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圓音一臉懵逼地看著鄧繼曾和沈酌兩文官,以及兩人背後的錦衣衛。
錦衣衛這時已立即過來將和尚圓音摁在了桌上。
圓音沒有掙紮,隻依舊看著鄧繼曾和沈酌,眼裏依舊露出不解之色。
“你們為何如此?”
圓音最終還是忍不住問了這麽一句。
兩人沒有理會他。
而圓音在接下來則被帶去了刑部,被暫時拘押在了刑部大牢。
刑部尚書林俊是成化朝就入仕的老臣,雖然是護禮派,但為人是剛正謹慎的,故派來了自己最信得過的人來看管這個圓音。
當然。
朱厚熜也不擔心圓音會在刑部出錯。
畢竟邊憲已經被他重貶遼東。
如果林俊也不想被重貶以及九族賠糧的話,就必須在看押圓音方麵多加小心。
圓音被抓後,確實讓背後真正燒糧食的主謀法慧老和尚震驚不已。
但法慧和尚倒是沒有震怒,隻是歎了一口氣,說:
“錦衣衛的確不可小視啊!”
“沒錯!”
“現在想來,定然是錦衣衛知道我們會把這一切製造成天火,故而早就準備著直接嫁禍給江南士人,讓朝中江南官員沒法承認這是天火。”
法慧和尚的好友兼政治掮客李兆和說道。
法慧和尚道:“當初就該多派些人手,把倉場協助看守的錦衣衛都殺了!如此,就不至於有今日。”
李兆和道:“如果人手太多,反而會提前引起廠衛乃至兵馬司的人警覺!”
“說的也是!”
“但現在圓音被捕,還是讓人懸心啊!”
法慧和尚擰起眉頭來。
李兆和點頭:“且再看看吧,或許有轉機,畢竟我們也不是沒準備後路。”
法慧和尚聽後隻是歎氣:“碰著了這麽一位厲害帝王,真正是我佛門不幸,他居然會想到在錢法上做文章!”
“不僅僅是你們佛門不幸。”
“我們這些京師權貴也為此頭疼不已,他很會利用庶民做文章,又掃清了我們在內廷的耳目,還很會分化士大夫,密奏製度,抬高軍籍官員地位。”
“可以說。”
“這位天子雖然沒有先帝叛逆,但卻比先帝心機重,主要是,他似乎早就把我們天下權貴官紳當惡人當防備著!表麵上仁厚,實際上是笑裏藏刀!”
“不像先帝,雖叛逆,但心思是純良的,對朝中權貴官僚還是有仁善之心的。”
李兆和說道。
法慧頷首,又問:“當今天子可信奉什麽?”
“誰清楚?”
“說是篤信理學,可也沒見他多排斥心學的人!”
“至於佛道,他到現在也沒說要建佛寺或者要建道觀。”
李兆和回道。
法慧和尚聽後眉頭擰得更緊。
話說。
朱厚熜這裏在問完王安後,就讓王安先退了下去。
而王安在退下後,朱厚熜就對梁儲說道:“雖然糧食被燒了,但新錢還是要先鑄造著,為提高工匠們的積極性,給坐班工匠們的供役製改為雇傭製與班匠銀製相結合的方式。”
“他們如果願意接受朝廷雇傭,為朝廷做事,那他們按理該輪班為朝廷服役的勞作量,改為個人免役之稅,折算進他們的工錢內。”
“當然!”
