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知書喜氣洋洋,連走路都有點飄了。
無他,自然是戰場之上打了大勝仗。
昨天,令狐大軍在李國華的指揮之下,趁著張全義主力全出進攻滎陽之機,大舉進攻,洛陽守軍猝不及防,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之下,隻是稍作抵抗便告失守。
然後李國華又半途設伏,一舉擊潰了匆匆趕回來支援的張全義主力,張全義出擊的五萬精銳,最後得脫的隻有萬餘人馬,一路奔逃到宜陽方才甩脫追兵。
在這場較量之中,張全義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他認為令狐野肯定會先攻長安。
畢竟長安有衛氏,有天子,拿下長安,則等於握住了名份,再想做什麽,就方便許多了。
正是在這個指導思想之下,在衛義丟掉河東郡,全線退守長安的時候,張全義選擇了主動出擊,攻擊滎陽,想要擴大自己的戰略縱深。
占據滎相的是東海秦氏。
說起來東海秦氏也是倒黴摧的。
以前多受寇氏欺壓,寇仲死後,秦氏立即便反戈一擊,搶了不少寇氏利益,然後又呼應令狐野,自東海出兵,一路進逼洛陽。
他們也是看中了令狐野有可能成功奪鼎,所以決心賭一把,抱一抱令狐野的大腿。
不成想,彭城寇氏意然連臉都不要了,居然直接投降楚國,勾引了楚軍長趨直入,結果便是空虛的東海郡被楚軍連鍋給端了。
沒了家的秦氏隻能在滎陽據守,這個搶來的地盤,自然不再容有失。
張全義來搶,秦氏自是拚死抵抗。
雙方在滎陽拚死作戰,李國華這邊趁虛而入。
作出了戰略誤判的張全義驚怒之下,進退失踞,連接犯錯,被李國華算計,數萬精銳毀於一旦,狼狽奔逃至宜陽。
至此,雄踞一方的張全義軍事集團基本宣告終結,雖然其還活著,隻不過小小的宜陽被令狐集團和何足道集團夾在中間,已經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
他還能不能撐下去,那得看令狐野和何足道的眼色了。
從可以影響天下,上桌吃菜,操刀分割到一無所有,也不過短短的幾個月時光而已。
而曾經也是一方勢力的東海秦氏,先是老窩被抄,接著又被張全義一頓暴打,實力損失嚴重,從此以後,也失去了作為令狐野盟友的資格。
當盟友,也是需要實力的。
令狐野一箭雙雕,既拿下了洛陽,又弱化了秦氏。
而更讓李國華欣喜的是,因為擊敗張全義太過於順利,使得洛中倉等幾個大常平倉都順利地被接收了過來。
那裏頭,可是能供上百萬大軍兩年的糧食佇藏的。
這可是爭奪天下的根本啊!
“恭喜令狐兄!”一見麵,何足道便知吟吟地向對方祝賀。
“大將軍,同喜,同喜!”令狐知書眼角眉梢盡是喜意,“剛剛接到李叔的信件,接下來河南這邊的大軍,就要入潼關直逼長安了。想讓我問一聲大將軍,可有意一齊會獵長安?”
何足道大笑起來。
所為會獵,隻不過是一句說得比較委婉的話而已,這是要讓自己投子認負啊!
不過是占了洛陽,還沒有打下長安呢!
何足道搖搖頭。
長安還有老謀深算的衛政道,還有十數萬大軍,而在秦嶺之後,蜀郡必然會不遺餘力地支援長安,以消耗令狐野的實力。
你令狐野憑什麽就認為自己穩操勝卷了呢?
別忘了,在你的屁股後頭,李大錘的北庭都護府正視眈眈呢!
北元一分為三,相互之間征戰不休,或許用不了兩年,李大錘便會讓北元壽終正寢,到了那個時候,北方鐵騎南下,河東河西首當其衝,你老巢都不保,還談何爭奪天下?
真欺我不知天下之勢?
在自己看來,不說大楚了,便是李大錘的局麵,在其奪下蜀郡之後,也比令狐野要好得多。
令狐野這是急了啊!
如果能與自己聯手,那當然就可以占得極大的上風。
可是憑什麽,要以他為主,自己為輔呢?
自己就不能當一回主子?
“令狐兄,今日可謂雙喜臨門!”何足道指了指麵前的酒席:“今日擺酒,可不僅僅是慶賀李國華將軍得了洛陽,也是賀我南方八鎮終於得雪前恥,收複失地!”
