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如血,映照得天邊一片火紅。


    那輪巨大的紅日緩緩地向著西方沉落下去,仿佛一個疲憊不堪的巨人,正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向自己的歸宿。


    隨著夕陽的逐漸遠去,整個天地間都被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橙紅色調,如夢似幻,美不勝收。


    此時的黃河,一改平日裏奔騰咆哮、洶湧澎湃的氣勢,變得異常寧靜祥和。


    寬闊的河麵上波光粼粼,猶如一麵巨大的金色鏡子,倒映著天空中的晚霞和岸邊的青山綠樹。


    微風拂過,水麵泛起層層漣漪,那些細碎的金光也隨之搖曳生姿,宛如無數顆璀璨的寶石在閃爍跳躍。


    遠遠望去,衝出晉陝大峽穀的黃河就像是一條蜿蜒曲折的金色巨龍,靜靜地臥在大地上,散發著神秘而迷人的氣息。


    一位身材高挑且略顯清瘦的男子正挽起褲管,戴著一頂寬邊帽簷的帽子。


    他動作嫻熟地將漁具收拾好後,小心翼翼地把幾條活力四射、活蹦亂跳的黃河大鯉魚放進魚簍裏。


    隨後,他朝著大兒子安邦和二兒子定國呼喊一聲,示意他們一同踏上歸家之路。


    此時,黃河對岸的西岸方向,突然傳來了幾聲震耳欲聾的轟隆隆炮聲。


    不用想也知道,這肯定是開往西安城的胡宗南部隊所發出的聲響。


    望著那滾滾鐵流揚起漫天黃色塵土的景象,可以推斷出,又一場驚心動魄、異常激烈的戰鬥即將拉開帷幕……


    飽經戰亂的陳茂德苦笑著搖了搖頭,趕忙催促著兩個兒子加快步伐趕回家裏。


    與此同時,灶房內的鐵鍋正冒著熱氣,鍋裏傳出香草煎魚時“刺啦啦”的美妙聲音,陣陣濃鬱誘人的香氣瞬間在整個小院子裏彌漫開來。


    三兒子安國站在一旁,滿臉怒氣地大聲嗬斥著像個泥猴子似的幺兒子定邦。


    常言說得好:“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


    恃寵而驕的定邦,無視三哥的斥責,調皮搗蛋地一頭猛地紮進父親陳茂德溫暖的懷抱裏,似乎尋找著老父親的庇護。


    在許多個靜謐的時刻,陳茂德總會悠然地點起那杆陳舊的旱煙槍,目光凝視著遠方那座黑漆漆、高聳入雲的中條山,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在那片土地之下,埋葬著數不清的親密戰友,那裏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無法解開的死結!


    自從中條山赤紅溝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之後,伴隨著特戰隊隊長金振國英勇無畏的壯烈犧牲,這支特戰隊也就此圓滿地完成了它所肩負的曆史使命!


    一直渴望能夠建立功勳、憑借赫赫戰功嶄露頭角的李邇丹,毅然決然地率領著劉樹根和夏老三,滿懷壯誌豪情地正式加入了八路軍的隊伍。


    然而,眼睜睜看著自己最為要好的摯友、特戰隊的核心靈魂人物金振國就在眼前瞬間化為灰燼的陳茂德,內心深處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徹底擊潰,變得萬念俱灰。


    他以腿部受傷致殘作為借口,委婉而堅決地拒絕了他們的盛情邀約,轉身踏上了歸鄉之路,回到了香草所在的故鄉。


    曆經世間滄桑變幻、看淡人生起伏跌宕的陳茂德,此刻唯一的心願便是守護著自己的妻兒老小,享受家庭的溫暖與安寧,在黃河之畔心甘情願地做一名樸實無華、知足常樂的漁夫……


    然而,即便是如此微不足道的願望,想要達成也是難如登天!


    起初,閻錫山派遣使者前來誠摯地邀請他加入靖綏軍;緊接著,胡宗南的代表更是絡繹不絕,幾乎踏破了他家的門檻!


    他們究竟看中了自己哪一點呢?陳茂德心裏跟明鏡似的。


    與那位身具特戰隊長之職的金振國相比,自己實在相形見絀。


    人家熟讀各類兵書,滿肚子都是雄韜偉略般的學識積澱,更有著出其不意、克敵製勝、安邦定國的遠見卓識和非凡智慧。


    而自己呢,不過就是個擅長射擊的神槍手罷了!


    麵對窮凶極惡的日本鬼子時,他能夠毫不留情地下手,展現出果斷決絕的殺戮本性!


