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不一定都是收獲的季節!
那是在1942 年的一個午後的秋日。
整個夏季都被罕見的高溫與稀少的降雨所籠罩,即便時令已然步入霜降,白日裏的氣溫卻依舊飆升至令人難耐的三十五攝氏度上下。
號稱魚米之鄉的漢中,廣袤無垠的稻田早已完成收割。
辛勤勞作的張富貴正手扶著沉重的犁頭,驅使著那頭年邁而遲緩的老牛,在田間地頭艱難地翻動著泥土。
潮濕的泥土散發著一股濃烈的泥腥味。
張富貴和老牛都累得氣喘籲籲,仿佛每邁出一步都要耗盡全身力氣。
張富貴猛地掀起自己破舊的衣襟,揚起那雙因逃避兵役而自殘、如同雞屁股般鼓脹失明的肉球眼眶,抬頭望向那烈日當空、熾熱耀眼的蒼穹。
他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狗日的老天爺啊,你還要熱下去多久呢?”
時光悄然流逝,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已然遠去,但那原本應繁花似錦的桂花樹此刻仍是鬱鬱蔥蔥,竟未見有半朵嬌豔欲滴的桂花綻放枝頭……
依據神秘莫測的翁氏奇門遁甲所述:倘若桂花未能如期盛開,那麽竹子必將反常開花。這無疑預示著即將有驚天動地的大事降臨世間!
“真是日了怪啊!天道乖舛,必有大事發生啊!”張富貴嘟囔著。
他一邊奮力揮動著那宛如蒲扇一般寬大粗糙的手掌,試圖借由那微不足道的微風帶來些許涼意,一邊扯著嗓子,向不遠處正在采摘黃豆的外婆——金張氏高聲喊道。
外婆金張氏聽到呼喊聲後,猛地停下了手上正忙碌的活兒,心中不由得一陣慌亂。
她有些不知所措地抬起手來,搭成一個涼棚狀朝著遠方眺望過去,但卻並沒有開口回應什麽。
就在這時,對麵的山梁上傳來了清脆而響亮的聲音:“金婆婆!金婆婆!”
原來是隔壁鄰居家那個紮著可愛小辮子、身著鮮豔紅肚兜、光著屁股的小孩子——三娃子正在扯著嗓子高聲呼喊著外婆。
外婆連忙應道:“三娃子,咋個回事喲?”
隻聽三娃子焦急地喊道:“不得了咯!鄉公所的長官還有保長、甲長他們來了一大群人,現在都跑到你屋裏頭去找你嘞,你搞快點兒回來嘛!”
說完這話,三娃子便使勁兒搖晃起自己那圓潤可愛的小屁股蛋子,一溜煙兒跑得沒影兒了。
外婆聽完這番話,心瞬間就像被重錘狠狠地敲了一下一般,“咯噔”作響!一股強烈的不祥之感湧上心頭。
她不由自主地渾身顫抖了一下!刹那間,仿佛所有的力量都從身體裏抽離出去,她再也顧不上其他任何事情,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緊握的鐮刀以及那些嫩綠的黃豆苗統統扔在了地上。
緊接著,隻見外婆邁動著那雙因為裹腳而顯得格外嬌小的雙腳,如同發了瘋一般拚命地朝著家中的方向狂奔而去。
一路上,她不知跌倒了多少次,重重地摔落在堅硬的田埂之上。
然而,每一次摔倒之後,她都會憑借著內心深處那份堅韌不拔的毅力頑強地重新站起身來,繼續奮力前行。
此時此刻,她早已將身為地主大小姐時所培養出的那種高雅氣質與端莊儀態拋諸腦後……
在那寧靜而古樸的外婆家院場之中,陽光灑落在地麵上,映照出一片斑駁的光影。
此時,保長金老六正帶領著一群人,將一位戴著圓圈眼鏡、身著中山裝的成年人緊緊地圍攏在中間。
他們低著頭,似乎在竊竊私語著什麽重要的事情。
在這位政府官員的麵前,醒目地擺放著一副籮筐。
在兩個籮筐上方,整齊地放置著幾件土黃色的衣物,這些衣物看上去有些陳舊,但卻透露出樸實無華的氣息。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緩緩地出現在院子的邊緣。
那是滿身泥巴、神情恍惚的外婆。她仿佛失去了靈魂一般,腳步蹣跚地走進了眾人的視線。
當這夥人注意到外婆的出現後,原本熱烈的交談瞬間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轉向了外婆所在的方向,眼神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
金老六見狀,微微皺起眉頭,然後向著身後的幾位婆娘輕輕地努了努嘴,並向她們使了個眼色。
隻見鄰居老董家的媳婦和金老六的妻子立刻心領神會,一邊擦拭著眼角的淚水,一邊邁著小巧的三寸金蓮,快步奔向外婆。
\"侄兒媳婦啊!你真是命運多舛啊!\"金老六的媳婦悲痛欲絕地哭喊著,聲音中飽含著無盡的憐憫與同情。
\"金家嫂嫂,無論如何你都要堅強起來呀!\"老董家媳婦也跟著附和道,淚水如決堤般湧出眼眶。
