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不少由部分島嶼組成的小國很是貧窮,人口也不是很多,但畢竟是人,對於來往與海上的宋人商船充滿了羨慕嫉妒恨。
因此有些人開始暗中策劃,利用宋人登6交易又或者補給的空當,殺人搶錢。而宋人大多語言不通,又身處異國他鄉,根本難以追查真凶。
一次兩次如此,時間一長這些人的心思就野了,不再滿足於小打小鬧,同時認為宋人軟弱可欺,於是開始拉幫結夥,出海搶劫,成為了真正的海盜。
雖然也有失敗,被宋人商船追擊,不過這些人逃回島嶼,下得船來搖身一變,立刻得到了該國的庇護撐腰,而宋人處於考慮長遠商貿來往,大多數最終選擇了不在追究,因此這些人的行為越來越惡劣,甚至一些小國養兵為匪。
杜疤拉返航時,路徑扶桑諸島,就有扶桑人假扮盜匪在海上追擊,妄圖搶奪財物,還好最後杜疤拉航海經驗豐富,一早現了對方,及時逃脫了。
繁華的背後隱藏著血淚,經過宋人不懈努力而日漸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背後,同樣飄蕩著無數宋人的鮮血。
秦天德不是那種滿口仁義道德之輩,事實上在穿越前他就很討厭那種所謂的外交抗議和指責。在他看來,既然有力量,有占著道理,那就沒必要耍嘴皮子。麵對處於弱勢還敢叫囂挑釁的家夥,強硬的拳頭才是最好的回擊手段。
人之初性本賤,國家是由人組成的,因此也秉承了一個“賤”字。往往你越是苦口婆心好好跟他理論道理,他往往越是認為你軟弱可欺,越是不停叫囂。
麵對這種家夥,在秦天德看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一個巴掌。一記耳光不夠那就再來十記耳光,把對方打得疼了,打得怕了,對方反而會服軟認輸。
這種道理究竟對不對,他不知道,在穿越前他也沒有機會去證明自己的想法,不過穿越後成為國師,他可以隨意的驗證了。
麵對李光瞻前顧後,既擔心太過暴力會引不必要的難以預料的衝突,又擔心有損大宋禮儀之邦的盛名,傷及無辜等,秦天德嗤之以鼻。
不過與李光想法相似的可以說占了絕大多數,事實上除了王貴這個兵部尚書微微點頭,守財奴一般的戶部尚書李瑜莫不表態隻是目光閃閃外,其餘人全都以不同方式表達出各自的顧慮。
“顧慮、擔憂、還有那些所謂難以預料但可能出現的衝突?諸位大人,你們顧慮這麽多有什麽用!為何沒有人考慮將來還會有多少宋人死在那些亦兵亦匪、亦民亦匪的家夥手裏?
你們生是大宋人,端的是大宋飯碗,拿的是大宋的俸祿,不考慮宋人安危,反而擔心什麽傷及他國無辜,你們心中可曾為我大宋子民考慮過!
那些出海經商的宋人,不論是船夫水手還是商賈富商,他們在賺取利潤的同時,同樣向朝廷繳納著稅收,而這些稅收中的一部分,就被用來給你們當做俸祿,可以說是他們在養著你等!
你等不擔心養你們的恩人,反而大言不慚的擔憂與你等毫無幹係,甚至隨時可能殺害養著你等的恩人的盜匪?”
“說的好聽,若非你自身利益受損,又怎會想到組建海軍?”李光不滿意的頂了一句。
“李泰,給老子滾出去!這件事就這麽定了,誰敢在瞎逼逼,就給老子出海經商,帶領朝廷船隊,用自家親人為船夫,給朝廷賺來五百萬兩銀子,否則就別那麽多廢話!
李泰,你敢去麽?看你年紀老邁,若是怕死,讓你兒孫去,你家若是能夠給朝廷賺取二百萬兩白銀,老子從國師府一步一叩到你府中賠罪!
