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遲一步!”


    周尚文策馬而來,見此一幕,暗歎道。


    然後,周尚文就滿目怒火地看向戚景通:


    “你給士子下跪,置朝廷體統尊嚴何在?!”


    戚景通道:“是操江提督之命,不敢不從!”


    周尚文問:“誰是操江提督?”


    “我是!”,應城伯孫鉞回道。


    周尚文抬起三眼銃砸向了應城伯孫鉞。


    砰!


    孫鉞當場腦袋開花,血水糊臉。


    “啊!”


    孫鉞自己也不由得尖叫一聲,忍痛問道:“何故打我!”


    “我奉王命,對亂命者,可先殺後奏!”


    “哪怕你是勳貴,也不能這樣壞朝廷體統綱紀!”


    周尚文說後還取出火種,點燃火藥,持銃對準了孫鉞。


    “饒命!”


    “我隻是想著,文貴武賤,早已是天下大勢所趨!”


    孫鉞聞到了濃烈的火藥味,在急切的求生欲下,再次哀求起來。


    砰!


    但鉛彈還是穿透了他的心髒。


    於是。


    孫鉞就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


    胸口汩汩冒血。


    話說。


    南直應天府很多田地其實已經被南直勳貴兼並。


    而這些南京勳貴的隱田也遍布南直,甚至不少大膽的還擅自兼並了皇陵莊田。


    故他們也不希望朝廷清丈。


    而且,他們也不希望朝廷重視軍功、抬高軍籍子弟地位。


    他們隻希望天下有他們幾個公侯就行了。


    抬高軍籍子弟地位,反而不利於他們勒索壓迫軍戶。


    相當於,他們這些世襲的公侯,隻希望他們在成為公侯後,能把靠軍功成為新公侯的車門焊死,不要出現新的頂層軍事貴族,而讓皇帝可以因此借著扶持其他軍事貴族,來打壓他們。


    總之。


    頂層武勳其實是歡迎文官地位抬升,武官地位下降的。


    因為這樣他們就沒有競爭者,就不用擔心有人會頂替了他們的位置。


    所以,曆史上的頂層武勳普遍對配合皇帝跟文官爭權的積極性不大,甚至還幫助文官控製皇帝。


    尤其是在南京的勳貴,早就不如其祖宗,腐化墮落的厲害。


    在曆史上,明亡時,他們更是幾乎全部跟著南直士族們一起降清。


    正因為此。


    孫鉞選擇了在背地裏助長南直士族子弟阻止副榜士子北上。


    他也願意抬高文臣地位,打壓武將進步的空間,乃至不惜以逼戚景通下跪的方式來打壓戚景通擅拿舉子的行為,意在把戚景通內心的那份武將尊嚴徹底壓下去。


    隨後。


    周尚文也知道現在孫鉞逼著戚景通給新科舉子下跪,會造成多麽惡劣的影響。


    那樣無疑武將會更加墮落,而隻沉醉於夥同文官克扣軍餉、侵吞官帑不說。


    文臣也會更加傲慢囂張。


    甚至!


    連未進入仕途的文官也會更加傲慢和囂張。


    所以……


    現在既然孫鉞讓這些新科舉子看見一武臣給自己跪下致歉,那他就得讓這些新科舉子看見,孫鉞這樣做會當場直接被王命處死!


    他們將來為官,要是再遇到與武臣起衝突,不能逼著武臣對自己下跪,這不會被王命允許。


    孫鉞慘死當場,的確給方杲等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一些舉子甚至已經麵色慘白。


    周尚文在讓人把孫鉞的屍體抬下去後,就問著戚景通:“你因何在此?”


    “奉都堂鈞令,送副榜士子北上。”


    戚景通回道。


    周尚文又看向方杲等人問道:“那為何與這些士人起衝突?”


    戚景通回道:“他們要阻止此事,我隻得下令把他們先抓起來。”


    “你們真要阻止此事?”


    周尚文問向了方杲等新科舉子。


    方杲則咬牙回道:“沒有!我們隻是相勸一下而已,勸他們等下一次鄉試最好。”


    新科舉子潘鴻業也跟著說:“沒錯!我們沒有要阻止官軍執行公務的意思。”


    周尚文嗬嗬一笑,隻對戚景通道:“你且給我一份你的畫押供狀,詳述經過,然後執行你的公務去,有我在這裏,沒人敢亂來。”


    戚景通沒有多言,在真的讓陳元亨等副榜士子上了船,然後帶著這些人離開了南京浦江口。


    方杲等新科舉子也離開了這裏。


    周尚文則帶著孫鉞的屍體來準備去見朱希周,準備向朱希周告知此事。


    朱希周恰巧在這時也趕了來。


    因為他也得知坊間開始在傳聞他要讓運糧官軍送副榜士子北上的消息。


    所以,他就猜到是有人泄了密,也就立即趕了來。


    而朱希周一來,就看見周尚文和他的騎兵,以及正被放在馬背上的應城伯孫鉞的屍體。


    朱希周見此自然也是大吃一驚。


    “公何故殺了他?”


