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料的收集工作中,關於這場戰役的信息可謂是紛繁複雜、魚龍混雜,甚至還存在一些相互矛盾之處。


    然而,考慮到這將被打造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作家漢城老道努力從多個角度出發,盡可能真實地還原這場堪稱教科書級別的激烈戰鬥場景。


    5 月 7 日下午。


    日軍采取了鉗形和中央突破的戰術,分別從東部、北部以及西部三個方向同時發動了凶猛的攻勢。


    麵對何應欽所布置的“一字長蛇陣”,衛立煌口中的“中國的馬其諾防線”竟然變得不堪一擊、搖搖欲墜,局勢岌岌可危。


    雙方兵力部署:在豫北道清西段。部署了日軍第35師團一部,第21師團一部,騎兵第4旅團一部,共計1個半師團,餘人;


    國軍為第9軍裴昌會部及遊擊第1縱隊丁樹本部,共約4個師3萬餘人。


    晉南的陽城,絳縣,聞喜,平陸一帶。日軍部署了主力第24師團,第36師團,獨立混成第3旅團,獨立混成第9旅團和第33師團一部,第41師團一部,共計5個師團計7萬餘人;


    國軍部署了第93軍劉戡部,第98軍武士敏部與畢梅軒縱隊,第15軍劉茂恩部,第43軍趙世鈴部,第17軍高桂滋部,第85軍李楚瀛部第94師,第3軍曾萬鍾部,第80軍喬明禮部。


    為了取得中條山戰役的全麵勝利,日軍進行了精心部署和戰前準備。


    環繞中條山外圍與國軍對峙的,是日本華北方麵軍第1軍司令官筱塚義男率領的第25、第36、第37、第41師團,分布於豫北的沁陽、博愛及晉南的晉城、沁水、絳縣、聞喜、夏縣、安邑一線。


    為加強進攻力量,日本派遣軍先後從華中,蘇北抽調第21,第33師團配屬第1軍。


    日軍大本營又於4月19日,從東北關東軍調來飛行第32、第83戰隊、第3飛行集團主力。


    其中:輕轟6個中隊,偵察3個中隊,直協2個中隊,戰鬥1個中隊。在運城、新鄉兩個機場展開,擔任空中配合。


    日軍空中絕對優勢,是中條山大勝主要原因之一!


    日軍的作戰部署是:參戰主力布置於張馬—垣曲一線,將戰場分成東西兩個地區,而把作戰重點始終放在西部地區;並為此計劃從全部42個大隊中集結35個大隊。


    在正麵則利用黃河屏障和既設陣地,以挺進部隊從兩側地區楔入,切斷國軍退路,施行包圍。


    接著以快速的殲滅戰,反複掃蕩,計劃將國軍完全圍殲。


    整個參戰過程,日本投入精銳10萬。國軍投入19個師1個旅3個遊擊縱隊,總兵力約十七萬人。


    按照當時中日士兵1:4的戰鬥力計算。僅僅就在兵力數量一項上,國軍就處於絕對的劣勢。


    為使包圍成功,日軍部署了雙重包圍,並組織特種兵編成了精悍的挺進隊,專門搶占黃河北岸的重要地點,以切斷國軍退路。


    在“勝敗在於八分準備”的口號下,日軍一方麵進行適應作戰地區,地形戰況的訓練,另一麵發動了準備性作戰。


    日軍擊退了晉東陵川一帶的國軍第27軍和翼城以南,絳縣以東的主力國軍第15軍後;為全麵圍攻中條山造成了有利態勢。


    同時,在會戰期間,日軍為了分化國共兩黨;采取宣傳戰。


    他們利用電台多次廣播稱:“中共與日軍從不衝突”;成功地應用“反間計”將國軍注意力吸引到“反共”“限共”上。


    與日軍積極準備,嚴密部署相反,中條山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忙於執行“反共”,“限共”政策。


    致使國軍部隊對日軍並不主動出擊,以致於在黃河北岸各渡口生死攸關橋頭堡,毫不注重,而且沒有構築任何工事。


    在那易守難攻的中條山地區,雖然各個險要部位的軍隊與敵人對峙已達三載歲月。


    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他們並沒有積極地加強陣地工事的構築工作。


    更有甚者,他們竟然沒有按照戰時需求來儲備足夠的糧食和給養。


    這種種行徑直接導致了參戰區域物資的極度匱乏,使得這些地方幾乎無法提供任何實質性的軍事援助!


