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密密麻麻的名單之中,李大錘終於找到了自己和蕭長車的名字。
比較靠後。
自己是靈武候,
蕭長車則是武安候。
看到這兩個封號,李大錘實在是忍不住卟哧一聲笑了出來。
靈武也好,武安也好,現在都是在令狐氏族的實控之下,是令狐野想要爭霸天下的基本盤所在地。
這是赤裸裸地離間之策,毫不掩飾地告訴關外的蕭長車與李大錘。
名號我是給你產了,地皮也給你們了,能不能拿到這兩塊地並且傳之後世,那就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了。
快點派兵進關來打啊!
去捅令狐野的菊花啊!
“這未免也太瞧不起人了!”李大錘道:“老子現在怎麽也是擁兵十餘萬,轄下丁口數百萬的封疆大吏,便是北元現在也在老子的兵鋒之下瑟瑟發抖,三個王子除了老大離得遠,與自己不來哉之外,剩下兩個都上趕著巴結自己。以前傲的不得了的鐵勒現在一個月要寫一封信來,一口一個表哥叫得老子人都麻了。結果衛政道就這樣輕描淡寫的打發我?”
吳德大笑:“他那是知道,就算是封您為王,您也不會理會他,隻會一門心思的去收拾北元,對他不會有半分幫助的人,他自然也不會予以重視。”
“早晚讓他後悔!”李大錘恨恨地道。“瞧瞧,瞧瞧,馬大成也封候了,陳良也封候了,常家老大常鑫也封候,老子手下候爺一大堆了。老吳,你說老子能不認嗎?不認隻怕陳良他們也不高興。衛政道這一手毒得很呢!你呢,你是什麽候?”
吳德的名字卻是比較靠前了,青城候。這個青城候相對於大家正在謀算蜀中的事實,倒還算是比較靠譜。
隻要這一次成功拿下,那麽吳德這個青城候可就要實至名歸了。
所以衛政道可沒有昏庸,他的每一個封敕之後,可都是藏著極深的用意的。
“李安民死的那天,我偷摸過去拿走了鎮國玉璽,沒有了這玩意兒,他在封建詔書之上蓋的是啥?要是不蓋這個東西,隻怕這效果要大打折扣吧!”
“蓋了啊!”吳德吃一了驚:“那天晚上您帶走了鎮國玉璽?”
李大錘撓撓腦袋:“啊,忘了跟你說了,現在這東西,就丟在長安張輕雲那裏呢,等局勢稍定,便讓她送去關外!你那封詔書拿來我看看,蓋了一個啥?”
吳德一攤手:“沒在意,詔書下來我就直接扔到了不知那個犄角旮旯了,不過我記得上頭很明顯地蓋著鎮國玉璽的印。”
“衛政道膽子大得很,他肯定是私雕了一個!”李大錘笑道:“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根本就沒有見過鎮國玉璽的模樣,更談不上辯識真假了。衛政道也想得很清楚,贏了,有沒有這玩意,無所謂。要是輸了,那就更無所謂了。”
“就是這個道理。一計連著一計,這衛政道不愧是當了幾十年首輔的人,果然不是易與之輩,說起來他的心計,比起寇大尹都還要厲害上幾分!”吳德現在倒是由衷地佩服起衛政道來了:“要是他挺了過來,以後我們與他打交道,倒是要多加幾分小心。”
李大錘攤開手裏長長的封建名單,不由連連搖頭。
“現在可真是一品滿地走,候爺多似狗了!”
