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不隻是學習知識
七零萌寶開局就是退休生活 作者:友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幫閨女解釋了換椅子的原因,然後再發完零食,顧衛國就離開了。等一會兒就要上課了,他就不留在這裏影響孩子們上課了。
安寶坐在新的椅子上,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學習。初中的課程,其實安寶早都已經學完了。老師上課說的那些知識,她已經倒背如流了。
可安寶每天還是認真聽著,全當再複習一遍了。不是還有一句話叫“溫故而知新”嘛!雖然都是已經學過的知識,不過再跟著老師學一遍,安寶常常還是能從中得到新的收獲。
其實安寶最開始的時候,也是跟顧衛國和葉玲提過想要跳級的事情。
但是,顧衛國和葉玲想著安寶年紀還小,就沒有再讓她跳級了。還有就是,他們讓安寶去學校學習,不隻是為了讓她學習知識。
如果光是為了學習知識的話,那點知識怎麽都能學會。學習知識在哪裏都能學,更不要說安寶還有一個可以教她學習的係統。去不去學校學習,其實對於安寶來說,真的是可有可無了。
但讓安寶去學校學習,不僅僅是讓她去學知識的。學校就是個小社會,除了書本上的知識,裏麵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
顧衛國和葉玲希望安寶能在這裏學習與人打交道、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層。在學校,可以一邊讀書學習,增長見識、開闊眼界,一邊結交誌同道合的朋友……
所以,安寶這次提出的跳級想法,顧衛國和葉玲沒有同意。他們不同意,安寶也就隻能繼續乖乖讀她初一。
也不知道是新椅子確實很不錯,還是安寶的心理作用。她今天上了一天的課,感覺確實沒有以前累了。
上完最後一節課,安寶就立馬開始收拾她書桌上的東西。安寶雖然上學不是很積極,但她放學可積極了。
安寶把書桌上的書本、文具全都收進了自己的書包裏,然後再把她的小水杯掛在脖子上,安寶就收拾好準備回家。
喬靜妤還想在學校裏玩兒一會兒,她知道安寶的爺爺在學校門口等她,所以為了不耽誤安寶的時間。她對安寶說,“安寶~你先走吧!我還想再玩兒會兒,今天就不和你一起出去了。”
兩人平時一般都是一起走到學校門口,然後再分開回各自的家的。但也有喬靜妤放學不想馬上回家的時候,她就會提前和安寶說一聲,就像今天這樣。
安寶聽喬靜妤還要在學校玩兒,就和她揮了揮手,“靜妤姐姐~那我就先走啦!靜妤姐姐再見~”
喬靜妤也和安寶揮了揮手,“安寶再見~”
然後,安寶就朝背著自己的書包,朝教室外麵走去。
顧老爺子現在接安寶放學,都是在校門口那裏等著她。初中接送孩子上學的家長,明顯比小學少了很多。可以說,這邊平時幾乎沒有家長接送孩子上學。
以至於學校的門衛大爺都認識顧家的每一個人,畢竟來接孩子的人,真的太少了。他們家的人,卻每個人都來接過,跟落班似的。
經常接安寶的顧老爺子,還時不時給門衛大爺一把奶糖、一把花生,然後還和門衛大爺聊成了朋友。
讀初中的孩子,普遍年齡都在十二三歲以上了,都是半大的孩子了。這些孩子都能幫家裏幹活兒了,所以自己上下學完全不是問題。
還有一點,讀初中,家離學校遠的學生,就會住在學校裏。走讀的學生,基本都是家就住在附近的,離得都不是很遠。所以,這也是家裏人不接送他們的原因之一。
不過,顧家人是不放心讓安寶一個人上下學的。不說安寶年紀比其他學生小,還有就是他們前一陣還遇到了拐賣孩子那事兒。
那件事兒,顧衛國因為提供就有效的線索,還被公安送來了一封表揚信和一些獎品。同時,他也從公安同誌那裏聽說,近年來拐賣孩子的人越來越猖獗了,讓他也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同時也提醒周圍的人,注意周圍的可疑人員。
因著這件事兒,顧家人更是不敢放鬆對安寶的看護了。不僅每天上下學的時候,要接送安寶。顧老爺子接安寶放學的時候,更是早早就到校門口來等著她。
顧老爺子:這可是他們家的寶貝小孫女,老兒子的獨苗苗。那是一點兒風險,他都不允許有!
