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的付出,今年的任務算是圓滿結束了。


    無論是對整個光甲航天來說,還是對我個人來說,過去的一年都是豐收的一年。”


    東大大大小小的企業都會有年會這玩意。


    在互聯網鼎盛的那幾年,頭部大廠二線廠商,乃至一些互聯網小廠都會把年會搞得如火如荼。


    在年會上發的獎品,也成為了社交媒體上員工們攀比的素材。


    隨著互聯網浪潮過去,東大做規模,納斯達克上市這條路也基本上被堵死之後,互聯網廠商們的年會也變得悄無聲息。


    大佬們在年會上載歌載舞的鬼畜視頻仿佛隻存在於那幾年。


    光甲航天作為東半球商業航天的托拉斯怪獸,自然會辦屬於自己的年會。


    過去一年複合動力火箭在研發,不代表他們沒有營收,無論是電火箭還是開拓者係列火箭,都創下了發射記錄,年營收超五百億rmb,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是無法忽視的。


    如此高的營收,除了得益於商業航天需求的持續挖掘,致力於無人駕駛的廠商們發射需求旺盛,還有就是專利授權費用同樣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


    和一條腿走路的spacex比起來,光甲航天是好幾隻腿同時走路。


    即便如此,光甲航天的年會同樣相當低調,低調不是因為沒錢把年會搞得隆重,更不是因為年會上發的獎品拿不出手。


    單純是因為年會上透露的信息很敏感,公開的話,很容易被競爭對手們拿去分析。


    “由於我不在申海現場,為了不耽誤後續環節進行,所以先把大家最期待的環節給公布了。


    那就是今年的團隊貢獻金獎、銀獎和銅獎。”


    光甲航天從前年開始,年會上的獎從給優秀個人改成給優秀團隊。


    這裏的團隊是項目製的。


    因為一般一個人不會隻有一個項目,同一個人少則兩三個項目,多的話最多有同時參與八個項目的人。


    當然能身兼如此多職位的前提建立在你確實有實力,團隊不會發起投票把你給踢出去的份上。


    項目組建完成之後,每年有兩次發起踢人投票的機會,團隊成員超過三分之二投讚成票就會被踢出去。


    另外同樣的項目,可能存在兩到三個組同時在做,如果別人進度更快已經做出階段性成果,那麽其他組就有可能被解散,至於組員們能不能進前麵的組,這就完全是組長說了算。


    這套帶點社會達爾文色彩在的機製,在動態調整中逐漸達到了一種平衡。


    “和往年一樣,今年的團隊貢獻獎依然完全由我個人決定,如果有自認為比我提到的項目更有價值的,歡迎發郵件給我反應。


    如果要反應,記得把理由給寫充分。”


    自從有團隊貢獻獎開始,陳元光就沒想著搞什麽分蛋糕,高管一起來評這個獎。


    他提發郵件反饋這條途徑,寫進了公司製度裏,甚至郵件模版人力資源部門都給整出來了,但從提出來之後就沒人用過。


    “今年獲得金獎的是開拓者係列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係統優化研究


    針對開拓者二號多次重複使用的需求,結合整體係統構型、氣動外形、結構質量、分離高度、分離速度等關鍵變量設計約束,研究麵向全周期任務剖麵的全局能量優化方法,實現對能量優化分配的設計目標,從而降低火箭重用回收造成的能量損失,提升運載能力。


    整體運載回收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此時到綿陽工作一年的光甲航天員工們都回申海了,林天旻身邊的同事都在恭喜他,因為他參與了這個項目。


    哪怕在綿陽,也遠程參與了這個項目。


    “天旻,恭喜。”


    “必須請吃飯,得請吃大餐。”


    “去年特別貢獻獎,今年金獎,怕是請吃飯不夠。”


    林天旻聽到周圍同事們的恭維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因為去年特別貢獻獎是建立在,跑到阿美利肯去交流然後被關了一個月。


    雖說拿錢的時候很爽,特別貢獻獎是五十萬,但被關的時候還是很忐忑,甚至算是受到了精神折磨。


    “一定一定,後麵一定請大家吃飯。”


