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本看著李元吉遞過來剝好的稻米,仔細看了好一會,才放進嘴中細細品嚐。


    岑文本緊閉雙眼,嚼咬得極為緩慢,眉頭時不時皺一下,似乎是在回味,和之前的稻米進行對比一般。


    李元吉看著岑文本的樣子,頓時笑了,他是真沒有想到嚐一粒雜交水稻,岑文本竟然會是這個表情,隨即自己也剝開一粒,放進嘴中吃了起來。


    李元吉直到咽進肚子裏,也沒有能夠嚐出太大的區別,除了口感略好,然後就沒了。


    而旁邊的岑文本直接是捧著稻米聞了起來,過了一會,才看向李元吉。


    “大王,這個新稻米,聞起來比之前的略香,就這樣吃起來,更為糯一些,有回甜,顆粒比之前的稻米也大了許多,這是好米!”


    李元吉看著岑文本,滿臉狐疑,這些,他怎麽沒有吃出來?難道他吃的是假的?


    不信邪的李元吉也沒有說話,直接剝開一粒又放進嘴中吃了起來,然而睜開眼,他迷茫了,他難道和岑文本吃的,難道是兩種稻米?


    李元吉狐疑的看向岑文本。


    “景仁,這你是怎麽嚐出來的?”


    岑文本卻是笑了:“大王有所不知,每次收成,臣都會來巡查,都會剝開幾粒稻米嚐一嚐,之前稻米是什麽樣的,臣閉著眼都能嚐出來。


    大王這次新種植的稻米,臣還是能品嚐出其中的不同的,大王或許沒有在意,品嚐不出來,也是正常。”


    李元吉看著裝逼的岑文本,很不想理這人,這都能吃出來的,那味覺是真的好。


    而從這些話,李元吉也聽出了岑文本對糧食收成的看重,每次都會親自來,已經說明了問題。


    岑文本見李元吉沒有說話,繼續笑道:“過往每次收成,臣也會像大王一般,抽取一些稻穗上的稻米,用手搓開。


    之前的稻穀,空殼的很多,幾乎達到半數,像前年遇到大水,空殼甚至達到了半數之上。


    如今這個稻米,不僅顆粒飽滿,且顆粒比起之前的稻米更大,稻穗也更高,空殼更是少了許多,今年新稻米的收成,必定極好。”


    李元吉聽著,心中也極為高興,這個雜交水稻,畢竟是他花了那麽多貢獻點弄出來的,要是連原本的水稻都比不上,那才是怪事了。


    “行了,這些我自己也知道,現在你既然這個水稻的重要性,這塊稻田,讓人按照剛才說的趕緊準備,現在我們去另外一處稻田。”


    這個雜交水稻,李元吉放在四處進行種植,除了這裏,另外三處則是廣州府、南州府、呂州府。


    這裏的水稻隻能種植一季,廣州府可以種植兩季,南州府那裏若是可以種植兩到三季,呂州府、宋州府直接可以種植三季。


    分開種植,李元吉就是想要知道這幾個地方的產量,會不會有所不同,以及水稻的生長情況,來決定首先要進行推廣的區域。


    如今他的種子還是太少,一下子全麵鋪開,沒有數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唯有在可以種植兩季以上的地方優先推廣,然後再推廣到其他地方。


    岑文本將這裏的事務重新安排好,隨即跟著李元吉就來到了另外一處種植雜交水稻的地方。


    選取種植雜交水稻的地方,都是土壤肥沃,便於灌溉以及排水的地方。


    在這處稻田,同樣已經有不少人等待在這裏,都是等著下令,然後進行收割的人。


    李元吉來到田坎上,觀察著稻田,這塊稻田的土壤,用雙眼看去,看不出有任何水分,李元吉一腳踩上去,並沒有陷下去,足以說明已經斷水多日,稻田下方都已經沒有多少水分。


    “這塊稻田斷水多少天了?”


