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乾清宮禦書房的路上,朱元璋和朱標緩步前行,放棄了長期以來出行使用車駕的習慣。


    “標兒,今天可有收獲?”朱元璋看向朱標。


    “父皇,張先生所講的這些東西,雖然孩兒能聽懂的不多,但是也能察覺到,這些東西對於國家治理應該是站在比較高的層麵的,通過分析國家整體的情況,去進行調整和實施,一些政策,是比較能切合實際的。”朱標趕緊回道。


    “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民間的整體情況其實是下麵官員上報的,那麽這其中就可能存在虛報或造假的可能,因此一般的監督機構怕是不夠用了。”點出其中的重點問題,朱標欲言又止的看向朱元璋。


    “有什麽就說,咱爺兒倆還有什麽不能討論的嗎?”朱元璋倏然一笑。


    “孩兒以為,光靠儀鸞司加上都軍親衛府隻能做到對官員的監督,對於國家基本情況的監督,需要專業一些的人來做,至少要懂得戶口的清查、土地的丈量、銀錢的統計和法令的執行等。因此,孩兒以為可以額外招募人手設立一司,全國每個縣府都安排一些人,平時調查民間人員往來、商貿物流和銀錢流通,在府則負責監督主政官員統計匯報當地的基本情況,不知父皇覺得如何?”


    朱標暫時想到設立機構去執行這一任務,其實這和現代社會設立的巡視組有異曲同工的效果,但是還沒有考慮到監督定期流轉的問題,需要避免巡視人員長期在一地而導致被收買的情況,從而防止內部的腐壞。


    “有點道理,新設一司的話,開銷又大了不少,等玻璃銷售賺到錢再說吧,到時候用賺取的資金去維持這個新部門的運轉。不妨給這個新部門取名叫稅監司吧,順便把稅收地方截留和上報國庫的事也放過去,他們隻能調查統計地方的基本情況,核算出大致的稅收總量,監督戶部安排的征稅人員是否有按標準征稅,不允許多征,也不允許偷逃漏稅。”朱元璋直接定下來一個新的部門。


    “這個部門以後就交給你來負責組建,監察的成果定期上報於咱就可以了。”


    ————


    還是單縣李集口鄉皇莊,這一日莊口又來了一批人,看穿著打扮應是一群匠戶,其後跟著幾輛牛車拖著行李和工匠們吃飯的物件。


    此地管事太監及一幹人等陪同東宮太子冼馬夏剛一起迎了上來。


    “各位大匠一路辛苦,太子殿下早先已著人通知我等,在此地已專門騰出院落兩座供各位歇息,此外,用於建造工坊的空地也已安排妥當,待為各位接風之後,明日便可開始動工了。”夏剛因為牛痘接種的試驗做的又快又好,深得太子信任,專門安排他來負責玻璃工坊的相關事宜。


    “大人嚴重了,我等匠戶本是賤籍,幸得太子殿下賞識,能拖家帶口的來此為殿下辦事,不愁吃穿用度,已是感激涕零了,當不得大人如此關照。”匠戶中為首的白老頭略帶惶恐的回應道。


    “當得當得,你等是太子殿下指明的工坊建設領頭人,還是生產玻璃的主力,自然是能力卓著受人尊敬的。”夏剛朗聲笑道,帶著眾人進入皇莊。


    待安排好眾人之後,夏剛回到管事太監的院落。


    “大人,為何對這些賤籍之人如此禮遇啊?有什麽事直接吩咐他們去辦,出了問題他們推他們出來頂缸就行了嘛?”盧監事疑惑不解的詢問夏剛。


    “盧總管切莫小看這些人,據宮內宮外傳出的消息,這批人是被人從工部挖走,然後研究出來透明的琉璃,這些琉璃的品質和色澤均是前所未有,陛下還專門拿來賞賜給一部分天官,說明此物極為珍貴。”


    “然後這幾日太子殿下突然讓我等在此建設玻璃工坊,還專門調派陛下親軍在外麵駐紮巡防,表明此事極為重要。”


    “且不說他們是陛下和太子指定來辦這個事的人,就說他們突然怎麽就會製造玻璃這一事,其中之隱情早已引人關注,目前正有很多人在暗地調查這批琉璃的來路呢。”作為以後這個皇莊的管事,夏剛認為還是要與其打好關係,不能讓其對此事掉以輕心,壞了太子的計劃。


    “太子殿下已專門囑托於我,要求這些工匠不可與外部人員接觸,工坊的生產流程也切不可外泄,否則定斬不饒!”夏剛覺得還不保險,強調了一番保密要求,聽得盧監事拍著胸脯連連保證。


    正當皇莊那邊如火如荼的建設玻璃工坊的時候,因朱元璋那日離開紫霄別院時帶走一車張寒淩找人試製成的透明玻璃,後朝會時拿來賞賜給部分大臣,剩餘部分全部找人替換了禦書房的窗玻璃,顯出與其他宮殿的不同。


    安裝透明玻璃當窗戶後,禦書房的光照條件比之前用紙糊的窗戶要好了很多,天不黑都不用點燃油燈,朱元璋對此極為滿意。


    而為了讓更多人知曉這透明玻璃的用途,他連續幾日開完朝會之後,都召集各部主官到禦書房議事,得意的顯擺著自己的新鮮玩意兒。當然,他的本意是通過把透明玻璃賣給那些達官貴人富豪地主來賺錢的,這一點眾人心知肚明。


    今日議事完畢之後,有人將消息傳給了已經退休在家的前左丞相李善長。


    要說李善長此人,自朱元璋起兵之後,算是第一個投奔過來的文人,從馬皇後手裏結果明軍後勤及文書事宜,一直以來都讓朱元璋極為放心。


    建國之後,也因功受封韓國公,一直以來都是朱元璋手下的文臣之首,到如今的左丞相胡惟庸也是李善長推薦提撥的,可見李善長在明初時在朝堂的影響力極大。


    不過隨著洪武十二年之後,胡惟庸案爆發,由於案件調查後期,朱元璋察覺到李善長知情不報,所以在洪武二十三年選擇幹掉了李善長。


    當然,也有說李善長之死主要是其在已退休之後,還各種小動作不斷,經常對朝堂之事指手畫腳,私下聯係自己在朝的門生故吏,施加個人影響。


    在這一點上,是很觸犯朱元璋的逆鱗的,作為造反上位的皇帝,對於其他人可能的造反一直是防備有加的,李善長的這些行為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結黨營私,架空皇權。


    再一點,李善長太能活了,朱元璋活了71歲,這是朱元璋壽命的極限,但是李善長活了76歲,這還隻是朱元璋處理掉他的時候的壽數。


    而且,很難想象一個接近80歲高齡的老人,還能討一房小老婆,然後夜夜嗨皮。


    搞的朱元璋一度覺得自己活不過他了,所以也有可能是擔心他以後變成大明版的司馬懿吧,所以隻好提前幹掉他了。


    隻能說司馬懿當年指著洛水發誓之後賞了曹魏皇帝當街一戟,這影響力實在太恐怖。


    後世像權臣檀道濟,又有大唐戰神李靖,不都是因為功勞巨大,還賊能活,搞得皇帝要死了都不安心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刀快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刀快跑並收藏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