次遣人找到武士敏,勸說他停止抗日,並許諾隻要投降,就任命他做“白晉線自衛軍”總司令。


    對日寇的無恥要求,武士敏斷然拒絕,並出兵全殲了駐紮在長子縣石哲鎮的日軍警備隊。


    惱羞成怒的日軍,為了徹底解決第98軍,再次集結兵力三萬多人,準備對98軍防區進行“掃蕩”。


    陳賡派代表,勸說武士敏化整為零,與日軍展開遊擊戰,暫避日軍鋒芒。武士敏以98軍不擅長遊擊戰術,拒絕了八路軍的建議。


    其實武士敏已經意識到此戰凶多吉少,戰前給妻子留下一封遺書:


    “連年兵荒馬亂,隔山阻隔,一向音稀,然為夫為父無不每每念茲在茲,常將夫妻情懷,兒女關切深埋於心底。


    秋風乍起,風雲突變,22日,凶險襲來,日寇以三萬餘兵力鐵壁合圍東西峪。九十八軍危矣!


    然身為中國軍人,絕不放下武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已做好犧牲準備,倘我不幸捐軀,切勿悲傷。


    大丈夫生於世,當建功立業,生為國家,死為民族,正得其所在。


    所遺憾者,恐我再不能躬侍親情,教育兒女,念此撕心裂肺!


    然先國後家,這個道理你們是懂得的。


    永別了!武士敏。”


    日軍分兵十四路,合圍98軍駐地。此時全軍上下,已存必死之心,所以戰鬥異常慘烈。


    戰場上,到處都是彈盡糧絕的98軍將士,揮舞著大刀,向日寇發起最後衝鋒。日軍屍橫遍野,隻得暫停攻擊。


    並派出一名漢奸去勸降。武士敏怒斥漢奸道:倭寇侵我國土,身為軍人,有進無退,寸土必爭,倘壯誌難酬,黃龍未搗,大丈夫當戰死沙場。


    漢奸羞愧難當,掩麵而去。


    勸降不成。日軍隨即出動飛機11架,坦克十餘輛,重炮20多門,輪番向98軍陣地狂轟濫炸。


    98軍將士死戰不退,整整一天時間,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絕對優勢的日軍,愣是沒能前進一步。


    第2天淩晨4點多,日軍繼續展開猛攻。


    此時98軍能夠堅持戰鬥的,已經剩下不足兩千人,玉皇嶺、黑虎峪、玉井山等陣地幾經易手,終因守軍全部戰死,陣地宣告失守。


    最後武士敏率警衛部隊,被日軍包圍在麵積不到5平方公裏的馬頭山上。


    在敵機和重炮的轟炸下,武士敏幾次負傷,但他咬緊牙關,包紮好傷口後,率領弟兄們連續向敵人發起7次衝鋒。300多名鬼子被大刀砍死在馬頭山上。


    戰至中午時分,一顆航空炸彈落在武士敏不遠處,紛飛的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和腰部。


    渾身是血的武士敏手拄大刀,掙紮著站起來,麵對跑過來搶救的戰士,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大吼道:不要管我,拚到底,不成功,便成仁。


    為了不拖累大家,武士敏揮刀自戕,壯烈殉國!98軍的將士們殺紅了眼,他們大吼著“為軍長報仇”,殺向敵群。


    許多鬼子瞠目結舌,不知所措,竟然被殺出一條血路,近300人突出重圍,在八路軍的接應下平安脫險。


    武將軍犧牲數日後,八路軍晉冀魯豫軍區為武士敏召開追悼大會,並將沁水縣命名為士敏縣。


    2014年9月,武士敏將軍名列新中國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第四位將軍:王竣中將


    王竣將軍是陝西蒲城人,少年時目睹國家的衰敗,立誌當兵報國。1924年王竣考入黃埔三期,畢業後到陝西部隊服役。


    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後,王竣請纓上書,要求上陣殺敵,報效國家。1938年王竣升任新編第27師師長,1940年王竣奉命率部到中條山地區支援在這塊敵後遊擊根據地上浴血奮戰的將士們。


    中條山戰役時,王竣將軍率部與日軍激戰,戰鬥之殘酷,很難想象。


    在戰鬥的最危急時刻,有人建議將軍撤出陣地,向後撤退。


    將軍嚴厲駁斥了這個提議後率部與敵人展開了血戰,最終身受重傷,由於傷勢嚴重,壯烈犧牲在台岩陣地上,時年39歲。


    2014年,將軍名列新中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第五位將軍:梁希賢少將


    梁希賢將軍是陝西梁家源人,黃埔五期畢業。抗戰爆發後,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戰鬥中身負重傷,被送到後方醫院治療,傷愈出院後升任團長,到陝西渭南一帶駐防。


    梁希賢於1941年率部參加了中條山之戰。


    他身患疾病,本應到後方醫院治療,但他得知日軍即將發動進攻的消息,毅然決定留在部隊,指揮作戰殺敵。他抱病巡視陣地,用抗日必勝,日軍必敗的道理鼓勵下級官兵做好準備,與日軍決一死戰,奮勇殺敵,立功報國。


    在與日軍血戰中,他率領的部隊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梁希賢率部堅守台寨,同時他不斷激勵士兵,為保衛祖國山河奮勇殺敵戰鬥,所部士兵全部陣亡!


    5月9日,梁希賢率餘部繼續堅持台寨村陣地,官兵傷亡殆盡,梁希賢跳黃河自殺,慷慨殉國。


    2015年8月,梁希賢將軍被列入新中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第六位將軍:陳文杞少將


    陳文杞將軍是福建莆田人,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後參加了北伐。1937年抗戰爆發後,陳文杞主動請纓,請求上戰場殺敵,隨部轉戰各地且屢立戰功,逐漸得到上峰的賞識。


    中條山戰役爆發後,陳文杞將軍率領部隊,冒著敵軍猛烈的炮火打擊和飛機轟炸,據守陣地,與敵對峙,寧死不退。


    將軍為了鼓勵我軍將士奮勇殺敵,親自來到前線督師,鼓勵我軍官兵,誓與陣地共存亡,堅決不讓敵人得逞。


    在他的帶領下,將士們頑強作戰,成功堅守住了陣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


    然而終因雙方實力懸殊,戰士傷亡慘重,而日軍為了一舉消滅我軍,公然違背日內瓦公約,使用了毒氣。


    在雙方不斷的拚殺中,終因彈盡糧絕,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戰,在拚殺的過程中,將軍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7歲。


    2014年9月,陳文杞將軍名列為新中國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在那場驚心動魄的中條山之戰中,敵我雙方的實力差距猶如天塹一般難以逾越。


    狡猾的日軍則是心懷叵測、野心勃勃,他們事先精心謀劃,有備而來;相比之下,我方軍隊卻顯得有些倉促應戰,準備明顯不足。


    這場戰鬥的結果令人痛心疾首:無數英勇無畏的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更有六位將軍長眠於此。


    讓我們向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讚歌,他們的英名將永載史冊,流芳百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雨如磐中條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城老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城老道並收藏風雨如磐中條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