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路社交媒體上,光甲航天牢牢占據著就業鄙視鏈的頂端,超過之前輪流霸榜的三中一華、英偉達微軟這些企業。


    其中知乎er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有個隻有一句話點讚數過萬的回答是這麽說的:


    “在光甲航天工作的最大好處不是能經常和人類頂級大腦交流嗎?”


    該回答裏的評論普遍表示讚同:


    “在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能和光神一起工作確實很有吸引力。”


    “太空對理工男的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要是讓我跟光神一起工作,拿四千的工資我都願意。”


    “之前我朋友博士畢業去光甲航天,在常溫超導的論文裏哪怕隻是掛名,最後試著申請了一下北美的tenure,結果申請到了康奈爾的tenure,酸死我了,我在北美念了兩年博士後都沒敢想去藤校。”


    “和光神一起工作不是最好的鍍金機會嗎?沒看光甲航天出來spacex、藍色起源、波音隨便去嗎。”


    “光甲科技員工表示和光甲航天比,我們簡直就像光甲體係裏的二等公民,這不公平!”


    類似回答簡直不要太多。


    把工作安排完之後,陳元光說:“大家還有什麽想問的嗎?如果沒有的話,那我們今天就散會。”


    這就屬於員工福利環節了。


    像過去阿美利肯逼迫本國廠商和霓虹廠商拒絕給東大供應新型光刻膠。


    國內媒體討論這件事都很迷茫,感覺技術突破跟假的一樣,西大依然能搞得你很難受。


    大a更是當場做出反應,下跪求饒,整個半導體板塊大跌。


    這個時空的大a麵上站起來了,骨子裏依然是那個大a。


    當時光甲航天的員工們就有問陳元光的看法,陳元光說這是小問題,不會對國內半導體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


    稍微機靈一點的就去抄底半導體,等龍吟顯卡上市半導體板塊扶搖直上,大家都賺了不少。


    信息差也是福利的一種,其中也分成能直接變現的信息差和能夠長遠對你產生影響的信息差。


    不過顯然大家都很關心人工智能,這種關心不是出於個人利益,而是出於對未來的一種迷茫。


    “光神,我看了最近的新聞之後有點迷茫。


    過去人工智能和人類之間的界限是很清晰的,哪怕有生成式人工智能,我也不認為它真的能取代人類。


    在很多表達上,你依然能夠明顯感覺到它蘊含的ai味道在裏麵。


    但看了申海的機器人無人駕駛,結合hbm模型底層原理之後,我才真正感覺到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時間點已經不遙遠了。


    我原本覺得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這一幕,但是我現在覺得我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人工智能取代掉大部分的工作崗位。”某位員工問道:“光神,你怎麽看?”


    陳元光說:“我一直都認為人工智能會把現在的大部分工作崗位都給取代掉,但我不知道會不會產生新的工作崗位。


    對於這類帶有預測性質的問題,我認為我也沒有辦法給各位一個準確的答複。


    我隻能從技術層麵給大家一個回答,二十年,最多二十年。”


    在陳元光看來,現實世界早就被他改得麵目全非了。


    無論是哪個角度,現實世界都已經和既定路線不一樣了。


    hbm是誕生於22世紀的技術,阿爾法依托hbm技術,實現了製造業的無人化。


    而現在才21世紀就有了hbm,光伏解決能源,拓撲半金屬提高算力,hbm解決機器人問題,陳元光也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會不會誕生阿爾法。


    林天旻說:“光神,我的感覺是人工智能正在入侵我的生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騰訊的犀鳥ai。


    像文心一言、kimi、chatgpt這些工具正在代替我們思考,騰訊的犀鳥ai把購物的思考從我們手中剝奪了。


    未來呢?我有種我作為人這種生物,我的思考過程正在一點一點被人工智能給剝奪。


    這種剝奪是逐漸加深的。


    最開始我樂於用生成式ai來幫我寫文案,幫我做ppt,用犀鳥ai來幫我購物,這些都能提高我的效率,把時間節約到我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但我最後發現,我節約出來的時間也並不會用來思考,不會用來做多有意義的事情。