兩位婦女聲嘶力竭地嚎啕大哭著,同時伸出雙手,一左一右緊緊地抓住外婆的胳膊。
她們使出渾身解數,緊緊抓住滿臉迷茫、毫無頭緒的外婆,齊心協力地將她朝那位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的鄉公所官員方向拖拽而去。
外婆完全沒料到會發生這種情況,整個人都懵掉了,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隻能被動地聽從她們的安排,內心被無盡的困惑與惶恐所充斥。
當他們三個人逐漸靠近時,金老六隨意地揮動了一下手臂,那兩名原本正攙扶著外婆並哭得梨花帶雨的女子仿佛事先經過精心彩排一般,瞬間停止了嚎啕大哭,轉而變成了輕聲啜泣。
“請問,您就是那位英勇無畏的抗日英雄金振國同誌的夫人吧?”身著筆挺中山裝的男子麵帶微笑,語氣親切溫和,同時向外婆伸出了右手,並禮貌地詢問道。
向來恪守男女有別、授受不親這一古老傳統觀念的外婆何曾經曆過如此場麵?
她匆匆瞥了一眼眼前這個男人伸過來的手掌,頓時驚恐萬分,不由自主地向後倒退了兩步,緊接著用一雙滿含求救意味的目光看向站在一旁的堂叔金老六。
“侄兒媳婦啊,這位長官在問你是否是金振國的老婆呢!”金老六見狀,無奈之下隻得充當起翻譯官的角色。
聽到這番話後,外婆神情呆滯地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戴著眼鏡的官員微微咳嗽了一下,聲音不大,但卻帶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威嚴。
他身後那兩名身背長槍的士兵迅速行動起來,他們步伐整齊而有力,仿佛經過無數次訓練一般默契十足。隻見這兩名士兵恭敬地走上前來,手中各自捧著一樣物品。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份莊重肅穆的\"抗日烈士證書\"。
這份證書被精心製作而成,上麵清晰地印著外公金振國的姓名、職級以及他英勇犧牲的地點和具體日期。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政府對於烈士的撫恤有著極其嚴格且明確的規定。
隻要是為國捐軀的將士們,其撫恤待遇都會普遍提高一級:例如原本是中校軍銜的英烈,將會按照上校的標準給予撫恤;而上校則會參照少將的規格來執行。
同時,還會根據不同級別發放相對應數額的撫恤金。
所有關於撫恤標準的詳細信息,均通過《國民政府公報》以《國民政府主席指令》這種正式而權威的方式向社會公布。
外公金振國所獲得的撫恤金,則是整整一百斤沉甸甸的大米和五枚閃爍著銀光的銀元。
要知道,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生活異常艱難困苦的特殊年代裏,這樣一筆撫恤金對於一個已經失去了家中頂梁柱的家庭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般的珍貴存在!
畢竟,在那段漫長而黑暗的歲月中,每一粒糧食、每一枚銀幣都承載著無盡的希望與溫暖。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抗日戰爭時期積極投身於抗日鬥爭中的革命戰士家屬們,始終都是備受優待的對象。
他們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支持著前線的親人,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根本目標乃是“全力確保抗日軍人家眷的日常生活得以維係,大力提升抗屬於社會之中的地位,從而穩定抗日軍人的內心情緒,進一步鞏固軍隊並激發民眾踴躍參軍的熱情浪潮,持續增強對抗敵人的武裝實力。”
《優待抗日軍人家屬暫行條例》清晰地明文規定:所有投身抗日事業的軍人,無論他們處於現役狀態、英勇犧牲、為國捐軀或是因為傷殘而退役歸鄉,亦或是被調任至其他與抗戰相關的崗位工作,他們的家屬都將獲頒優待證書,並依據此條例受到優厚待遇。
這份重要的證件由漢中行政公署負責統一印製,然後交由各個縣的政府部門進行嚴格審核並簽署發放。
要知道,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所頒發的軍屬優待證,鑒於其實際使用期限相對短暫,印發數量也極為稀少,因此它們具有極高的珍稀價值和特殊意義!
