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聽聞你們去找陛下告熊浹的狀了,結果怎麽樣啊?”
跟鎮遠侯關係還不錯的兵部主事楊惇,這時主動朝鎮遠侯走了來,拱手後問道。
顧仕隆則因此突然莊肅答道:“吾皇仁厚有德啊!”
楊惇頗為詫異。
其他圍攏來的朝臣也一臉詫異。
“難道是要撤了新稅政?”
楊惇為此還問了一句。
“不是!”
顧仕隆擺了擺手,否認後,就指著張鶴齡、張延齡:“我為何這麽說,你們可以問問兩位國舅爺。”
說著。
顧仕隆就懷著不懷好意地笑容離開了。
楊惇等朝臣自然一臉失望。
但他們也更加好奇起來。
因為他們想不通的是,既然陛下沒有要撤了鈔關新稅政的意思,那這些勳戚為何這麽高興,看上去似乎還沒有受到任何處置。
“沒有撤新稅政,那為何這些勳戚還這麽高興?”
“不會是陛下那什麽別的好處收買了他們吧?”
“隻能是這個原因!如果陛下是要奪天下民利惠諸權貴,那我們得諫阻!”
“自然是要諫阻的,但諫阻前,得先去問問這些勳戚到底是什麽原因。”
“先去問問昌化伯和玉田伯,這倆家是陛下至親,要得罪權貴,也應該先得罪這兩家,才是諍臣本色!”
“有道理!”
於是。
楊惇等朝臣沒有聽顧仕隆的,來張鶴齡、張延齡這裏,反而是氣勢洶洶地先攔住了昌化伯邵喜和玉田伯蔣輪。
別看邵喜和蔣輪在熊浹個別文官麵前威風八麵,但在見了這一大群朝臣時還是有些畏懼的。
“兩位國舅到底從陛下那裏得了多少民利允諾,才這麽一臉喜色滿麵?”
楊惇更是仗著自己是楊廷和之弟,而先問了起來。
給事中金承勳也跟著道:“沒錯,如果與民爭利,還請兩位國舅識大體,歸還此利!”
邵喜忙回道:“陛下哪有讓我們去奪老百姓的口食,不過是把他自己在西郊和南郊的皇家之地撲買給我們,讓我們造房子賣給天下富戶而已!”
“就是,你們這些人,就算不信我們,難道還不信陛下嗎?”
“陛下是多愛民的好皇帝,怎麽可能給自己親戚爭奪民利的機會!隻會拿自己的體己貼補,一個個隻知道盯著我們!”
蔣輪也跟著說起這些朝臣來。
楊惇和金承勳等朝臣不由得閉了嘴,沒再言語。
“陛下拿自己的地給外戚開發取利,實為妥當之舉,既避免外戚與民爭利,也利於天家安寧!”
“如此的確沒什麽好說的了,陛下到底是聖君仁主,居然能想出這樣兩全其美的法子來。”
這些朝臣也不由得如此互相嘀咕著。
而彼時。
楊惇也說道:“難道說勳戚們這麽高興,都是因為陛下要撲買皇家的地?”
“剛才鎮遠侯讓我們問問壽寧侯與建昌侯,我們不如去問問?”
說著,楊惇就問起金承勳等朝臣來。
金承勳在認真想了想後,就說道:“還是算了吧,那兩國舅的事,我們不知道他們的事最好!”