    一個負責這塊稻田的精瘦漢子站了出來。


    “大王,算上今日,剛好是第十日。”


    聽到這裏,李元吉總算是笑了,隨後又檢查了一番空殼率,與剛才那塊稻田差不太多,隨即看向岑文本。


    “景仁,吩咐下去,馬上開始收割,今日將這塊稻田全部收割完成,你做好記錄,看看這個水稻畝產有多少。”


    岑文本當即下去讓人開始收割,李元吉直接找了一塊相對平緩一點的地方準備坐了下來,看著穿的這身衣服,料子其實並不好,但好歹也是武媚與武順用了三天時間做好的,最終還是找了個木凳坐了下來。


    趁著休息的時間,吃著犁,打開係統開始看了起來,如今手中的貢獻點又來到了三千一百六十五點,李元吉一陣美滋滋的。


    至於任務,還沒有完成,人口的遷移,速度並不快,雖然都在逐漸增多,但也需要不少時間,預估一番,差不多也就這一兩月,就能完成。


    想著這個任務完成,又是十萬貢獻點入賬,李元吉就有些心猿意馬起來,他在想著到時候該兌換一些什麽出來呢?


    想著想著,一不小心就這樣眯睡著了,過了許久,再次睜開眼時,隻見岑文本帶著幾個人拿著手中的賬冊在對著什麽,沒一會的時間,就見岑文本興興衝衝的向他走來。


    “大王,好消息,好消息!這個水稻,大王伱可知產量有多少嗎?”


    李元吉看著岑文本一臉的興奮,甚至有些手舞足蹈,頓時也抱起了很大的期待,他知道雜交水稻的產量,但在如今的情況下,那個產量就肯定不能當真了。


    具體有多少,他也是好奇得緊。


    “景仁,你就別給我賣關子了,畝產多少?你倒是快說啊。”


    李元吉都急死了,岑文本這貨還擱這笑,等他猜,他猜個錘子。


    岑文本也不再隱瞞,興奮道:“大王,這個水稻的產量足足有七百八十八斤!比起之前的水稻,產量翻了一番!隻要這個水稻推廣種植開來,我們就徹底不用擔心糧食不夠了!”


    李元吉雙目瞪大,一時間有些緩不過神來,七百八十八斤?他並不是因為這個產量高而發愣,而是這個產量,在他看來太低了。


    這雜交水稻放到現代,隨便一種,產量都是千斤以上,若是再挑選好稻田,精心照料,產量直接就是現在這個產量的兩倍以上。


    李元吉有心理準備,如今雖然是雜交水稻,產量也肯定達不到那個要求,但是他也沒有想到差距這麽大啊,在他看來,再不濟,也得有個八九百斤吧?


    結果就這?八百斤都不到,這個區別,瞬間就大了。


    李元吉回過神來,看著依舊處於興奮中的岑文本,他實在無法產生共鳴,就這?有什麽值得高興的?


    李元吉興致缺缺,岑文本也很快發現了異常,不由得對李元吉更加敬佩,什麽叫處變不驚啊,這就是了,看看,他的大王聽到這個產量,竟然一點都不興奮,完完全全克製住了情緒。


    岑文本隨即也開始調整心態,但無論怎麽調整,內心的愉悅,還是有些控製不住,岑文本不由得更加佩服李元吉一分。


    之前的水稻,產量最多的時候,是在三百到四百斤之間,這是最好的時候。


    若是遇到天時不好,這個產量也達不到,會有減產。


    而在大唐之內,如今大唐主要的食物是粟米與小麥,水稻的種植還沒有徹底推廣開來,小麥的產量,最高的時候達到三百斤到五百斤之間(資治通鑒與太原記記載),粟米的產量在兩百到三百五十斤之間。


    這是最高的產量,並不是每年,以及每個地區都能夠達到這個產量,若是遇到天時不好,比如連續天晴缺水,亦或者連續下雨,雨水太多,都會有極大的影響。


    所以平日裏正常的產量,是要比這個最高產量低的,根本很難達到那個最優產量。


    然而現在看看這個雜交水稻的產量,這也難怪岑文本會這麽激動了,李元吉是不知道這些數據,覺得產量低,但深知大唐產量岑文本,就很清楚如今這七百八十八斤的產量,是多麽的不可思議。


    待到略微平複下來一些,岑文本便是問向李元吉。


    “大王,可是對這個產量仍舊不滿意?”