這些優待證不僅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歲月,更是對無數抗日英雄及其家屬無私奉獻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
每一張優待證背後都承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
外婆用顫抖得厲害的雙手緊緊地捧著那張薄如蟬翼的紙片,仿佛手中捧著的不是一張普通的紙張,而是整個世界一般沉重。
她的目光緩緩移到那幾枚已經開始生鏽的軍功章、以及外公曾經穿過的那件破舊的軍大衣上,嘴唇微微顫動著,似乎想要說些什麽,但喉嚨卻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樣,發不出一絲聲音。
突然之間,外婆隻覺得眼前一片漆黑,身體也不由自主地向後傾倒。
伴隨著“咕咚”一聲悶響,外婆直挺挺地仰麵摔倒在地。
此時,站在院場邊上的張富貴和馬德全二人正一臉幸災樂禍地看著這一切。
當看到從小與自己一同長大的好友金振國竟然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回到故鄉時,他們心中不由得暗自竊喜起來。
回想起當初為了逃避兵役而不惜自殘的舉動,此刻的他們甚至還有些得意洋洋!
隻見馬德全高高舉起那根被自己狠心砍斷食指的右手,先是指向院子中央的人群,然後又指向張富貴那被筷子戳瞎的醜陋眼睛。
他終於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爆發出一陣暢快淋漓的大笑聲。
聽到這陣突兀的笑聲,那位戴著眼鏡、身著中山裝的鄉公所官員皺起眉頭,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大聲地質問:“那兩個家夥到底是誰?在這裏瞎嚷嚷什麽呢!”
一旁的金老六見狀趕緊湊上前去,對著這位眼鏡官員輕聲嘀咕了幾句……
“來呀!將那兩個膽敢逃避兵役、毫無半點忠勇愛國之心的卑劣之徒速速給老子押上來!”官員滿臉怒容,聲音如同驚雷一般炸響。
話音未落,隻見數名身強力壯、凶神惡煞的士兵如餓狼撲食般猛衝向前,手中的槍托高高揚起,然後狠狠地砸向那兩人。
隻聽得幾聲悶哼響起,兩人瞬間便被打翻在地。
緊接著,士兵們動作麻利地用繩索將他們緊緊捆綁起來,猶如捆縛待宰的羔羊。
兩個不知死活的家夥,簡直就是自尋死路!他們的行為不僅激怒了官員,更是點燃了在場所有人心中的怒火。
一時間,眾人的叫罵聲響徹雲霄,仿佛要將這兩個人生吞活剝一般。
兩人在一片唾罵聲中被士兵們拖拽著前行,一直被押送至和平鄉公所。
在那裏,他們將麵臨嚴厲的審判,因為他們所犯下的罪行——逃避兵役以及褻瀆革命先烈,實在是天理難容!
正義終將得到伸張,這兩個罪不可赦之人也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晃眼便是十多年過去了。
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世事變遷,風雲變幻。
為了不讓自己的家人遭受無妄之災,被無辜地牽連其中......
外婆做出了一個艱難而又決絕的決定——將她視若珍寶的“抗日烈屬證書”以及那把曆經波折才輾轉回到家中的“中正劍”一同投入了臭氣熏天的茅坑之中!
到了八十年代之後,隨著社會環境的逐漸寬鬆,舅舅金先明心中對於那段家族過往的回憶愈發強烈起來。
他開始試圖再次尋覓那些曾經承載著家族榮耀與珍貴記憶的物件兒。
可是,當他滿懷希望地來到那個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時,眼前所見隻有一片荒蕪與破敗。
曾經的茅坑如今已被填平,而那些寄托著無數情感與故事的物品,則早已被無盡的歲月所侵蝕和掩埋,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未存在過一般!
它們就如同曆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隨風飄散,隻留下一段模糊不清的記憶,讓人感慨萬千......