    畢竟,他所消滅的乃是社會渣滓,他這種\"以暴製暴\"的手段能夠對敵人產生巨大的威懾力!


    為了扞衛民族的神聖正義事業以及那場波瀾壯闊的衛國戰爭,他甘願化身為一台冷酷無情的殺人機器!


    可如今,這兩股勢力竟然妄圖請他重出江湖,無非是企圖借助他精湛絕倫的殺人技巧,來殘害自己的同胞骨肉,挑起一場慘絕人寰的內戰!


    這簡直就是泯滅人性、天理難容啊!


    正因如此,每逢夜幕降臨之時,陳茂德便會毅然決然地攜帶著一家老小踏上逃亡之路。


    這一路可謂是曆經坎坷,他們四處躲藏,前後經曆了多達三次的舉家搬遷。


    最終,這個大家庭在靠近中條山的黃河岸邊一處無人知曉他們身份的回水灣旁安定了下來。


    開始過上了男耕女織、狩獵捕魚的田園生活。


    然而,那場發生在赤紅溝的慘烈戰鬥卻始終縈繞在眾人心頭。


    當那些可惡的小鬼子完全銷聲匿跡之後,陳茂德領著他的兄弟們奮力挖開那堆堵住山洞入口的巨大石塊。


    他們個個眼眶濕潤,飽含著無盡的悲痛與哀傷,在金振國引爆手雷的那個地方,小心翼翼地拾起一塊塊被炸裂得支離破碎的骨頭以及散落滿地的肉塊。


    整個場麵慘不忍睹,血腥至極,根本無法辨別哪些是金振國的遺骸,哪些又是那些凶殘鬼子的殘軀。


    夏老三提出了一個建議,讓大家用隨身攜帶的刀具挖出一個深深的大坑,打算將這些殘缺不全的肢體碎片一同掩埋起來。


    可這個提議一經說出,立刻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大家都認為這麽做簡直就是對英雄的大不敬,這種行為令人無法容忍!


    畢竟,金振國可是為了保衛家園、抗擊外敵而英勇獻身的烈士,怎能就這樣草草了事?與敵人掩埋在一起?


    但也有人表示理解,畢竟當時的情況確實十分艱難,或許這也是無奈之舉……


    一時間,眾說紛紜,爭執不下。


    最終,還是陳茂德力排眾議、一錘定音,他果斷決定讓夏老三在那座墳塋之上精心雕刻出一塊莊嚴肅穆的墓碑。


    隻見那墓碑之上,龍飛鳳舞般鐫刻著一行大字——“抗日特戰隊長金振國殉國及眾鬼子陪葬墓!”


    這個飽含深情與敬意的提議一經提出,便立刻贏得了眾人的一致認可和衷心擁護。


    畢竟,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對英勇犧牲的金振國以及那些與他一同抗擊日寇的先烈們最為恰當、也最具意義的祭奠方式了!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數年光陰轉瞬即逝,當手握著獵槍的陳茂德再度踏上這片曾經灑滿熱血的土地之時,眼前的景象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昔日的滄海已然化作桑田,原本奔騰不息的河穀竟然改變了流向!


    由於曆經數次洶湧澎湃的洪水無情衝刷,那條狹窄幽深的山溝早已麵目全非,再也尋覓不到半點當年埋葬金振國墳塋的蛛絲馬跡……


    麵對如此巨大的變故,陳茂德心如刀絞,懊悔萬分。


    他狠狠地捶打著自己的腦袋,痛心疾首地自責道:“當初為何沒有想到讓夏老三在附近的陡峭山崖之上刻下字跡呢?那樣或許還能留下一些可供追憶的痕跡啊!”


    此時此刻,陳茂德雙膝跪地,置身於赤紅溝那片空曠寂寥的山穀之中,淚水如決堤的洪流一般奔湧而出。


    他仰天長嘯,聲嘶力竭地呼喊著:“老金啊!振國兄弟呀!哥哥我想你啊……”


    悲愴而又蒼涼的聲音在群山之間久久回蕩,餘音嫋嫋,不絕於耳……


    仿佛在向世人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曆史篇章。


    埋葬完金振國以後,陳茂德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一位遠近聞名、技藝精湛的鐵匠師傅。


    這位鐵匠師傅有著一雙巧手,能夠讓破舊的鐵器重煥新生。


    他小心翼翼地將金振國那把被炸彈炸得扭曲變形的中正劍交給了鐵匠師傅,並懇請他務必盡全力修複這把珍貴的寶劍。


    經過數日的精心打磨和錘煉,鐵匠師傅成功地將中正劍恢複到了原來的模樣。


    劍身閃爍著寒光,仿佛訴說著曾經的輝煌歲月。他感激涕零地接過修好的中正劍,然後托付給可靠之人送回了金振國的故鄉。


    他覺得這樣做有兩個重要意義。首先,這把中正劍成為了對金振國英勇事跡的永恒紀念,讓後人永遠銘記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其次,它也是一種精神寄托,可以鼓舞金振國的後代們繼承先輩的遺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正如那句古老的諺語所說:“不忘先烈,耕讀傳承,報效國家!”