所以,安寶家雖然也離學校很近,走路都花不了幾分鍾,但是顧家人從來沒想過讓她自己一個人回家。
遠遠的,坐在門衛室門口的顧老爺子就看到了安寶。他和門衛大爺說了聲,“老劉,我家小孫女出來了,你忙你的,我們明天再繼續聊。”
門衛大爺笑著點點頭,“好,我們明天有空再聊。”
顧老爺走出門衛室,站在更顯眼的地方,方便安寶看到他。
安寶還沒走到校門口,就看到她爺爺站在門衛室那裏,衝著她招手。
安寶看到爺爺,也衝著他揮揮手,然後就加快腳步朝顧老爺子的方向走去。
安寶走到顧老爺子麵前,然後乖乖的喊了聲,“爺爺~”
顧老爺子點頭,“安寶走,我們回家了。安寶不是說想吃桂花條頭糕嘛,你奶奶今天下午給你做了!”
安寶聽到有桂花條頭糕吃,高興地跳了起來,“真噠?那爺爺我們快回家吧!”
“嗯~我們走吧!”顧老爺子一邊說,一邊接過安寶背上的書包,自己提著。這初中的書,多了好幾本。他家小孫女還在想個兒呢,可不能壓著了。
走到門衛室那裏的時候,顧老爺子又和門衛大爺打了聲招呼,“老劉,我們走啦!”
安寶也很有禮貌地喊了一聲,“劉爺爺再見!”然後就和顧老爺子一起回家了。
可能是有好吃的誘惑著,安寶今天走路都比平時快了很多。爺孫倆,沒一會兒就走到家了。
顧老太正在收拾院子,現在天氣涼快一點兒了,西紅柿和辣椒已經不怎麽結果了,她就打算拔了,再重新種一批新的菜。
安寶坐在新的椅子上,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學習。初中的課程,其實安寶早都已經學完了。老師上課說的那些知識,她已經倒背如流了。
可安寶每天還是認真聽著,全當再複習一遍了。不是還有一句話叫“溫故而知新”嘛!雖然都是已經學過的知識,不過再跟著老師學一遍,安寶常常還是能從中得到新的收獲。
其實安寶最開始的時候,也是跟顧衛國和葉玲提過想要跳級的事情。
但是,顧衛國和葉玲想著安寶年紀還小,就沒有再讓她跳級了。還有就是,他們讓安寶去學校學習,不隻是為了讓她學習知識。
如果光是為了學習知識的話,那點知識怎麽都能學會。學習知識在哪裏都能學,更不要說安寶還有一個可以教她學習的係統。去不去學校學習,其實對於安寶來說,真的是可有可無了。
但讓安寶去學校學習,不僅僅是讓她去學知識的。學校就是個小社會,除了書本上的知識,裏麵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
顧衛國和葉玲希望安寶能在這裏學習與人打交道、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層。在學校,可以一邊讀書學習,增長見識、開闊眼界,一邊結交誌同道合的朋友……
所以,安寶這次提出的跳級想法,顧衛國和葉玲沒有同意。他們不同意,安寶也就隻能繼續乖乖讀她初一。
也不知道是新椅子確實很不錯,還是安寶的心理作用。她今天上了一天的課,感覺確實沒有以前累了。
上完最後一節課,安寶就立馬開始收拾她書桌上的東西。安寶雖然上學不是很積極,但她放學可積極了。
安寶把書桌上的書本、文具全都收進了自己的書包裏,然後再把她的小水杯掛在脖子上,安寶就收拾好準備回家。
喬靜妤還想在學校裏玩兒一會兒,她知道安寶的爺爺在學校門口等她,所以為了不耽誤安寶的時間。她對安寶說,“安寶~你先走吧!我還想再玩兒會兒,今天就不和你一起出去了。”