    金獎的獎金是一百萬,每個成員發一百萬,比年薪總包還要高得多。


    大家嘴上不說,心裏還是很酸的。


    林天旻沒有在申海買房的打算,所以對錢感觸沒有那麽深。


    他反而在想,之前和光神一起共事,隨時能溝通,能感受到光神作為人的那一部分。


    但現在隻分開了幾天,看著麵前占據著整個屏幕的人臉,林天旻感覺光神作為神的那一部分占據了他主要想法。


    “第一個銀獎是可重複使用火箭跨域自主最優製導技術研究。


    該項目針對可重複使用火箭精確定點軟著陸飛行過程中跨空域/速域、多構型/模式的任務特點,研究了適應複雜氣動特性和飛行剖麵的新體製多模型自主最優製導技術。


    如果考慮開機時機、發動機節流特性、強非線性外部擾動、製導模型偏差等設計約束,解決了跨空域速域的機動控製能力變化、發動機噴流影響複雜等技術難題,實現複雜工況下製導軌跡的自主規劃和強魯棒性。


    基於當前處理器水平,實現在線製導軌跡規劃時間≤3s,落點精度≤100m,途經點控製精度≤30m。”


    像這種技術是可以應用在軍事層麵的,就不適合對外公開。


    你公開了,阿美利肯方麵完全能夠針對你公開的數據推測你們技術到了什麽程度,甚至推測出你采用的技術路線。


    “第二個銀獎是可重複使用發動機深度變推燃燒室噴霧燃燒動態特性研究。


    針對液氧煤油發動機可重複使用5:1變推過程的動態特性、精準流量調控及高效噴霧燃燒耦合等問題,研究針栓噴注器內外流動的時空演化行為,建立寬工況範圍適用的非定常霧化模型,發展非定常工況下的液滴粒徑、濃度場分布及摻混特征預測方法。


    並且對動量比、越程比等對針栓噴注器的噴霧燃燒特性影響進行了研究,獲取不同反壓下針栓噴注器的動態特性及寬工況範圍的噴霧燃燒耦合規律,建立針栓噴注器的霧化燃燒特性數據庫,形成針栓噴注器優化設計方法”


    “最後感謝各位的辛苦付出,我就不打擾各位的雅興,今天年會結束後,也快春節了,我提前祝各位新年快樂。”


    金獎每人一百萬,銀獎是每人五十萬,銅獎是每人二十萬,都是稅前。


    獎金梯度非常明顯。


    陳元光消失之後年會繼續,年會和其他公司年會大同小異,節目表演、高層講話這些屬於是標配了。


    “天旻,明年我也要拿金獎。”周瑾狠狠道。


    他是有機會參與林天旻拿金獎的這個項目的,但被他自己拒絕了。


    一個是因為會被人說是走後門,林天旻算是光甲航天最早一批員工,工號在前五十,周瑾本來進光甲航天就是走林天旻的內推渠道。


    另外一個是,當時另外一個項目也找了周瑾,周瑾認為那個項目也很有前景,所以才選了那個項目。


    結果確實有前景,但因為難度頗高的緣故,一直沒能完成。


    “你們那項目最近怎麽樣了?”林天旻問。


    周瑾搞的是,複合回收火箭高攻角繞流特性及氣動布局優化研究。


    簡單來說就是在火箭回收過程中,通過箭體和氣動麵之間的特性來減速,降低發動機主動減速導致的推進劑消耗,並且能維持整個過程中的穩定控製能力。


    屬於可回收火箭分支裏很有價值的一項課題。


    這些圍繞著開拓者火箭大大小小的研究項目,最終都會進一步降低開拓者火箭的發射成本,降低每公斤運載負荷的成本。


    在商業航天領域,成本是生存線。


    並不是說隻要技術沒問題,就有無限資源投入進來,現實世界不是模擬經營遊戲,哪怕能去月球也要衡量投入和產出。


    當然產出不僅僅是經濟效益,在研發過程中的技術專利,宣傳作用,帶動上下遊產業升級等等,這些都屬於產出。


    在東大,為什麽沒有其他廠商進入這一領域,哪怕整個市場的規模是在迅速擴大,你優勢再大也會有資本想要做嚐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機,哪怕智能手機行業已經進入了漫長的下行通道,國內五大手機廠商,國外蘋果加三星,這些廠商已經把小廠都要趕盡殺絕了。