    對於這部完整的長篇小說而言,漢城老道堅信要對每一個關鍵角色都給予充分而詳盡的描述,才能真正展現出故事的深度和廣度。


    隻有如此,才算是對那些熱情支持自己作品的讀者們負責到底。


    畢竟,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裏,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命運軌跡。


    話說回來,那兩位曾與金振國共患難的發小,當初為了逃避服兵役竟然不惜自殘身體。然而,隨著時代洪流滾滾向前,他們也不可避免地經曆了各自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由於他們犯下逃避兵役以及蔑視褻瀆抗日英烈等罪行,最終還是受到了法律的製裁,在監獄中度過了數年光陰。


    當他們刑滿釋放走出監獄大門時,發現外麵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的榮耀與恥辱都已煙消雲散,留給他們的隻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麵對如此巨變,兩人的命運再次出現重大轉折……


    他們憑借著那種“寧可自我傷害,也堅決不投身於反動軍隊,從而身陷囹圄”的英勇行為,著實出盡了風頭,很是享受了一段備受矚目的時光!


    然而,伴隨著分田到戶這一時代浪潮的洶湧而至,這兩個人的後裔盡管展現出了些許小聰明,可對讀書學習卻是深惡痛絕。


    如此一來,他們最終隻能淪為僅僅懂得耕種田地以維持生計、依靠出賣自身勞動力來度日的人。


    待到他們的孫兒那一輩時,家族狀況更是每況愈下,不斷衰敗。


    最終,家中竟隻剩下兩個單身漢在艱難地應付著生活,無法娶妻成家,致使家族香火斷絕,自然而然地被社會所淘汰。


    這般結局,也算是上天有眼,善惡到頭終有報啊!


    且說金振國的後裔們,真可謂開枝散葉,發揚光大,家家出英才,輩輩有俊彥!


    身為剛剛解放後的第一代高中生,金振國的獨子金先明,可真是天之驕子!堪稱共和國基礎教育的傑出代表!


    他曾在南鄭縣四處奔波,擔任小學的校長一職長達三十餘載,為國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棟梁之才,可以說是真正實現了“桃李滿天下”的美好願景,並為此耗盡心力、鞠躬盡瘁!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這一生總共撰寫了三十五份入黨申請書,但由於家庭出身等因素的影響,始終未能達成心願。


    直至退休之後,方才放下這份執念,安心地享受著含飴弄孫的晚年生活,得以安享天倫之樂……


    至於金振國的嫡長孫金貴永,則任職於地方黨委,擔任書記多年。其為官清正廉潔,政績斐然,深得當地百姓的擁護與敬愛。


    其重孫金文文,則繼承了祖父的遺誌,投身教育事業,辛勤耕耘,培育出無數優秀學子,所到之處皆是桃李滿園。


    無論是從氣質儀態還是曆任校長的風範來看,都頗有祖上之風韻……


    金振國的外孫們這一代可謂人中龍鳳、出類拔萃。


    陳語璠、陳燃燃投身於商業領域,憑借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卓越的管理才能,在商界嶄露頭角;酉小琪、陳小波則選擇步入政壇,以其睿智的頭腦和高尚的品德,為國家和人民謀福祉。


    還有陳雪燕、曹鑫二人,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刻苦鑽研,成功獲得了博士學位,並成為了研究小麥種子的專家。


    這些專家們在各自的領域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僅推動了相關學科的發展,還為解決全球性的糧食安全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們的傑出表現多次受到中央電視台等權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每一次的亮相都讓人們對他們刮目相看,也激勵著更多的年輕人積極進取、追求夢想。


    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麽叫做“知識就是力量”,同時也展現了當代青年應有的擔當和責任感。


    更為可貴的是,他們始終秉持著科學精神,致力於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造福人類社會。


    無論是在實驗室裏埋頭苦幹,還是在田間地頭悉心指導農民種植優質作物,他們都毫無怨言地付出著。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優秀的人才存在,我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他們所做的一切堪稱功德無量!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他們會繼續發光發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雨如磐中條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城老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城老道並收藏風雨如磐中條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