“爵位,名器也。”吳德亦是感慨萬分:“當名器淪為瓦礫陶片而再無價值的時候,也喻示著這個王朝,當真已是窮途末路了。”
而此時,北方,河東區域,運城方向,一支長長的車隊,正頂著大太陽趕著路。
無數的馬、牛、騾子、驢拖著一輛輛的糧車,行走在官道之上,護送的官兵雖然熱得伸著舌頭像隻狗般不停喘氣,卻也沒有一人卸下盔甲,赤膊上陣來涼快涼快。
如此一來,倒是那些驅趕牛馬的民夫們更舒服一些了。
他們很多人就隻穿了了一條牛犢短褲,赤著上身,裸露著被曬得黑黝黝的皮膚,揚著鞭子,大聲吆喝著驅趕著牲口。
要是運氣好,碰到了路邊上有灌溉用的溝渠,他們還可以輪換著到溝裏去將帕子浸濕了擦一擦身子,有的甚至直接舀一瓢水從頭上淋下來,無比暢快。
令狐知書自己也是頂盔帶甲,身上的內衣早就濕透了,臉上的汗不是一滴一滴地往下落,而是成串成串。
他不能不小心。
這條路上,可並不安生。
自從何足道與朝廷兩支軍隊在河東河西廝殺一遍,殺得血流成河這後,這片本來很富裕的土地,就變得盜匪叢生了。
令狐氏占據河東河西已經一年出頭了,不要說讓這些地方重現繁榮,便是恢複到戰前的水平,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青壯損失得太多了。
被令狐野放逐到地方的令狐知書已經當了整整一年的博陵郡守了。
知恥而後勇的令狐知書,放下了以前所有的驕傲和矜持,挽起了褲腳,卷起了袖子,帶著博陵人開始了重建家園的工作。
為了吸引人丁,盤活手頭有限的資源,令狐知書直接將李大錘在賀蘭原的分田到戶那一套給移植到了博陵郡中。
不管伱是什麽人,隻要在博陵郡安家落藉,那麽就給你分地,分牲畜,發農具。
對於土地,大秦的百姓有著與生俱來的眷念,所以在這一年中,博陵的發展,在整個河東河西區域之中,一騎絕塵,遠遠超出其它地方。
不過這也讓令狐知書與令狐野部下其他很多人有了一些不合諧的聲音。
因為其它地方,土地大多被分封給了有實力、有影響的將領和重要官吏,河東原本的大家族基本上已經被鏟除幹淨了,但令狐野入關之中,新的家族正在一個一個的崛起,哪怕隻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已經能看到新勢力的雛形了。
不過令狐知書可不在乎那些人的眼光。
因為他姓令狐。
當然他做這些,也並不是說就代表著以後要全麵推廣這一套,他隻是想向他的叔父證明,他令狐知書,仍然是令狐家族裏最優秀的那一個。
治理地方,手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後的效果。
令狐氏族誌在天下。
所以把土地分給那些下裏巴人和分給那些重臣大將們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隻要最後的效果好便行了。
在這裏,這樣做更好,換了一個地方,也許另外一個法子更好。
令狐氏要的隻是結果。
果然,一年下來,令狐知書接到了令狐野新的任命,前往南征大軍中軍行轅擔任中軍將軍。
而他,也把這一年在博陵的收獲帶上,整整五十萬斤軍糧。
而這,還是他給博陵人留下了足夠的吃食之後的剩餘。
令狐知書在博陵還是搏得了一個好名聲的。
至少老百姓還是認可了他。
覺得他是一個很少能碰上的青天大老爺。
讓他們的日子好過了不少。
令狐知書也很享受這樣博陵人對他的愛戴,但他卻不會沉迷於此。
因為博陵太小了啊!
他想要得到更多的人這樣的愛戴。
三千博陵軍,五十萬斤糧食,便是他帶給叔父的賀禮。
與其它一樣在河東河西治理地方的令狐家族的人一比,令狐知書這根出頭椽子出的可不僅是一頭了,而是大半個身子都探到外頭了。
你領先別人一個頭,別人會嫉妒你,估計還想著怎麽把你扯下來。
當你領先別人太多,讓其他人隻能看著你的背影甚至連背影都看不到的時候,那就隻剩下仰慕和欽佩的份兒了。
令狐知書如今就正在這條路上狂奔,以至於還能與他競爭的隻剩下廖廖兩三人了,比方說令狐野的嫡長子令狐端正。隻不過令狐端正與令狐知書抗衡的最大本錢,就是他是令狐野的親兒子吧!
“大家再忍一忍!”令狐知書縱馬緩前行,看著有些疲憊無力的軍隊,大聲道:“還有三十裏,便能抵達目的地,到時候,酒管夠!肉吃飽!”
看著同樣熱得汗滴滴噠噠的主將,博陵軍上上下下都揮臂呐喊起來,
這樣的時候,酒肉管夠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尋常百姓,一年能吃上兩三頓肉食已經很不錯了,而軍隊如果沒有仗打,想改善夥食酒管夠從管飽也是很難的。
看著精神重新振奮起來的軍隊,令狐知書滿意地點了點頭。
而這樣的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沿途的盜匪,自然也會知機地不會來捋虎須,好好的找個蔭涼地睡一覺不好嗎?誰會沒事兒把腦袋往刀子下頭湊?