“是啊,還是通過《邸報》看看明旨給了他們什麽恩惠吧,不然,到時候沒法裝不知道。”
其他朝臣也跟著紛紛附和起來,皆不支持去主動招惹這兩外戚。
崇文門這邊,熊浹剛從自己的同僚好友這裏知道了勳戚們去大鬧的消息。
但熊浹對此沒有太在意,隻仍舊認真監收鈔關稅。
在他看來,隻要皇帝一天沒有撤他的職,處置他,那他就得認真執行一天的新政。
因為推行新的鈔關稅政是他和張璁這些人的共同理想。
他覺得,哪怕堅持執行一天,都是值得的。
每當他看見一普通小商販喜笑顏開地離開崇文門的樣子時,他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
不過,正因為勳戚選擇了進宮去告熊浹的狀,所以朝中許多官僚和京師縉紳也再次來了膽子,以為熊浹要倒台,便讓自家的商隊先拖一拖,別急著交稅。
熊浹就在接下來的幾日發現,許多商隊開始寧肯把貨物停放在崇文門外,也不肯進崇文門參與買賣,致使崇文門的鈔關稅收入銳減。
熊浹便親自朝這些商隊走了來,且問著其中一商隊的負責人:“你們這些日子為何不進城?”
“我們進城不進城,你管得著嗎?”
這商隊的負責人名喚薛芳,乃考功司郎中薛蕙之弟,自是不懼怕給事中熊浹,也就冷笑著問了一句。
熊浹沉下了臉,隨後就回了崇文門宣課司。
而熊浹剛走,薛芳就對所有商賈號召道:“諸位都不要進城,就在這裏耗著!因為昌化伯他們已經進宮去見陛下了,這姓熊的不出十日就會被罷職撤官,到時候,昌化伯等勳戚自不用再繳鈔關稅,那我們自然也能跟著一起不交!”
“那我們就在聽薛大哥的,在這裏耗著!”
“沒錯,那我們就在這裏耗著,等好消息!”
崇文門外的這些商隊紛紛附和著,而都一臉不善地看著熊浹等收稅官吏。
……
……
“誰說我們不交鈔關稅?”
但在這時。
邵慶和張鶴齡家人張鬆押著好幾輛騾車,從崇文門走了出來,而邵慶還大聲問了一句。
薛芳等聽後不禁怔住。
邵慶則走到了熊浹麵前來:“我們押了人參去南方,還請給諫派人快些查驗,要收多少鈔關稅,我們認,隻是不要耽誤我們太久的時間。”
張鬆也走來說道:“我們也帶了人參去南方,也請快些查驗,別耽誤我們的時間!”
熊浹自己也很驚訝,但既然這兩家外戚現在如此配合,他自然也很歡迎,忙讓許鬆等為這兩家外戚查驗貨物。
薛芳等見此也就猜到應該是勳戚鬧事失敗,便也隻得悻悻然地帶著貨物進了城,老老實實地交了鈔關稅,且也忙去打聽究竟來。
朝臣這邊倒是已經很快就通過聖旨知道顧仕隆要出任遼東總兵官,要撲買皇家土地給邵、蔣、夏、姚等諸外戚,以及要給張鶴齡、張延齡兄弟給予去南方開錢莊之恩的事。
最先知道這事的朝臣自然是內閣大臣。
“讓鎮遠侯鎮守遼東,使其不對抗鈔關稅新政,倒是可以接受,反正也影響不到關內民生。”
“讓邵、蔣諸貴戚得皇家地以經營,也沒有不可,反正那些地也都需要開發。”
“但讓壽寧侯、建昌侯去南方開錢莊,這怎麽能行?”
首輔費宏就先因為看見朱厚熜最新降下的手諭,而立即來了禦書房,且向朱厚熜陳詞道:
“陛下,臣認為,不宜派壽寧侯和建昌侯去南方開錢莊!”
“理由!”
朱厚熜微微一笑,看向了費宏。
“因為陛下讓他們去南方助民放低息貸,恐會讓壽寧侯和建昌侯招到天下怨懟之言,也會讓他們對陛下有怨懟之言,而使天家不睦也!而天家不睦,則也會使得天家不寧啊!故請陛下三思!”
“不是朕讓他們去的,是他們自己選擇要去南方的。”
“朕也問過他們,不怕得罪縉紳嗎,他們說不怕,是甘願為朝廷助民,而把民間盤剝百姓太重的高利貸打下來!”
“朕聽了很是欣慰,自然也不好拒絕,畢竟要是拒絕,反而不利於天家安寧。”
朱厚熜說著就笑著問向費宏:“是吧,元輔?”
