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帝看向蕭穗寧,輕笑一聲,像是在嘲諷她的不自量力。
“那你給朕說說你想要什麽?”
“大理寺!”
蕭穗寧回了三個字,文昭帝聞言輕蔑的瞥了她一眼。
“你想替太子翻案,既然你這麽想,那朕就給你這個機會。”
蕭穗寧提了大理寺,可她怎麽也沒想到文昭帝會答應的這麽幹脆。
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反應過來後心裏卻是說不出的五味雜陳,有萬千思緒湧上心頭,卻什麽頭緒都抓不住。
說完該說的,文昭帝便讓蕭穗寧回去了。
出宮的路上,蕭穗寧偶遇了兩人。
“臣婦參見嘉禾公主!”
“臣女參見嘉禾公主,公主萬福!”
“免了,老夫人不必多禮!”
蕭穗寧上前一步虛扶了一把,兩人便順勢站了起來。
“本宮眼拙,不知這位是府上哪位姑娘?”
“這是老身的七孫女,不曾來過京城,所以公主不曾見過!”
“老身還得去給皇貴妃娘娘請安,就先走一步了!”
說著話,三人便擦身而過,等到祖孫倆走遠,蕭穗寧才若有所思的回頭看了一眼。
回到公主府,明露便把今天打聽到的消息告訴蕭穗寧。
“王家跟李家的婚事黃了。”
今日夏雲陪蕭穗寧進宮了,所以王李兩家的事她便讓明露與明霜盯著。
蕭穗寧聞言笑了笑,心裏的鬱氣總算消了大半。
等道明露說完,蕭穗寧便吩咐道。
“去打聽一下陳家老夫人是什麽時候進的京,進京又是所為何事?”
南宮奕坐在一旁好整以暇的看向蕭穗寧,等蕭穗寧吩咐完事情才開口。
“把這兩家的婚事為何黃了給我說說!”
蕭穗寧便示意明露開口。
蕭穗寧做這件事很簡單,那王家公子本就不是個本分的人。
愛色,愛酒。
蕭穗寧不過是安排一個青樓女子把人勾住而已。
那王公子被那青樓女子勾得不見了七魄,為那姑娘贖身養在了外頭。
她又安排李家的人撞破這件事,李家的姑娘是不會與一青樓女子共侍一夫的。
於是這事便就這麽鬧起來了。
兩家的婚事本就隻是口頭說說,這麽一鬧起來,這婚事自然就黃了。
夜裏蕭穗寧去拜訪了兩人。
翌日,蕭穗寧在府裏先等到的是一則賜婚消息。
陳家七姑娘賜婚安郡王蕭炎。
蕭穗寧聽完下雲前來稟報的話,坐在水閣裏愣了一會便釋然了。
“陳家,那個陳家?”
南宮奕坐在一旁擺弄一束剛摘下來的梅花,那梅花的花瓣都快被他擺弄的沒了。
南宮奕也聽到了夏雲帶回來的消息,不由好奇的問道。
“鎮守東南的柱國公陳家!”
南宮奕聞言意味深長的開口。
“哦!”
“皇上這是在給蕭炎加籌碼啊!”
蕭穗寧聞言懶懶的往椅背上一靠。
“可不是嘛!”
“蕭炎腦子不夠,嶽家來湊。”
“隻不過這陳家究竟是個什麽意思還得在看看!”
“怎麽說?”
南宮奕對大周的這些老牌世家不是很了解,聽了蕭穗寧的話不由的詢問。
“陳家之前本就沒落了,幾十年前陳家出了一位能人跟隨皇祖父一起南征北戰,後來在東南組建了水軍,再後來論功行賞的時候才被封了柱國公。”
“這些年一直鎮守東南,陳家這麽多年來從不參與任何黨派之爭。”
“昨日我在宮裏遇見了陳老夫人與這位陳家七姑娘,回來便讓明露去打聽了。”
“陳老夫人這次帶著陳七姑娘回京是因為平北侯府老夫人快不行了。”
“陳老夫人與平北侯府老夫人是親姐妹,這次回京是探親,也是為了見自己妹妹最後一麵。”
“平北侯府已經沒落了,平北侯英年早逝,侯夫人在平北侯離世一年後自請離去,隻留下了一個兩歲的兒子。”
“這麽些年平北侯府就平北侯老夫人與這位小侯爺相依為命,平北侯府就隻是空有一個爵位而已。”
“陳老夫人本來有意將陳七姑娘許給嚴小侯爺的,卻沒想到被我父皇捷足先登了。”
“陳老夫人與陳七姑娘前兩天才到京城,還沒來得及去看自己的親妹妹,就被皇貴妃宣進宮了。”
“想來這裏麵也有我父皇的意思,他對這樁婚事並不是臨時起意。”
“陳老夫人未出閣時與自己的妹妹曾寄住在姚老夫人娘家,這姐妹倆與姚老夫人是表親。”
“這姐妹倆未出閣前與姚老夫人關係極好,又受了姚老夫人娘家的大恩。”
“姚老夫人病重時陳老夫人千裏迢迢從東南趕回京,卻沒見到姚老夫人最後一麵。”
“姐妹倆在姚老夫人的靈堂前哭得傷心欲絕幾乎去了半條命。”
“可見這三人的關係是很不錯的。”
“所以陳老夫人進京,即便皇貴妃不宣,安頓好了之後陳老夫人也是要進宮去給皇貴妃請安的。”
“如今婚事已成定局,就得看看陳家之後是個什麽意思了。”
“從不入局的陳家也被扯進這灘渾水裏來了,那就看看誰能在這灘渾水裏摸到的魚多了。”
聽了蕭穗寧的話南宮奕便對柱國公府有了了解。
“蕭炎得了這麽一樁好婚事,前頭那幾位可都還沒娶正妃呢!”