令狐知書的笑容頓時一斂。
“就在今天一大早,我還在睡覺呢,窗外喜鵲呱呱亂叫,我便知道必有喜事,隻不知,竟然是雙喜臨門!”何足道大笑:“馮寬送來捷報,他已於昨日出兵樊城,苦戰之下,收複丟失數年之久的樊城,陣斬數千楚國鐵騎,便連楚國永安郡守,也被我們宰掉了,哈哈,哈哈哈!襄樊重歸一體,南北門戶,又重歸於吾南方八鎮矣!”
令狐知書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臉上再次浮現出笑容,連聲恭喜何足道,心中卻是遺憾不已。
何足道說得沒有錯,收複樊城,對於南方八鎮來說,至關重要。
以前楚軍握有樊城,對於南方八鎮喊打喊殺那是方便得很,也讓何足道在這場博弈之中異常被動。
收複了樊城,使得南方八鎮在對上楚國的時候,不說勢均力敵,至少不會再像過去那樣被動挨打了。
討價還價的本錢更厚。
因為楚國很清楚,一旦何足道當真全麵倒向令狐野,有了令狐野的全力支持,南方的這場爭鬥,便又要勢均力敵了。
所以,他們勢必會加大籌碼來說降何足道。
相應的,令狐集團想要說服何足道,要付出的代價也就更大,
而且還不一定奏效。
本來是一頓喜酒,令狐知書卻是喝得沒滋沒味。
怎麽可能?
怎麽可能呢!
永安郡守林烘,那不是無名之輩,而是能力相當突出的楚國重臣,永安郡駐軍數萬,應對的就是襄樊之局。
馮寬一介莽夫,怎麽可能殺得了林烘這樣的人物?
除非林烘想要自殺!
這裏頭一這有什麽自己不知道的原因。
太過於是詭異了。
慢慢地走在回去的路上,冷風一吹,身上一激淩,令狐知書突然想起一個人來,頓時便停下了腳步。
李大錘!
那個家夥在奪了蜀郡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不在蜀郡,也沒有回北庭,他去了哪裏?
以這個家夥出現在那裏,那裏就必須會有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的過往規律來看,楚國林烘之死,是不是與他有關?
令狐知書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弄死林烘,永安大亂,必然會涉及到襄樊之局,樊城一亂,馮寬便有機會收複樊城,從而讓何足道有足夠的籌碼北拒令狐,南抗楚國,從而讓這天下局麵更加的混沌。
現在李大錘怕什麽?
不就是怕關內各大勢力三下五除二便鼎定大局嗎?
如此一來,地處偏僻的北庭都護府,還沒有來得及上桌子,菜都被人吃光了。
所以他需要何足道這個攪局者來繼續使得局麵混沌下去。
必須查清楚林烘是怎麽死的!
令狐知書打心眼兒裏認為,李大錘現在就應當在楚國境內。
可以通過一些渠道將這個消息告訴給楚國天羅!
而且令狐知書這段時間也終於看明白了何足道。
不用在這個人身上費勁了,
何足道不到山窮水盡,絕不會回頭,即便前頭是銅牆鐵壁,這家夥大概率也會想著拿個鑿子想去打個眼眼好穿過去。
與其在他身上浪費時間,還不如轉而去進攻他的屬下。
一旦何足道勢頭往下的時候,可以說服他們反正。
另外,宜陽的張全義,現在可以去說降了。
這個人已經山窮水盡,而且他不像何足道,還是有機會說服他的。
這個人所擔心的是什麽,令狐知書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他決定走一趟宜陽。
宜陽城,張全義整個人憔悴不已,數月之前意氣風發,揮斥方酋的一方豪雄,轉眼之間便已經成了困居小縣,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難堪處境當中。
“王爺,今天又有數百逃卒!”嚴肅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走了進來。
初來宜陽之時,尚有萬餘軍隊,但宜陽小小地方,平日又沒有多少積存,如何應對得了上萬大軍的消耗?
在後勤供應不及,前途黯淡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時候,逃兵,便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逃了便逃了吧,現在也養不活他們了!”張全義頹然道:“好歹也是追隨了我這麽久的,現在的失敗也與他們沒有關係,如果他們離開後還有一條活路的話,那便離開好了!”
“王爺,如果任由這樣的風氣漫延,隻怕不出一月,王爺麾下便再無可戰之兵了
!”嚴肅焦急地道,張全義的頹廢遠超他的意料之外。
“就算他們都留下來,我們又能怎麽樣呢?”張全義擺擺手:“嚴肅,你去吧,我累了,想休息一下。”
看著張全義手邊上的那個酒壇子,嚴肅歎了一口氣,有些無可奈何地退了出去。
大勢已去,如之奈何?
其實擺在張全義麵前的路已經很清楚了,三條。
其一,投何足道!
其二,投令狐野!