你說的沒錯,的確是因為那幫家夥惹到老子了,老子就要收拾他們,怎麽著吧!”
“潑皮,無賴,惡霸,哪裏有那點國師的樣子!”李光氣的氣血上頭口唇哆嗦,若非一旁的趙鼎眼見不對,一把伏誅他,恐怕就已經摔倒在地了。
胡銓也沒想到事情鬧到了眼下的境地,連忙開口勸說道:“國師,李大人也是一番好意,縱然你有所不滿,也不能像無賴罵街那般,一口一個‘老子’,有失儀態。”
“儀態?我呸!老子就沒讀過書,根本不懂什麽叫儀態!老子活了這麽大,隻知道一點,那就是誰敢惹我我就打誰,再敢惹我往死裏打!
李泰說的沒錯,此番老子決定組建海軍,還就是因為那些不長眼的家夥居然敢打老子船隊的主意,若不讓他們見識見識厲害,還當老子好欺負,還當大宋好欺負了!
都給本國師出去!
等一下,胡大人王大人陳大人你們留一下,本國師還要跟你等商量組建海軍一事。”
秦天德的這番喝罵,將所有人都包括進去了,不過範同心中頗有怨言。他的抱怨並非無辜被秦天德喝罵,而是因為他感覺秦天德組建這兩隻海軍的目的真的隻是想要出氣,而並非對抗金人。
一天不能掌握秦天德對金國生出二心的確鑿證據,範同就一天不能安生,生怕自己有一天會栽在秦天德的手裏。
聽到秦天德再一次下逐客令,趙鼎看了眼自己攙扶著的李光,又瞥了眼低頭不語的範同,略作遲疑,最終攙扶著李光走出了端誠殿,張浚也跟了出去。
看到趙鼎離去,範同也起身告辭,史浩看了眼秦天德,微微搖頭,轉身而去,至於李瑜在趙鼎離開前就已經走出了端誠殿,反正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隻要不用戶部為兩隻即將成立的新軍耗費太多錢銀就行。
“秦大人,你剛才的話是否太過分了?”看到端誠殿內沒有幾個人了,胡銓開口說道。
秦天德擺了擺手,示意胡銓莫要開口,然後衝著身後的蘇子牧吩咐道:“子牧,帶人到殿外把守,任何人不許靠近,否則能殺就殺,不能殺就直接給抓起來,完事有少爺我承擔。”
能殺就殺,不能殺就直接抓起來?蘇子牧很快就明白了這話中的含義。
所謂能殺的,就是指宮中那些普通的太監宮女,若是不聽勸告又或者偷摸靠近端誠殿,想要偷聽,那就是當殺之列。
不能殺的自然就是朝中的官員又或者身份特殊的太監宮女,這些人若是敢自持硬闖,就隻能抓起來了。
蘇子牧領命而去,胡銓陳規王貴三人卻是從秦天德對蘇子牧的吩咐聽出了蹊蹺之處。
“秦大人是否有要事告知我等?”胡銓問道。
這不廢話麽,這麽鄭重的架勢,擺明了是有緊要之事告訴你們,幹嘛還要問這麽多?秦天德有些奇怪胡銓的反應,點了點頭。
胡銓說道:“既是要事,想必消耗時間較多,希望秦大人能夠給下官一些時間,下官有話要說。”
“嘿?胡師爺何時變得這麽客套了?”秦天德開玩笑道,“我記得胡師爺對我向來是隨意的很啊。”
胡銓卻似沒有在意他的玩笑,一臉嚴肅的說道:“秦大人可還記得太上皇封你為國師,是讓你攝政輔國的麽?”
