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從這段河道往東的廣袤地域,已經在九黎族的實際控製下,可順著這段河道逆流而上,向東轉過一個大彎,便是“幾”字形第二筆“橫折彎鉤”中的這道幾百裏長的巨“彎”,也就是濁水從黃土高原衝進豫州轉向東流的這條寬廣河道。
這段河道,似乎便是有熊族和神農族約定成俗的分界線——河北歸屬有熊,河南歸屬神農——薑尤之所以命令龍中堂追上先鋒師後不得冒然渡過濁水,正是不想冒犯神農族。
也許薑尤和龍中堂一樣,早已暗中衡量過三個部落聯盟的綜合實力,也肯定會清醒地認識到,這三個部落聯盟的綜合實力均在伯仲之間,不相上下。
三個部落之間倘若發生戰爭,單憑每個部落聯盟的實力,對另外任何一個部落都沒有絕對的優勢。
但是,倘若其中兩個部落聯合起來夾擊第三方,第三方便會處於絕對劣勢——這也是當初薑尤再三請求農皇和勸說榆罔聯手夾擊有熊族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直到現在,神農族並沒有卷入有熊和九黎之間的這場戰爭,而九黎族也從開戰之初的互有勝負逐漸發展到如今的占據主動,對神農族會不會成為幫手倒也不太在意,可絕對不想把神農族推進有熊族的懷抱裏。
別說薑尤非常尊重農皇,永遠不想與農皇兵戈相向,退一步講,即便薑尤有不臣之心,客觀權衡利弊,也不能貿然挑起事端,把神農族推入有熊族的陣營,促成他們的聯手夾擊。
而且,即便拋卻對薑尤心思的分析,對熟知這段曆史的龍中堂來說,更不願看到神農族卷入這場戰爭——畢竟,曆史記載中,正是在炎黃二帝的聯手攻擊下,薑尤最終功敗垂成,國破人亡。
所以眼下,如果龍中堂率領將士貿然衝殺過去,不管是大獲全勝,還是兩敗俱傷,甚至即使慘敗之下而全軍覆滅,對戰略全局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眼下這場戰鬥不能穩妥善後,那麽,不管出現哪種結果,都很有可能讓神農族卷入這場戰爭,也就會形成神農和有熊聯手夾擊九黎的糟糕局麵,繼而改變整個戰局的走向。
可是到了眼下這個局麵,即便龍中堂不去增援,這場戰鬥也會出現上述的三種結局——或先鋒師勝,或神農族勝,或兩敗俱傷各自收兵——卻是也很可能會促使神農族因此而卷入戰爭。
因為,九黎若勝,神農族必定不會善罷甘休——即便農皇以兩族百姓為念,寬大為懷,可榆罔卻不是忍聲吞氣委曲求全之人。
反過來,倘若神農勝而九黎慘敗,甚至先鋒師全軍覆滅,那麽,即便薑尤心中一萬個不願意與神農開戰,卻也不得不勉強應戰——因為,遭受這等巨大屈辱而不報仇雪恨,薑尤的威信何在?尤其還損失了兩位方侯,薑尤又如何麵對另外的六位方侯呢?
所以,龍中堂思來想去,左右為難,急的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在水花四濺的岸邊團團亂轉,卻又無計可施。
叫苦不迭中,他甚至下意識地仰望蒼穹,暗暗祈禱夜幕盡快合攏——也許天黑之後,不管勝負如何,雙方定會收兵。
因為,一路行來,他既沒有見過營中準備燈籠火把等夜戰之物,也從未見過薑尤操練夜戰事宜。以此類推,想必神農族也未必有夜戰的準備。
所以,即便神農族的統兵將領和計蒙一樣勇猛有餘,謀略不足,總不能讓兄弟們在漆黑一團中亂戰吧?黑燈瞎火的,萬一出現自相殘殺的恐怖一幕呢?
可是,就在龍中堂心急如焚地熬到夜幕四合寒星滿天的時候,卻非常驚愕地發現,濁水對岸的廝殺聲似乎沒有絲毫減弱,依舊隨著強勁的夜風和響亮的水浪聲源源不斷地刺入耳中。
他不由悚然止步,呆呆地遙望對岸,可昏天黑地中,他連近在咫尺的滔滔河水也幾乎看不清楚,又怎能看得見數百丈遠之外的任何事物呢?