“他們應該也急了。”
如今成年的這幾位皇子府裏或多或少都有侍妾,可誰都沒有娶正妃。
如今隻有蕭炎的正妃人選是定下了。
今日除了這個消息,還有一個震驚朝野的消息,大理寺少卿被調任出京了。
不少人得到消息都在摩拳擦掌盯住了大理寺少卿這個位置,皇上卻突然宣布嘉禾公主接任大理寺少卿。
大臣們開始是震驚,後來便紛紛上書以女子不得幹政為由勸文昭帝收回成命。
就在這時向來不開口的元安王出聲說道。
“公主之尊位比親王,有何不可參政,江山姓蕭,公主也姓蕭,都是為國分憂,這朝中之事親王做的,公主有何做不得!”
元安王一開口,禦史大夫也跟著出聲。
“元安王說的在理,這能不能做可不是靠一張嘴說的。”
“總得做了才知道,若是公主不能勝任到時再說也不遲。”
就這樣眾朝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話被元安王與禦史大夫兩人擋了回去。
蕭穗寧雖然接任大理寺少卿,借此機會之後的幾天文昭帝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朝中的各位官員都來了個大調整。
文昭帝年前就有意要廢除丞相製度的,如今便趁此機會做了。
“那你給朕說說你想要什麽?”
“大理寺!”
蕭穗寧回了三個字,文昭帝聞言輕蔑的瞥了她一眼。
“你想替太子翻案,既然你這麽想,那朕就給你這個機會。”
蕭穗寧提了大理寺,可她怎麽也沒想到文昭帝會答應的這麽幹脆。
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反應過來後心裏卻是說不出的五味雜陳,有萬千思緒湧上心頭,卻什麽頭緒都抓不住。
說完該說的,文昭帝便讓蕭穗寧回去了。
出宮的路上,蕭穗寧偶遇了兩人。
“臣婦參見嘉禾公主!”
“臣女參見嘉禾公主,公主萬福!”
“免了,老夫人不必多禮!”
蕭穗寧上前一步虛扶了一把,兩人便順勢站了起來。
“本宮眼拙,不知這位是府上哪位姑娘?”
“這是老身的七孫女,不曾來過京城,所以公主不曾見過!”
“老身還得去給皇貴妃娘娘請安,就先走一步了!”
說著話,三人便擦身而過,等到祖孫倆走遠,蕭穗寧才若有所思的回頭看了一眼。
回到公主府,明露便把今天打聽到的消息告訴蕭穗寧。
“王家跟李家的婚事黃了。”
今日夏雲陪蕭穗寧進宮了,所以王李兩家的事她便讓明露與明霜盯著。
蕭穗寧聞言笑了笑,心裏的鬱氣總算消了大半。
等道明露說完,蕭穗寧便吩咐道。
“去打聽一下陳家老夫人是什麽時候進的京,進京又是所為何事?”
南宮奕坐在一旁好整以暇的看向蕭穗寧,等蕭穗寧吩咐完事情才開口。
“把這兩家的婚事為何黃了給我說說!”
蕭穗寧便示意明露開口。
蕭穗寧做這件事很簡單,那王家公子本就不是個本分的人。
愛色,愛酒。
蕭穗寧不過是安排一個青樓女子把人勾住而已。
那王公子被那青樓女子勾得不見了七魄,為那姑娘贖身養在了外頭。
她又安排李家的人撞破這件事,李家的姑娘是不會與一青樓女子共侍一夫的。
於是這事便就這麽鬧起來了。
兩家的婚事本就隻是口頭說說,這麽一鬧起來,這婚事自然就黃了。
夜裏蕭穗寧去拜訪了兩人。
翌日,蕭穗寧在府裏先等到的是一則賜婚消息。
陳家七姑娘賜婚安郡王蕭炎。
蕭穗寧聽完下雲前來稟報的話,坐在水閣裏愣了一會便釋然了。
“陳家,那個陳家?”