當太陽開始西斜的時候,大家終於在曠野的盡頭看到了飄揚著的大旗,所有人都歡呼起來,那裏,就是他們的目的地,半個月的寢不卸甲食不丟刃的日子,終於走到了盡頭,今天,大家可以在酒足飯飽之後,好好地睡上一覺了。
遠處,有騎兵飛快地向著這裏靠近。
來迎接令狐知書是他的兄弟令狐知禮。
(本章完)
比較靠後。
自己是靈武候,
蕭長車則是武安候。
看到這兩個封號,李大錘實在是忍不住卟哧一聲笑了出來。
靈武也好,武安也好,現在都是在令狐氏族的實控之下,是令狐野想要爭霸天下的基本盤所在地。
這是赤裸裸地離間之策,毫不掩飾地告訴關外的蕭長車與李大錘。
名號我是給你產了,地皮也給你們了,能不能拿到這兩塊地並且傳之後世,那就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了。
快點派兵進關來打啊!
去捅令狐野的菊花啊!
“這未免也太瞧不起人了!”李大錘道:“老子現在怎麽也是擁兵十餘萬,轄下丁口數百萬的封疆大吏,便是北元現在也在老子的兵鋒之下瑟瑟發抖,三個王子除了老大離得遠,與自己不來哉之外,剩下兩個都上趕著巴結自己。以前傲的不得了的鐵勒現在一個月要寫一封信來,一口一個表哥叫得老子人都麻了。結果衛政道就這樣輕描淡寫的打發我?”
吳德大笑:“他那是知道,就算是封您為王,您也不會理會他,隻會一門心思的去收拾北元,對他不會有半分幫助的人,他自然也不會予以重視。”
“早晚讓他後悔!”李大錘恨恨地道。“瞧瞧,瞧瞧,馬大成也封候了,陳良也封候了,常家老大常鑫也封候,老子手下候爺一大堆了。老吳,你說老子能不認嗎?不認隻怕陳良他們也不高興。衛政道這一手毒得很呢!你呢,你是什麽候?”
吳德的名字卻是比較靠前了,青城候。這個青城候相對於大家正在謀算蜀中的事實,倒還算是比較靠譜。
隻要這一次成功拿下,那麽吳德這個青城候可就要實至名歸了。
所以衛政道可沒有昏庸,他的每一個封敕之後,可都是藏著極深的用意的。
“李安民死的那天,我偷摸過去拿走了鎮國玉璽,沒有了這玩意兒,他在封建詔書之上蓋的是啥?要是不蓋這個東西,隻怕這效果要大打折扣吧!”
“蓋了啊!”吳德吃一了驚:“那天晚上您帶走了鎮國玉璽?”
李大錘撓撓腦袋:“啊,忘了跟你說了,現在這東西,就丟在長安張輕雲那裏呢,等局勢稍定,便讓她送去關外!你那封詔書拿來我看看,蓋了一個啥?”
吳德一攤手:“沒在意,詔書下來我就直接扔到了不知那個犄角旮旯了,不過我記得上頭很明顯地蓋著鎮國玉璽的印。”
“衛政道膽子大得很,他肯定是私雕了一個!”李大錘笑道:“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根本就沒有見過鎮國玉璽的模樣,更談不上辯識真假了。衛政道也想得很清楚,贏了,有沒有這玩意,無所謂。要是輸了,那就更無所謂了。”
“就是這個道理。一計連著一計,這衛政道不愧是當了幾十年首輔的人,果然不是易與之輩,說起來他的心計,比起寇大尹都還要厲害上幾分!”吳德現在倒是由衷地佩服起衛政道來了:“要是他挺了過來,以後我們與他打交道,倒是要多加幾分小心。”
李大錘攤開手裏長長的封建名單,不由連連搖頭。
“現在可真是一品滿地走,候爺多似狗了!”