費宏聽後怒火陡升,但明麵上倒也隻能詫異而笑:
“臣倒是沒想到兩位國舅爺如今會變得這麽有魄力,敢為了天下百姓不懼天下怨罵之聲。”
“是啊!”
“朕也很意外,可見他們也沒昔日兩代先帝時那些言官們說的那麽可惡。”
“為此朕還賜了他們仁愛親民的金扁。”
朱厚熜說道。
“陛下聖明!”
費宏則隻得拱手奉承,且道:“臣認為,這皆是陛下之功,因陛下勵精圖治,善於引導,故才讓兩位國舅爺習性大改!”
“你這話說的,難道孝廟就不善於引導嗎?”
朱厚熜問道。
費宏道:“請陛下恕罪,非臣不敬先帝,實在是平心而論,陛下的確比孝廟、武廟更愛民,所以才引得兩位國舅爺也受陛下影響,而也向善愛民了,這誠為社稷之幸也!”
“既如此,那就擬旨吧!”
“是!”
費宏應了一聲後,就回了內閣。
現在,內閣大臣中,楊一清去了船政學堂,王鏊和林俊還沒來京,就王瓊還在。
而費宏和王瓊的關係也不怎麽好。
所以,費宏在回到內閣後,也沒有對王瓊說這事,隻讓製敕房的中書舍人按諭擬旨。
但王瓊還是來到了製敕房,問明了是何旨。
在問明後,王瓊也不顧費宏那難看的臉色,就也笑了起來:“這兩位國舅爺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隨著,這諭旨在被擬好抄送到六科後,六科廊的給事中們也為這道諭旨氣得不行,且都沒有費宏那麽沉得住氣,給事中金承勳當場就拍案而起:
“這位國舅爺是真嫌我們如今對他們太友好了嗎?!”
“那就上本參他們!”
“就算惹怒太後也要參他們!”
議禮派的給事中陳洸則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在這時拱起火來。
跟鎮遠侯關係還不錯的兵部主事楊惇,這時主動朝鎮遠侯走了來,拱手後問道。
顧仕隆則因此突然莊肅答道:“吾皇仁厚有德啊!”
楊惇頗為詫異。
其他圍攏來的朝臣也一臉詫異。
“難道是要撤了新稅政?”
楊惇為此還問了一句。
“不是!”
顧仕隆擺了擺手,否認後,就指著張鶴齡、張延齡:“我為何這麽說,你們可以問問兩位國舅爺。”
說著。
顧仕隆就懷著不懷好意地笑容離開了。
楊惇等朝臣自然一臉失望。
但他們也更加好奇起來。
因為他們想不通的是,既然陛下沒有要撤了鈔關新稅政的意思,那這些勳戚為何這麽高興,看上去似乎還沒有受到任何處置。
“沒有撤新稅政,那為何這些勳戚還這麽高興?”
“不會是陛下那什麽別的好處收買了他們吧?”
“隻能是這個原因!如果陛下是要奪天下民利惠諸權貴,那我們得諫阻!”
“自然是要諫阻的,但諫阻前,得先去問問這些勳戚到底是什麽原因。”
“先去問問昌化伯和玉田伯,這倆家是陛下至親,要得罪權貴,也應該先得罪這兩家,才是諍臣本色!”
“有道理!”
於是。
楊惇等朝臣沒有聽顧仕隆的,來張鶴齡、張延齡這裏,反而是氣勢洶洶地先攔住了昌化伯邵喜和玉田伯蔣輪。
別看邵喜和蔣輪在熊浹個別文官麵前威風八麵,但在見了這一大群朝臣時還是有些畏懼的。
“兩位國舅到底從陛下那裏得了多少民利允諾,才這麽一臉喜色滿麵?”
楊惇更是仗著自己是楊廷和之弟,而先問了起來。
給事中金承勳也跟著道:“沒錯,如果與民爭利,還請兩位國舅識大體,歸還此利!”