    唯一一家靠在非洲殺出血路的傳音成立時間也是2013年。


    即便智能手機市場如此高度分化,內卷到看似新生力量沒有一點生存空間,依然有nothingphone冒出來。


    隻有商業航天領域,東大因為國際影響力迅速擴張,連帶著獲得了大量商業航天市場。


    很多國家即便看不慣阿美利肯,也不會考慮把火箭發射生意交給東大來做。


    但現在會,東大在全球範圍內的商業航天訂單數年增長率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整個市場規模在迅速擴張。


    如此龐大的市場,不乏光甲航天員工被拉著一起跑到資本市場上去詢價,看看自己要是出來創業能值多少價碼。


    無一例外,投過的都死了。


    因為光甲航天的優勢是在持續擴大的,spacex的獵鷹火箭研發成功後迭代到星艦,中間經過了十多年時間。


    獵鷹火箭自身也就1.0和2.0兩個版本。


    而光甲航天的開拓者係列一直在迭代,從未停止過,從1.0到2.0之間,有無數個小版本。


    每年團隊貢獻獎的成果都是經過小版本更新驗證。


    這才是開拓者係列火箭的核心優勢,後來者幾乎看不到追趕的希望。


    哪怕你知道開拓者的技術路線,知道對方的技術,願意花錢去砸出市場來,靠著上市把錢給賺回來,也做不到。


    和光甲航天比起來,陳元光對光甲科技的重視度要低得多。


    光甲科技在上市後,哪怕是林甲都逐漸放權給了職業經理人。


    整個公司變成了有著穩健現金流來源的創新藥大鱷。


    有點類似複星醫藥的概念,靠著資本運作,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大肆收購創新藥企業,這些創新藥企業有著不錯的研發能力和同時並行的創新藥研發管線,隻是苦於沒有投資而麵臨現金流枯竭的難題。


    光甲科技隻需要花很小的代價就能完成收購。


    以聖諾醫藥為例,這是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創新藥公司,專注於小核酸創新藥的研發,過去數年間已經花了五千萬美元在研發上。


    光甲科技收購這家公司隻花了不到兩千萬美元,光是從研發投入來看,打了五折都不止。


    在完成收購並且把原本管理層清理幹淨之後,聖諾生物的小分子藥物在去年年底進入臨床測試階段,預計在今年能創造超過五千萬美元的利潤。


    光甲科技運作的類似案例有很多,都是低價收購,清洗原本管理層和注入流動資金繼續推進研發並行,最後再讓藥物上市創造收益。


    這樣的資本運作建立在幾個層麵,借助人體冬眠技術帶來的現金流,人體冬眠技術營造的龐大關係網絡。


    這兩點讓光甲科技在這樣的資本運作中無往而不利。


    即便光甲科技的主要營收來源仍然是人體冬眠設備,但投資者們還是調侃光甲科技主業是資本運作,而非生物器械。


    和普通資本相比,光甲科技靠著和醫院、國內外監管層不錯的關係,在投資判斷層麵準確率要高得多。


    哪怕是資本運作大鱷也比不上。


    同樣是投資,光甲科技能做到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一般資本投創新藥隻能做到百分之十。


    投資是光甲科技最大的利潤來源。


    在嗅到陳元光沒有精力管光甲科技之後,林甲給光甲科技定下的發展方向,單純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這個發展方向沒有任何問題。


    營收、利潤、成長性都無懈可擊。


    唯一有一點,那就是這種錢賺多了,內部自研創新藥管線就不可能強到哪裏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烏鴉一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烏鴉一號並收藏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