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牛小芸回來了!


    開荒小分隊壯大了,經過三個小夥伴幾番商量,他們把牛小民牛小蓮也吸收進隊伍裏。


    人多好辦事兒,更何況新加入隊伍的還是兩個比他們大的半個大人。


    接下來,他們重新分配活計。韓昭昭領著牛小民他們去了山坡的另一麵,在距離荒地最近的小溪邊,選了個窪地,先挖淤泥。


    這裏的淤泥常年累月的淤集,遠離人煙,根本沒人動過。


    一鐵鍬下去,挖上來的都是黢黑黢黑的陳年塘泥。


    “嗬!這泥真夠黑的,一看就挺肥沃!”小民和小三子驚喜道。


    這也就是枯水期,如果夏季豐水期來挖泥的話,光那種臭味,他們也聞不了。


    這時候挖淤泥時機剛剛好,掀開最上層半指厚的冰殼子,下麵的淤泥稍微有點上凍。


    一鐵鍬插下去,不軟不硬濕度剛剛好,一鍬一大塊,一鍬一大塊,既不糊鐵鍬,又能成型好搬運。


    幹到興起,牛小民在前邊鏟,他們四個小的直接下手往筐裏搬。


    夠一筐,兩個人一夥就給抬走。


    連續挖了兩天淤泥,韓昭昭趕緊喊停,馬上就要開學了,再這麽幹下去孩子們的身子骨也受不了。


    歇了一天,三個大孩子全部開學了,能幹活的隻剩下韓昭昭和牛小芸兩個女孩子。


    反正離化凍時間很早,她倆也不著急。早上吃了飯,就溜達著上地。


    兩個女孩子開始撒肥,把運來的淤泥砸得碎碎的,均勻的撒在清理幹淨的荒地裏。


    俗話說糞是莊稼寶,攢糞如攢金。 人瘦臉黃,地瘦沒糧。有產無產靠水,增多增少靠肥。


    地挖不動,韓昭昭和牛小芸也不閑著,把雜草鋪在地上,開始做燒肥。


    兩邊的山坡上已經被韓昭昭剃了頭,也不怕引起山火。


    韓昭昭點著火在上風口跟著火頭跑,牛小芸站在旁邊拿著鐵鍬打輔助,火勢失控她就會蓋土滅火。


    兩個女孩子小心翼翼的分片燒了肥。撿著地烤軟的地方一點一點的挖草根。


    挖出的草根軟的曬幹了繼續燒肥,硬的正好晚上背回家,她倆就這樣一米一米的摳了一畝地。


    等牛小民和小三子他們休息,五個人挖草根,幹的更快了。


    驚蟄前,就已經把草根和地裏能看見的石頭都挖幹淨了。


    韓昭昭現在早晚練武術,還在空間加班種地,又一直吃空間水吃空間糧,體質早已今非昔比,壯的跟牛犢子似的。


    她沒感覺累,但牛小芸就不行了。如果不是韓昭昭暗中添補她吃的,還給她提供空間水喝,這孩子早就累趴下了。


    就這樣,她的兩隻手掌,水泡起了又磨破,長好又起來,最後終於變成了厚繭。


    聽說晚上上炕都要拽著貓尾巴,天天幹這麽重的體力活,還真把她給累壞了。


    韓昭昭也挺心疼的,可沒辦法,心疼也得拉著她幹活。


    這時候多吃苦,等以後就不會餓肚子,更不用看著家裏人挨餓啥忙也幫不上,掙紮痛苦。


    她知道,六十年代的全國大饑荒,被餓死的人很多,但僥幸活下來的人,也很淒慘。


    大多數人不但身體虛弱,生了多種慢性病,還留下很多健康隱患。


    據後世醫學研究,經曆過那場饑荒的孕齡婦女,後來所生的孩子,誘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概率都特別大。


    韓昭昭覺得,幫助好朋友們自救,比她冒著風險送他們糧食,應該更妥貼。


    不患寡而患不均,胡同的鄰居這麽多,幫誰不幫誰呀?萬一被人針對,她豈不是要把自己給葬送了?


    隻有讓好朋友們自食其力,他們又捆綁在一起,才不會出事。她不想考驗人心,這樣,對所有人會更好!


    隨著春天的腳步一天天走近,驚蟄馬上就要來臨。


    俗話說,驚蟄不耕地,好比蒸饃跑了氣。


    地裏一化凍,韓昭昭他們也抓緊行動起來。


    搜集了胡同裏好幾家的钁頭鐵鍬,雄赳赳,氣昂昂的開始翻地。


    他們劃分了責任田,每個人分幾塊地,刨的刨,挖的挖,狠幹了十天,才把荒地給深翻了一遍。


    犁地深一寸,等於上層糞!


    他們邊翻地,邊撿拾著地底翻上來的蟲子。新開的荒地,金針蟲、地老虎、螻蛄,可是有不少,尤其是白白胖胖的蠐螬特別多。


    這可是好東西!


    他們準備了罐頭瓶子,每天都能抓滿滿一大瓶子,剛好,韓昭昭家裏‘買’了兩隻半大母雞,喂它們吃蟲子,長的賊快,還省糧食。


    牛小芸:“昭昭,還是你奶奶會算計,這時候買雞,正好!”


    韓昭昭抿嘴笑:奶,對不住,又給您甩鍋了!


    三月三,薺菜賽金丹。


    天氣轉暖,地裏的野菜冒出了小綠芽,薺菜、苦菜、婆婆丁、地丁……紛紛從土裏冒出頭。


    牛小芸姐妹可興奮了,吃了一冬天的鹹菜,終於能見到綠葉菜了。


    野菜比較小,混在褐色的雜草中地皮上,不仔細翻找很難找到。


    再能幹的孩子,跑一天,也難得挖滿一籃子。


    幸好,開荒的地,處於穀底,背風朝陽,野菜比山坡上長的要大一些,有的長到茶碗口大。


    他們翻地的時候,會收集到一起,等下午回家,每天也能裝一籃子。


    不過,就是根大一些,雖然有些苦澀,多吃也無害,他們都是連根吃的。


    這年代,不能要求好吃不好吃,得看能不能抵餓,更關鍵的是,不用花一分錢!


    老百姓有句話說的好,瓜菜半年糧!


    連根帶葉擇洗幹淨,剁碎了,和上玉米麵,加點鹽,不論是蒸窩頭還是貼餅子,大家都吃的美滋滋的。


    韓昭昭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散文:薺菜焯水,碎切,和香幹細丁同拌,加薑末,澆以麻醬油醋,或用蝦米……拌勻……


    那是講究人的吃法,要講究個色香味形俱全。


    老百姓沒有這種風雅,油鹽醬醋、香幹、蝦米哪一樣不需要花錢,太奢侈!


    各種野菜摻上粗糧,不花錢能填飽肚子方為目的。


    地翻一遍還不行,還要再耙一遍,把地裏的泥土耙的細細的,沒有太大的小坷垃,才能提高出苗率。


    剛耙完地兩天,就下了一場春雨。


    棗發芽,種棉花。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韓昭昭他們沒種棉花,按節氣,種了南瓜、花生、春玉米、穀子。


    種完這幾種主糧,地裏有些幹了,高粱、黃豆、芝麻來不及下種了。


    他們要等下一場雨到來,土地濕潤,才能再次下種。


    幾個孩子終於可以休息幾天了。


    五八年的春天,應該說還是比較風調雨順的,一個星期後,地裏的禾苗出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荒年之情係四道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也曾是村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也曾是村花並收藏穿越荒年之情係四道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