邵喜忙回道:“陛下哪有讓我們去奪老百姓的口食,不過是把他自己在西郊和南郊的皇家之地撲買給我們,讓我們造房子賣給天下富戶而已!”
“就是,你們這些人,就算不信我們,難道還不信陛下嗎?”
“陛下是多愛民的好皇帝,怎麽可能給自己親戚爭奪民利的機會!隻會拿自己的體己貼補,一個個隻知道盯著我們!”
蔣輪也跟著說起這些朝臣來。
楊惇和金承勳等朝臣不由得閉了嘴,沒再言語。
“陛下拿自己的地給外戚開發取利,實為妥當之舉,既避免外戚與民爭利,也利於天家安寧!”
“如此的確沒什麽好說的了,陛下到底是聖君仁主,居然能想出這樣兩全其美的法子來。”
這些朝臣也不由得如此互相嘀咕著。
而彼時。
楊惇也說道:“難道說勳戚們這麽高興,都是因為陛下要撲買皇家的地?”
“剛才鎮遠侯讓我們問問壽寧侯與建昌侯,我們不如去問問?”
說著,楊惇就問起金承勳等朝臣來。
金承勳在認真想了想後,就說道:“還是算了吧,那兩國舅的事,我們不知道他們的事最好!”
“是啊,還是通過《邸報》看看明旨給了他們什麽恩惠吧,不然,到時候沒法裝不知道。”
其他朝臣也跟著紛紛附和起來,皆不支持去主動招惹這兩外戚。
崇文門這邊,熊浹剛從自己的同僚好友這裏知道了勳戚們去大鬧的消息。
但熊浹對此沒有太在意,隻仍舊認真監收鈔關稅。
在他看來,隻要皇帝一天沒有撤他的職,處置他,那他就得認真執行一天的新政。
因為推行新的鈔關稅政是他和張璁這些人的共同理想。
他覺得,哪怕堅持執行一天,都是值得的。
每當他看見一普通小商販喜笑顏開地離開崇文門的樣子時,他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
不過,正因為勳戚選擇了進宮去告熊浹的狀,所以朝中許多官僚和京師縉紳也再次來了膽子,以為熊浹要倒台,便讓自家的商隊先拖一拖,別急著交稅。
熊浹就在接下來的幾日發現,許多商隊開始寧肯把貨物停放在崇文門外,也不肯進崇文門參與買賣,致使崇文門的鈔關稅收入銳減。
熊浹便親自朝這些商隊走了來,且問著其中一商隊的負責人:“你們這些日子為何不進城?”
“我們進城不進城,你管得著嗎?”
這商隊的負責人名喚薛芳,乃考功司郎中薛蕙之弟,自是不懼怕給事中熊浹,也就冷笑著問了一句。
熊浹沉下了臉,隨後就回了崇文門宣課司。
而熊浹剛走,薛芳就對所有商賈號召道:“諸位都不要進城,就在這裏耗著!因為昌化伯他們已經進宮去見陛下了,這姓熊的不出十日就會被罷職撤官,到時候,昌化伯等勳戚自不用再繳鈔關稅,那我們自然也能跟著一起不交!”
“那我們就在聽薛大哥的,在這裏耗著!”
“沒錯,那我們就在這裏耗著,等好消息!”
崇文門外的這些商隊紛紛附和著,而都一臉不善地看著熊浹等收稅官吏。
……
……
“誰說我們不交鈔關稅?”
但在這時。
邵慶和張鶴齡家人張鬆押著好幾輛騾車,從崇文門走了出來,而邵慶還大聲問了一句。
薛芳等聽後不禁怔住。
邵慶則走到了熊浹麵前來:“我們押了人參去南方,還請給諫派人快些查驗,要收多少鈔關稅,我們認,隻是不要耽誤我們太久的時間。”
張鬆也走來說道:“我們也帶了人參去南方,也請快些查驗,別耽誤我們的時間!”
