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接著又道:“杭總兵,本堂希望您聽王命行事,不要落個不忠之名!”


    杭雄知道,王憲肯定是已經掌握到了什麽訊息,甚至可能已經把控了局勢,不然不會突然出現在大同府,突然這麽要求他。


    為此。


    杭雄也就不敢再爭,隻得拱手稱是。


    然後。


    杭雄就帶著柳鎮等官兵朝這些亂卒奔來。


    柳鎮一邊走一邊對杭雄說:“這個王東平,還真是厲害,天子讓他實現什麽,他就真能實現什麽!跟當年先帝讓他實現對應州調兵來場大捷一樣!”


    “沒這麽簡單。”


    “我們這位天子應該在夜不收的培養上砸了不少錢,甚至強軍方麵也早花了心思。”


    “不然,他王憲也沒有底氣敢突然來大同府。”


    杭雄說著又駐足看向柳鎮:“你說會不會是這王東平故意虛張聲勢,來大同府唱空城計?”


    “不會吧?”


    “他沒必要救嚴嵩。”


    柳鎮道。


    杭雄道:“不一定,嚴嵩是天子的人,他也不一定真會眼睜睜地看著他死。”


    “那他完全可以不讓嚴嵩來大同。”


    柳鎮回道。


    正在兩人說著的時候,他們自己在塞外的細作跑了來,跪在了杭雄麵前道:


    “總爺!昨日官軍伏擊了吉囊部,吉囊本人也被活捉了。”


    杭雄聽後一臉驚駭地看了柳鎮一眼。


    “好個王東平,他果然奸滑!”


    接著。


    杭雄就露出一臉狠厲之色,對柳鎮道:“把鬧事的全部殺了!一個不留!”


    柳鎮拱手稱是。


    於是。


    半刻鍾後。


    柳鎮遇到了這些鬧事的亂兵,然後說道:“嚴嵩現在沒在巡撫衙門,躲在了別的地方,我帶你們去!”


    這些亂兵本就是杭雄和柳鎮的家丁,也就跟了來。


    但這些亂兵一來到一處院內,頓時,伏兵四起。


    這些亂兵也全部被殺。


    一個時辰後。


    柳鎮將這事告知給了杭雄。


    杭雄則來向王憲稟報說:“啟稟部堂,亂兵們皆不肯降,卑職隻得全部鎮壓,如今已被全殲!”


    王憲故作心疼之色:“可惜呀!”


    接著。


    王憲就道:“這次之事,具體而言,還是嚴部郎和楊中丞議餉失誤,不體恤邊情所致,本堂少不得要上本參劾!”


    “部堂英明!”


    杭雄立即拱手回了一句,且心裏暗喜。


    他知道王憲對這次事件如此定調,讓嚴嵩和楊尚學承擔此次的責任,是暗示自己送錢保平安的意思。


    於是。


    當晚。


    杭雄就送了王憲黃金五百兩。


    王憲自然收了,但接著就奏給朱厚熜,告杭雄行賄於他,還不聽命,使得大捷推遲數日,還導致兵變發生。


    ……


    京師。


    朱厚熜正在審閱京畿道的新編黃冊。


    黃冊上登載了京畿道目前的青壯數量。


    按照黃冊所載。


    隨著兩淮流民也被大量運來京畿道安置。


    京畿道的青壯已達八萬之數!


    這八萬青壯都是朱厚熜自己可以直接控製的青壯數目。


    因為這些青壯背後已沒有宗族,管理他們的人全是朱厚熜直接任命的官員。


    現在朱厚熜隻需要等著王陽明報上來養軍的具體開支。


    他就可以根據現有存銀和內帑收入,來決定再編一支多大規模的新軍。


    王陽明正在按照朱厚熜的要求確定編練一支新的中央軍要多少預算。


    王陽明已經知道了火繩槍,也知道了現在周尚文率領的那一支從巡檢隊抽調,暫掛在京營名下,混編有步騎炮的勇衛營的開銷。


    所以,王陽明現在倒也不是不清楚火繩槍列裝部隊後的維持成本與操練成本。


    在王陽明確定好預算後,就向朱厚熜遞了本。


    朱厚熜便在次日於禦書房見了他。


    “陛下!”


    “臣會同兵部諸員籌算後認為,如果籌建一支兩萬人規模的新軍,約一次性要銀元三百萬兩,隨後每年維持這支新軍戰力,需每年費銀元三百五十萬兩。”


    “當然,這隻是不考慮漂沒與貪墨乃至吃空餉的情況。”


    “按照本朝軍費常約隻有三成用在實處的情況來估算,一次性得投入九百萬兩銀元才夠,每年需銀上千萬兩!”


    “如果隻是建一支兩萬人的精兵的話。”


    王陽明也在這時將自己擬好的一道厚厚的題本遞給了朱厚熜,且也簡要地提了幾句。


    朱厚熜一邊翻著題本一邊看著上麵采購與操練的費用,一邊說道“現在內帑自設興明銀行廣放貸款後,拋去開銷,歲入可增加積蓄也就三百萬兩銀元,加上抄家所得存銀,以及先帝所留存銀,合計有一千餘萬兩銀元。”


    “如果算上建軍後,可以追繳增加的賦稅,以及擴大的其他營收收入,是足夠維持這麽一支新軍的。”


    “所以,下旨恢複威武營!”


    “規模就照著這個正輔兵合計兩萬餘人的規模來!”