    李元吉看了岑文本一眼,無奈點頭,他確實對這個產量不滿意,雖然他沒有化肥,但其他方麵,他自認為已經做得非常好了,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這個時期的額土壤,絕對是屬於那種肥沃中的肥沃。


    即便是沒有化肥,沒有殺蟲劑這些,但怎麽也不至於差了這麽多吧?


    岑文本聽後卻是笑了,輕聲道:“不知大王對大唐如今粟米、小麥,以及水稻的產量有過了解?”


    岑文本見李元吉認真的看了過來,隨即將大唐的糧食產量與李元吉說了一遍。


    李元吉聽後,有驚訝,也有意料之中,古代王朝,曆朝曆代,就沒有出現過糧食真正富足的情況,哪怕就是後麵,在雜交水稻出來之前,倡導的都是節約。


    而哪怕是雜交水稻出來了之後,都一直倡導節約不知多少年。


    如今在唐朝,哪怕就是巔峰的盛唐,糧食又哪裏夠全部人食用,隻是上層的繁華,以及百姓確實比起之前好了許多罷了。


    想通這些,李元吉的神情也總算是好看了起來,這個就是不怕有對比,就怕對比的方式不一樣,和唐朝如今的產量一對比,這個雜交水稻的產量立即就凸顯出了絕對的優勢。


    有些些許笑意的李元吉,隨即才緩緩開口。


    “景仁說得是,是我貪心了,這個產量,確實非常可觀了。


    不過我們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後麵要持續關注這個新水稻的產量,尤其是南州府與呂州府、宋州府,這些地方可以種植兩季、三季,必須要隨時注意產量。


    這裏也是,明年同樣要注意,看看這個產量會不會減少,至於增多我已經不想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好,一旦減量,減量有多少,務必要記錄在冊,同時哪些地方產量要更高,都要記錄好。


    還有之前我們看過的那一處稻田,過後收成,產量有多少及時歸納出來,再拿給我看。”


    如今這個產量既然可觀,李元吉也不再去想,現在他隻希望,今後不要減產太多就行。


    如今這一處的產量,隻能當做參考,不可能每次種植,每一個地方的產量,都是一樣,必然有多或者少,至於多,他是真沒有任何想法了,隻希望別太少。


    隨後又交代好岑文本將這些稻穀如何儲存,這些稻米,都是不能食用的,全部要儲存好來年進行種植,盡快將這個雜交水稻鋪開。


    待這些做好,吃了飯,時間就已經是來到下午,李元吉帶著岑文本又來到鐵器監。


    鐵器監總監,如今被安排在東島之上,其餘地方是分監。


    鐵器監總監如今占地上千畝,規模非常的宏大,這是當初為了加快大軍換裝,而進行擴建的。


    來到鐵器監,劉三就帶著李元吉與岑文本走了進去。


    “大王,這是我們冶煉出來的額銅錢,與大唐如今流通的,並沒有任何區別,完全看不出來。”


    李元吉來看的,就是銅錢的打造,這是他讓鐵器監早早就開始打造的,他這裏的銅,不少,如今都已經在交州府與真臘探明了兩座銅礦。


    而鑄造銅錢,則是他要給李二送錢了,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送錢,隻是這個送錢,就看他李二有沒有能力能夠吸收並且消化了。


    至於李元吉有沒有鑄造錢的權力?


    那不好意思,當初李淵給兩道鑄幣模套,如今可是派上了大用場,李元吉直接複製了許多出來,就是為了能夠將銅冶煉成銅錢。


    至於李二?在乎他的感受做什麽?而且李元吉這次是要準備給李二送錢的,李二應該感謝他才是。


    李元吉拿著一枚冶煉好的銅錢,又拿出如今大唐流通的銅錢,反複觀看,又稱了一下重量,完全沒有任何區別。


    看著這一幕,李元吉頓時笑了,笑得十分的開心。


    ‘李二啊李二,我即將要準備給你送上一份大禮了,希望你能夠接得住啊,要多堅持堅持,要是一下子就崩潰了,那可就一點都不好玩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下棋隻玩心之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下棋隻玩心之鋼並收藏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