“如果他們不願意接受朝廷雇傭,隻想在外麵接活掙錢,那就收他們的班匠銀,將收起來的班匠銀,作為受雇傭者中表現優異者的賞銀。”
“陛下這個辦法好。”
“坐班工匠因為依舊不能折銀代役,往往因此在為朝廷製造時,偷工減料,粗製濫造,現在讓他們可以得工錢,還能靠表現好多得賞錢,自是提高所鑄之物的質量。”
“隻是這樣一來,朝廷又要增加開支。”
“畢竟雇傭製是要給工錢的,而朝廷鑄造錢幣乃至鑄造火器都不是小規模鑄造,所以即便工錢照略高於普通作坊的長工來算,也是筆不小的支出。”
“眼下朝廷的歲入還沒有大幅度增加,隻是剛增加了鹽課收入。”
“所以,一切增加開支的事,還得慎重。”
梁儲先肯定了朱厚熜的改革設想,但緊接著也提出了問題。
朱厚熜聽後則道:“是要慎重,但這項開支先增加著,後麵要增加其他開支時,再考慮先如何增加歲入後再說。”
梁儲稱是。
朱厚熜又道:“不僅僅是改為雇傭製和建立賞銀製度,還要給有重大新技藝研發成就和新器械製造成就的工匠,給予恩蔭。”
“當然這是後話。”
“眼下鑄造錢幣,也不要鑄造的太好,一切以實用為上,不做粉飾之用。”
“所以,無論是銀元還是銅錢,含銀量和含銅量要剛剛好,要少一分就很容易發現是劣質錢。”
“這樣才能盡可能阻斷民間亡命之徒製造劣質錢幣而代良幣的行為。”
“正所謂,曲高和寡,這錢就跟人一樣。”
“太好看了,反而不好流通。”
朱厚熜說到這裏後,梁儲心裏自然是佩服的緊,他沒想到皇帝對錢法會這麽明白。
接著。
朱厚熜又說:“現在能否順利重塑錢法,隻能看湖廣和南直采購糧食和布匹的情況如何。”
“陛下說的是,內閣已發急遞去問了。”
梁儲回道。
“這就好。”
且說。
賈詠到江南後,就立即約見了他昔日在翰林相識的一幫江南致仕官紳。
“我這次來南都,不為別的,隻辦一件事,那就是采購三百萬匹棉布。”
賈詠知道他來南直,大規模采購棉布,肯定是瞞不住人的,做不到靜悄悄地就完成了一旦大生意。
何況,江南又不是他的主場,甚至如今連朝廷的主場的算不上。
所以,賈詠就幹脆挑明了來意。
而江南素來棉布產業發達,發達到遍地市鎮,遍地棉布產業,尤其是鬆江一帶,已經有衣被天下之稱,而也因此導致這裏的棉布多到供不應求的地步。
當賈詠提到要買三百萬匹棉布時,這些江南官紳頓時就兩眼一亮。
“公采購這麽多棉布作什麽?”
原國子監司業陸聲忍不住問道。
賈詠笑著說:“自然是奉旨為九邊將士采購棉布做冬衣之用。”
雖然賈詠知道這些人會猜到這些棉布會采購去做什麽,但還是撒了個謊。
他撒這個謊,不是為真騙的了這些人,而是給這些人一個在利益麵前自己騙自己的理由。
“隻要貴鄉肯以市價八成賣給我三百萬匹棉布,我必現銀先兌,至於為何是八成,是因為二成要用作路費,畢竟眼下運河還沒解凍,運耗很高的!”
“但是!一下子買三百萬匹棉布,哪怕是八成,想必也很劃算的吧?”
賈詠這麽問後,眾官紳隻是笑笑,皆說君子豈能滿嘴銅臭,隻當飲酒賦詩才是,談這些做什麽。
但賈詠知道這些人隻是故作矜持,等到聚會結束後,這些人會來找自己的。
“外祖!”
“我們不能賣棉布給賈學士。”
“說是軍需,但明顯是為給朝廷接下來改革錢法鋪路!”
而生員徐階也在隨自己外祖父見了賈詠之後,對自己外祖父南京禮部右侍郎顧清,說起了自己的看法。
顧清則道:“三百萬匹棉布的利,不是我們能擋住的!必須得賣,而且還得盡量多打折扣去賣,隻要他賈學士肯多賣我們華亭的棉布!”
“老爺!”
“上海的陸司業已經將賈學士請去了他的園子!”
就在這時,顧家仆人走了來。
顧清聽後當場著急起來:“我就說,我們急,別人隻會比我們更急,這麽大的利要是被他上海得了,我還怎麽有臉見我華亭父老啊!”
“外祖,那我們南方士族聯合起來對抗朝廷錢法改製的事?”
眼下才十九歲的徐階,心思還比較單純,就同在曆史上做官初期,還敢懟張孚敬一樣,也就在這時問了這麽一句。
“沒事,我們隻是賣棉布給朝廷用於九邊將士做冬衣,隻要湖廣那邊不賣糧給朝廷就行!”