然而,僅僅呆立瞬間,他便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再等下去了,一定要盡快阻止這場殺戮。
可此時此刻,已經比不得黃昏初到之時。
那時候,他若冒險衝到對岸,見到計蒙,說不定能勸其退兵,而現在,即便他肋生雙翅,馬上飛到對岸,烏漆墨黑中,敵我難分,又去哪裏尋找計蒙的蹤影呢?何況,有熊族也一直神龍見首不見尾地暗中窺視呢?
想到這裏,他忽然心中一凜——萬一有熊族此時趁夜偷襲,身後的兩千多兄弟無人統領,豈不亂成一團?
惶恐不安中,他急忙轉身回望,試圖探查對麵營寨的動靜。可他回頭之際,雖然看不見山丘背後的營寨,卻看到兩個巴掌大小的火苗,在黑暗的夜色中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忽悠悠地飛上山頂。
他驀然一驚,急忙飛身迎上前去,試圖盡快探個究竟。可他剛跑幾步,卻見那兩朵火苗忽然左右分開,一朵忽忽悠悠地飄向東方,另一朵卻順著山頂向他這邊悠悠飄來。
他更加納悶,卻並未減緩速度,不僅離著緩緩飄來的火苗越來越近,也很快發現這朵火苗原來是一個火把——手持火把之人正帶著十幾個人,衝這邊匆匆走來。
他不由暗自一驚,心想:他們是誰?是敖悅他們?還是有熊人?甚或是神農人?
可他正自驚疑,忽聽陣陣若有若無的呼喊聲迎麵傳來,隻是火把離他尚有數十丈遠,而他周圍又被巨大的水浪聲和夜風聲混合環繞,隱隱約約,含含糊糊,不僅聽不清他們喊些什麽,甚至也難以確定到底是不是手持火把之人所喊。
但是,他匆匆環顧四周,發現視線所及之內,除了擁簇著火把緩緩走過來的人們,確實再也沒有其他可疑之處。
而且,隨著他們相向而行,距離越來越近,飄入他耳中的齊聲呼喊也越來越清晰:“少爺——少爺——”
這段河道,似乎便是有熊族和神農族約定成俗的分界線——河北歸屬有熊,河南歸屬神農——薑尤之所以命令龍中堂追上先鋒師後不得冒然渡過濁水,正是不想冒犯神農族。
也許薑尤和龍中堂一樣,早已暗中衡量過三個部落聯盟的綜合實力,也肯定會清醒地認識到,這三個部落聯盟的綜合實力均在伯仲之間,不相上下。
三個部落之間倘若發生戰爭,單憑每個部落聯盟的實力,對另外任何一個部落都沒有絕對的優勢。
但是,倘若其中兩個部落聯合起來夾擊第三方,第三方便會處於絕對劣勢——這也是當初薑尤再三請求農皇和勸說榆罔聯手夾擊有熊族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直到現在,神農族並沒有卷入有熊和九黎之間的這場戰爭,而九黎族也從開戰之初的互有勝負逐漸發展到如今的占據主動,對神農族會不會成為幫手倒也不太在意,可絕對不想把神農族推進有熊族的懷抱裏。
別說薑尤非常尊重農皇,永遠不想與農皇兵戈相向,退一步講,即便薑尤有不臣之心,客觀權衡利弊,也不能貿然挑起事端,把神農族推入有熊族的陣營,促成他們的聯手夾擊。
而且,即便拋卻對薑尤心思的分析,對熟知這段曆史的龍中堂來說,更不願看到神農族卷入這場戰爭——畢竟,曆史記載中,正是在炎黃二帝的聯手攻擊下,薑尤最終功敗垂成,國破人亡。
所以眼下,如果龍中堂率領將士貿然衝殺過去,不管是大獲全勝,還是兩敗俱傷,甚至即使慘敗之下而全軍覆滅,對戰略全局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眼下這場戰鬥不能穩妥善後,那麽,不管出現哪種結果,都很有可能讓神農族卷入這場戰爭,也就會形成神農和有熊聯手夾擊九黎的糟糕局麵,繼而改變整個戰局的走向。
可是到了眼下這個局麵,即便龍中堂不去增援,這場戰鬥也會出現上述的三種結局——或先鋒師勝,或神農族勝,或兩敗俱傷各自收兵——卻是也很可能會促使神農族因此而卷入戰爭。
因為,九黎若勝,神農族必定不會善罷甘休——即便農皇以兩族百姓為念,寬大為懷,可榆罔卻不是忍聲吞氣委曲求全之人。
反過來,倘若神農勝而九黎慘敗,甚至先鋒師全軍覆滅,那麽,即便薑尤心中一萬個不願意與神農開戰,卻也不得不勉強應戰——因為,遭受這等巨大屈辱而不報仇雪恨,薑尤的威信何在?尤其還損失了兩位方侯,薑尤又如何麵對另外的六位方侯呢?