陳規王貴同時詫異的看向胡銓,就連秦天德都搞不清楚胡銓的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我當然記得。”
“既然秦大人記得,那為何這些時日在朝中很少開口,放任趙相與奸賊範擇善爭吵?你可知官家如今頒布的各項旨意有利於社稷,可卻因為範同從中作梗,導致推行不利,你為何不出麵幹預!難道是因為記恨胡某在郡王府的舉動麽!”胡銓終於將這段時間來對秦天德的不滿宣泄了出來。
秦天德終於明白胡銓不滿的地方在哪兒了,他輕笑一聲說道:“胡大人,官家即位多久了?”
“不到兩年。”
“可曾殺過下旨殺過一個官員?”
“沒有。。。你什麽意思?”
“為人臣子者,當對官家心懷敬畏。官家英明舉措,值得尊敬,但若沒有狠辣手段,又如何讓臣子敬畏?
監察禦史張麒參劾衢州知府貪贓枉法草菅人命,證據確鑿,卻因為範同勾龍如淵等人的狡辯之詞,官家遲遲難以決斷,即便趙相支持張麒,請求官家嚴懲衢州知府,可官家呢?
張麒這個人的毛病很明顯,過於喜好清名,但這一年來已經改了許多,絕不會捕風捉影,所參奏者無不罪證確鑿,被諸多官員恨之入骨。
如今是有本國師在朝中替他撐腰,可若是本國師不在呢?官家這種態度,遲早會害死張麒,而且還會使得言路不通,禦史不敢諫言。
舉棋不定心慈手軟是官家的老毛病,原本我想用自己對他的挑釁激起他的憤怒,可惜被你破壞了,如今隻能寄希望於他自己明悟,你如何能夠怪我?
如今我很少開口,是因為需要給官家創造成長的機會,讓他明白舉棋不定優柔寡斷的害處,所以才會放任朝中不停地爭吵推諉。”
秦天德正跟胡銓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話,忽然端誠殿外傳來一陣吵鬧之聲,而且愈演愈烈。
蘇子牧聽到秦天德的召喚,推門而入:“大人,參政知事張大人和國子祭酒史大人剛剛要硬闖端誠殿,下官苦勸無果,隻能將他們拿下了。”
因此有些人開始暗中策劃,利用宋人登6交易又或者補給的空當,殺人搶錢。而宋人大多語言不通,又身處異國他鄉,根本難以追查真凶。
一次兩次如此,時間一長這些人的心思就野了,不再滿足於小打小鬧,同時認為宋人軟弱可欺,於是開始拉幫結夥,出海搶劫,成為了真正的海盜。
雖然也有失敗,被宋人商船追擊,不過這些人逃回島嶼,下得船來搖身一變,立刻得到了該國的庇護撐腰,而宋人處於考慮長遠商貿來往,大多數最終選擇了不在追究,因此這些人的行為越來越惡劣,甚至一些小國養兵為匪。
杜疤拉返航時,路徑扶桑諸島,就有扶桑人假扮盜匪在海上追擊,妄圖搶奪財物,還好最後杜疤拉航海經驗豐富,一早現了對方,及時逃脫了。
繁華的背後隱藏著血淚,經過宋人不懈努力而日漸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背後,同樣飄蕩著無數宋人的鮮血。
秦天德不是那種滿口仁義道德之輩,事實上在穿越前他就很討厭那種所謂的外交抗議和指責。在他看來,既然有力量,有占著道理,那就沒必要耍嘴皮子。麵對處於弱勢還敢叫囂挑釁的家夥,強硬的拳頭才是最好的回擊手段。
人之初性本賤,國家是由人組成的,因此也秉承了一個“賤”字。往往你越是苦口婆心好好跟他理論道理,他往往越是認為你軟弱可欺,越是不停叫囂。
麵對這種家夥,在秦天德看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一個巴掌。一記耳光不夠那就再來十記耳光,把對方打得疼了,打得怕了,對方反而會服軟認輸。
這種道理究竟對不對,他不知道,在穿越前他也沒有機會去證明自己的想法,不過穿越後成為國師,他可以隨意的驗證了。
麵對李光瞻前顧後,既擔心太過暴力會引不必要的難以預料的衝突,又擔心有損大宋禮儀之邦的盛名,傷及無辜等,秦天德嗤之以鼻。
不過與李光想法相似的可以說占了絕大多數,事實上除了王貴這個兵部尚書微微點頭,守財奴一般的戶部尚書李瑜莫不表態隻是目光閃閃外,其餘人全都以不同方式表達出各自的顧慮。
“顧慮、擔憂、還有那些所謂難以預料但可能出現的衝突?諸位大人,你們顧慮這麽多有什麽用!為何沒有人考慮將來還會有多少宋人死在那些亦兵亦匪、亦民亦匪的家夥手裏?
