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依法治國與三權分立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 作者:小刀快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濟問題先不談,來說說國家正常運行的的第三個要素吧。這裏的所謂依法治國呢,簡單來講就是維持社會基本秩序的,你們現在不是有個大明律嗎,雖然嚴刑峻法,但是呢,還是有些問題的。”
張寒淩提到了依法治國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敏感,不知道最後老朱他們能不能從中汲取一些好的內容吧。
“首先第一個就是立法權的問題,明朝的立法權本質上都是在皇帝手裏吧?如果皇帝像你這種算得上深知民生疾苦的,立法上還能稍微考慮一下底層人的權利,如果頒布法令的皇帝是個何不食肉糜的家夥呢?這個時候除開你定下的大明律,其他的各種法條對下層人的傷害將是難以想象的。”
“舉個例子,如果某個大明皇帝手裏沒錢,邊軍又需要大量軍餉,怎麽辦?加征嘛,一道旨意下達,各地開始加征各種稅,這時發現商稅收不到,因為官商勾結了,那怎麽辦?加征的稅最後全壓到泥腿子身上了。”
“本來就因為土地兼並之後吃飯都難的老農民,突然發現又要多交一份額外的稅,這個稅還是最高層要求交的,打著的名義還是國家大義,實在沒法拒絕,泥腿子們也隻能認栽上交咯。”
“最後的結果嘛,基本就是逼的大家都活不下去了,然後泥腿子們說你這皇帝也別當了,一起死吧,毀滅吧,大家都累了。”
“其實這個皇帝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深入民間調查,沒有深刻理解什麽叫苛捐雜稅猛於虎的道理,隻是天真的以為本來按照以前的大明律,大家交的稅不算多啊,我這臨時加一點點,對大家應該影響沒那麽大吧,農民也不至於活不下去吧。”
張寒淩越說越激動了,畢竟一時想起明末崇禎搞得加派遼餉什麽的,不就是這麽玩的嗎,最後天災一來,大家一起玩完。
“所以說,大明想要依法治國的核心點在於,立法權完全由皇帝把持是否合理?當然,這是對皇權的極大挑戰,想來你們也不可能會考慮把立法權分出去的吧。”張寒淩一臉的理所應當,封建帝王什麽尿性曆史早就記載的清清楚楚了。
就不談始皇帝了,一直到隋煬帝楊廣,再到明清時期,甚至於到民國初期,真正的權力掌控者,誰把底層的泥腿子們當過人?不都是社會發展的消耗品嘛。
甚至於,要不是因為需要以農立國,誰會在意農民的死活?要是天上能持續不斷的掉食物下來,這些泥腿子怕不是連消耗品都算不上吧。
“而解決立法不切實際,以及頒布的條令傷害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問題,你們也一直在做,就是搞特務機構,不過這玩意兒有多大用,也說不準。”
“我的建議是,你們得找專業人士,下沉到市井鄉村,去考察普通人的實際生活情況,然後再考慮所立法令是不是對多數人有好處。再一個就是先行試點,後續推廣嘛,這個牛痘接種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張寒淩退而求其次,隻希望對老朱以後的立法合理性有些幫助吧,至於法令執行的監督,那就不需要贅述了,老朱自然有錦衣衛去辦,不過想來也還是漏洞百出,公權私用從古自今就不可杜絕。
算了,不頭痛那些醜惡的事情了,三權分立在明初怎麽可能實現,一切都隻能稍微引導,能略微改善底層人的處境就得感謝滿天神佛了。
眼見朱元璋和朱標聽完這依法治國之後,都是一言不發,不時的麵現掙紮之色,張寒淩也就撇撇嘴,就知道是這種情況,爛透了的封建地主們啊,整個世界本質上就是一個草台班子。
端起茶杯,吹了吹茶沫,張寒淩一氣牛飲,涼透了的茶,喝起來就是爽。
良久之後,朱元璋和朱標一起起身,略微拱手:“今日聽先生所言,難以理解的部分實在太多,想來我等也確實駑鈍。不過有一點我們已經基本達成一致,那就是做好當下先生安排的事,應該對大明有益無害。”
“不錯,我安排你們去做的事,肯定是對大明有益的,對於你們皇家來講,也是有益的,反正我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麽利益訴求,沒有必要去算計你們。”張寒淩坦蕩回應。
“不過,也希望你們不要留太多的心眼,有問題就攤開了和我說,有辦法我一定幫你們好好參謀,要是你們存心設計我,那我就隻能想法設法的作死,給你們帶來未來幾百年你們及你們的後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張寒淩雖說願意助朱元璋以一臂之力,但也是從底層人民的利益出發,希望一些舉措的落實能讓這個時代的人過得更好一點。