顧清說著就吩咐人道:“趕緊下帖子去請賈學士來!”
湖廣。
武昌府。
席書這裏也向湖廣當地大鄉紳表達自己來購糧的目的。
湖廣大地主孫元也對自己姻親王澄問道:“糧食要不要賣?”
“當然要賣!”
王澄說道。
孫元道:“可不是說好與南直那邊一起對抗朝廷改製,讓朝廷要麽寬恕伏闕諸臣,要麽不改製嗎?”
“隻要南直不賣棉布就行,我們賣點糧食又有什麽。”
“今年南直那邊不來買糧,去年的糧食一直放著,光是防黴防火防鼠蟲都是好大一筆開銷,難得這次朝廷願意一下子花兩百萬兩買糧,錯過這個店就沒這個村了。”
王澄說道。
孫元道:“也是!反正是賣給九邊將士使用。”
雖然這江南和湖廣的官紳都知道賣掉這麽多布匹和糧食出去,等於是把套自己的繩子賣出去,但在這麽巨大的利益麵前,他們還是選擇了上套,選擇了相信賈詠和席書撒的這個謊,而以此說服自己。
在賈詠和席書在南直和湖廣分別代表朝廷購買大量棉布和糧食時,京師這邊,三法司業正式開始提審起南新倉新到糧食被燒一案。
在三法司提審此案的這一天。
東廠提督秦文和錦衣衛都指揮使王京都來了現場監審。
刑部尚書林俊在圓音被押來後,就問著圓音:“你為何在元夕前一天就知道元夕夜會有大火?”
“是錦衣衛告訴我的。”
“也是錦衣衛讓我對朝中認識的官員們傳播的。”
圓音突然回道。
錦衣衛都指揮使王京聽後當場站起身來,一臉震驚地看向了圓音。
東廠提督秦文也心裏咯噔了一下。
刑部尚書林俊和左都禦史王纘、大理寺卿蔣昇也都不由得一怔,隨後竟都嘴角微揚了一下。
對於他們而言,如果這事真是跟錦衣衛自己有關係,那就再好不過了。
蕁麻疹複發了,所以更新晚了點
錦衣衛這時已立即過來將和尚圓音摁在了桌上。
圓音沒有掙紮,隻依舊看著鄧繼曾和沈酌,眼裏依舊露出不解之色。
“你們為何如此?”
圓音最終還是忍不住問了這麽一句。
兩人沒有理會他。
而圓音在接下來則被帶去了刑部,被暫時拘押在了刑部大牢。
刑部尚書林俊是成化朝就入仕的老臣,雖然是護禮派,但為人是剛正謹慎的,故派來了自己最信得過的人來看管這個圓音。
當然。
朱厚熜也不擔心圓音會在刑部出錯。
畢竟邊憲已經被他重貶遼東。
如果林俊也不想被重貶以及九族賠糧的話,就必須在看押圓音方麵多加小心。
圓音被抓後,確實讓背後真正燒糧食的主謀法慧老和尚震驚不已。
但法慧和尚倒是沒有震怒,隻是歎了一口氣,說:
“錦衣衛的確不可小視啊!”
“沒錯!”
“現在想來,定然是錦衣衛知道我們會把這一切製造成天火,故而早就準備著直接嫁禍給江南士人,讓朝中江南官員沒法承認這是天火。”
法慧和尚的好友兼政治掮客李兆和說道。
法慧和尚道:“當初就該多派些人手,把倉場協助看守的錦衣衛都殺了!如此,就不至於有今日。”
李兆和道:“如果人手太多,反而會提前引起廠衛乃至兵馬司的人警覺!”
“說的也是!”
“但現在圓音被捕,還是讓人懸心啊!”
法慧和尚擰起眉頭來。
李兆和點頭:“且再看看吧,或許有轉機,畢竟我們也不是沒準備後路。”
法慧和尚聽後隻是歎氣:“碰著了這麽一位厲害帝王,真正是我佛門不幸,他居然會想到在錢法上做文章!”