    如此這般的變相自殘行為,無疑是國民黨集團,將其腐朽墮落的官僚主義作風演繹得淋漓盡致!


    5 月 7 日,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負責分段防守濟源地區的第二戰區第九軍裴昌會部,也沒有積極地加強他們的陣地工事構建。


    當他們看到敵人凶猛的攻勢時,竟然在次日中午擅自決定放棄濟源和孟縣這兩個關鍵地點,向西撤退到封門口的既有防禦陣地。


    封門口作為日軍向西進軍的重要通道,敵人立即增派兵力猛烈進攻。


    從 9 日上午開始,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 10 日清晨,最終封門口還是被日軍攻破。第九軍第四十二師的一部分以及第四十七師不得不從狂口向南渡河逃離。


    5 月 12 日的清晨,分頭進攻的日軍在邵源附近成功會師。


    當天,日軍迅速占領並封鎖了黃河沿岸的各個渡口。


    由於國軍第九軍缺乏堅定的抵抗,全軍自由後撤卻無人製止,使得敵人能夠迅速包圍合攏,給第十四集團軍的作戰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更糟糕的是,狂口渡口過早地落入了敵人手中,導致豫北的退路完全被封閉。


    這樣一來,第十四集團軍陷入了極其危險的境地,他們的行動受到了嚴重限製,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晉南方麵,日軍第33師團附騎第4旅團一部,自1941年5月7日起分經陽城,沁翼大道向董封東西線南犯;


    第41師團主力附獨立混成第9旅團由絳縣向橫皋大道南犯;


    第36師團經沁水、侯馬、聞喜、堰掌方麵向東南犯;


    第37師團附獨立混成第3旅團一部及偽軍第24師,分由夏縣、張茅大道東犯,重點指向橫皋大道及夏縣方麵。


    日軍分編成了無數個縱隊,從正麵尋找縫隙進行迂回到達了各個要點,同時安排大量兵力駐守,並構建防禦工事封鎖了山口和渡口;


    他們逐漸縮小包圍圈,還利用日偽漢奸以及快速的小部隊,破壞了國民黨軍隊的通信聯絡係統以及各個指揮部門。


    由於國民黨軍隊沒能在會戰之前把防線從內部調整到外部,導致被敵人圍攻,處處都被敵人突破,一直處於被動狀態。


    沿著橫皋大道向南侵犯的日軍大約有兩萬多人,他們直接衝向黃河最重要的渡口垣曲;


    駐防在此地的晉軍第 43 軍趙世鈴部在被日軍從中間突破之後,便開始全麵後退逃跑。


    5月8日傍晚時分,垣曲宣告失守,中條山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已經被日軍截斷成為東西兩個部分,彼此之間的通訊也完全中斷……


    在董封東西一線,第98軍武士敏部打的最為頑強;與敵激戰數日後,終由敵增援反攻,戰至5月13日,董封失陷,守軍第98軍、第15軍撤退至橫河鎮東西地區。


    5月9日、10日,日軍自垣曲分股向東西方向挺進,分別包圍劉茂恩,曾萬鍾集團軍。由於狂口渡早被敵占領,豫北退路全被切斷。劉,曾集團軍背水困戰,整個戰局十分危急。


    而閻錫山作為第二戰區的最高長官,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實力,下達了一道令人咋舌的命令:“沒有什麽重要的安排和部署,就讓各個軍隊自行作戰吧。”


    這種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的策略,無疑給戰局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5月 10 日,曾萬鍾所率領的軍隊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


    盡管第一戰區司令部曾經下令讓他們向北轉移,但由於當時所有的通訊工具都已經損毀殆盡,他們與其他部隊完全失去了聯係,這道命令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根本無法傳達下去。


    在這種孤立無援的困境下,曾萬鍾將整個軍隊化整為零,以團為單位向西北方向發起突圍。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第五集團軍司令部也遭到了日軍的猛烈攻擊,不僅司令部被徹底摧毀,連指揮官也慘遭日本特種部隊的“斬首”行動。


    這樣一來,司令部與下屬部隊之間的通訊完全中斷,使得整個戰局變得更加混亂不堪。


    更令人發指的是,在這場中條山戰役中,日軍公然違背國際公法,悍然對中國守軍大量使用了毒氣彈!