你們生是大宋人,端的是大宋飯碗,拿的是大宋的俸祿,不考慮宋人安危,反而擔心什麽傷及他國無辜,你們心中可曾為我大宋子民考慮過!
那些出海經商的宋人,不論是船夫水手還是商賈富商,他們在賺取利潤的同時,同樣向朝廷繳納著稅收,而這些稅收中的一部分,就被用來給你們當做俸祿,可以說是他們在養著你等!
你等不擔心養你們的恩人,反而大言不慚的擔憂與你等毫無幹係,甚至隨時可能殺害養著你等的恩人的盜匪?”
“說的好聽,若非你自身利益受損,又怎會想到組建海軍?”李光不滿意的頂了一句。
“李泰,給老子滾出去!這件事就這麽定了,誰敢在瞎逼逼,就給老子出海經商,帶領朝廷船隊,用自家親人為船夫,給朝廷賺來五百萬兩銀子,否則就別那麽多廢話!
李泰,你敢去麽?看你年紀老邁,若是怕死,讓你兒孫去,你家若是能夠給朝廷賺取二百萬兩白銀,老子從國師府一步一叩到你府中賠罪!
你說的沒錯,的確是因為那幫家夥惹到老子了,老子就要收拾他們,怎麽著吧!”
“潑皮,無賴,惡霸,哪裏有那點國師的樣子!”李光氣的氣血上頭口唇哆嗦,若非一旁的趙鼎眼見不對,一把伏誅他,恐怕就已經摔倒在地了。
胡銓也沒想到事情鬧到了眼下的境地,連忙開口勸說道:“國師,李大人也是一番好意,縱然你有所不滿,也不能像無賴罵街那般,一口一個‘老子’,有失儀態。”
“儀態?我呸!老子就沒讀過書,根本不懂什麽叫儀態!老子活了這麽大,隻知道一點,那就是誰敢惹我我就打誰,再敢惹我往死裏打!
李泰說的沒錯,此番老子決定組建海軍,還就是因為那些不長眼的家夥居然敢打老子船隊的主意,若不讓他們見識見識厲害,還當老子好欺負,還當大宋好欺負了!
都給本國師出去!