    這些時間依然是躺在床上刷視頻,坐在電視前打ps,或者坐在電腦前打遊戲。


    即便是公司分給我的學習任務,我也不會因為有人工智能幫我做一些平時需要我自己做的事情,能夠把任務提前完成。


    人工智能並沒有幫我變得更好,反而在讓我越來越不愛思考。


    這是把前提建立在公司有種強製要求,逼迫我去學習很多新東西,才讓我感覺到我是有進步的,平時是有做深度思考的。


    但換成其他人呢?大部分人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工作條件,人工智能對他們思考能力的剝奪隻會更誇張。


    而hbm能幫機器人複製人類的能力後,人類存在的必要又失去了一條。


    我的迷茫是在這裏。人類存在的意義正在被剝奪。”


    林天旻的聲音在會議室裏回蕩,很多人的眼神陷入深思。


    大家思考之後發現好像是這樣,他們在公司當然用不了外網,用不了各類生成式人工智能,但他們可以用自己公司搞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陸奇在加入光甲航天之後,麵對著光甲航天購買的強大算力,第一件事就是搞了個內部的問答式人工智能-小光。


    用了大量專業數據訓練的小光,絕對是航天領域一等一的生成式模型。


    這也讓很多人對小光產生了依賴,在找資料方麵用小光很方便。


    效率極大提高,隨之帶來的問題是,人工智能給你的回答是線性的,你自己去尋找答案,尋找的是很多個麵,很多個麵匯聚在一起,能給你一些新的思考。


    這就跟你想從一本書裏找點素材,你直接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直接把第幾章第幾段是你想找的內容,你看過之後就直接拿來用。如果你自己去找,你能連帶著把很多內容都看一遍,說不定能激發新的想法。


    這相當於是在效率和創造力之間做取舍。


    對於光甲航天研究員們的工作性質來說,顯然創造力要重要得多。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迷茫,它太大了,都到探究人類存在意義的層麵,我也沒辦法給答案。”陳元光搖了搖頭,直接道。


    他在未來時空,就試圖尋找過答案,當人類隻沉迷在奶頭樂上,那還有存在必要嗎?


    陳定鬆支持的人類反抗軍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他確實不知道答案。


    在座的眾多員工內心浮現出一句話:原來神也會迷茫。


    在看到hbm新聞的時候,這幫天天和陳元光一起共事的同僚們內心第一反應就是:光神就是神啊。


    身兼數職的情況下,又是主導光刻廠,又是hbm模型從構建到訓練再到上路,同時還要負責光甲航天眾多航天項目。


    這不是神是什麽?


    他們平時調侃喜歡說,隻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取錯的外號,光神這個外號太精準了。


    而現在看到神也會迷茫,大家瞬間平衡了,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連光神都會因為人工智能的進步太快而感到迷茫,大家又有什麽好杞人憂天的呢?


    有著長期科學訓練、相信能夠通過科技改變世界的一批人,尚且如此擔心hbm對世界帶來的衝擊,更別談外界了。


    全球範圍的反人工智能浪潮空前洶湧。


    在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來自歐洲各個成員國的民眾們聚集在這裏舉行示威活動。


    阿美利肯開始的占領矽穀運動正在席卷歐洲。


    即便歐洲也沒有太多的人工智能產業,關於人工智能的監管法規在全球也排在前列,但民眾們不管這麽多。


    你跟東大媾和,引進人工智能技術,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生計。


    總之遇事不決先抗議。


    這背後自然有阿美利肯的影子在,他們可見不得歐洲大規模讓東大做基建生意,這會導致東大影響力在歐洲的急劇擴張。


    大型基建無論建築本身還是說其開工過程中雇傭的員工產生的外溢作用,都是破除美式宣傳的最好方式。


    英格蘭搞十年沒能搞好的事情,東大來三年就修好了。


    同樣從英格蘭本土雇傭員工,由東大員工和英格蘭員工共同完成該工程,這除了說明英格蘭的組織動員能力孱弱不堪外,還能通過這批雇員把東大的組織能力擴散出去。


    你再怎麽從宣傳層麵把東大人宣傳成蠻夷,也架不住建好的實體擺在那訴說一切。


    這次席卷歐洲的抗議中,哪怕在輿論和動員上有著阿美利肯的影子,自發組織起來的民眾訴求也隻局限在不要人工智能上。


    “我們不需要ai”