那是在1942 年的一個午後的秋日。
整個夏季都被罕見的高溫與稀少的降雨所籠罩,即便時令已然步入霜降,白日裏的氣溫卻依舊飆升至令人難耐的三十五攝氏度上下。
號稱魚米之鄉的漢中,廣袤無垠的稻田早已完成收割。
辛勤勞作的張富貴正手扶著沉重的犁頭,驅使著那頭年邁而遲緩的老牛,在田間地頭艱難地翻動著泥土。
潮濕的泥土散發著一股濃烈的泥腥味。
張富貴和老牛都累得氣喘籲籲,仿佛每邁出一步都要耗盡全身力氣。
張富貴猛地掀起自己破舊的衣襟,揚起那雙因逃避兵役而自殘、如同雞屁股般鼓脹失明的肉球眼眶,抬頭望向那烈日當空、熾熱耀眼的蒼穹。
他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狗日的老天爺啊,你還要熱下去多久呢?”
時光悄然流逝,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已然遠去,但那原本應繁花似錦的桂花樹此刻仍是鬱鬱蔥蔥,竟未見有半朵嬌豔欲滴的桂花綻放枝頭……
依據神秘莫測的翁氏奇門遁甲所述:倘若桂花未能如期盛開,那麽竹子必將反常開花。這無疑預示著即將有驚天動地的大事降臨世間!
“真是日了怪啊!天道乖舛,必有大事發生啊!”張富貴嘟囔著。
他一邊奮力揮動著那宛如蒲扇一般寬大粗糙的手掌,試圖借由那微不足道的微風帶來些許涼意,一邊扯著嗓子,向不遠處正在采摘黃豆的外婆——金張氏高聲喊道。
外婆金張氏聽到呼喊聲後,猛地停下了手上正忙碌的活兒,心中不由得一陣慌亂。
她有些不知所措地抬起手來,搭成一個涼棚狀朝著遠方眺望過去,但卻並沒有開口回應什麽。
就在這時,對麵的山梁上傳來了清脆而響亮的聲音:“金婆婆!金婆婆!”
原來是隔壁鄰居家那個紮著可愛小辮子、身著鮮豔紅肚兜、光著屁股的小孩子——三娃子正在扯著嗓子高聲呼喊著外婆。
外婆連忙應道:“三娃子,咋個回事喲?”
隻聽三娃子焦急地喊道:“不得了咯!鄉公所的長官還有保長、甲長他們來了一大群人,現在都跑到你屋裏頭去找你嘞,你搞快點兒回來嘛!”
說完這話,三娃子便使勁兒搖晃起自己那圓潤可愛的小屁股蛋子,一溜煙兒跑得沒影兒了。
外婆聽完這番話,心瞬間就像被重錘狠狠地敲了一下一般,“咯噔”作響!一股強烈的不祥之感湧上心頭。
她不由自主地渾身顫抖了一下!刹那間,仿佛所有的力量都從身體裏抽離出去,她再也顧不上其他任何事情,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緊握的鐮刀以及那些嫩綠的黃豆苗統統扔在了地上。
緊接著,隻見外婆邁動著那雙因為裹腳而顯得格外嬌小的雙腳,如同發了瘋一般拚命地朝著家中的方向狂奔而去。
一路上,她不知跌倒了多少次,重重地摔落在堅硬的田埂之上。
然而,每一次摔倒之後,她都會憑借著內心深處那份堅韌不拔的毅力頑強地重新站起身來,繼續奮力前行。
此時此刻,她早已將身為地主大小姐時所培養出的那種高雅氣質與端莊儀態拋諸腦後……
在那寧靜而古樸的外婆家院場之中,陽光灑落在地麵上,映照出一片斑駁的光影。
此時,保長金老六正帶領著一群人,將一位戴著圓圈眼鏡、身著中山裝的成年人緊緊地圍攏在中間。
他們低著頭,似乎在竊竊私語著什麽重要的事情。
在這位政府官員的麵前,醒目地擺放著一副籮筐。
在兩個籮筐上方,整齊地放置著幾件土黃色的衣物,這些衣物看上去有些陳舊,但卻透露出樸實無華的氣息。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緩緩地出現在院子的邊緣。
那是滿身泥巴、神情恍惚的外婆。她仿佛失去了靈魂一般,腳步蹣跚地走進了眾人的視線。
當這夥人注意到外婆的出現後,原本熱烈的交談瞬間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轉向了外婆所在的方向,眼神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
金老六見狀,微微皺起眉頭,然後向著身後的幾位婆娘輕輕地努了努嘴,並向她們使了個眼色。
隻見鄰居老董家的媳婦和金老六的妻子立刻心領神會,一邊擦拭著眼角的淚水,一邊邁著小巧的三寸金蓮,快步奔向外婆。
\"侄兒媳婦啊!你真是命運多舛啊!\"金老六的媳婦悲痛欲絕地哭喊著,聲音中飽含著無盡的憐憫與同情。
\"金家嫂嫂,無論如何你都要堅強起來呀!\"老董家媳婦也跟著附和道,淚水如決堤般湧出眼眶。
兩位婦女聲嘶力竭地嚎啕大哭著,同時伸出雙手,一左一右緊緊地抓住外婆的胳膊。