兩人平時一般都是一起走到學校門口,然後再分開回各自的家的。但也有喬靜妤放學不想馬上回家的時候,她就會提前和安寶說一聲,就像今天這樣。
安寶聽喬靜妤還要在學校玩兒,就和她揮了揮手,“靜妤姐姐~那我就先走啦!靜妤姐姐再見~”
喬靜妤也和安寶揮了揮手,“安寶再見~”
然後,安寶就朝背著自己的書包,朝教室外麵走去。
顧老爺子現在接安寶放學,都是在校門口那裏等著她。初中接送孩子上學的家長,明顯比小學少了很多。可以說,這邊平時幾乎沒有家長接送孩子上學。
以至於學校的門衛大爺都認識顧家的每一個人,畢竟來接孩子的人,真的太少了。他們家的人,卻每個人都來接過,跟落班似的。
經常接安寶的顧老爺子,還時不時給門衛大爺一把奶糖、一把花生,然後還和門衛大爺聊成了朋友。
讀初中的孩子,普遍年齡都在十二三歲以上了,都是半大的孩子了。這些孩子都能幫家裏幹活兒了,所以自己上下學完全不是問題。
還有一點,讀初中,家離學校遠的學生,就會住在學校裏。走讀的學生,基本都是家就住在附近的,離得都不是很遠。所以,這也是家裏人不接送他們的原因之一。
不過,顧家人是不放心讓安寶一個人上下學的。不說安寶年紀比其他學生小,還有就是他們前一陣還遇到了拐賣孩子那事兒。
那件事兒,顧衛國因為提供就有效的線索,還被公安送來了一封表揚信和一些獎品。同時,他也從公安同誌那裏聽說,近年來拐賣孩子的人越來越猖獗了,讓他也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同時也提醒周圍的人,注意周圍的可疑人員。
因著這件事兒,顧家人更是不敢放鬆對安寶的看護了。不僅每天上下學的時候,要接送安寶。顧老爺子接安寶放學的時候,更是早早就到校門口來等著她。
顧老爺子:這可是他們家的寶貝小孫女,老兒子的獨苗苗。那是一點兒風險,他都不允許有!
所以,安寶家雖然也離學校很近,走路都花不了幾分鍾,但是顧家人從來沒想過讓她自己一個人回家。
遠遠的,坐在門衛室門口的顧老爺子就看到了安寶。他和門衛大爺說了聲,“老劉,我家小孫女出來了,你忙你的,我們明天再繼續聊。”
門衛大爺笑著點點頭,“好,我們明天有空再聊。”
顧老爺走出門衛室,站在更顯眼的地方,方便安寶看到他。
安寶還沒走到校門口,就看到她爺爺站在門衛室那裏,衝著她招手。
安寶看到爺爺,也衝著他揮揮手,然後就加快腳步朝顧老爺子的方向走去。
安寶走到顧老爺子麵前,然後乖乖的喊了聲,“爺爺~”
顧老爺子點頭,“安寶走,我們回家了。安寶不是說想吃桂花條頭糕嘛,你奶奶今天下午給你做了!”
安寶聽到有桂花條頭糕吃,高興地跳了起來,“真噠?那爺爺我們快回家吧!”
“嗯~我們走吧!”顧老爺子一邊說,一邊接過安寶背上的書包,自己提著。這初中的書,多了好幾本。他家小孫女還在想個兒呢,可不能壓著了。
走到門衛室那裏的時候,顧老爺子又和門衛大爺打了聲招呼,“老劉,我們走啦!”
安寶也很有禮貌地喊了一聲,“劉爺爺再見!”然後就和顧老爺子一起回家了。
可能是有好吃的誘惑著,安寶今天走路都比平時快了很多。爺孫倆,沒一會兒就走到家了。
顧老太正在收拾院子,現在天氣涼快一點兒了,西紅柿和辣椒已經不怎麽結果了,她就打算拔了,再重新種一批新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