“還請先生放心,咱本就是乞丐出身,雖然到如今已是九五之尊,沒有任何人膽敢在咱麵前提起這些過往,但是咱明白,那些讀書人內心應該是有些輕視咱的。”
“但是,既然目前整個大明都是咱的,他們瞧不瞧得起已經不重要了,咱隻要還向著老百姓,就必然不會讓他們徹底做大。”
朱元璋很清楚,作為一個底層出身的皇帝,不說千年世家的孔門,也不談那些師出名門的望族,怕是就算是一些近百年才崛起的普通氏族,都不一定看得起自己,也不會相信自己能把這個國家治理好。
所以,朱元璋在執政初期對官員的嚴苛和殘暴,也隻是對這種現狀的對抗。
既然你們看不起咱,也大多習慣於陽奉陰違,那咱就設立更加嚴格的懲罰製度,那咱就殺到你們害怕,殺到你們不敢不聽話。
“好了,打住,你們怎麽執政我是真的不想管,怎麽與那些人爭奪權力是你們的事,但是別影響到我或者太多下層百姓了。”
“為了維護你皇權的穩定性,我不可能出麵去做那些邀買人心的事,所以會給你們很多機會去爭取底層人的支持,但是我希望你們既然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就一定要保護好他們,屠刀從來都不應該向著那些隻知道地裏刨食的泥腿子們。”
張寒淩打斷朱元璋的話,強調了一下以後對他們支持的方式。
“接下來玻璃工坊可以開始建設了,短期內一定要確保保密,整個生產和銷售流程一定要握在皇室手中,不然這張牌就廢了。”張寒淩提醒朱元璋和朱標,讓他們開始準備收割那些地主豪紳。
“另外,我這邊的玻璃生產實驗結束之後,整體搬遷到你們開辦工坊的皇莊去吧,到時候讓這些工匠繼續研究怎麽改良玻璃的品質,特別是我需要的是無色透明的玻璃,這是醫學發展進一步普及的前置條件之一。”
安排好朱元璋和朱標去操辦這些事情之後,張寒淩走出書房,看著依然曬著太陽的矽板,有些愣愣出神。
總感覺跟朱元璋和朱標這麽個交流法,有些不太對勁,怎麽搞得連皇帝太子這樣的人都是自己安排他們去幹活呢?
自己這樣搞,怕不是朱元璋心底還是會怨氣極重的吧,說不定啥時候就一個衝動嘎了自己,張寒淩如是暗想。
不過無所謂,張寒淩本就不覺得在這個充斥著封建惡臭的時代活著能有多好,除非自己也變身成為曾經自己一直深惡痛絕的封建地主階級的一員,除非自己能心安理得的接受那些仆人和老農的伺奉。
搖搖頭自嘲一笑,想那麽多幹啥,能給的我張寒淩盡量給,到頭來要死了,來不及給的,那是他們的損失。
張寒淩提到了依法治國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敏感,不知道最後老朱他們能不能從中汲取一些好的內容吧。
“首先第一個就是立法權的問題,明朝的立法權本質上都是在皇帝手裏吧?如果皇帝像你這種算得上深知民生疾苦的,立法上還能稍微考慮一下底層人的權利,如果頒布法令的皇帝是個何不食肉糜的家夥呢?這個時候除開你定下的大明律,其他的各種法條對下層人的傷害將是難以想象的。”
“舉個例子,如果某個大明皇帝手裏沒錢,邊軍又需要大量軍餉,怎麽辦?加征嘛,一道旨意下達,各地開始加征各種稅,這時發現商稅收不到,因為官商勾結了,那怎麽辦?加征的稅最後全壓到泥腿子身上了。”
“本來就因為土地兼並之後吃飯都難的老農民,突然發現又要多交一份額外的稅,這個稅還是最高層要求交的,打著的名義還是國家大義,實在沒法拒絕,泥腿子們也隻能認栽上交咯。”
“最後的結果嘛,基本就是逼的大家都活不下去了,然後泥腿子們說你這皇帝也別當了,一起死吧,毀滅吧,大家都累了。”
“其實這個皇帝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深入民間調查,沒有深刻理解什麽叫苛捐雜稅猛於虎的道理,隻是天真的以為本來按照以前的大明律,大家交的稅不算多啊,我這臨時加一點點,對大家應該影響沒那麽大吧,農民也不至於活不下去吧。”
張寒淩越說越激動了,畢竟一時想起明末崇禎搞得加派遼餉什麽的,不就是這麽玩的嗎,最後天災一來,大家一起玩完。
“所以說,大明想要依法治國的核心點在於,立法權完全由皇帝把持是否合理?當然,這是對皇權的極大挑戰,想來你們也不可能會考慮把立法權分出去的吧。”張寒淩一臉的理所應當,封建帝王什麽尿性曆史早就記載的清清楚楚了。
就不談始皇帝了,一直到隋煬帝楊廣,再到明清時期,甚至於到民國初期,真正的權力掌控者,誰把底層的泥腿子們當過人?不都是社會發展的消耗品嘛。
甚至於,要不是因為需要以農立國,誰會在意農民的死活?要是天上能持續不斷的掉食物下來,這些泥腿子怕不是連消耗品都算不上吧。