其三,去死!
(本章完)
無他,自然是戰場之上打了大勝仗。
昨天,令狐大軍在李國華的指揮之下,趁著張全義主力全出進攻滎陽之機,大舉進攻,洛陽守軍猝不及防,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之下,隻是稍作抵抗便告失守。
然後李國華又半途設伏,一舉擊潰了匆匆趕回來支援的張全義主力,張全義出擊的五萬精銳,最後得脫的隻有萬餘人馬,一路奔逃到宜陽方才甩脫追兵。
在這場較量之中,張全義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他認為令狐野肯定會先攻長安。
畢竟長安有衛氏,有天子,拿下長安,則等於握住了名份,再想做什麽,就方便許多了。
正是在這個指導思想之下,在衛義丟掉河東郡,全線退守長安的時候,張全義選擇了主動出擊,攻擊滎陽,想要擴大自己的戰略縱深。
占據滎相的是東海秦氏。
說起來東海秦氏也是倒黴摧的。
以前多受寇氏欺壓,寇仲死後,秦氏立即便反戈一擊,搶了不少寇氏利益,然後又呼應令狐野,自東海出兵,一路進逼洛陽。
他們也是看中了令狐野有可能成功奪鼎,所以決心賭一把,抱一抱令狐野的大腿。
不成想,彭城寇氏意然連臉都不要了,居然直接投降楚國,勾引了楚軍長趨直入,結果便是空虛的東海郡被楚軍連鍋給端了。
沒了家的秦氏隻能在滎陽據守,這個搶來的地盤,自然不再容有失。
張全義來搶,秦氏自是拚死抵抗。
雙方在滎陽拚死作戰,李國華這邊趁虛而入。
作出了戰略誤判的張全義驚怒之下,進退失踞,連接犯錯,被李國華算計,數萬精銳毀於一旦,狼狽奔逃至宜陽。
至此,雄踞一方的張全義軍事集團基本宣告終結,雖然其還活著,隻不過小小的宜陽被令狐集團和何足道集團夾在中間,已經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
他還能不能撐下去,那得看令狐野和何足道的眼色了。
從可以影響天下,上桌吃菜,操刀分割到一無所有,也不過短短的幾個月時光而已。
而曾經也是一方勢力的東海秦氏,先是老窩被抄,接著又被張全義一頓暴打,實力損失嚴重,從此以後,也失去了作為令狐野盟友的資格。
當盟友,也是需要實力的。
令狐野一箭雙雕,既拿下了洛陽,又弱化了秦氏。
而更讓李國華欣喜的是,因為擊敗張全義太過於順利,使得洛中倉等幾個大常平倉都順利地被接收了過來。
那裏頭,可是能供上百萬大軍兩年的糧食佇藏的。
這可是爭奪天下的根本啊!
“恭喜令狐兄!”一見麵,何足道便知吟吟地向對方祝賀。
“大將軍,同喜,同喜!”令狐知書眼角眉梢盡是喜意,“剛剛接到李叔的信件,接下來河南這邊的大軍,就要入潼關直逼長安了。想讓我問一聲大將軍,可有意一齊會獵長安?”
何足道大笑起來。
所為會獵,隻不過是一句說得比較委婉的話而已,這是要讓自己投子認負啊!
不過是占了洛陽,還沒有打下長安呢!
何足道搖搖頭。
長安還有老謀深算的衛政道,還有十數萬大軍,而在秦嶺之後,蜀郡必然會不遺餘力地支援長安,以消耗令狐野的實力。
你令狐野憑什麽就認為自己穩操勝卷了呢?
別忘了,在你的屁股後頭,李大錘的北庭都護府正視眈眈呢!
北元一分為三,相互之間征戰不休,或許用不了兩年,李大錘便會讓北元壽終正寢,到了那個時候,北方鐵騎南下,河東河西首當其衝,你老巢都不保,還談何爭奪天下?
真欺我不知天下之勢?
在自己看來,不說大楚了,便是李大錘的局麵,在其奪下蜀郡之後,也比令狐野要好得多。
令狐野這是急了啊!
如果能與自己聯手,那當然就可以占得極大的上風。
可是憑什麽,要以他為主,自己為輔呢?
自己就不能當一回主子?
“令狐兄,今日可謂雙喜臨門!”何足道指了指麵前的酒席:“今日擺酒,可不僅僅是慶賀李國華將軍得了洛陽,也是賀我南方八鎮終於得雪前恥,收複失地!”