    “不要ai要自由”


    “ai滾出歐洲”


    微軟在愛爾蘭都柏林的總部被席卷一空,因為openai和hornbill,加上一直以來籠罩在微軟頭上的陰謀論,導致微軟被民眾們視為人工智能占領世界的橋頭堡。


    但當記者們采訪抗議民眾,試圖把話題從抵製人工智能聯係到抵製東大上去的時候,這些民眾們都異常清醒。


    “你是否會擔心東大幫助歐洲完成基建項目會影響到歐洲的安全?”


    “不會,基建是基建,我們有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


    “但東大的技術手段過於先進,很有可能讓歐洲沒有辦法檢查出來。”


    n嗎?你們不是說阿美利肯的科技水平要遠高於東大,我們的安全保障措施裏有阿美利肯公司的參與,有阿美利肯這麽高科技水平國家的企業在中間把關,我相信東大做不了什麽。”


    這就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東大會通過這種方式擴大自己在歐洲的影響力,這很有可能危害到歐洲的冥煮目田,你是否會有這方麵的擔心?”來n的記者追問,就想從對方口中聽到關於反對東大基建進入歐洲的聲音。


    站在他麵前穿著厚厚羽絨服的中年白人突然一下臉就紅了起來,整個人在蒸汽化:“該死n,和老舊的地鐵、修了一百年也修不好的公路、到處都沒有充電樁的電網比起來,你說的那些都是狗屎。


    哪怕東大真的能搞什麽小動作,我也受夠了老的跟博物館一樣的歐洲,東大人趕快來!”


    該男子最後一連用了好幾個f**k表達內心不滿。


    整個直播在短視頻平台上瘋狂流傳,顯然引起了整個歐洲的共鳴。


    尤其是最後吐槽歐洲是博物館的言論。


    所以說意識再怎麽欺騙自己,物質也會把你拽回現實世界。


    各個歐洲國家更是希望盡可能抓住這難得的時間窗口,把一些早就該幹的但是還沒幹的工程一並推出。


    生怕錯過這個時間窗口,又因為什麽幺蛾子而沒有辦法找東大來幹了。


    對東大土木專業的畢業生們來說,更是迎來了難得的春天,或者說是一次回光返照。


    歐洲再怎麽老歐洲,能去歐洲幹基建肯定要比非洲好得多。


    “臥槽終於成功了。”


    “是啊,看圖像已經成功入軌了。”


    “下一次應該就是去月球軌道了。”


    “沒錯。”


    “空間站項目應該都要急死了,早就做好了核心模塊,但是一直遲遲沒有辦法發射。”


    “那沒有辦法,隻能讓他們等著。”


    “聽說我們要和華國航天一起搞月球模擬基地,誰接了這個項目?”


    “沒聽說,這可是大項目,估計要重新選人吧,也沒誰幹過啊。”


    在春節前最後一次發射中,光甲航天的複合動力火箭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並且完成主要箭體的回收。


    “當然,和之前比起來這次的火箭發射非常艱難。


    因為這次是開辟性的技術,是之前從來沒有過的技術,我相信這也會是光甲航天一次裏程碑式的發射。


    在這次發射成功後,我們會迅速啟動我們的空間站計劃,我們的合作夥伴們估計已經等候多時了。”


    陳元光在發射現場接受央媽遠程直播采訪的時候,對於這個問題的時候非常坦誠,絲毫不避諱過去複合動力火箭的失敗。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烏鴉一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烏鴉一號並收藏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