“爵位,名器也。”吳德亦是感慨萬分:“當名器淪為瓦礫陶片而再無價值的時候,也喻示著這個王朝,當真已是窮途末路了。”
而此時,北方,河東區域,運城方向,一支長長的車隊,正頂著大太陽趕著路。
無數的馬、牛、騾子、驢拖著一輛輛的糧車,行走在官道之上,護送的官兵雖然熱得伸著舌頭像隻狗般不停喘氣,卻也沒有一人卸下盔甲,赤膊上陣來涼快涼快。
如此一來,倒是那些驅趕牛馬的民夫們更舒服一些了。
他們很多人就隻穿了了一條牛犢短褲,赤著上身,裸露著被曬得黑黝黝的皮膚,揚著鞭子,大聲吆喝著驅趕著牲口。
要是運氣好,碰到了路邊上有灌溉用的溝渠,他們還可以輪換著到溝裏去將帕子浸濕了擦一擦身子,有的甚至直接舀一瓢水從頭上淋下來,無比暢快。
令狐知書自己也是頂盔帶甲,身上的內衣早就濕透了,臉上的汗不是一滴一滴地往下落,而是成串成串。
他不能不小心。
這條路上,可並不安生。
自從何足道與朝廷兩支軍隊在河東河西廝殺一遍,殺得血流成河這後,這片本來很富裕的土地,就變得盜匪叢生了。
令狐氏占據河東河西已經一年出頭了,不要說讓這些地方重現繁榮,便是恢複到戰前的水平,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青壯損失得太多了。
被令狐野放逐到地方的令狐知書已經當了整整一年的博陵郡守了。
知恥而後勇的令狐知書,放下了以前所有的驕傲和矜持,挽起了褲腳,卷起了袖子,帶著博陵人開始了重建家園的工作。
為了吸引人丁,盤活手頭有限的資源,令狐知書直接將李大錘在賀蘭原的分田到戶那一套給移植到了博陵郡中。
不管伱是什麽人,隻要在博陵郡安家落藉,那麽就給你分地,分牲畜,發農具。
對於土地,大秦的百姓有著與生俱來的眷念,所以在這一年中,博陵的發展,在整個河東河西區域之中,一騎絕塵,遠遠超出其它地方。
不過這也讓令狐知書與令狐野部下其他很多人有了一些不合諧的聲音。
因為其它地方,土地大多被分封給了有實力、有影響的將領和重要官吏,河東原本的大家族基本上已經被鏟除幹淨了,但令狐野入關之中,新的家族正在一個一個的崛起,哪怕隻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已經能看到新勢力的雛形了。
不過令狐知書可不在乎那些人的眼光。
因為他姓令狐。
當然他做這些,也並不是說就代表著以後要全麵推廣這一套,他隻是想向他的叔父證明,他令狐知書,仍然是令狐家族裏最優秀的那一個。
治理地方,手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後的效果。
令狐氏族誌在天下。
所以把土地分給那些下裏巴人和分給那些重臣大將們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隻要最後的效果好便行了。
在這裏,這樣做更好,換了一個地方,也許另外一個法子更好。
令狐氏要的隻是結果。
果然,一年下來,令狐知書接到了令狐野新的任命,前往南征大軍中軍行轅擔任中軍將軍。
而他,也把這一年在博陵的收獲帶上,整整五十萬斤軍糧。
而這,還是他給博陵人留下了足夠的吃食之後的剩餘。
令狐知書在博陵還是搏得了一個好名聲的。
至少老百姓還是認可了他。
覺得他是一個很少能碰上的青天大老爺。
讓他們的日子好過了不少。
令狐知書也很享受這樣博陵人對他的愛戴,但他卻不會沉迷於此。
因為博陵太小了啊!
他想要得到更多的人這樣的愛戴。
三千博陵軍,五十萬斤糧食,便是他帶給叔父的賀禮。
與其它一樣在河東河西治理地方的令狐家族的人一比,令狐知書這根出頭椽子出的可不僅是一頭了,而是大半個身子都探到外頭了。
你領先別人一個頭,別人會嫉妒你,估計還想著怎麽把你扯下來。
當你領先別人太多,讓其他人隻能看著你的背影甚至連背影都看不到的時候,那就隻剩下仰慕和欽佩的份兒了。
令狐知書如今就正在這條路上狂奔,以至於還能與他競爭的隻剩下廖廖兩三人了,比方說令狐野的嫡長子令狐端正。隻不過令狐端正與令狐知書抗衡的最大本錢,就是他是令狐野的親兒子吧!
“大家再忍一忍!”令狐知書縱馬緩前行,看著有些疲憊無力的軍隊,大聲道:“還有三十裏,便能抵達目的地,到時候,酒管夠!肉吃飽!”
看著同樣熱得汗滴滴噠噠的主將,博陵軍上上下下都揮臂呐喊起來,
這樣的時候,酒肉管夠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尋常百姓,一年能吃上兩三頓肉食已經很不錯了,而軍隊如果沒有仗打,想改善夥食酒管夠從管飽也是很難的。
看著精神重新振奮起來的軍隊,令狐知書滿意地點了點頭。
而這樣的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沿途的盜匪,自然也會知機地不會來捋虎須,好好的找個蔭涼地睡一覺不好嗎?誰會沒事兒把腦袋往刀子下頭湊?
當太陽開始西斜的時候,大家終於在曠野的盡頭看到了飄揚著的大旗,所有人都歡呼起來,那裏,就是他們的目的地,半個月的寢不卸甲食不丟刃的日子,終於走到了盡頭,今天,大家可以在酒足飯飽之後,好好地睡上一覺了。
遠處,有騎兵飛快地向著這裏靠近。
來迎接令狐知書是他的兄弟令狐知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