她們使出渾身解數,緊緊抓住滿臉迷茫、毫無頭緒的外婆,齊心協力地將她朝那位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的鄉公所官員方向拖拽而去。
外婆完全沒料到會發生這種情況,整個人都懵掉了,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隻能被動地聽從她們的安排,內心被無盡的困惑與惶恐所充斥。
當他們三個人逐漸靠近時,金老六隨意地揮動了一下手臂,那兩名原本正攙扶著外婆並哭得梨花帶雨的女子仿佛事先經過精心彩排一般,瞬間停止了嚎啕大哭,轉而變成了輕聲啜泣。
“請問,您就是那位英勇無畏的抗日英雄金振國同誌的夫人吧?”身著筆挺中山裝的男子麵帶微笑,語氣親切溫和,同時向外婆伸出了右手,並禮貌地詢問道。
向來恪守男女有別、授受不親這一古老傳統觀念的外婆何曾經曆過如此場麵?
她匆匆瞥了一眼眼前這個男人伸過來的手掌,頓時驚恐萬分,不由自主地向後倒退了兩步,緊接著用一雙滿含求救意味的目光看向站在一旁的堂叔金老六。
“侄兒媳婦啊,這位長官在問你是否是金振國的老婆呢!”金老六見狀,無奈之下隻得充當起翻譯官的角色。
聽到這番話後,外婆神情呆滯地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戴著眼鏡的官員微微咳嗽了一下,聲音不大,但卻帶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威嚴。
他身後那兩名身背長槍的士兵迅速行動起來,他們步伐整齊而有力,仿佛經過無數次訓練一般默契十足。隻見這兩名士兵恭敬地走上前來,手中各自捧著一樣物品。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份莊重肅穆的\"抗日烈士證書\"。
這份證書被精心製作而成,上麵清晰地印著外公金振國的姓名、職級以及他英勇犧牲的地點和具體日期。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政府對於烈士的撫恤有著極其嚴格且明確的規定。
隻要是為國捐軀的將士們,其撫恤待遇都會普遍提高一級:例如原本是中校軍銜的英烈,將會按照上校的標準給予撫恤;而上校則會參照少將的規格來執行。
同時,還會根據不同級別發放相對應數額的撫恤金。
所有關於撫恤標準的詳細信息,均通過《國民政府公報》以《國民政府主席指令》這種正式而權威的方式向社會公布。
外公金振國所獲得的撫恤金,則是整整一百斤沉甸甸的大米和五枚閃爍著銀光的銀元。
要知道,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生活異常艱難困苦的特殊年代裏,這樣一筆撫恤金對於一個已經失去了家中頂梁柱的家庭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般的珍貴存在!
畢竟,在那段漫長而黑暗的歲月中,每一粒糧食、每一枚銀幣都承載著無盡的希望與溫暖。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抗日戰爭時期積極投身於抗日鬥爭中的革命戰士家屬們,始終都是備受優待的對象。
他們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支持著前線的親人,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根本目標乃是“全力確保抗日軍人家眷的日常生活得以維係,大力提升抗屬於社會之中的地位,從而穩定抗日軍人的內心情緒,進一步鞏固軍隊並激發民眾踴躍參軍的熱情浪潮,持續增強對抗敵人的武裝實力。”
《優待抗日軍人家屬暫行條例》清晰地明文規定:所有投身抗日事業的軍人,無論他們處於現役狀態、英勇犧牲、為國捐軀或是因為傷殘而退役歸鄉,亦或是被調任至其他與抗戰相關的崗位工作,他們的家屬都將獲頒優待證書,並依據此條例受到優厚待遇。
這份重要的證件由漢中行政公署負責統一印製,然後交由各個縣的政府部門進行嚴格審核並簽署發放。
要知道,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所頒發的軍屬優待證,鑒於其實際使用期限相對短暫,印發數量也極為稀少,因此它們具有極高的珍稀價值和特殊意義!