所以,龍中堂思來想去,左右為難,急的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在水花四濺的岸邊團團亂轉,卻又無計可施。
叫苦不迭中,他甚至下意識地仰望蒼穹,暗暗祈禱夜幕盡快合攏——也許天黑之後,不管勝負如何,雙方定會收兵。
因為,一路行來,他既沒有見過營中準備燈籠火把等夜戰之物,也從未見過薑尤操練夜戰事宜。以此類推,想必神農族也未必有夜戰的準備。
所以,即便神農族的統兵將領和計蒙一樣勇猛有餘,謀略不足,總不能讓兄弟們在漆黑一團中亂戰吧?黑燈瞎火的,萬一出現自相殘殺的恐怖一幕呢?
可是,就在龍中堂心急如焚地熬到夜幕四合寒星滿天的時候,卻非常驚愕地發現,濁水對岸的廝殺聲似乎沒有絲毫減弱,依舊隨著強勁的夜風和響亮的水浪聲源源不斷地刺入耳中。
他不由悚然止步,呆呆地遙望對岸,可昏天黑地中,他連近在咫尺的滔滔河水也幾乎看不清楚,又怎能看得見數百丈遠之外的任何事物呢?
然而,僅僅呆立瞬間,他便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再等下去了,一定要盡快阻止這場殺戮。
可此時此刻,已經比不得黃昏初到之時。
那時候,他若冒險衝到對岸,見到計蒙,說不定能勸其退兵,而現在,即便他肋生雙翅,馬上飛到對岸,烏漆墨黑中,敵我難分,又去哪裏尋找計蒙的蹤影呢?何況,有熊族也一直神龍見首不見尾地暗中窺視呢?
想到這裏,他忽然心中一凜——萬一有熊族此時趁夜偷襲,身後的兩千多兄弟無人統領,豈不亂成一團?
惶恐不安中,他急忙轉身回望,試圖探查對麵營寨的動靜。可他回頭之際,雖然看不見山丘背後的營寨,卻看到兩個巴掌大小的火苗,在黑暗的夜色中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忽悠悠地飛上山頂。
他驀然一驚,急忙飛身迎上前去,試圖盡快探個究竟。可他剛跑幾步,卻見那兩朵火苗忽然左右分開,一朵忽忽悠悠地飄向東方,另一朵卻順著山頂向他這邊悠悠飄來。
他更加納悶,卻並未減緩速度,不僅離著緩緩飄來的火苗越來越近,也很快發現這朵火苗原來是一個火把——手持火把之人正帶著十幾個人,衝這邊匆匆走來。
他不由暗自一驚,心想:他們是誰?是敖悅他們?還是有熊人?甚或是神農人?
可他正自驚疑,忽聽陣陣若有若無的呼喊聲迎麵傳來,隻是火把離他尚有數十丈遠,而他周圍又被巨大的水浪聲和夜風聲混合環繞,隱隱約約,含含糊糊,不僅聽不清他們喊些什麽,甚至也難以確定到底是不是手持火把之人所喊。
但是,他匆匆環顧四周,發現視線所及之內,除了擁簇著火把緩緩走過來的人們,確實再也沒有其他可疑之處。
而且,隨著他們相向而行,距離越來越近,飄入他耳中的齊聲呼喊也越來越清晰:“少爺——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