令狐知書的笑容頓時一斂。
“就在今天一大早,我還在睡覺呢,窗外喜鵲呱呱亂叫,我便知道必有喜事,隻不知,竟然是雙喜臨門!”何足道大笑:“馮寬送來捷報,他已於昨日出兵樊城,苦戰之下,收複丟失數年之久的樊城,陣斬數千楚國鐵騎,便連楚國永安郡守,也被我們宰掉了,哈哈,哈哈哈!襄樊重歸一體,南北門戶,又重歸於吾南方八鎮矣!”
令狐知書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臉上再次浮現出笑容,連聲恭喜何足道,心中卻是遺憾不已。
何足道說得沒有錯,收複樊城,對於南方八鎮來說,至關重要。
以前楚軍握有樊城,對於南方八鎮喊打喊殺那是方便得很,也讓何足道在這場博弈之中異常被動。
收複了樊城,使得南方八鎮在對上楚國的時候,不說勢均力敵,至少不會再像過去那樣被動挨打了。
討價還價的本錢更厚。
因為楚國很清楚,一旦何足道當真全麵倒向令狐野,有了令狐野的全力支持,南方的這場爭鬥,便又要勢均力敵了。
所以,他們勢必會加大籌碼來說降何足道。
相應的,令狐集團想要說服何足道,要付出的代價也就更大,
而且還不一定奏效。
本來是一頓喜酒,令狐知書卻是喝得沒滋沒味。
怎麽可能?
怎麽可能呢!
永安郡守林烘,那不是無名之輩,而是能力相當突出的楚國重臣,永安郡駐軍數萬,應對的就是襄樊之局。
馮寬一介莽夫,怎麽可能殺得了林烘這樣的人物?
除非林烘想要自殺!
這裏頭一這有什麽自己不知道的原因。
太過於是詭異了。
慢慢地走在回去的路上,冷風一吹,身上一激淩,令狐知書突然想起一個人來,頓時便停下了腳步。
李大錘!
那個家夥在奪了蜀郡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不在蜀郡,也沒有回北庭,他去了哪裏?
以這個家夥出現在那裏,那裏就必須會有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的過往規律來看,楚國林烘之死,是不是與他有關?
令狐知書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弄死林烘,永安大亂,必然會涉及到襄樊之局,樊城一亂,馮寬便有機會收複樊城,從而讓何足道有足夠的籌碼北拒令狐,南抗楚國,從而讓這天下局麵更加的混沌。
現在李大錘怕什麽?
不就是怕關內各大勢力三下五除二便鼎定大局嗎?
如此一來,地處偏僻的北庭都護府,還沒有來得及上桌子,菜都被人吃光了。
所以他需要何足道這個攪局者來繼續使得局麵混沌下去。
必須查清楚林烘是怎麽死的!
令狐知書打心眼兒裏認為,李大錘現在就應當在楚國境內。
可以通過一些渠道將這個消息告訴給楚國天羅!
而且令狐知書這段時間也終於看明白了何足道。
不用在這個人身上費勁了,
何足道不到山窮水盡,絕不會回頭,即便前頭是銅牆鐵壁,這家夥大概率也會想著拿個鑿子想去打個眼眼好穿過去。
與其在他身上浪費時間,還不如轉而去進攻他的屬下。
一旦何足道勢頭往下的時候,可以說服他們反正。
另外,宜陽的張全義,現在可以去說降了。
這個人已經山窮水盡,而且他不像何足道,還是有機會說服他的。
這個人所擔心的是什麽,令狐知書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他決定走一趟宜陽。
宜陽城,張全義整個人憔悴不已,數月之前意氣風發,揮斥方酋的一方豪雄,轉眼之間便已經成了困居小縣,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難堪處境當中。
“王爺,今天又有數百逃卒!”嚴肅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走了進來。
初來宜陽之時,尚有萬餘軍隊,但宜陽小小地方,平日又沒有多少積存,如何應對得了上萬大軍的消耗?
在後勤供應不及,前途黯淡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時候,逃兵,便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逃了便逃了吧,現在也養不活他們了!”張全義頹然道:“好歹也是追隨了我這麽久的,現在的失敗也與他們沒有關係,如果他們離開後還有一條活路的話,那便離開好了!”
“王爺,如果任由這樣的風氣漫延,隻怕不出一月,王爺麾下便再無可戰之兵了
!”嚴肅焦急地道,張全義的頹廢遠超他的意料之外。
“就算他們都留下來,我們又能怎麽樣呢?”張全義擺擺手:“嚴肅,你去吧,我累了,想休息一下。”
看著張全義手邊上的那個酒壇子,嚴肅歎了一口氣,有些無可奈何地退了出去。
大勢已去,如之奈何?
其實擺在張全義麵前的路已經很清楚了,三條。
其一,投何足道!
其二,投令狐野!
其三,去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