    朱厚熜斬釘截鐵地說道。


    王陽明拱手稱是。


    在朱厚熜看來,兩萬規模的精銳雖然不多,但也足可鎮壓大明國內的任何反動勢力了。


    因為曆史上能夠維持天下統治的最強野戰兵馬,往往也不過一兩萬之數。


    至於將來為開辟海利而需要建立的水師部隊,自然得等將來財政改善後再說。


    無論如何。


    現在要是建立起兩萬規模的野戰精銳。


    靠著這支部隊,加上五千規模的勇衛營以及錦衣衛,分一萬餘兵馬去江南整頓稅政是沒問題的了。


    至少也不用擔心九邊會趁著朱厚熜將來整頓江南而生亂。


    曆史上,滿清征服江南,派去的精銳也不過一萬餘人馬。


    至於王陽明提到的漂沒貪墨與吃空餉的問題。


    朱厚熜目前是不擔心的。


    因為兵部尚書是王陽明。


    而王陽明殺那麽多士紳富商的行為,早已得罪了保守的護禮派士大夫,他要是敢貪汙,等於主動給護禮派的士大夫送把柄。


    所以,兵部采購與提供軍需以及軍餉發放這一環節,朱厚熜是不擔心的。


    朱厚熜唯一擔心的是將來這支兵馬的高層和中層將領貪墨與克扣軍餉,乃至吃空餉。


    對此。


    朱厚熜也有解決之策。


    他打算先把他培養的孤兒們打入威武營內部。


    另外。


    他還打算將來在威武營高層和中層設立同級有兩個主官的製度,即後世政委製。


    除此之外。


    他也打算從九邊抽調表現忠勇的軍士,組成軍法司,以這支來源不同的軍隊,監督製衡威武營。


    當然。


    這是後麵要做的事。


    現在。


    最重要的是先建立起這支新軍再說。


    好在目前內帑還充足。


    錢自然就不是問題。


    朱厚熜也不需要挪用每年作為養邊軍的四百萬兩太倉銀,更不需要從別的部衙強奪財帑來養軍。


    所以,也不用擔心外朝與九邊會過度阻撓。


    招募青壯也不是問題。


    京畿道的青壯如今已有八萬,完全可以優中選優。


    甚至這些青壯中,有不少以前本就是正德朝有實戰經驗的官校,隻是被裁汰後,才被安置在了京畿道巡檢隊中。


    這些人直接繼續任中下層軍官都不成問題。


    隻是采辦軍需需要時間。


    再有就是操練也需要時間。


    朱厚熜隻能先等待著。


    但朱厚熜倒也不是幹等。


    他知道,他恢複威武營,建立一支可作為中央朝廷鎮壓各地勢力的強大軍隊,是不符合這個時代大多數地主官僚們的政治理念的。


    所以,他需要防備有人暗中使絆子。


    不排除有激進的反對者走極端。


    也不排除目光短淺、自私自利之極的地主官僚會采取一些手段。


    現在朱厚熜重新建立威武營,依靠的是王陽明。


    因為王陽明本人想要依靠建功立業來壯大心學,證明心學的正確性,進而獲得將來曆代帝王的承認和推崇。


    而王陽明也有自己多年培養的一幫信徒,這幫信徒能為他去執行相應具體的任務。


    所以,朱厚熜知道如果他是反對者,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應該是除掉王陽明,或者除掉王陽明的父親。


    縱觀曆史和後世經驗,朱厚熜知道,真正的權謀鬥爭,有時候不會采取程序繁雜、變數極大的什麽計謀,而是采取最直接的方式,不是刺殺,就是下毒。


    前者難度很大。


    因為王陽明畢竟是兵部尚書,有護衛,出行都要淨街。


    他本人也足夠謹慎,還武藝高強。


    後者才是相對更容易實現的方式。


    而且,朱厚熜清楚記得,曆史上萬曆時期有兩任首輔都因為父親的去世而發生了激烈的權力鬥爭和權力更迭。


    現在王陽明的父親,自然也當是他重點保護的對象。


    朱厚熜為此將王京召進了宮:“暗中加派人手去餘姚,調最好的大夫過去,準備足夠的藥材,防範那裏突然起瘟疫,總之,要務必保證王華的安全,隻要能讓他活到明年威武營重建成功,就算可得世襲指揮僉事之功一件!”


    王京聽後忙拱手稱是,一臉奮意。


    “但若是失敗,你直接自裁吧,不必來請罪了!”


    朱厚熜說道。


    王京再次稱是。


    王陽明一直以來就期望著能成為大明兵部尚書。


    曆史上。


    他因為得知自己被任命為南京兵部尚書,而被其門人記錄說,他當時因此感到非常怨憤。


    這一世,王陽明算是得償所願,也就真的在盡心為皇帝籌備重建威武營的事。


    為此。


    王陽明將他的門人舉薦到了各個重要崗位。


    朱厚熜對此皆予以批準,配合著王陽明的工作。


    兵部各司與太仆寺以及邊鎮各司的主官,幾乎都換成了王陽明的人,而王陽明也靠著這些人采購戰馬、征集草料、打造戰車和甲胄。


    在這期間。


    朱厚熜也收到了王憲彈劾杭雄和取得大同大捷的奏疏內容。


    “好!”


    朱厚熜拍案而起。


    他稱好是因為大同大捷,讓他可以讓那些動不動就拿虜寇威脅他的文官閉嘴,順便治一下他們的恐虜症,也讓他可以暫時不用擔心京師的安危。


    至於杭雄。


    現在王憲既然彈劾他,則說明王憲已經通過這次大捷,控製住了大同局勢,那他也可以隨意行駛天子的權力,對杭雄進行處置。


    朱厚熜也就在接下來吩咐道:“傳旨,令巡按禦史逮拿杭雄進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嘉靖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嘉靖承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