等一下,胡大人王大人陳大人你們留一下,本國師還要跟你等商量組建海軍一事。”
秦天德的這番喝罵,將所有人都包括進去了,不過範同心中頗有怨言。他的抱怨並非無辜被秦天德喝罵,而是因為他感覺秦天德組建這兩隻海軍的目的真的隻是想要出氣,而並非對抗金人。
一天不能掌握秦天德對金國生出二心的確鑿證據,範同就一天不能安生,生怕自己有一天會栽在秦天德的手裏。
聽到秦天德再一次下逐客令,趙鼎看了眼自己攙扶著的李光,又瞥了眼低頭不語的範同,略作遲疑,最終攙扶著李光走出了端誠殿,張浚也跟了出去。
看到趙鼎離去,範同也起身告辭,史浩看了眼秦天德,微微搖頭,轉身而去,至於李瑜在趙鼎離開前就已經走出了端誠殿,反正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隻要不用戶部為兩隻即將成立的新軍耗費太多錢銀就行。
“秦大人,你剛才的話是否太過分了?”看到端誠殿內沒有幾個人了,胡銓開口說道。
秦天德擺了擺手,示意胡銓莫要開口,然後衝著身後的蘇子牧吩咐道:“子牧,帶人到殿外把守,任何人不許靠近,否則能殺就殺,不能殺就直接給抓起來,完事有少爺我承擔。”
能殺就殺,不能殺就直接抓起來?蘇子牧很快就明白了這話中的含義。
所謂能殺的,就是指宮中那些普通的太監宮女,若是不聽勸告又或者偷摸靠近端誠殿,想要偷聽,那就是當殺之列。
不能殺的自然就是朝中的官員又或者身份特殊的太監宮女,這些人若是敢自持硬闖,就隻能抓起來了。
蘇子牧領命而去,胡銓陳規王貴三人卻是從秦天德對蘇子牧的吩咐聽出了蹊蹺之處。
“秦大人是否有要事告知我等?”胡銓問道。
這不廢話麽,這麽鄭重的架勢,擺明了是有緊要之事告訴你們,幹嘛還要問這麽多?秦天德有些奇怪胡銓的反應,點了點頭。
胡銓說道:“既是要事,想必消耗時間較多,希望秦大人能夠給下官一些時間,下官有話要說。”
“嘿?胡師爺何時變得這麽客套了?”秦天德開玩笑道,“我記得胡師爺對我向來是隨意的很啊。”
胡銓卻似沒有在意他的玩笑,一臉嚴肅的說道:“秦大人可還記得太上皇封你為國師,是讓你攝政輔國的麽?”
陳規王貴同時詫異的看向胡銓,就連秦天德都搞不清楚胡銓的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我當然記得。”
“既然秦大人記得,那為何這些時日在朝中很少開口,放任趙相與奸賊範擇善爭吵?你可知官家如今頒布的各項旨意有利於社稷,可卻因為範同從中作梗,導致推行不利,你為何不出麵幹預!難道是因為記恨胡某在郡王府的舉動麽!”胡銓終於將這段時間來對秦天德的不滿宣泄了出來。
秦天德終於明白胡銓不滿的地方在哪兒了,他輕笑一聲說道:“胡大人,官家即位多久了?”
“不到兩年。”
“可曾殺過下旨殺過一個官員?”
“沒有。。。你什麽意思?”
“為人臣子者,當對官家心懷敬畏。官家英明舉措,值得尊敬,但若沒有狠辣手段,又如何讓臣子敬畏?
監察禦史張麒參劾衢州知府貪贓枉法草菅人命,證據確鑿,卻因為範同勾龍如淵等人的狡辯之詞,官家遲遲難以決斷,即便趙相支持張麒,請求官家嚴懲衢州知府,可官家呢?
張麒這個人的毛病很明顯,過於喜好清名,但這一年來已經改了許多,絕不會捕風捉影,所參奏者無不罪證確鑿,被諸多官員恨之入骨。
如今是有本國師在朝中替他撐腰,可若是本國師不在呢?官家這種態度,遲早會害死張麒,而且還會使得言路不通,禦史不敢諫言。
舉棋不定心慈手軟是官家的老毛病,原本我想用自己對他的挑釁激起他的憤怒,可惜被你破壞了,如今隻能寄希望於他自己明悟,你如何能夠怪我?
如今我很少開口,是因為需要給官家創造成長的機會,讓他明白舉棋不定優柔寡斷的害處,所以才會放任朝中不停地爭吵推諉。”
秦天德正跟胡銓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話,忽然端誠殿外傳來一陣吵鬧之聲,而且愈演愈烈。
蘇子牧聽到秦天德的召喚,推門而入:“大人,參政知事張大人和國子祭酒史大人剛剛要硬闖端誠殿,下官苦勸無果,隻能將他們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