    朱希周問道。


    “他壞了綱紀,逼武臣對新科舉子下跪,我不得不行王命。”


    “畢竟,先殺後奏,乃皇權特許我如此。”


    “這是把總指揮僉事戚景通的供狀。”


    周尚文把戚景通的供狀遞給了朱希周。


    朱希周看也不勝驚怒道:“這個應城伯,真是該死!這是在故意挑戰破壞綱紀!”


    “鄙人還要找應天府衙選擇營地、采辦糧草,故告辭!”


    周尚文則在這時離開了這裏。


    朱希周笑著拱手:“那就改日再敘。”


    而朱希周則在周尚文離開後,才收住了笑容,對來南都給自己帶來坊間消息的顧中立說:


    “看見了吧,陛下的刀已經砍向了南都,你我都隻能順其意而為啊!”


    顧中立這時則也麵色凝重:“一個伯爵,還是操江提督,說殺就殺!陛下將來真會護住他?”


    “護不護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他今日若不護綱紀,他會比應城伯先見閻王。”


    “因為他是來監督我的,那就肯定有人在監督他。”


    朱希周說著就道:“你還是趕緊進京,別在這裏待,接下來這裏免不了血雨腥風,而且這場血雨腥風,還會由我掀起,所以,你可以進京後罵我謗我,但千萬不要在這裏代表顧家和你大父勸我!”


    顧中立聽後不由得大為驚恐:“公要做什麽?”


    “殺人!”


    朱希周隻回了這兩個字。


    顧中立則立在原地許久,然後當晚就離開了南都,也跟著北上去了。


    ……


    方杲和潘鴻業等新科舉子看著北上的官船,各個一臉憤懣。


    因為他們最終還是沒能阻止這些副榜士子北上。


    “難道我們真要坐視奸臣破壞取士之法,讓那些軍籍士子和普通士子不通過鄉試會試就也能獲得孝廉乃至進士功名嗎?!”


    方杲不由得問了起來。


    對於這些南直中第的新科舉人而言,他們固然在根本原因上,是因為不希望朝廷可以靠這些副榜士子清丈田畝和更高折銀比例,才反對朝廷給軍籍士子和副榜士子恩遇,但他們也的確不希望在他們中第舉人後,別人成為舉人會更容易。


    如果是他們落第,或者還沒中舉人,他們可能能夠接受一些。


    但現在的問題是他們已經中了,自然也就希望能中的人越少越好。


    隻是因為,他們不好明說不希望朝廷清丈田畝,也就隻能拿祖宗成法不可更改來說事。


    方杲這麽說後,潘鴻業就毅然道:“我們去都察院上疏陳情!向兩京都察院上疏!抗議奸臣蠱惑陛下,妄改祖宗取士成法,假以培養實政幹才之名,而行斂財受賄於不第士子之實,而不惜為引幸進小人直入官場,壞天下吏治!”


    方杲聽後頗為讚同:“隻能如此,我們是舉人,有上公書之權!”


    於是。


    方杲等大約二十來名舉人就來了南京都察院,向南京都察院遞了自己的聯名公疏!


    然後。


    他們又結伴乘船準備去京師上公疏。


    朱希周在得知此事後非常鬱悶:“果然不讓人省心!”


    接著。


    朱希周就對自己弟弟朱希召吩咐說:“立刻行文操江僉都禦史胡伯衍,讓他來見我!另外,再請總兵周將軍來!”


    “是!”


    不多時。


    胡瓚和周尚文就帶兵來了朱希周奉旨設在歸德侯府的總督署。


    朱希周在胡瓚來後,就給了胡瓚一份鈞命:


    “你立刻派水軍乘快船將方杲、潘鴻業這幾名新科舉子拿下!不能讓他們到京師去!”


    “他們非議國策,誹謗聖上,汙蔑公卿,罪在不赦!”


    “故本堂已行文禮部革去他們功名!”


    “你現在隻需把他們捉拿歸案,等候本堂進一步問訊處置。”


    朱希周說道。


    胡瓚聽後沒有接鈞命,而是拱手道:“請公三思,這些新科舉子多為士林翹楚,乃本朝文脈之傳承,如此對待,恐有幹清議,下官若這麽做,會遺臭萬年的!”


    胡瓚這話雖說是自己,但也有暗示朱希周的意思。


    朱希周聽後把臉一沉:“怎麽,你拒絕接受鈞命?”


    “我寧辭不從!”


    胡瓚則直接取下了烏紗帽,放在了案上,然後轉身而走。


    “慢著!”


    周尚文這時說了一句。


    胡瓚現在還不知道應城伯的事,甚至還不認識周尚文,也就隻以為周尚文隻是朱希周麾下普通武臣,聽到後就看向了周尚文:


    “你一個武人,沒有資格勸我!”


    周尚文問道:“公真的不肯聽都堂憲命?”


    “放肆!”


    胡瓚則指著周尚文喝了一聲,還倒質問著朱希周:


    “都堂,你用的都是什麽武官,怎麽這麽不識禮數!”


    “什麽奸臣亂命,我就是不聽,這官我也不做了,你能奈我何?!”


    胡瓚氣憤之下,幹脆大聲質問著周尚文。


    嘭!


    這時,一三眼銃砸了下來。


    求一下這個月的保底月票,希望這個月能抽個獎,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嘉靖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嘉靖承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