“不僅僅是你們佛門不幸。”
“我們這些京師權貴也為此頭疼不已,他很會利用庶民做文章,又掃清了我們在內廷的耳目,還很會分化士大夫,密奏製度,抬高軍籍官員地位。”
“可以說。”
“這位天子雖然沒有先帝叛逆,但卻比先帝心機重,主要是,他似乎早就把我們天下權貴官紳當惡人當防備著!表麵上仁厚,實際上是笑裏藏刀!”
“不像先帝,雖叛逆,但心思是純良的,對朝中權貴官僚還是有仁善之心的。”
李兆和說道。
法慧頷首,又問:“當今天子可信奉什麽?”
“誰清楚?”
“說是篤信理學,可也沒見他多排斥心學的人!”
“至於佛道,他到現在也沒說要建佛寺或者要建道觀。”
李兆和回道。
法慧和尚聽後眉頭擰得更緊。
話說。
朱厚熜這裏在問完王安後,就讓王安先退了下去。
而王安在退下後,朱厚熜就對梁儲說道:“雖然糧食被燒了,但新錢還是要先鑄造著,為提高工匠們的積極性,給坐班工匠們的供役製改為雇傭製與班匠銀製相結合的方式。”
“他們如果願意接受朝廷雇傭,為朝廷做事,那他們按理該輪班為朝廷服役的勞作量,改為個人免役之稅,折算進他們的工錢內。”
“當然!”
“如果他們不願意接受朝廷雇傭,隻想在外麵接活掙錢,那就收他們的班匠銀,將收起來的班匠銀,作為受雇傭者中表現優異者的賞銀。”
“陛下這個辦法好。”
“坐班工匠因為依舊不能折銀代役,往往因此在為朝廷製造時,偷工減料,粗製濫造,現在讓他們可以得工錢,還能靠表現好多得賞錢,自是提高所鑄之物的質量。”
“隻是這樣一來,朝廷又要增加開支。”
“畢竟雇傭製是要給工錢的,而朝廷鑄造錢幣乃至鑄造火器都不是小規模鑄造,所以即便工錢照略高於普通作坊的長工來算,也是筆不小的支出。”
“眼下朝廷的歲入還沒有大幅度增加,隻是剛增加了鹽課收入。”
“所以,一切增加開支的事,還得慎重。”
梁儲先肯定了朱厚熜的改革設想,但緊接著也提出了問題。
朱厚熜聽後則道:“是要慎重,但這項開支先增加著,後麵要增加其他開支時,再考慮先如何增加歲入後再說。”
梁儲稱是。
朱厚熜又道:“不僅僅是改為雇傭製和建立賞銀製度,還要給有重大新技藝研發成就和新器械製造成就的工匠,給予恩蔭。”
“當然這是後話。”
“眼下鑄造錢幣,也不要鑄造的太好,一切以實用為上,不做粉飾之用。”
“所以,無論是銀元還是銅錢,含銀量和含銅量要剛剛好,要少一分就很容易發現是劣質錢。”
“這樣才能盡可能阻斷民間亡命之徒製造劣質錢幣而代良幣的行為。”
“正所謂,曲高和寡,這錢就跟人一樣。”
“太好看了,反而不好流通。”
朱厚熜說到這裏後,梁儲心裏自然是佩服的緊,他沒想到皇帝對錢法會這麽明白。
接著。
朱厚熜又說:“現在能否順利重塑錢法,隻能看湖廣和南直采購糧食和布匹的情況如何。”
“陛下說的是,內閣已發急遞去問了。”
梁儲回道。
“這就好。”
且說。
賈詠到江南後,就立即約見了他昔日在翰林相識的一幫江南致仕官紳。
“我這次來南都,不為別的,隻辦一件事,那就是采購三百萬匹棉布。”
賈詠知道他來南直,大規模采購棉布,肯定是瞞不住人的,做不到靜悄悄地就完成了一旦大生意。
何況,江南又不是他的主場,甚至如今連朝廷的主場的算不上。
所以,賈詠就幹脆挑明了來意。
而江南素來棉布產業發達,發達到遍地市鎮,遍地棉布產業,尤其是鬆江一帶,已經有衣被天下之稱,而也因此導致這裏的棉布多到供不應求的地步。
當賈詠提到要買三百萬匹棉布時,這些江南官紳頓時就兩眼一亮。
“公采購這麽多棉布作什麽?”