“而解決立法不切實際,以及頒布的條令傷害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問題,你們也一直在做,就是搞特務機構,不過這玩意兒有多大用,也說不準。”
“我的建議是,你們得找專業人士,下沉到市井鄉村,去考察普通人的實際生活情況,然後再考慮所立法令是不是對多數人有好處。再一個就是先行試點,後續推廣嘛,這個牛痘接種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張寒淩退而求其次,隻希望對老朱以後的立法合理性有些幫助吧,至於法令執行的監督,那就不需要贅述了,老朱自然有錦衣衛去辦,不過想來也還是漏洞百出,公權私用從古自今就不可杜絕。
算了,不頭痛那些醜惡的事情了,三權分立在明初怎麽可能實現,一切都隻能稍微引導,能略微改善底層人的處境就得感謝滿天神佛了。
眼見朱元璋和朱標聽完這依法治國之後,都是一言不發,不時的麵現掙紮之色,張寒淩也就撇撇嘴,就知道是這種情況,爛透了的封建地主們啊,整個世界本質上就是一個草台班子。
端起茶杯,吹了吹茶沫,張寒淩一氣牛飲,涼透了的茶,喝起來就是爽。
良久之後,朱元璋和朱標一起起身,略微拱手:“今日聽先生所言,難以理解的部分實在太多,想來我等也確實駑鈍。不過有一點我們已經基本達成一致,那就是做好當下先生安排的事,應該對大明有益無害。”
“不錯,我安排你們去做的事,肯定是對大明有益的,對於你們皇家來講,也是有益的,反正我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麽利益訴求,沒有必要去算計你們。”張寒淩坦蕩回應。
“不過,也希望你們不要留太多的心眼,有問題就攤開了和我說,有辦法我一定幫你們好好參謀,要是你們存心設計我,那我就隻能想法設法的作死,給你們帶來未來幾百年你們及你們的後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張寒淩雖說願意助朱元璋以一臂之力,但也是從底層人民的利益出發,希望一些舉措的落實能讓這個時代的人過得更好一點。
“還請先生放心,咱本就是乞丐出身,雖然到如今已是九五之尊,沒有任何人膽敢在咱麵前提起這些過往,但是咱明白,那些讀書人內心應該是有些輕視咱的。”
“但是,既然目前整個大明都是咱的,他們瞧不瞧得起已經不重要了,咱隻要還向著老百姓,就必然不會讓他們徹底做大。”
朱元璋很清楚,作為一個底層出身的皇帝,不說千年世家的孔門,也不談那些師出名門的望族,怕是就算是一些近百年才崛起的普通氏族,都不一定看得起自己,也不會相信自己能把這個國家治理好。
所以,朱元璋在執政初期對官員的嚴苛和殘暴,也隻是對這種現狀的對抗。
既然你們看不起咱,也大多習慣於陽奉陰違,那咱就設立更加嚴格的懲罰製度,那咱就殺到你們害怕,殺到你們不敢不聽話。
“好了,打住,你們怎麽執政我是真的不想管,怎麽與那些人爭奪權力是你們的事,但是別影響到我或者太多下層百姓了。”
“為了維護你皇權的穩定性,我不可能出麵去做那些邀買人心的事,所以會給你們很多機會去爭取底層人的支持,但是我希望你們既然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就一定要保護好他們,屠刀從來都不應該向著那些隻知道地裏刨食的泥腿子們。”
張寒淩打斷朱元璋的話,強調了一下以後對他們支持的方式。
“接下來玻璃工坊可以開始建設了,短期內一定要確保保密,整個生產和銷售流程一定要握在皇室手中,不然這張牌就廢了。”張寒淩提醒朱元璋和朱標,讓他們開始準備收割那些地主豪紳。
“另外,我這邊的玻璃生產實驗結束之後,整體搬遷到你們開辦工坊的皇莊去吧,到時候讓這些工匠繼續研究怎麽改良玻璃的品質,特別是我需要的是無色透明的玻璃,這是醫學發展進一步普及的前置條件之一。”
安排好朱元璋和朱標去操辦這些事情之後,張寒淩走出書房,看著依然曬著太陽的矽板,有些愣愣出神。
總感覺跟朱元璋和朱標這麽個交流法,有些不太對勁,怎麽搞得連皇帝太子這樣的人都是自己安排他們去幹活呢?
自己這樣搞,怕不是朱元璋心底還是會怨氣極重的吧,說不定啥時候就一個衝動嘎了自己,張寒淩如是暗想。
不過無所謂,張寒淩本就不覺得在這個充斥著封建惡臭的時代活著能有多好,除非自己也變身成為曾經自己一直深惡痛絕的封建地主階級的一員,除非自己能心安理得的接受那些仆人和老農的伺奉。
搖搖頭自嘲一笑,想那麽多幹啥,能給的我張寒淩盡量給,到頭來要死了,來不及給的,那是他們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