    要知道,當時的國民黨軍隊中,隻有連級以上的軍官才配備了防毒麵具,而其他普通官兵每人僅僅得到了一個簡陋的口罩。


    可想而知,這些口罩在麵對毒氣時幾乎毫無作用。


    到了 13 日,隻有第三軍和第十七軍各剩下四個團成功突破敵人的包圍,向汾河西岸艱難轉移。


    5月11日,劉茂恩直接向重慶蔣介石發電,一方麵電告戰鬥失利情況,一方麵救援。


    對於國軍部隊來說。更要命的是----中條山地區並沒有按照作戰要求來進行屯糧!


    每天所需的給養物資被輸送到黃河各個渡口之後,還需要各軍隊抽出很多戰鬥兵力不停地往返搬運,才能滿足每天的需求。


    俗話說得好啊:“打仗打的就是軍需及後勤供應!”


    因為這樣的情況,部隊的戰鬥力就大大降低了。


    很多部隊,在戰鬥一開始就出現了斷炊的情況!而基層各部隊用於運糧、磨麵、挑水、打柴各種勤務,竟然占全連三分之一以上。


    會戰開始後,國軍各部很快斷糧,官兵們隻有餓著肚子作戰;甚至出現很多士兵被餓死,出現了失去戰鬥力後,大批投降日軍的情況。


    這也是近代戰爭史上,最恥辱!最可笑!最讓人不可理喻的傷痛記憶!


    由於糧食準備嚴重不足,多處被圍困的守軍陷入斷糧三日的絕境。忍饑挨餓的軍隊,哪裏還有戰鬥力可言?


    於是全線崩潰,就像暴風雨來臨時期的螞蟻,四散奔逃,疲於奔命!


    是日,疲憊不堪的劉茂恩計劃率軍主力向沁、翼以北擴展,到達於陽城以南的地區,以期望得到糧食補給。


    不料行至沁河附近,遭日軍截擊尾追,激戰竟日,雙方傷亡均重。


    日軍自5月11日起進行南北篦梳“掃蕩”!


    12日,東進日軍在邵源與西進日軍會合。


    國軍各部主力於13日開始突圍,幾經艱苦周折,至20日,第93、第19兩軍分別突圍到達稷山、鄉寧,第98軍的兩師到達沁水以北地區。


    其餘部隊被衝散,有的遭日軍阻擊後折回濟垣路以北地區。


    奉命渡河南撤的國民黨突圍部隊,沿途均遭到受到日軍截擊;加之缺乏渡河船隻,損失慘重。


    第14集團軍總部及第15軍軍部就是靠僅有的兩隻小船(每隻僅能容7人,往返需1小時)往返數十小時,至26日才脫險南渡。


    在整個戰役過程中,八路軍摒棄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打壓和破壞,本著民族大義的信念,主動參與到對友軍的作戰策應和配合。


    八路軍總部命令所屬各部向同蒲、白晉、正太、平漢、平綏各線出擊。


    5月7日,八路軍就在冀南與當地民眾一道開始了大規模的破襲戰。9日,在白晉線、沁源南北,破壞鐵路1.5公裏。


    15日至16日,在同蒲線破壞鐵路5公裏,在正太線攻占了5個日軍火車站,在平漢平綏線上也有破擊日軍交通設施的行動。


    22日以後,還在太原鐵路沿線展開了遊擊戰,在臨汾等地靈活出擊,端掉據點。


    凡此都給日軍造成了很大的不安和恐慌,對牽製日偽力量,掩護國民黨軍隊轉移撤退,起到了明顯的作用。


    其中撤往後方的一些零散部隊,得到了八路軍的接待,當中不乏一幕幕熱忱關懷,情同手足,感人至深的場麵,體現了抗日禦侮、共赴國難的民族精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雨如磐中條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城老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城老道並收藏風雨如磐中條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