熊浹自己也很驚訝,但既然這兩家外戚現在如此配合,他自然也很歡迎,忙讓許鬆等為這兩家外戚查驗貨物。
薛芳等見此也就猜到應該是勳戚鬧事失敗,便也隻得悻悻然地帶著貨物進了城,老老實實地交了鈔關稅,且也忙去打聽究竟來。
朝臣這邊倒是已經很快就通過聖旨知道顧仕隆要出任遼東總兵官,要撲買皇家土地給邵、蔣、夏、姚等諸外戚,以及要給張鶴齡、張延齡兄弟給予去南方開錢莊之恩的事。
最先知道這事的朝臣自然是內閣大臣。
“讓鎮遠侯鎮守遼東,使其不對抗鈔關稅新政,倒是可以接受,反正也影響不到關內民生。”
“讓邵、蔣諸貴戚得皇家地以經營,也沒有不可,反正那些地也都需要開發。”
“但讓壽寧侯、建昌侯去南方開錢莊,這怎麽能行?”
首輔費宏就先因為看見朱厚熜最新降下的手諭,而立即來了禦書房,且向朱厚熜陳詞道:
“陛下,臣認為,不宜派壽寧侯和建昌侯去南方開錢莊!”
“理由!”
朱厚熜微微一笑,看向了費宏。
“因為陛下讓他們去南方助民放低息貸,恐會讓壽寧侯和建昌侯招到天下怨懟之言,也會讓他們對陛下有怨懟之言,而使天家不睦也!而天家不睦,則也會使得天家不寧啊!故請陛下三思!”
“不是朕讓他們去的,是他們自己選擇要去南方的。”
“朕也問過他們,不怕得罪縉紳嗎,他們說不怕,是甘願為朝廷助民,而把民間盤剝百姓太重的高利貸打下來!”
“朕聽了很是欣慰,自然也不好拒絕,畢竟要是拒絕,反而不利於天家安寧。”
朱厚熜說著就笑著問向費宏:“是吧,元輔?”
費宏聽後怒火陡升,但明麵上倒也隻能詫異而笑:
“臣倒是沒想到兩位國舅爺如今會變得這麽有魄力,敢為了天下百姓不懼天下怨罵之聲。”
“是啊!”
“朕也很意外,可見他們也沒昔日兩代先帝時那些言官們說的那麽可惡。”
“為此朕還賜了他們仁愛親民的金扁。”
朱厚熜說道。
“陛下聖明!”
費宏則隻得拱手奉承,且道:“臣認為,這皆是陛下之功,因陛下勵精圖治,善於引導,故才讓兩位國舅爺習性大改!”
“你這話說的,難道孝廟就不善於引導嗎?”
朱厚熜問道。
費宏道:“請陛下恕罪,非臣不敬先帝,實在是平心而論,陛下的確比孝廟、武廟更愛民,所以才引得兩位國舅爺也受陛下影響,而也向善愛民了,這誠為社稷之幸也!”
“既如此,那就擬旨吧!”
“是!”
費宏應了一聲後,就回了內閣。
現在,內閣大臣中,楊一清去了船政學堂,王鏊和林俊還沒來京,就王瓊還在。
而費宏和王瓊的關係也不怎麽好。
所以,費宏在回到內閣後,也沒有對王瓊說這事,隻讓製敕房的中書舍人按諭擬旨。
但王瓊還是來到了製敕房,問明了是何旨。
在問明後,王瓊也不顧費宏那難看的臉色,就也笑了起來:“這兩位國舅爺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隨著,這諭旨在被擬好抄送到六科後,六科廊的給事中們也為這道諭旨氣得不行,且都沒有費宏那麽沉得住氣,給事中金承勳當場就拍案而起:
“這位國舅爺是真嫌我們如今對他們太友好了嗎?!”
“那就上本參他們!”
“就算惹怒太後也要參他們!”
議禮派的給事中陳洸則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在這時拱起火來。