這些優待證不僅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歲月,更是對無數抗日英雄及其家屬無私奉獻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
每一張優待證背後都承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
外婆用顫抖得厲害的雙手緊緊地捧著那張薄如蟬翼的紙片,仿佛手中捧著的不是一張普通的紙張,而是整個世界一般沉重。
她的目光緩緩移到那幾枚已經開始生鏽的軍功章、以及外公曾經穿過的那件破舊的軍大衣上,嘴唇微微顫動著,似乎想要說些什麽,但喉嚨卻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樣,發不出一絲聲音。
突然之間,外婆隻覺得眼前一片漆黑,身體也不由自主地向後傾倒。
伴隨著“咕咚”一聲悶響,外婆直挺挺地仰麵摔倒在地。
此時,站在院場邊上的張富貴和馬德全二人正一臉幸災樂禍地看著這一切。
當看到從小與自己一同長大的好友金振國竟然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回到故鄉時,他們心中不由得暗自竊喜起來。
回想起當初為了逃避兵役而不惜自殘的舉動,此刻的他們甚至還有些得意洋洋!
隻見馬德全高高舉起那根被自己狠心砍斷食指的右手,先是指向院子中央的人群,然後又指向張富貴那被筷子戳瞎的醜陋眼睛。
他終於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爆發出一陣暢快淋漓的大笑聲。
聽到這陣突兀的笑聲,那位戴著眼鏡、身著中山裝的鄉公所官員皺起眉頭,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大聲地質問:“那兩個家夥到底是誰?在這裏瞎嚷嚷什麽呢!”
一旁的金老六見狀趕緊湊上前去,對著這位眼鏡官員輕聲嘀咕了幾句……
“來呀!將那兩個膽敢逃避兵役、毫無半點忠勇愛國之心的卑劣之徒速速給老子押上來!”官員滿臉怒容,聲音如同驚雷一般炸響。
話音未落,隻見數名身強力壯、凶神惡煞的士兵如餓狼撲食般猛衝向前,手中的槍托高高揚起,然後狠狠地砸向那兩人。
隻聽得幾聲悶哼響起,兩人瞬間便被打翻在地。
緊接著,士兵們動作麻利地用繩索將他們緊緊捆綁起來,猶如捆縛待宰的羔羊。
兩個不知死活的家夥,簡直就是自尋死路!他們的行為不僅激怒了官員,更是點燃了在場所有人心中的怒火。
一時間,眾人的叫罵聲響徹雲霄,仿佛要將這兩個人生吞活剝一般。
兩人在一片唾罵聲中被士兵們拖拽著前行,一直被押送至和平鄉公所。
在那裏,他們將麵臨嚴厲的審判,因為他們所犯下的罪行——逃避兵役以及褻瀆革命先烈,實在是天理難容!
正義終將得到伸張,這兩個罪不可赦之人也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晃眼便是十多年過去了。
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世事變遷,風雲變幻。
為了不讓自己的家人遭受無妄之災,被無辜地牽連其中......
外婆做出了一個艱難而又決絕的決定——將她視若珍寶的“抗日烈屬證書”以及那把曆經波折才輾轉回到家中的“中正劍”一同投入了臭氣熏天的茅坑之中!
到了八十年代之後,隨著社會環境的逐漸寬鬆,舅舅金先明心中對於那段家族過往的回憶愈發強烈起來。
他開始試圖再次尋覓那些曾經承載著家族榮耀與珍貴記憶的物件兒。
可是,當他滿懷希望地來到那個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時,眼前所見隻有一片荒蕪與破敗。
曾經的茅坑如今已被填平,而那些寄托著無數情感與故事的物品,則早已被無盡的歲月所侵蝕和掩埋,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未存在過一般!
它們就如同曆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隨風飄散,隻留下一段模糊不清的記憶,讓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