南宮奕坐在一旁擺弄一束剛摘下來的梅花,那梅花的花瓣都快被他擺弄的沒了。
南宮奕也聽到了夏雲帶回來的消息,不由好奇的問道。
“鎮守東南的柱國公陳家!”
南宮奕聞言意味深長的開口。
“哦!”
“皇上這是在給蕭炎加籌碼啊!”
蕭穗寧聞言懶懶的往椅背上一靠。
“可不是嘛!”
“蕭炎腦子不夠,嶽家來湊。”
“隻不過這陳家究竟是個什麽意思還得在看看!”
“怎麽說?”
南宮奕對大周的這些老牌世家不是很了解,聽了蕭穗寧的話不由的詢問。
“陳家之前本就沒落了,幾十年前陳家出了一位能人跟隨皇祖父一起南征北戰,後來在東南組建了水軍,再後來論功行賞的時候才被封了柱國公。”
“這些年一直鎮守東南,陳家這麽多年來從不參與任何黨派之爭。”
“昨日我在宮裏遇見了陳老夫人與這位陳家七姑娘,回來便讓明露去打聽了。”
“陳老夫人這次帶著陳七姑娘回京是因為平北侯府老夫人快不行了。”
“陳老夫人與平北侯府老夫人是親姐妹,這次回京是探親,也是為了見自己妹妹最後一麵。”
“平北侯府已經沒落了,平北侯英年早逝,侯夫人在平北侯離世一年後自請離去,隻留下了一個兩歲的兒子。”
“這麽些年平北侯府就平北侯老夫人與這位小侯爺相依為命,平北侯府就隻是空有一個爵位而已。”
“陳老夫人本來有意將陳七姑娘許給嚴小侯爺的,卻沒想到被我父皇捷足先登了。”
“陳老夫人與陳七姑娘前兩天才到京城,還沒來得及去看自己的親妹妹,就被皇貴妃宣進宮了。”
“想來這裏麵也有我父皇的意思,他對這樁婚事並不是臨時起意。”
“陳老夫人未出閣時與自己的妹妹曾寄住在姚老夫人娘家,這姐妹倆與姚老夫人是表親。”
“這姐妹倆未出閣前與姚老夫人關係極好,又受了姚老夫人娘家的大恩。”
“姚老夫人病重時陳老夫人千裏迢迢從東南趕回京,卻沒見到姚老夫人最後一麵。”
“姐妹倆在姚老夫人的靈堂前哭得傷心欲絕幾乎去了半條命。”
“可見這三人的關係是很不錯的。”
“所以陳老夫人進京,即便皇貴妃不宣,安頓好了之後陳老夫人也是要進宮去給皇貴妃請安的。”
“如今婚事已成定局,就得看看陳家之後是個什麽意思了。”
“從不入局的陳家也被扯進這灘渾水裏來了,那就看看誰能在這灘渾水裏摸到的魚多了。”
聽了蕭穗寧的話南宮奕便對柱國公府有了了解。
“蕭炎得了這麽一樁好婚事,前頭那幾位可都還沒娶正妃呢!”
“他們應該也急了。”
如今成年的這幾位皇子府裏或多或少都有侍妾,可誰都沒有娶正妃。
如今隻有蕭炎的正妃人選是定下了。
今日除了這個消息,還有一個震驚朝野的消息,大理寺少卿被調任出京了。
不少人得到消息都在摩拳擦掌盯住了大理寺少卿這個位置,皇上卻突然宣布嘉禾公主接任大理寺少卿。
大臣們開始是震驚,後來便紛紛上書以女子不得幹政為由勸文昭帝收回成命。
就在這時向來不開口的元安王出聲說道。
“公主之尊位比親王,有何不可參政,江山姓蕭,公主也姓蕭,都是為國分憂,這朝中之事親王做的,公主有何做不得!”
元安王一開口,禦史大夫也跟著出聲。
“元安王說的在理,這能不能做可不是靠一張嘴說的。”
“總得做了才知道,若是公主不能勝任到時再說也不遲。”
就這樣眾朝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話被元安王與禦史大夫兩人擋了回去。
蕭穗寧雖然接任大理寺少卿,借此機會之後的幾天文昭帝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朝中的各位官員都來了個大調整。
文昭帝年前就有意要廢除丞相製度的,如今便趁此機會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