原國子監司業陸聲忍不住問道。
賈詠笑著說:“自然是奉旨為九邊將士采購棉布做冬衣之用。”
雖然賈詠知道這些人會猜到這些棉布會采購去做什麽,但還是撒了個謊。
他撒這個謊,不是為真騙的了這些人,而是給這些人一個在利益麵前自己騙自己的理由。
“隻要貴鄉肯以市價八成賣給我三百萬匹棉布,我必現銀先兌,至於為何是八成,是因為二成要用作路費,畢竟眼下運河還沒解凍,運耗很高的!”
“但是!一下子買三百萬匹棉布,哪怕是八成,想必也很劃算的吧?”
賈詠這麽問後,眾官紳隻是笑笑,皆說君子豈能滿嘴銅臭,隻當飲酒賦詩才是,談這些做什麽。
但賈詠知道這些人隻是故作矜持,等到聚會結束後,這些人會來找自己的。
“外祖!”
“我們不能賣棉布給賈學士。”
“說是軍需,但明顯是為給朝廷接下來改革錢法鋪路!”
而生員徐階也在隨自己外祖父見了賈詠之後,對自己外祖父南京禮部右侍郎顧清,說起了自己的看法。
顧清則道:“三百萬匹棉布的利,不是我們能擋住的!必須得賣,而且還得盡量多打折扣去賣,隻要他賈學士肯多賣我們華亭的棉布!”
“老爺!”
“上海的陸司業已經將賈學士請去了他的園子!”
就在這時,顧家仆人走了來。
顧清聽後當場著急起來:“我就說,我們急,別人隻會比我們更急,這麽大的利要是被他上海得了,我還怎麽有臉見我華亭父老啊!”
“外祖,那我們南方士族聯合起來對抗朝廷錢法改製的事?”
眼下才十九歲的徐階,心思還比較單純,就同在曆史上做官初期,還敢懟張孚敬一樣,也就在這時問了這麽一句。
“沒事,我們隻是賣棉布給朝廷用於九邊將士做冬衣,隻要湖廣那邊不賣糧給朝廷就行!”
顧清說著就吩咐人道:“趕緊下帖子去請賈學士來!”
湖廣。
武昌府。
席書這裏也向湖廣當地大鄉紳表達自己來購糧的目的。
湖廣大地主孫元也對自己姻親王澄問道:“糧食要不要賣?”
“當然要賣!”
王澄說道。
孫元道:“可不是說好與南直那邊一起對抗朝廷改製,讓朝廷要麽寬恕伏闕諸臣,要麽不改製嗎?”
“隻要南直不賣棉布就行,我們賣點糧食又有什麽。”
“今年南直那邊不來買糧,去年的糧食一直放著,光是防黴防火防鼠蟲都是好大一筆開銷,難得這次朝廷願意一下子花兩百萬兩買糧,錯過這個店就沒這個村了。”
王澄說道。
孫元道:“也是!反正是賣給九邊將士使用。”
雖然這江南和湖廣的官紳都知道賣掉這麽多布匹和糧食出去,等於是把套自己的繩子賣出去,但在這麽巨大的利益麵前,他們還是選擇了上套,選擇了相信賈詠和席書撒的這個謊,而以此說服自己。
在賈詠和席書在南直和湖廣分別代表朝廷購買大量棉布和糧食時,京師這邊,三法司業正式開始提審起南新倉新到糧食被燒一案。
在三法司提審此案的這一天。
東廠提督秦文和錦衣衛都指揮使王京都來了現場監審。
刑部尚書林俊在圓音被押來後,就問著圓音:“你為何在元夕前一天就知道元夕夜會有大火?”
“是錦衣衛告訴我的。”
“也是錦衣衛讓我對朝中認識的官員們傳播的。”
圓音突然回道。
錦衣衛都指揮使王京聽後當場站起身來,一臉震驚地看向了圓音。
東廠提督秦文也心裏咯噔了一下。
刑部尚書林俊和左都禦史王纘、大理寺卿蔣昇也都不由得一怔,隨後竟都嘴角微揚了一下。
對於他們而言,如果這事真是跟錦衣衛自己有關係,那就再好不過了。
蕁麻疹複發了,所以更新晚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